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对“十二五”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赋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主动地做好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着力在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突出特色、突破难点、强化机制、改善管理、服务人民、整体推进上下功夫,力求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 社会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滞后,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政府管理方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结构阶层多元化,大量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股份合营经济等新型组织的出现,大量社会成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过去我县城镇就业人口中“单位人”占95%,而目前已下降到40%,原有的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集中管理模式力不从心,出现管理缺位缺失现象。
(二)社会流动不断加快,就业方式日益多样,而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新格局远未形成。目前,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大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大流动趋势,大量新成立的就业组织采取“非单位”的管理体制,使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公民社会开始形成,经济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题,而社会中介组织发育滞后,城乡社会管理网络建设没有健全,出现了许多管理盲区,出现无人管无人理的“社会人”,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压力。
(三)网络的迅猛发展,特殊人群的逐年增加,而社会管理手段滞后。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县2010年手机 、电脑在城市职工家庭中基本普及,农村手机、电脑用户迅速增加,“十一五”五年间增加三倍以上,而政府有关部门在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方面既缺少专门管理人才,又缺少有效管理手段。另外,随着司法制度改革,刑释解教人员逐年增加,重点人口的监管工作量加大,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相对滞后,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四)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而社会管理体制落后。近年来,新的社会组织不断增加,民政局已登记的民间各种协会组织28个,行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等不断的社会问题以及信访、拆迁、征用、地摊、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纠纷大量出现,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使社会事务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和社会问题自下而上的解决都受到一定阻碍,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影响全县的安定团结。
(五)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和保障制度,从政策上给社会管理带来难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一整套制度已经过时。目前,出现“一城两制”、“一村两制”、“一家两制”、人户分离等现象,农村人进城居住就业上学,城市人下乡居住种田养老,而互不衔接的户籍制度、保障制度给社会管理带来难度,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以至于出现管理缺失的现象。
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二五”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以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切入点,以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从基层基础建设入手,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努力实现从传统模式向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民主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会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管理与服务融合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稳定的平安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榆社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努力使榆社的社会管理创新走在全市的前列。
三、 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坚持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原则,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建设、认真解决好计生民生问题等相结合,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形成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政治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组织,以非营利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三大管理组织体系,注重发挥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社区、社团和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健全和完善社会组织,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同时,要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形成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
(二)解决好社会管理重点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流动人口的管理创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要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城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实行“一站式”、“全程式”服务,做到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出租房屋信息、就业就学信息,建立一证查询或信息查询制度。以方便快捷周到的人性化“一条龙”服务为载体,构建起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就学、就医、养老以及精神、物质、文化、法律需求的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
2、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完善以司法部门牵头,社区组织参与,部门配合的帮教机制,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管管理和帮困扶助。要以有效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标准,做好刑释解救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刑释解救人员与家庭、组织相衔接的责任制,落实安置政策,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不再重新犯罪。教育、共青团等部门要和社区组织还要关注、关心社会闲散青少年和一些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引导,解决好他们的就学、就业和安置问题,注重对他们的心里疏导,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公安部门要做好对重点人口的管理帮教工作。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创新。要继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大调解”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律援助活动,畅通诉求和信访渠道,有效排查调处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要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深入实施“平安榆社”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县城一直延伸到社区(村) 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完善警民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社区平安的长效机制。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如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偷盗车辆、抢劫财物、危害民众安宁的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努力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大力加强安全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物业管理、市场管理,加快县城城市化进程。
4、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创新。按照公开管理、依法管理、主动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网上综合防控体系,把网上防范控制与网下落地查处结合起来,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行为以及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盗窃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切实防止网上非法活动演变为现实社会危害,更好地保护好人民权益,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
5、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创新。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使其在健康向上、聚人心促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按照谁登记、谁管理,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努力探索“两新组织”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和有效办法,真正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延伸到“两新组织”,确保其依法、有序、健康开展活动。同时,要在“两新组织”管理服务中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实施。
6、基层基础工作的创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要以健全完善社区和乡镇综治服务中心和居委会(村)综治服务站为抓手,整合资源,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平台,集中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乡镇综治中心和村综治服务站要与乡镇司法所、检察室、人民调解委员会、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者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群建作用,尤其是在加强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建设,在做好矛盾调解、社会救助、社会养老、就业保障、普法教育、便民服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物业管理等社会管理创新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与社会管理,形成榆社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第一,要在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上抓落实。各级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总体工作中,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把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讲评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要在整体推进、夯实基础上抓落实。“十二五”期间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确,当前,既要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又要以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要统筹抓好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政法综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开创政法综治各项工作新局面。
第三、要在完善机制、监督考核上抓落实。以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标准、明确达标要求,并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纳入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建立督查、评查机制。对基层工作的考核,要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和跟踪检查等办法,通过半年一巡查、一年一考核、日常互学互促和互查互评等活动,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管理,创新的成效,关键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并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要在解决问题、见到成效上抓落实。衡量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关键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是否提高,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否增强。要紧紧抓住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关键点上突破,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实现“十二五”提出的目标任务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非常全的文章啊 好文章
niu
很好!我需要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