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毛泽东的“密友”周世钊 余 玮 [打印本页]

作者: 江苏老秘    时间: 2011-7-20 08:06
标题: 毛泽东的“密友”周世钊 余 玮
  周世钊,字惇元,又名敦元、东园,著名教育家、诗人和爱国人士。1897年3月出生于湖南宁乡,早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参加新民学会,192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国文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副省长,民盟湖南省委主任委员,湖南省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等职。他与毛泽东情谊甚笃,有着长达63年的神交,是与毛泽东诗交最长的“第一诗友”。
  他是与毛泽东通信最多的旧友。透过毛泽东寄给他的几十封书信,可以真实地读到兼伟人与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之伟大,而且还能真实地读到伟人毛泽东私人交往过程中的真实思想和情感。
  63年情缘的起点是湖南一师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而周世钊是一位民主人士,长期担任中小学教师。领袖怎么成了一位“普通人”的“友人”的呢?
  1897年3月12日,周世钊出生在离韶山冲不远的约15公里处的湖南省宁乡县石子冲的一个农民家里,童年与毛泽东一样,过着勤俭、简朴而艰苦的农家生活。
  “学校不收学费,膳食费低廉”;“教育乃立国之本,学生毕业之后为教育服务……”1913年春,毛泽东被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这则招生广告所吸引。 随即前去投考,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第四师范录取了。这一年,小学刚毕业的周世钊也被录取,编入四师预科第一班。毛泽东是班上大家注意的一个同学,他态度谦和,最喜和同学讨论问题。毛泽东也喜欢和周世钊讨论问题,为此结为友人。后来,周世钊和毛泽东同住一个宿舍,上课在同一个教室,自修在一张桌子上,成为好朋友。
  次年春天,湖南省公署教育厅根据当时师范教育的需要,将第四师范合并于第一师范,合并后就叫“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和四师300多名同学,还有一批优秀的任课先生都一起迁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由于毛泽东好学不倦,善于钻研,他克己宽人,治学严谨,言行一致,作风谦逊和有伟大抱负,富有反抗封建专制的精神和非凡的胆识与机智,有一种特殊的领导和创造才能,具备一种令人心悦诚服的吸引力量,先生们以为他是“异才”,是“伟器”;同学们认为他是“智囊”,是“怪杰”。周世钊炽烈而顽强的好学精神,以及他为人温和敦厚,待人赤诚的品德,尤其是文学、诗词的造诣方面,一直为师友同学所称颂。1917年7月,学校评选优秀学生,第一名是毛泽东,第二名是周世钊。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曾以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周世钊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
1  949年7月,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迅速发展,席卷全国。湖南一师校长熊梦飞辞去校长一职,时任湖南省政府代理主席陈明仁通知周世钊暂代一师校长。周世钊心想,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已达湖南边界,自己应该好好组织学生保护校产,迎接解放。所以没有辞让,即组织学生加强夜间巡逻,保持学校的安全。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周世钊率全校员工和校友会分别发电报向毛泽东致敬并报告学校接管情况,毛泽东于8月12日回了两个电报。
  1962年,毛泽东到了长沙。在长沙东站,毛泽东还邀请周世钊共餐。据悉:解放后,毛泽东给湖南一师的书面和口头指示达10次之多。
诗交最长的“第一诗友”
  1955年,周世钊担任湖南教育厅副厅长兼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6月,毛泽东到南方考察农村合作社情况,来到了长沙。在这里,毛泽东见到了他的故交旧友,其中就有老同学周世钊。
  老友旧地相见,十分高兴。6月20日上午,毛泽东在正涨着洪水的湘江游完泳,对周世钊说:“惇元,我已经30多年未上岳麓山了。我们今天到岳麓山青年时期常去的爱晚亭、白鹤泉、云麓宫去看看吧!”周世钊当然非常高兴:“我当然愿意和你旧地重游啊!”于是便和毛泽东等愉快地一起驱车上山。可汽车只能开到白鹤泉。白鹤泉再往上,坡陡路险,仅能步行。此时,准备好的三顶轿子已来了,毛泽东坚决不肯坐,坚持步行。
  此时毛泽东虽年过花甲,仍健步如飞,走在最前面。他粗气也不喘一口,还和陪游的周世钊等谈笑风生,不觉间一直登上了矗立在岳麓最高峰的云麓宫。周世钊看到毛泽东登上山顶,一点也不疲倦,便笑着对毛泽东说:“润之,你锐气不减当年呀!”毛泽东说:“对一个人说来,暮气不可有,锐气不可减呀!”
  周世钊看到老同学的矫健身姿和老当益壮青春焕发的精神状态,十分高兴,不觉诗情涌动,一首情深意切的七律油然而成:“滚滚江声走白沙,飘飘旗影卷红霞。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故国几年空兕虎,东风遍地绿桑麻。南巡已见升平乐,何用书生颂物华。”
  后来,周世钊在给毛泽东的信中附有这首《七律·从毛泽东登岳麓山至云麓宫》和另外数首诗作。10月4日,毛泽东读到这首诗,十分高兴,立即作了一首应答之作《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钱理群、袁本良教授在《20世纪诗词注评》中收进了这首和诗。并对该诗的注评是:故地情深,老友情深。此诗清正和雅,显现了对世事人生的达观心境。中国20世纪的和诗何至千千万万,而此诗是惟一一首被收入的和诗,被称为“20世纪第一和”。
  从现存文献考证,毛泽东交往最多的老同学是周世钊。两人既是经常作诗填词应对唱和的诗友,又是相处融洽无话不谈的知己。周世钊是诗词大家,是毛泽东的同学、挚友、诤友、畏友,更是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诗词的传播者和注释家。
  毛泽东和周世钊除了经常面谈以外,更多的是通过书信的形式,商谈工作,互寄深情。据统计,仅从1949年下半年至1966年上半年的17年间,毛泽东致周世钊的信函和电报约有21封之多,周世钊致毛泽东的信,则更多了。毛泽东的诗词写得极为出色,赢得全国人民由衷的赞美与热爱。毛泽东亦不忘好友,经常诚挚地向周世钊索诗。就这样,以诗词为桥梁,两位学生时代亲密的诗友,联系得更加频繁和紧密了。他们互为“第一诗友”。
  对于毛泽东的各件来函,周世钊封封珍藏,视为家珍,作为友好的纪念。1976年周世钊去世后,他的家属将所有这些传家宝式的信函全部交给了中央档案馆。
  毛泽东让周世钊加入民盟
  1950年10月7日,毛泽东参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国庆纪念招待会后,来到受毛邀而来京的周世钊所住的房间,王季范也由隔壁来见。毛泽东问:“你们过去参加过什么民主党派吗?”王季范表示没有,周世钊则说:“我对民主党派不感兴趣,不愿加入。”毛泽东听后,强调:“现在全国解放不久,共产党对知识界和农村发展党员采取慎重的态度,吸收党员比较少。你们最好先参加一个民主党派,民主同盟是知识分子的组织,你参加民盟好了。”
  1951年2月,周世钊按毛泽东的意见,在长沙申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获批准。后来,他还担任了民盟湖南省主任委员和民盟中央委员。这年3月,周世钊进入华北革大政治研究院学习近1年,期间毛泽东多次会见,让周世钊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1962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周世钊,并就民主党派问题进行了交流。期间,毛泽东谈到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时,周世钊问:“您这个长期共存要长到什么时候呀?”毛泽东解释说:“所谓长期共存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不是在同一个时候产生的,但要在同一时候消亡。你学过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党、阶级的论述吗?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在将来全世界都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世界大同以后,国家就会自然而然消亡了。到了那个时候,共产党消亡了,各个民主党派自然也就消亡了——长就长到这个时候。所以我们说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生命是: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做民主党派的工作是光荣的,民主党派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周世钊认真听后,又接着质疑:“我们这些党外人士安排为副省长是配像的,是做样子给人家看的。我是有职无权,名义上我是个副省长,分给我管教育工作,实际上我的权就是做民主党派的工作,除此以外别无他权。名义上分给我管教育工作,实际上教育工作的情况我无权过问,什么情况我都不知道,什么文件也看不到。”毛泽东一听,十分吃惊:“有这样的事啊!我设法告诉张平化同志,要他们以后就教育方面的问题和你多商量,有关文件也要送给你看。”
  周世钊自北京返回的第三天,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的负责同志就送到一些党内外的文件给他看。几天以后,张平化也专程看望他,鼓励他大胆工作,积极工作。
  敢和主席面对面交锋的“终生诤友”
  古人云:“文死谏,武死战。”在共和国最严峻的时刻,小人当道、忠臣直士三缄其口的时候,作为好友的周世钊敢于犯颜直谏,面对面和毛泽东交锋,指出其错误,同样难能可贵。
  担任副省长主持湖南科教工作期间,周世钊亲自为一些受冤屈的知识分子奔波平反。对于“左”倾错误,他多次在人大、政协会议上发言,并上书毛泽东主席,坦陈己见。
  1958年,“大跃进”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此后,周世钊在北京见到了毛泽东。周世钊说:“我到了我的老家湖南宁乡去了解了一下农村人民公社,看到了农村的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场面。不过,我看有两个问题也值得认真研究。一个粮食亩产的数字上我看有些虚假现象。有的说一亩地产几千斤,有的甚至说一亩一次能产一万多斤,我看有点不实在。”
  毛泽东说:“现在不仅湖南农村形势好,全国的农村形势都好。你还很不错,看出了问题。你敢于说真话,你敢于向错误思想行为作斗争,这很不容易呀!我希望你永远能保持这种品质和作风!”受到毛泽东的肯定和鼓励,以后周世钊每次与毛泽东交谈都坚持4个字:实事求是。这也是毛泽东经常喜欢与周世钊谈话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为从他这儿可以了解到从别处了解不到的基层的真实情况。
  也是在1958年,反右派斗争刚刚结束,这次政治运动严重扩大化,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后果。此时,周世钊到北京开会,找到毛泽东,直言不讳地说:“大学生中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念其年轻,应处理从宽,让其在学校中学习、改造思想较好。”毛泽东第一次听到群众中来的对反右派斗争的不同意见,他想了想,表示同意,说:“你讲得很对,中央也有此种考虑。”
  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周世钊被召进中南海,会见了毛泽东。当天主要讨论知识分子问题,当时把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划入资产阶级范畴,对此周世钊颇有异议。他对毛泽东说:“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就不承认自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经过反对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政治运动后,在毛泽东无比崇高的威望之下,一般人哪敢发表不同意见?但周世钊坚持直谏,毛泽东对他表现了空前的“豁达大度”,还表示“谈话未畅,欢迎再谈”。
  1972年,“文革”势头不减,许多问题暴露出来了,演化成“积重难返”的局面。这年10月2日深夜,周世钊毅然在会见毛泽东时谏陈3小时,最后面交了写于8月间的一封长信。会见结束时,毛泽东建议周世钊经南京、上海回长沙,并一再叮咛要十分注意安全:“你没有人护卫,更应多加小心为是。”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1976年4月,周世钊病危。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办公厅作出决定,于4月20日凌晨从北京医院选派了两名医生乘飞机专程到湖南为周世钊治病。而早晨6时,周世钊就在长沙与世长辞了。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1976年,周世钊和毛泽东先后离开自己所挚爱的世界。或许,他们在那另一个世界里依然促膝长谈,酬唱奉和,追忆往事,共叙友情,在天国里续写友谊永恒的诗篇……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