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社会管理创新应避免政府侵蚀社会 汪锦军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老秘
时间:
2011-5-16 09:16
标题:
社会管理创新应避免政府侵蚀社会 汪锦军
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已成为中央的战略性决策。各地也已经或正在实施各种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以使社会管理适应社会快速变革的要求。不过,在各地琳琅满目的社会管理创新面前,需要理性思考这些创新的意义。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框架下,致力于构建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而应避免政府过多介入导致的侵蚀社会的局面。
应当承认,由于社会自身发育的不完善,很多时候必须依赖政府的制度建构,来为社会管理提供基本的运行制度框架。但并不是所有的政府行为都有利于社会管理,当政府过多介入到社会管理中时,其过度的行政控制和管理中的官僚主义,会对社会管理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有很多学者的研究认为,政府介入会破坏社区中的非正式社会关系而不提供替代的价值和功能,从而导致社区的衰败。正如福山所指出的,国家过多地介入社会内部会削弱人们进行自组织和协作的能力。因此,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社会自治能力的缺乏、社会对政府各种资源的需求等,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而另一方面,政府的介入可能会放大政府的官僚主义缺陷,基层政府也可能违背上级政府的政策意旨,从而不断侵蚀本就脆弱的社会有机体,使社会管理进入一个越来越脆弱的社会不断寻求政府帮助,而政府的介入又进一步侵蚀社会的恶性循环,导致距离建立一个良性而富有生命力的社会管理体制越来越远。
因此,政府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需要构建一个推动社会自身发展的开放式管理结构,从而通过政府的管理,增进社会自身的发展。但政府的压力型层级体系、政府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可能的冲突、基层政府对政策理解的错位、目标责任制的干部考核制度等等,都会影响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因此,实践中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往往借助政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断侵蚀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被冠之以创新的做法尽管在短期有助于解决社会的稳定问题,但侵蚀了社会自主能力的发展,长期而言,无论对有效的社会管理还是对政府而言,都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比如,很多调查发现,在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中,越是下一级的政府,公民的信任度越低,公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最低,而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最高。真正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基层政府,公民对它并没有好感,这表明基层政府的行为方式,并没有获得公民的认同。在提供服务的基层政府和民众之间,没有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当遇到冲突时,这两个主体间便极容易引发矛盾甚至群体性事件。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自身发展的不充分,使得民众一遇到问题,便首先想到政府,作为权力主体的政府在百姓心中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主体,也就是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政府不得不应付社会的各种问题,这既增加了基层政府的负担,也使基层政府被纠结在各种琐事中,无法为社会的整体发展服务。
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目前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往往被忽视,而政府的角色则容易被放大,很多情况下,原本需要社会参与的管理问题,变成了管理社会问题。因此,应当对目前各地的创新持审慎的态度,要挖掘那些在基层各个层面推动社会成长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并探讨其制度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而对政府侵蚀社会的所谓创新,则需要理性地思考并予以扬弃。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