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人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福建老秘    时间: 2011-5-13 08:30
标题: 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人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其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学思想与人学理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的重要创新成果,作为与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人学思想,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人民为本”的人学思想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始终对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理性的思考,逐渐形成了他的人学思想。其中,“人民为本”思想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内涵丰富而深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把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早在1956年,他就曾经用两句话对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进行了高度概括,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一生不懈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人民的事业,他历经挫折,“三落三起”,矢志不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更是致力于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其中,人民利益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落脚点。同时,邓小平一再强调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和政府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实际上都是坚持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二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人民主体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基础。一方面,邓小平非常强调人的重要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他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另一方面,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了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邓小平十分支持人民群众的创造,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比如他对农民群众创造的“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的大力支持,号召全社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的重要创新成果,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人民为本”的人学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从三个方面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人民为本”的人学思想。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所坚持的人民利益的最高价值标准。以人为本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性质和目的,集中体现了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的价值取向。而胡锦涛同志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紧迫问题。这都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即坚持把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第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人民主体的人学思想。以人为本深刻回答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就确认了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解决了发展的主体和动力问题。第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人民为本”的人学思想。以人为本回答了发展成果的归属问题,即发展的落脚点,就是必须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只有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人民为本”的价值标准真正得到落实。

  二、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弘扬了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学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自由解放和素质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终极目标。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邓小平结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强调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二是邓小平强调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解放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进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次课题。因此,邓小平一再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他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面对文革结束后的思想僵化局面,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全国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积极倡导解放思想。正是一次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才使我们党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三是邓小平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措施。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问题主要靠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来解决。因此,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并提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这也就是强调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他还强调要把教育列为战略重点优先发展,以及发展科学文化体育事业等。

  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使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早在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求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简而言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物质文化条件和社会生态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科学发展观,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第二,科学发展观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别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胡锦涛不仅多次强调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且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等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举措,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措施,这都有利于快速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利益的协调与均衡,要求发展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这也必将对实现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促进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彰显了邓小平关注“现实的人”的人学理念

  在邓小平的人学思想中,他所关注的人不是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意义上的人,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邓小平所强调的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民的主体地位等问题,都是从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的现实的人而言的。邓小平对“现实的人”的关注的人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不能脱离我国国情而抽象地谈论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早在1983年10月,邓小平针对当时党内一些人抽象地宣传人道主义和人的价值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强调指出:“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还不高,这也不能靠谈论人的价值和人道主义来解决,主要地只能靠积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解决。离开了这些具体情况和具体任务而谈人,这就不是谈现实的人而是谈抽象的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可见,邓小平所关注的人是现实的人,不能脱离我国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这样的国情来抽象地谈论人。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邓小平十分关注和保障人民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重视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和现实命运的改变。针对“现实的人”,邓小平强调要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首先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他们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了改变当代中国人民贫穷落后的生存状态,邓小平一再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告诫全党同志,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不论遇到任何风浪都不要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邓小平还强调要重视人们的物质利益。他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邓小平关注“现实的人”的人学理念,还体现在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比如他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构想就是其中之一。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所讲的人,与邓小平所关注的人一样,也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因此,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处处体现着对当代中国人切身利益和前途命运的关注。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提出了“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建设的“五有目标”,就是要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重大变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特别是其中提出的“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等指标,更是赋予了邓小平关注“现实的人”的人学理念以新的时代特色。(《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3期)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