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领导人谈读书:杨尚昆精读与速读并重 徐文钦 [打印本页]

作者: 山东老秘    时间: 2011-7-25 08:14
标题: 领导人谈读书:杨尚昆精读与速读并重 徐文钦
  2007年7月,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将父亲生前所藏四五万卷图书分批捐出,首批6751册已空运至重庆图书馆,并选定了图书馆三层一块 400多平方米的空间做“杨尚昆赠书阅览室”,完成了父亲生前未了的一大心愿……
    读到这里,您一定会问,杨尚昆藏书几万卷,他是怎么看完的?他消化得了么?
              为什么能够看完几万卷书
    杨尚昆一生钟爱读书,小说名著被他视为好友知音,他与它们对话,从它们身上取经,获取力量。在他青少年时代,他就立志要做“新社会的催生者”,为此他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丰富学识,开阔视野。在他生命中最灰暗的时刻,正是那些泛黄残损的线装书陪在他身边,与他一起挺过。“文革”结束后,当杨尚昆一家终于得到一个安稳的栖身之所时,杨尚昆首先做了两件事:一是安排家中米面菜粮的事宜,二是请人做书橱和写字台,他要让自己的书也找到栖身之所,并且容不得半点拖延。读书,在他生命中是与吃饭同等重要的事情。
    对于杨尚昆藏书几万卷,有人问道,这么多书,他看得完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找到了正确的读书方法——精读与速读。他很清楚哪些书需要自己多费些时间与精力,哪些书只翻翻即可。
    对于政治类书籍,如《列宁全集》,杨尚昆每次读都会做批注。而对于一些文艺类书籍,他则会采取一目十行的速读法,只看精要,不论情节。正像杨绍明回忆父亲时说的:“他每个晚上都看书,一晚上可以读两本小说……”而且杨尚昆看书时常将好几本书放在手边,这本看累了看那本,交替着看,花镜一上眼,没两三个小时是摘不下来的。
    在读《邓小平文选》这样的作品时,杨尚昆还会写下自己的体会,比如通过读《邓小平文选》,他感受到“邓小平思想”的重要性,体会并认同《文选》中反映的邓小平那种革命的胆略和求实的精神。
            政治家以文学魅力征服文学青年
    杨尚昆看过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尤其是苏联的文学作品,像《高尔基传》、《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他都看过并做过笔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杨尚昆在孜孜不倦地与书本“死磕”中,树立了自己的文学观,对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上面提到,杨尚昆在临汾新家定居时,托人做了书橱和写字台。书橱做好后,下一个任务就是装书了。当时,杨绍明的学生——一个喜欢文学的同学,来帮忙装书,当他把装书的大纸箱子搬到书房,一个一个地打开后,傻眼了,书真多哇!有很多甚至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好书!即便在分好类的情况下,装这些书上架,花费了这个小伙子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装满了4个大书橱,最后剩2箱生活类书籍,实在没有它们的容身之处了,只好将书脊冲外摞在书橱旁边。
    之后,小伙子开始与杨尚昆聊起了文学话题。
    “杨伯伯,您的书真多哇!”
    “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好多没退回来。这些年,我们的工资一多半就用在买书上了,这些书就是我们家最主要的财产了。”
    “您也看当代小说?”小伙子指了指书橱外摆放着的那些用报纸包了书皮的现代小说。
    “被关在北京时读了一些。那时每月发25元钱,除留够党费,剩余的全让看守的哨兵帮我买书了。”
    “这些新出版的小说你都读过吗?”
    “大部分都读过,不过觉着没多大意思。有写工人的,有写农村的,但就是犯一个通病——缺乏生活、艺术上的真实。不过话说回来,若不是有这些毛病,也出版发行不了哟!”
    杨尚昆之所以能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有过人的见解,关键在于他读书多,而且会巧读书。前文谈到,杨尚昆很重视精读,对于重要的图书,他采用精读的方法。而对于一般的小说(他酷爱小说),则采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透露说:杨主席爱小说,但是他是一个政治家,非常忙,他是晚上洗澡以后,睡觉前,读一本厚厚的新的文学小说。旧的文学小说在莫斯科时已经读过,因此浏览一下就可以。新的书也是一夜一本就看完了,他一目十行,他每天在毛主席身边处理很多的机要文件有这个能力,这是他的文化积淀比我们这辈深入很多,是我们不可比拟的,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快速阅读不拘泥于一字一句,而是以字词构成的组、行、块为认读单位,进行整体阅读,一目多行、十行,甚至不讲页码顺序地一行、多行乃至整页内容快速扫描,就是“快速阅读”。除了杨尚昆读书常常用速读法,列宁也“习惯于一目十行、一目二十行,迅速抓住整段整页的意思”。台湾作家李敖把一目十行或者一目二十行视为读书的一个“重要窍门”,主张“书一打开就抓到重要的部分,要抓到关键字”。法国前总统蓬皮杜读书也是一页书瞄了两眼就翻过去,别人刚看一半他已经全部看完。
    速读是有科学的生理基础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人类进行传统阅读时,主要使用左脑的功能;而在采用“速读”的方式阅读时,则不但调动了左脑,也充分发挥了右脑的功能,所以“速读”又有“全脑速读”的美称。实践也告诉我们,细嚼慢咽地精读固然利于理解,却不利于记忆。其原因在于精读的节奏过于缓慢,与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不协调、不匹配,反而影响记忆。而快速阅读却正好相反。所以,经严格、科学、系统训练,掌握了速读技能的人,往往能以超过常人数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阅读,而且获得极高的阅读质量。所以,我们读书不可全部精读,也不可全部速读,而是应该学习杨尚昆,该精读的精读,该速读的速读。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