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福建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及差距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宁泰秘书    时间: 2011-3-29 21:40
标题: 福建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及差距分析
前言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就意味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各地都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意见",扎实且有深度地推进海西战略。三明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内陆市,近五年来,紧紧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历史机遇,经济总量翻一番,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三明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但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些较发达的地区相比,三明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找出差距,给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实现三明经济跨越发展,我们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200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分析。

  一、海西经济区域概况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以闽东南地区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西部的海域与陆地(以下简称“海西区”)。“ 海西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截至目前,“海西区”包括福建九市;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汕头、梅州、潮州、揭阳共20个市, 总人口约865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109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3%。现经济总量并不大,但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布局中,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一样重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增长极。
  二、三明在“海西区”经济综合实力的评价
  本文将采用马克威分析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尝试性反映三明在“海西区” 经济综合实力的位置。
  (一)指标设置
  本文参考《我国地区经济实力比较分析研究》课题和《湖南省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经济规模总量水平、经济结构、发展潜力等指标,来体现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水平。在本研究中,受数据采集的限制,对于2009年个别指标数据缺失情况,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采用近年数据代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共有13项正向指标、2项逆向指标(第一产业比重、万元GDP能耗)。对逆向指标处理方法是:yi=miaxi-xi(miaxi表示数据列的最大值;xi表示原数据;yi表示转向后数据),其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

  表1:地区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

  (二)因子分析经济综合实力的评价
  此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潜力进行单独测评,从不同侧面了解“海西区”20个市的经济发展单方面水平,以更好理解综合评价的结果。
本文运用马克威分析软件对“海西区”20 个市的经济发展的截面数据进行相应处理。输入原始数据,按照特征根大于1 的原则,选入相应的公共因子,单项及综合测评其累计方差贡献率均大于85%。并按其1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相应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各区域的综合得分及单项得分,各市具体综合得分见表2,

  评价结果表明,三明经济综合实力水平总体在“海西区”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从单项指标看,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排位偏后,特别是发展潜力严重落后,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主要指标与其它地区的比较分析
  (一)经济总量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被公认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的最佳指标。2009年三明地区生产总值800.24亿元,占“海西区”经济总量的3.8%,总量在“海西区”20个市中排第10位。从三大需求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78.26亿元,占“海西区”的6.3%,投资规模排第5位,前4位分别是福州、厦门、泉州、温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6.65亿元,占“海西区”的2.4%,排在第17位,仅高于宁德、抚州、鹰潭三市。进出口总额达8.8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占“海西区”的0.8%,排在第14位,其中出口总额占“海西区”的1%,排在第12位。
  2、居民储蓄。2009年三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51.53亿元,排第9位。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341元,仅为厦门的28.9%、温州的41%、福州的44.6%、汕头的58%。
  3、财政收入。2009年三明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为37.96亿元,总量排在第10位。与发达地区比差距较大,如厦门为240.55亿元,是三明的5.3倍,福州、泉州、温州也都在100亿元以上。
  4、增长速度。从2006年-2009年主要指标增长速度看: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在“海西区”排第7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6%,排第7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1.1%,排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2%,排第10位;出口总额地方年均增长12.3%,排第12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9%,排第11位。
  从以上数据分析看,反映经济实力的主要总量指标,三明位次居中上,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增长步伐较快。但与发达地区比,经济实力较弱,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出口二大需求与发达地区差距大,尤其是消费品市场发展弱最为突出。
  (二)产业结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多国模型的标准模式表明,结构转变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些规律性联系,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中工业、第三产业所占份额上升,农业所占份额下降。2009年三明人均GDP达到30370元,在“海西区”排第5位。仅次于厦门、福州、泉州、温州等4市,可产业结构与4市相比,产业结构层次低。
2009年,厦门产业结构为1.2:47.3:51.5;福州为9.3:42.6:48.1;泉州为3.8:57.9:38.3;温州为3.2:52.0:44.8,这4个市的第一产业比重均在10%以下。而三明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8.3:45.6:36.1,第一产业比重达到18.3%,在“海西区”排第8位;第二产业比重为45.6%,排第14位。第三产业比重为36.1%,排第13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明产业结构滞后于GDP水平,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落后于经济发达及经济水平相近的其他地市。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
  节能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能源使用效率看, 2009年三明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92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为1.817吨标煤/万元,每万元GDP能源消耗量居“海西区”第1位,高出福建省平均水平1.2倍,分别高出相邻的南平和龙岩48%和48.6% 。
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R&D经费投入强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从R&D经费投入强度看,2008年三明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0.42%,在“海西区”排第12位。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说,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越多,地方政府财力越充足。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析,2009年三明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7%,是“海西区”占比在5%以下的地区之一,占比在“海西区”排第17位。厦门最高,为13.8%。
  以上分析说明,目前三明科技发展水平水平还比较低,生产还停留在“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粗放模式,产品附加值低。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发展潜力较大。
  四、提升三明经济综合实力的思考
  (一)优化投资结构。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性指标,对驱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对于三明而言,尽管三明的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值)为84.8%,居“海西区”第二位,但仍需通过适度投资调整投资结构,因为三明的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活力不足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
  1、投资“单体规模”要突破。三明居民经济实力相比不弱,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51.53亿元,排“海西区”第9位。但与其它地区相比,投资“单体规模”偏小,2009年,我市10亿元以上工业在建项目3个,比宁德少2个;比莆田少2个。亿元以上工业在建项目63个,比龙岩少40个,平均单体规模3.45亿元,比龙岩少0.38亿元。因此靠民间投资多是小项目,对经济的带动力不强。所以三明要抓住海西建设机遇,争取国家及省更多的眷顾,上更多的大项目,助经济跨越发展,摆脱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2、注重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2009年,我市工业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1.5%,分别比2007年、2008年降低了4个和3.6个百分点。对于一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业投入相对较少,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投资仅占第三产业投资的1.6%,而在文化创意、动漫产业的投资基本是空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众多经济结构中,产业投资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业投资结构的扭曲将导致其它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合理,今天的投资方向决定着明天的经济结构。因此,在投资中应重点策划生成一批在行业技术领先、产品优于行业标准和节能环保“好”项目,促进三明在新一轮发展中再次飞越。
  (二)积极扩大有效消费需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最根本的动力,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目前三明经济的发展正进入快车道,但随着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适当控制投资规模,国际贸易摩擦日趋激烈,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1、促进消费品市场上档次。现阶段,三明市消费需求不足的本质不是消费能力的制约,而是有效供给的问题,从城乡收入上看, 2009年三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00元,在排“海西区”第1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6327元,排第8位。而社会消费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为25.8%,在“海西区”则排在末位。三明因市场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现有商贸流通企业交易设施和手段落后,整体竞争力不强,导致购买力外流严重,消费市场疲软,增长乏力。
  2、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当前三明商品供求结构失衡,出现了一些消费品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饱和状态,但有一部分商品及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产品、公共交通等服务性产业发展滞后、供给不足,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要采取措施多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把现实购买力留在本地。
  3、拓展消费区域。在福建省内三明处在边缘位置,但在海西经济区内三明却是连接江西与沿海地带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特别是随着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开通,三明将成为连接内地和沿海的重要通道。因此三明要调整思路,找准在海西区域内的位置,把三明打造成内地和沿海商贸往来的重要中转站。
  (三)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转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往往使地区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则会是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加速度。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一些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其产业结构转换最快的时期。因此三明经济要加快跨越发展,就需要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措施:
  1、做大做强制造业。制造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力量,也是促进服务业特别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一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绝大部分大城市产业升级的关键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在以传统产业为主、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格局中,以自然演进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相当困难或相当缓慢的。只有象厦门一样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才能促使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二是整合提升传统产业。三明发展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能丢,关键在于整合提升,延伸工业产业链。在工业化发展的现在阶段,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矿、木、水、农产品等资源优势,抓好地上、地下资源的精深加工,发展一批水电、化工、冶炼、木材加工、农产品等关联度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高利产品,提高传统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三是提高企业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但三明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制约了制造业赶超发展。因此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促进企业不断创新。特别是对有承接委托加工制造的企业,应注重承接技术转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吸收外部的先进技术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努力提高企业创新的能力,使企业从单纯加工形成自有的品牌。
  2、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三产业发展紧密相联,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显著。据有关资料测算,当城镇化率大于30%时,第三产业比重与城镇化率正相关,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则第三产业比重会提高0.11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全省相比慢了许多。2009年我市城镇化率达44.4%,比2005年提高2.3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特别是全市还有三分之一的县城镇化率低于30%,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要借鉴广东省的做法,大量建制镇,加快城镇人口的聚集速度,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3、发挥政府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技术水平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现在沿海地区相对优越的发展环境使资金、技术、人才不断向沿海地区积聚,相比之下,三明内陆城市则面临边缘化危机。目前三明一些工业行业高级人才出现净减,主要集中化学纤维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与2004年比,有四分之一的工业行业每百人从业人员拥有高级人才数已经减少。因此在科技创新中政府作用非常重要。政府可以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资金等进行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和吸引所需优秀人才落户城市。同时在经济资源安排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优惠贷款、发放补助金等措施,保证经济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流动。

  (作者单位:三明市统计局)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