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注重源头治理 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老秘    时间: 2011-4-1 08:55
标题: 注重源头治理 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
  社会管理科学化主要就是要使我国的社会管理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符合社会管理的规律性,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并使它们转化为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实为有可行性的社会政策,从而保证和推进我国社会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社会成员。
    从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管理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是关于抓好社会管理的8点意见中,可以领会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涉及和处理好很多方面的关系,如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等的关系。在笔者看来,突出源头治理,强调治本管理,把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无论从当前和长远来看,都是尤其重要的。
    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这很好地指出了源头治理、治本管理的三个要点: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要注重制度安排的公平正义、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这三条,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和减少社会矛盾。很显然,这样的治本管理,包含着一种“大管理”的视野,有利于我们跳出过去对社会管理的狭隘眼界。所谓治标管理,就是我们过去习惯的应急性、“灭火式”的管理,无疑地,应对的及时有效也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要误大事。问题是我们过去对源头治理重视不够,甚至忽视,没有把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这种标本兼治社会管理战略,首先是在去年10月份举行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得到了系统论证。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8节,从就业、分配、保障、医疗、人口、社会管理六个方面(从第31条到36条),分别对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前五个方面都直接涉及改善民生的问题,涉及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问题,涉及让社会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的问题,涉及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公平配置和分配的问题。它们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有基础的、根本的性质。这主要是从治本的角度,来讲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第六条,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条,主要是从途径、手段、运作等方面,来讲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它比起上述以治本为主的社会管理和治理,更多地表现出应急、应对当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社会风险的性质,因此也可以说是以治标为主的。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看作是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系统论证的标本兼治社会管理战略的重申和强调。
    在实践上,这种标本兼治的社会管理,体现为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也就是总书记指出的“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而不是停留在应急性、“灭火式”的管理上。从现在多发凸显的社会矛盾看,从燃点多、燃点低的社会问题看,最主要的根源就在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实不到老百姓的民生福利上,应该说,这是最大的脱离群众。执政党和政府的社会政策如果不给老百姓实惠或少给老百姓实惠,社会就不可能和谐稳定。现在确实有些干部舍不得把钱花在普通百姓身上。这已经发展为政治问题。单靠刚性的强力的手段来维稳,成本很高,收效甚微,甚至造成越维稳,群发事件越多的困境。这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治标。必须有新的治本的思路。这就是增加民生福利,特别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的收入。这是有效得多的办法。这当然不是平分,平均分配是另外一个极端,我们吃过亏,也要避免。这是为什么五中全会这样强调以民生为重的社会建设,强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道理。确实我们的劳动报酬只占GDP的37.2%,还不到40%,这与发达国家的 60%以上,差距太大了,与我们自己 1985年比,也下降差不多20%。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当中,明确了经济增长速度是年均7%,同时也明确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在7%以上。把GDP的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明确挂起钩来,使居民收入增长与GDP保持一致,在中国社会,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它雄辩地表明,中国正在大踏步走向以民生为重的社会,也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显示,中国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稳步提高:改善民生确实正在一步一步转化为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实为有可行性的社会政策。
    这种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相结合,是有中国特色的,是立足本土的实际和问题提炼出来的;同时又是有世界眼光的,借鉴了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因为尽管说法各有不同、表达各有特点,它们其实也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实际上在做的。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