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是国家总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发展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地方面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着眼点,也是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的诸多挑战、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来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尽快步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轨道的着力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七个重点领域。如何避免各地一哄而上的同质性竞争或产能过剩等问题,立足地方实际和优势,培育发展区域型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规划。 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和相关产业规模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近百种制造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制造业从能源、基础原材料到技术都具有较高的对外依赖度,许多高端产业的加工设备乃至民生产品需要进口,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附加值低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偏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国际市场低迷还将持续,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突出,贸易争端日益增加,出口型经济面临着严重挑战;同时能源、资源、人力、土地等价格和成本不断上涨,我国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薄利多销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面临严峻挑战。产业的战略性就在于这些产业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既要满足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要面向并满足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突出体现出物质资源消耗少、市场空间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限制发展这些领域中高能源和资源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要发展高端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的新兴性就是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不是拼投资引进而是拼科技创新,不是拿市场换技术,而是要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上的领先优势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突出体现出掌握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结合地区优势发展区域性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称谓上看,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陌生,比如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已有较长发展历史。同时有的产业还处于不成熟的培育阶段,如高端装备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拥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培育发展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良好的条件。但如果3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数百个大中城市都锁定这七个领域,有可能形成一哄而上并在短时间里导致产能过剩等问题。比如我国在低端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设备上已经产能过剩,由于缺乏核心知识产权、能源和资源消耗较高,随着各种成本上升,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挑战。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应当结合这些优势,找准突破点,规划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 这些产业中有的已有广阔的市场,例如生物技术产业,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都属于民生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还需要开拓市场。一个新产品被市场所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扶持创新和产业发展政策,尤其要利用政府首购、订购、采购等方式,通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加大创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力度,促进企业开拓市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创新集群和产业链条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可能是在传统产业上嫁接形成,也有可能从零做起,从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器件到终端产品都要基于研究开发,这就需要在研发上系统布局成为创新集群,研发上相互衔接,产业上上下游成龙配套,围绕终端产品产业带动培育形成一个配套产品产业集群,形成较长的产业链条。天津在“十一五”初围绕确保锂离子电池的持续发展,发挥天津化工科技优势,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等关键配套材料研发转化上集中布局十几个项目,实施了锂离子关键配套材料产业化专项,培育了十余个锂离子配套材料企业,目前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锂离子电池配套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了主体产业和配套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