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宣讲稿范文:从大学生就业难看我国的人才资源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老秘    时间: 2011-5-14 21:13
标题: 宣讲稿范文:从大学生就业难看我国的人才资源问题

     本文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报告人系北京市统计学会副会长杜午禄,本人认为此文讲解的既生动,又深刻,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指出的关键症结,并提出了很好的破题思路,推荐给大家作参考学习之用.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上的热点。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关注。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是一个系统问题,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大学生就业难不能等同于现在社会上所谓的下岗职工就业难、农民工找工作难,这不是一码事情。不能简单地说成就业难的问题,这实质上牵扯到中国的人才资源问题。大学就业难,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问题,也反映了我们国家今后的信息建设、社会发展的大问题。大家都知道,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突出的地位。因此,要深入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
  说白了,一个国家要富强靠什么?靠科技。科技靠什么?靠人才。因此,人才实际上也决定了我们国家能不能够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里面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发展对知识人才的需要,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大资源的开发投入,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规范人才市场的管理,要营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的大学开始了扩招,现在有一些人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为大学扩招太多了,大学生太多了,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现在我们国家的大学生总数是全国1400万,是世界上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国家。从表面上看,好象数量全世界第一了,但你要看水平,统计学里看水平要看平均数,不能看总量。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1400万做分子13亿做分母没多少,在世界上远远小于其他国家。
  我是什么看法?高校扩招对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整体人口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但与我们的人才战略还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因此,没有几年就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大家回忆一下,2003年以前,大学高校毕业生是社会上的香饽饽,谁都要,没有什么就业问题。大学还没有毕业,好多单位都在大学里挂号要你的毕业生。仅仅经过了三年,大学生不但没有人要,而且就业困难了,找工作找不到了。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学生多了吗?好多大学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就要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了。大家都看见了,不管什么招聘会,都是人满为患。一个招聘会能有几万大学生去,简历满处飞。实际上,招聘会严格说起来能够吸纳的大学生是很有限的。因此,往往出现什么现象呢?北大学生毕业了,卖糖葫芦、卖猪肉的,大家都见到了。这种现象不是典型,但是也绝不是个别的。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一个经济转轨的阶段,我们人才多了吗?就这么两三年,扩招一下,增加了几百万大学生,人才多了。有的人简单地说,大学生多了就是我们就业不充分。但是我感觉到,大学生就业难是个表面现象,其中隐藏了好多内在的问题,这正好暴露了现在经济转轨时期我们在人才资源培养上的问题。
  下面我就分三个问题来说。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什么?第二,为什么就业难?怎么过去抢着要现在没人要?第三,怎么办?
  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什么问题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造成了我国有限的人才资源浪费。
  我说的人才资源不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跟人才资源是不一样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是大学,当然上面有研究生、博士生等,但是大学是最基本的了。也就是我们专业人才从大学开始,高中是普及基础教育,到大学才是专业,分得细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本来学了几年,是个专业人才,但是成了专业人才以后,就不了业,把这些培养出来的人才资源闲置起来了。
  报纸上刊登的,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率,2005年是70%左右,也就是说,100个人中有70个人就业了,还有30个人找不到工作,这是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据。但咱们话说回来,我搞了几十年统计,这个统计学方法不同,可以得出不一样的数,说是70%的就业率,实际上有好多水分。为什么呢?过去我就业以后,档案拿来,存到单位,现在没有这一说,档案放到人才交流中心去。高等院校为了上报的时候反映自己学校就业率比较高,把档案弄到人才交流中心就说就业了,实际上,档案放到人才中心的好多人都没工作呢。这是我们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虽然档案不在学校了,但是并不在职业岗位上。
  我们国家人才多了吗?我觉得不是。根据我们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我计算了一下,中国人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水平。北京市大学比较多,大学生比较多了,平均教育程度就上去了。可就是这样,北京市的平均教育年限仅相当于高中一年级。因此,大学生是我们教育层次的上层人物。可是,上层人物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呢?是我们中国人才富余了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里面有好多深层次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一方面出现了人才短缺,大家都在说我缺人,一方面大学生就不了业,这个矛盾摆在这儿。人才短缺,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为什么?这反映出我们的体制有问题,就业渠道不畅。不像我上大学的时候,大学一毕业,自己从来没考虑找什么工作,国家早就给你安排上哪儿了。国家统一分配,老大学生都是这样。现在改成市场经济了,大学生取消了统一分配。知识也是产品,市场一运作就不一样了,就要有双向选择了。这里面问题就来了。什么叫人才?不同的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去年,一个大学生给我讲他找工作特别难。为什么难呢?双向选择后,大学生愿意去,还得有人愿意要你。根据现在的国情,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不管你到哪儿去,不管什么公开招聘,即使说是对外公开招聘,但还是人在操作,这话说深了就是问题。所以有大学生说,上个好大学有什么用,还不如有个好爸爸管事。
  第二,大学生就业难造成学用不一致,导致专业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大学是做什么的,就是培养专业人才,但现在好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因为就业难了,工作没谱了,很多人只要有工作,不管什么工作都去。所以,现在出现一种什么情况?一个招聘会,几万人去,学的不是一个专业,但都拱到一个单位投简历。结果呢?导致专业错位,学的东西用不上,学用不一致。这无形之中使我们很有限的人才资源都流失了。我调查了北京很有名的一所大学,2005年法律系毕业生130多人,但这些大学生毕业就业率非常低。大家都知道,前两年法律系很吃香的,但去年就业率就很低。这所大学学了四年法律的学生只有两人去搞法律工作,剩下的全改行了,做什么的都有,当管理的,当技术员的,等等。为什么?专业易位。后果是什么呢?干他没有学的东西,过去学的那些东西就浪费了,白学了。这实际上也是对我们人才资源的流失。
  第三,大学生就业难客观上形成了我国人才的畸形消费、市场对人才的不正当的分配。什么叫畸形消费?由于我们人才市场就业比较难,供大于求,因此,不少用人的单位不断地提高它的档次,能让中专生干的活我不要中专生,我要大学生了,明明可以大学生干的活我现在要研究生了,都以为我这个单位进的是研究生,觉得层次高了。实际上,有的工作根本就不需要研究生。北京某个银行,我去调查,去年招上百个前台人员,结果网上一发布,两天报名的就有六千大学毕业生。中专生就不要了,我就要大学生,为什么?虽然是大学生,工资待遇也不给他加钱。六千人竞争上百个岗位,进去以后,搞的是柜台工作,储蓄所门口取多少现金、存款,就搞这个,这个工作在过去是中专毕业生干的活,现在都是大学生在那儿干。这就是人才的畸形消费!有些岗位根本就不需要研究生的,现在非要搞俩研究生去不可。为什么?人多了,在市场上,在人才资源的使用上是畸形的不正常的分配。因此出现了什么呢?广招不用,大材小用,专才他用,这是当前人才市场上的一种畸形消费,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影响比较大,会影响到大学生本身素质的提升。大家都知道,在过去的课程设置中,大学本科一般四年级,学医的六七年,现在由于大学生就业难、找工作难了,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到三年级他就不学了。干什么去?找工作去了。那就说明四年大学学下来,没有大学四年的水平了。你看现在招聘会什么时候开始招的?学生六月份才毕业,头年十一月份就开招聘会了,那下学期还学不学了?根本就不学了。为什么?你单位招上我了,将来我就到你单位工作去,我还学它干什么?错了。大学生不学习现在看不出来,实际上大学生素质在下降。老的人都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出现过知识无用论,读书无用。我预言,用不了多久,假如这个状况不改变的话,又会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现在,已经开始有苗头了,今年有好多本来准备考研究生的大学生不考了。为什么不考了呢?他说,我考研究生要投入多少钱,我出来以后大约工资多少钱,一算账不合算,因此就不念研究生,赶紧找工作去了。
  我刚才说的四个方面的问题,跟普通职工下岗或者农民工到城里找不着工作显然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如果长久发展下去,很可能影响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为我们前面说了人才强国政策,主要靠知识,知识上面出了问题,科技进程就要延迟了。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以前不难,现在突然难了。是因为多一百多万扩招的学生就难起来了吗?原因到底何在?我考虑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般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就业是要上升的。而咱们国家现在经济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照说就业率应该是上升的,但是这几年我们大学生就业很难。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是就业少了吗?实际上就业并不少,就业里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这样的。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里来了,就业总数不少,一年增加了好几百万,但里面的结构变了,农民工占了很大一块,大学生少了。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呢?我觉得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经济增长的方式没改变。大家都知道,科技强国,科技含量高的话,企业发展了,经济发展上去,必然要用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尖端科技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支撑的话,那企业生产支持不了多久的。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在原有的地位,没有改变。科教兴国要提高人口素质,可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模式跟不上。现在就业人口不少,但是大学生就业相对少了,这就客观地反映了现在经济增长点里面高科技的成分发展不够,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不大。
  第二,我们人才培养的机制跟市场的需求脱节。这涉及到我们的体制问题。各个大学里设置的专业跟市场需要不对口,市场需要的人才我们可能没有。比如神舟六号上天了,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但大学里培养不出来。有的人专业学了好多年,毕业以后没有人要,这反映培养机制跟使用机制有脱节。我们劳动部门主要管什么呢?管劳动就业。他考虑的是整体的就业率,而不管具体是哪个群体就业,哪个群体没有就业。社会上登记的下岗职工就业率他管,大学生就业率他也管。我们教育部门只管培养大学生,他们认为大学生一毕业,出了校门我就没责任了。现在的症结在于:这两个部门的结合上出了问题。你说北大那个卖糖葫芦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学过怎么做糖葫芦吗?没有。做糖葫芦是简单劳动,学两三天可能就会了,不需要在大学里进行专门的训练。可是他学的四年专业没单位需要,只好去卖糖葫芦了!专业不对口,专业设置上的错位,这是原因之一。
  第三,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不畅通。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人才分配也是市场运作了。市场运作了以后,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人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合法的,但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举个例子,有的单位招聘,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你说提这个要求合理吗?大学生本来在学校的目的就是学,哪来的工作经验?他要有工作经验就不叫大学生了。可是招聘条件里有一条就是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的单位提出需要考资格,还没有进门先要考资格,所以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多了去了。一个大学会计系毕业的学生首先要考会计证,没有会计证你不能上岗。表面上看起来是国家定的,会计师上岗合理合法的,实际上这很不合理的。他学了四年会计,你还让他考会计证,他在学校白学了?什么都要上岗证,甚至公务员都需要考资格证,不看你专业,先看你公务员资格。什么样的人能当公务员,什么不能当公务员,当然国家说了算,条件可以定,定起来是合法的,是条文,实际上我觉得都是不合理的。这无形中给我们大学生就业设了一道屏障,这个考那个考,你没有考资格那就拉倒了。我觉得这是人为的障碍。为什么?首先,看大学生你得看看他的专业学得怎么样?学校在这方面有评价,毕业证书、学业证书都写着什么课程,学了几分,就是这几年的学习成果。通过你这么一考,他四年考试还不如你这么一个小时、俩小时考试有效吗?所以,这就是一个门槛。这种门槛很盛行,你看现在哪个专业没考试的?都要考,不管什么都要考资格。
  我记得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哪有这样那样的资格考试?你到那个岗位上,本来是个大学生,经过几年实践培养才能慢慢懂起来。用人单位现在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人才培养不完全是在大学里,岗位培养、实践培养是很重要的。
  人才多了,这么考那么考,你考得不及格,不能就业。没有英语四六级合格证你就不能就业,有的单位就不要你了。这么考那么考,把这个学生考得晕头转向。我算了一笔帐,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毕业,每年都要经历几次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考了上百次的考试,大学上完工作了,还要接着考,考试成了一个砝码似的。前些年哪有这么多考试,只要你有大学文凭都要了。现在不行了,有文凭也要考你,要求越来越高了。我方才说的法律系一百多个学生,为什么没干法律?很大一部分是公务员考试给卡了。他学了四年法律,你说他不懂法?起码也懂一点,你这么2小时一考,实际上考的是公务员考试,不是考法律专业,别的把他枪毙了。这种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合理合法,实际上不合理的,人为造成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通。
  反过来,有的人说了,大学生应该到农村去,到边远地区去。有的说大学生不就业是因为要求待遇太多,工资高等。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要求工资待遇高一点,比高中生高一点,有什么不对呢?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合理的。我们市场经济讲经济效益,父母把子女从小学培养到中学到大学毕业,投资要多少?出来以后给他六百块钱一个月,多少年都挣不出来他的投资。咱们讲投资是要有回报的。我算了一笔帐,北京市一百多所大学,国家拿钱,一个大学生一年一万块钱打不住。大学生本身也拿钱,家长负担不少于这个数,就是说家长为大学生交的学费也好,包括他的生活补贴,也在一万块钱左右。大学四年,他的投入就好几万。你说他出来挣个六百块,三十年的工龄,到了退休还挣不回这个钱呢。他要求高点,我觉得并不过分。我听说前两天西安市大学生工资降价了,五百也干了。作为他本人来说,家里困难,总比家里闲着好。实际上,这是中国人才在贱卖。所以,这样的指责我觉得比较勉强。这并不是工资要求高的问题,说大学生挑工作的问题,我觉得根子不在这个地方,我们得透过表面看实质。我曾经讲过人的一生智力产出的问题,我们二十二岁以前几乎都在上学。一个人一生的智力、知识培养期,从老师那儿学知识,大学以前基本上属这个范畴,但这是一个人的知识基础。参加工作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学习,那种知识的收益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在实践里学习,这个知识也是一种知识,而且是更重要的知识。一般情况下,到工作以后,他一方面要产出,过去学的知识要产出。另一方面,在工作过程里面还要学习,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
  这样的话,一直到什么时候?到他不能工作为止,知识的吸收期结束。


作者: 中国老秘    时间: 2011-5-14 21:14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那就业难能不能解决?怎么解决呢?我也不是劳动部门的决策者,国家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劳动部门有劳动部门的想法。但是,我觉得有一条,这个问题要不解决好了,闲置的大学毕业生多了以后,对我们和谐社会是很大的一个隐患。一个下岗职工也好,下岗了以后,他在社会上虽然也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但是比起年轻的大学生来,隐患要小得多。那些闲置的大学生多了,时间长了,对社会的安定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高科技犯罪的都是什么人?都是有知识、懂计算机的人。这些人要不走入正轨的话,社会影响就大了。
  关于怎么办的问题,我谈一些个人见解。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一条,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彻底改变。我们老是满足于两位数的增长,老看GDP今天增长多少。我是学统计出身的,说实在的,GDP本身有很大水分的。咱们这几年国家经济增长是什么?都是靠投资拉动,国家花钱买的增长。因此,我们出口好多吃了大亏,人家美国人卖我们一架飞机,我们得出口好几百吨对虾给他。我们几千万件服装换不来一架波音747。他是高科技的,你是手工的。我们还停留在低级产品阶段,假如我们的高精端产品能出口的话,技术含量高了,经济的增长方式就不一样了。
  我们现在说GDP两位数增长,靠的什么?我觉得咱们的两位增长还是靠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很大一部分是劳动投入,不是科技投入。科技投入需要资本的,就是人才资本。我们的人才资本本来就不富余,大学生毕业还发挥不了作用,这本身又是矛盾。这矛盾怎么解决?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改变我们经济增长模式。为什么第三产业劳动力能够解决?因为开餐馆,服务员培训两个月就行了,服务员上岗了,端个盘子谁不会端,不要洒在客人的身上就行了。但是,后面掌勺的是技工了,这是个水平的问题。所以,他待遇就不一样,服务员五六百就行了,炒菜的就有两千、五千、六千的了,不一样的。
  所以我看,不从根本经济增长模式上改变,解决就业问题比较困难。但话又说白了,像这样一个大国,经济增长方式要改变,谈何容易。咱们还有农民工问题。当然,农民工比较好说话,有点工作就行,但他也是占了岗位了。北京市现在建筑行业里97%都是外地工,北京五万个小保姆都是外地人。北京人能当保姆吗?不当保姆的。所以,光是单纯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一方面,但是,作为政府决策部门得考虑平衡各方面,经济增长模式需要高科技人才,农民工进不去。这不是你争不争的问题,客观上社会需要了,需要你去学习,需要高科技知识投入。但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
  第二,要协调好人才的培育和使用的问题。咱们现在主要矛盾在什么地方?专业不对口或者用人单位都是派生的,说用人单位标准越来越高,要研究生都是派生出来的,中专生他也用了,就因为大学生多了,他提高门槛了,水涨船高。所以,要解决好人才培训和使用的协调问题。咱们中国有个特点,各管各的,教育部管培养,劳动部管劳动招工,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隔阂,渠道不畅。所以,我觉得应该成立什么?成立国家指导大学生就业委员会,协调协调。扩招本来是个好事,好事要办好,别招进来以后没工作。这些人招进来,将来怎么让他们发挥作用,怎么让他们安居乐业,这得协调好了。现在,我们缺少这么个机构统筹考虑这个问题。
  第三,疏通就业渠道也很重要。说起来好说,我说应该取消这么多门槛的,别这么考那么考了,行不行?就是毕业生学校考了算数,行不行?各单位是不干的,我得考我的。但是,现在已经慢慢有苗头了。比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教育部已经公开表态了,四六级考试就是考你的水平,不作为就业的指标,不作为各个单位用人指标。甭管怎么说,也是个表态。作为国家的统考,这是个标准。实际上,你要取消统考,说是那么说,不容易的。说白了,有好多人靠那考试吃饭,不是白考的,要考就要交考试费。为什么有中介骗人的越来越多?有好处。考试考了保证你就业,你交了管理费他们就走了。统考全国得收多少钱,好几个亿。这时候,你给他取消了,人家干吗?主管部门第一个就不干。所以,这里面有统筹的问题,渠道要畅通。

  还有,我觉得最重要是对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要客观平和地认识,不要一味地谴责或者指责大学生好高骛远,这不公平。有的时候,大学生上山下乡,到边远地区去、到农村去。我觉得大学生到边远地区得有个后勤保障。一个学工的大学生到农村干吗去?你说下乡,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知识青年没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在情况变了,大学生下乡干什么,首先得有个前提,得给他创造条件,创造一个发挥他才能的机制。没有个机制,光是你下乡,那不行的。动员是一方面,你后勤得保障。北京市去年搞了两千名大学毕业生当村官,大家都知道,这是有后勤保障的:拿国家工资,一个月两千块钱,而且去三年回来后国家给你安排工作。要没这个他去吗?所以,这个后勤措施跟上,号召是号召,还得有措施,这是很重要的一条。所以,我觉得疏通教育渠道也要全方位的。

  既然大学生就业难是个问题,那么咱们应该重视,应该予以解决。因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大学生本人的问题,往小了说是他一家的问题,大了说是国家的问题,要提到这个高度看才行。我记得我们小区里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学计算机的女孩子,2004年毕业找不到工作,她父母要求不高,能管自己就行了,两年都没工作了,还要管她吃住。所以,这里面有个家庭问题,不光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还影响到大学生家庭的问题。国家的问题刚才说了,牵扯到资源浪费的问题。实际上,从宏观来说,也是国家科教兴国的大问题。


作者: 2921243430    时间: 2023-3-16 10:52
北京市一百多所大学,国家拿钱,一个大学生一年一万块钱打不住。大学生本身也拿钱,家长负担不少于这个数,就是说家长为大学生交的学费也好,包括他的生活补贴,也在一万块钱左右。大学四年,他的投入就好几万。你说他出来挣个六百块,三十年的工龄,到了退休还挣不回这个钱呢。他要求高点,我觉得并不过分。我听说前两天西安市大学生工资降价了,五百也干了。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