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如何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改革创新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岩老秘    时间: 2011-6-20 12:14
标题: 如何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改革创新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这为推动新时期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重庆市委深入研究把握党的建设内在规律,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为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的生命线,作为破解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核心要求,整体谋划、系统设计、务实推进组织建设改革创新,为党员干部作用大发挥、经济社会大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提高、党政公信大提升、党群干群关系大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重庆经济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3;市民生活满意度达 89.3%;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满意度达 93.8%;组织工作满意度从2008年全国第23位上升到2010年第4位。
    建立落实“三项制度”,着力破解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身边群众的制度规范问题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充分发挥群众身边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党的声音传播下去,从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当前,一些基层组织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制度和方法抓工作,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不落地、难到人、作用弱,以致群众感受不到基层党组织就在身边。因此,要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执政根基,仅解决基层组织有人、有钱、有阵地办事问题还不行,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促使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服务群众。
    从2008年起,重庆市委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基层是党建工作主战场、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基层国家大事、教育组织管理服务党员群众是基层党组织基本职能”三大理念,在全市8605个村、2308个社区党组织全面建立落实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一是书记接待。按照“定人、定时、定点”的要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周固定一天,其余时间“两委”成员轮流坐班,全天候接待群众。3年共接待群众476.6万人次,彻底改变了过去群众有事无处找人、找不着人的状况。二是成员走访。村、社区“两委”成员分片包干,一年内对辖区每户群众至少走访两遍。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还要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全覆盖走访慰问,确保他们有肉吃、有衣穿、有人帮。全市已走访4622万户次,覆盖97.8%的城乡居民户,建立民情档案21.6万册,把群众工作做到了每个人头。三是办理答复。对群众反映的一般事项,由接待人即接即办;对重大事项,村、社区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汇总梳理、分类办理。村、社区不能办的,上报相关职能部门,限时办结答复。3年全市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66.4万件,帮助解决308.8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6.5%,确保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
    实践证明,“三项制度”通过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核心任务和刚性职责,找到了基层党组织一家一户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办法,不仅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了地、生了根,让基层干部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而且使党的群众工作进了户、到了人、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广泛开展“三项活动”,着力破解新形势下党的领导机关紧密联系群众的实践方式问题
    领导机关干部是否具备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感情,是否掌握“人见人、
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群众工作方法,是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反映党的执政形象,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当前,干部队伍中“三门”干部占相当比例,一些干部不缺文化知识,缺的是基层实践历练,缺的是同老百姓的深厚感情。长此以往,不仅干部会出大毛病,党也会有大危险。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就要抓干部的宗旨教育;而抓宗旨教育,仅靠传统说教、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新实践载体,找到一条让干部在基层历练党性作风、筑牢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的新路子。
    从2009年起,重庆在狠抓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廉洁从政“三项教育”的基础上,在全市机关干部中普遍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三项活动,切实推动各级机关干部眼朝下看、人往下走、心往下沉。一是“三进三同”。机关干部每年一周、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一个月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3年来,全市有26.1万人次参加“三进三同”,撰写党性分析、调研报告、发展规划 35.7万份,递交入党申请书4300份。干部在与群众摸爬滚打中亲身体验群众生活劳作的艰辛,找回了对衣食父母的真情实感,普遍受到了刻骨铭心的教育。二是“结穷亲”。市领导、市管干部和市级机关干部、区县管理领导干部每人帮扶3户、2户、1户贫困户,常来常往,投入真情,做到穷亲不脱贫、帮扶不脱钩。全市35.4万名干部“结穷亲”57.6万户,帮扶钱物5.6亿元,送去致富项目 16万个,解决困难 41.1万件,帮助就业19.3万人。三是“大下访”。组织各级“一把手”带头,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全市20万名机关干部下访群众200万人次,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投入98亿元,解决信访问题20.8万件次,其中不少是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积案。
    实践证明,开展“三项活动”,不仅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和问题,将风险化解在了萌芽状态、矛盾排除在了基层,更是锻炼了干部、历练了作风、增进了群众感情、密切了党群关系。群众纷纷感慨“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深入实施“三万计划”,着力破解新形势下促进各类人才直接服务群众的方向引导问题
    推动各类人才到农村为群众服务,是建设新农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是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统筹城乡发展,难点在农村,短板在人才:一方面,大量人才闲置在城市,有的严重脱离社会、脱离实践、脱离群众,另一方面,农村人才极度匮乏,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项目、资金因缺乏人才难以落实到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干部人才资源,引导城市人才上山下乡、服务农民、奉献社会。
    从2008年起,重庆着眼于让广大人才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大力实施“三万计划”,推动城市人才“裂变”、农村人才“聚变”。一是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用5年时间选派1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目前已择优选派8427名,其中担任村书记85人、村主任102人。同时还规定,对服务满2年、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可录用为乡镇公务员,促使大学生村官沉心静气为群众干事,保证年轻干部从一参加工作就养成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二是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每年从农林水利等25个系统,选派1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为了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我们以改革职称评审制度为突破口,改变过去单纯凭论文著作晋升职称的做法,加大以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实绩晋升职称的权重,引导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群众家。目前已选派19601人次,落实项目1.2万多个、资金13.7亿元,推广实用技术5000余项。三是万名干部驻村计划。每年从区县、乡镇机关抽调万名“改非”干部和年轻干部驻村,担任党建指导员或“两委”负责人,保证全市一村一名驻村干部。目前已选派18196人次,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69个,治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376个。
    实践证明,“三万计划”坚持人才“以用为本”方针,通过引导各类人才往下走,既盘活了人才资源、造福了广大群众、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又在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对待群众有感情、服务群众有本事、奉献群众有业绩的优秀人才,进一步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推行完善“三维考核”,着力破解新形势下激励领导干部心系群众的驱动机制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心里有没有群众,是不是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决定人心向背。而干部怎么想、如何干,直接受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左右。但考核是道“世界性难题”,实践中还存在业绩考核难量化、品德考核难做实、官评官难逗硬、民评官难参与、考和用难结合等问题,以致有的干部只唯上不为下。要从根本上激发干部服务群众的内动力,就必须在考核内容上更加注重民生,在考核方式上更加注重民意,在考核结果上更加注重使用,切实提高干部考核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大以来,重庆坚持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根本导向,以扩大民主、听取民意为重要路径,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实绩考核、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为主要内容的“三维考核”科学机制。一是工作实绩靠算账。改变过去光听述职画勾打分的做法,由31个部门一笔一笔算账评绩,实绩权重占考核总分的60%,重点加强对群众衣食住行用和“民生十条”落实情况的考核,引导干部专注抓发展、全力保民生。二是干部形象看测评。让熟悉干部的单位职工、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直接给干部打分“画像”,每年参加民主测评的干部群众达4.5万人。创新德的考评办法,将“对群众冷暖不上心、工作不负责”、“插手项目,为亲属、私营老板谋利益”等10种表现作为指标,开展反向调查,与传统的正向测评相互补充印证,干部的“德”由群众来检验。三是执政效果问民意。将干部的职责任务,转化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并可直接感知的家庭收入、看病上学等13项指标,委托民调机构按常住人口2‰抽样调查,每年电话民调7.8万个,入户调查7000多户,民调权重达30%。市委根据考核结果,3年来提拔重用183人、诫勉谈话82人、调整交流72人、免职改非6人。
    通过“三维考核”,考出了干部队伍新作风,让干部心系群众成为自觉、服务群众成为常态;考出了改善民生新成效,各级财政50%以上用于民生,干部由向上找门子拉关系变为向下到基层解民忧;考出了党群干群关系新面貌,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实践证明,“三维考核”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以民为本、重视民生、注重民意的正确导向,从制度机制上促使干部自觉践行宗旨、执政为民。(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