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重视社会建设:党执政理念的提升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老秘    时间: 2011-4-18 17:31
标题: 重视社会建设:党执政理念的提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建议》制定了十二五规划要实现的五项主要目标,其中涉及社会建设的就有两项。《建议》提出了要加快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项基本要求,其中涉及社会建设的也有两项。我们党如此重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有坚实的立论依据的。深刻理解这些立论依据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
    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大、小社会建设之分。大社会建设就是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社会建设就是指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小社会建设。
    自从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这个重要任务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原先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从而为解决“经济建设这条腿长,社会建设这条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丰富和发展。因为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而言,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方向,社会建设是支撑。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四大建设中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社会建设中的许多内容直接关系到党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关系到民主、民权、民生这些重要问题。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建设是最能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因此,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
    在克服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困难以及我们应对危机过程中,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严重冲击和困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明确了5个工作着力点。其中包括实施新增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收入,推出政策力度大、群众受惠多的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住房消费的多项措施,采取多种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我们坚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幅增加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投入,办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能办的大事难事,包括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推进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提高城乡低保、基本养老保险等保障水平,等等。
    因此,我们要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高度来认识党越来越重视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前两步,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制定了五大建设纲领。从十七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纲领和提出的新要求中可以看出,社会建设和涉及社会建设方面的任务是很重的。足以说明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意义基础的纲领性文献。《建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个坚持、四个更加”也就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而要落实上述重要的指导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要求我们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综观各国推进现代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存在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发展趋势:经济建设在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往往都是处于领先位置的。在经历一定时期发展后就必须重视社会建设,因为经济建设不可能一直总是处于领先的位置。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那么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不协调和难以持续。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尤其是在总结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的经验,我们得到许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解决“经济建设这条腿长,社会建设这条短”这个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这方面的不平衡不协调的状况有较大的改变,但并没有彻底解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中就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还指出,制定和贯彻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加强社会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体制机制尤其是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分好“蛋糕”,这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正是从上述意义上我们说,要落实“一个坚持、四个更加”这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建设。
    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要长期执政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党的执政基础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包括意识形态基础、合法性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以下着重论述合法性基础和群众基础。
    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既不能回避,也不像有的人把它说得很玄。一般地说,执政合法性就是指多数选民的支持是政党执政的依据。通俗地说,就是邓小平讲的“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社会建设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关切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列宁也说过,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着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终是落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因此,今天我们有必要从人心向背的高度,来认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在革命战争时代,决定人民群众人心向背的是战争的性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决定人民群众人心向背的是发展。而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民群众人心向背的是社会建设的状况。因为社会建设搞不好尤其是长时期没搞好,必然要削弱执政党的执政基础。试想如果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态势不能得到抑制、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长期得不到解决、房价不能回归理性状态、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等等。能不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吗?综观当今世界各国,因为社会建设搞不好或者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失败而爆发执政党合法性危机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社会建设没搞好尤其是长期没搞好,必然要削弱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这已被当今政党政治发展的现实所佐证。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四个深刻”再加上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对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尤其是群众基础提出了严峻挑战。一个非常清楚的现实是,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流动人员大大增加,由于就业结构、工作方式、活动方式等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从而社会组织和社会管理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对党的执政基础,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我们也必须从党的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巩固和加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这个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要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尤其是要着力加强社区建设。而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等,都属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