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勇
城镇化一般认为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城镇化包涵的内容非常广泛,农村人口的转移、城镇建设等等仅仅是城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而已。结合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内容与特点,城镇化就是要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破现存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结构,使国民平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实践中,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从经济到社会,从政府到企业,从微观到宏观,从近期到远期等等。探究推进城镇化应当坚持的核心价值理念,可以坚定城镇化理论或实际工作的发展方向,增强发展的凝聚力。笔者认为,城镇化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核心价值理念:
其一,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发展城镇化,功夫在“诗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大发展背景下的一个现象,或者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之一,归根到底城镇化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镇化进度;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思路如果对头,这也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从硬件来说,城镇化需要有优良完善的城镇建设、住房、交通、生态等设施;从软件来说,从医疗、社保到文化、教育、就业,再到公民权力、人均收入等,需要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经济发展为城镇化所需的软、硬件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没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就无从谈起。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镇化的主要目标会自然而然的实现,所以,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同时,明确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可以更好的设计经济发展方略,从而使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为健康。因此,虽然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城镇化确实需要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的理念,破除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障碍,并从经济发展方略、制度体制、外部环境等各方面为加快经济发展而努力。可以说,经济发展每前进一步,我们离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就会更近一步。
其次,改善民生是城镇化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里面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10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可见,民生问题是我们现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镇化问题上亦是如此。民生内涵很广,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住房建设、社会保障、公民权利等等,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城镇化内涵之一是要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乡下人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城镇化,不管是农民进城,还是城镇建设,在进行这些工作时,首要的是要考虑这样做是否有利于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要着力保障、改善农村民生,凡是符合这一条的,都是城镇化发展所要求的,也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城镇化,即便身处农村。反之,就是“缘木求鱼”、本末倒置,城镇化也会异化为一个华丽的口号。
其三,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刚刚召开的市委五届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晋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市情、健全有效、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二元体制人为地将城市与农村分割开来,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在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问题上,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这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从城镇化角度来看,隐藏在农民进城表象背后更多的是诸如居民收入、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等这些实质性的东西,其余如整村搬迁、城市规划、城镇建设等则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大量农村人口迁向城市,并常住城市就业、生活,但他们无法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政治权益等方面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甚至在工作上也同工不同酬,由此形成了“不完全城市化”或者“半城市化”状况。这违背了人类关于生命价值、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的最基础、最本源、最普世的平等价值观。只有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才能凸显城镇化的价值所在,同时,这也是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发展城镇化不应当仅仅盯着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数量(城镇化率)这样一个量化指标,其实质内容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追求社会公平天然是城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应该得到无条件的尊重和践行。
其四,统筹城乡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简单的说,就是把城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其实质是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格局。其核心,一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二是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文明进步成果。二元体制下,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008年晋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146元,同比增长14.0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56元,同比增长9.5%,农民收入水平及增长幅度远低于城镇居民。如果再将城镇居民享受的带有福利性质的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计算在内,剔除农民收入中非现金收入的实物折款和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晋城市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更是比数字显示的差距还要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城乡一盘棋,合理规划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包括制度层面的统筹,也包括经济发展要素层面的统筹,还包括城乡关系层面的统筹,最终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同进步。
其五,三农问题是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其中农民增收是核心。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需要解决农民身份问题。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他们的意愿如何、感受怎样是最重要的。农民为什么进城?能不能进了城?进了城能不能呆得住?这些问题不解决,城镇化就是一句空话。目前,三农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直接影响到城镇化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这实际上已成为一个问题。城镇化与三农问题具有共同性,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三农问题的解决也为城镇化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实现即使农民不进城,他们也有机会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讲,“三农”问题的解决就是城镇、乡村要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全局,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城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若不能够得到妥善解决,遑论城镇化。
以上是发展城镇化的五个基本理念,目前来看,在发展城镇化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甚至于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还没有做好。因此,探究城镇化发展的理念,可以使我们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工作中只要是符合这五个理念的事情尽可以放手去做,反之,缺乏价值理念的感召与凝聚,发展可能会趋向涣散,这是研究城镇化发展核心价值理念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