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珙县始终秉持科学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提升城市形象,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争、抢、拼”的珙县精神创造了神奇的“珙县发展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其中2008年居全省181个县(市、区)第二、33个山区类区县第一;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两年实现翻番目标,在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中由第五位上升为第二位,成功跻身全市“第一方阵”;2008至2009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10年,预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两个确保”目标有望圆满实现。
新形势下,珙县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县情,作出了“两步走翻两番,跻身全省类区强县,建设全省经济大县”的发展战略。即: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跻身全省类区县前10位;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20亿元,跻身全省类区县前5强。县委、县政府正在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执政为民的使命感,开拓创新、全力拼搏,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珙县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
一、核心在工业,既要做大,更要做强
工业是一切发展的支撑,虽然现在珙县已初步“做大”,但离“做强”还有较大距离,今后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促进升级、加快转型。一是争项目。项目是发展之基、财政之柱、富民之本、就业之源。要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抓住中央和地方上的各项政策利好机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力求形成在建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级推进态势;要加快华电珙县电厂一期、拉法基瑞安水泥二期、德阳天池集团异地重建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在2012年前全部投产达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突破增长;要通过项目带动,着力打造川南最大的火电能源基地、新兴建材基地和优势化工基地,三个板块在2012年分别实现总产值43.5亿元、50亿元和10亿元,在2015年分别实现总产值75亿元、100亿元和25亿元。二是抢投资。按“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说法,珙县还处在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的转型之中。紧抓“东资西进、东企西移”机遇,加大产业承接力度,力求形成新一轮的投资高潮;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和银行融资力度,以保持一定的投资密度,为加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当前由其是要加大对辽宁信德集团石头纸项目的引资力度,争取尽快落地达产;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要素保障。三是拼转型。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未地区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引进和培育一些“高、精、尖”的产业项目,逐步改变“黑、大、粗”传统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一区两园三点”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确保在区域竞争中获得先发优势,力争2012孝沐工业园区实现产值100亿元,2015年余箐工业园区实现产值80亿元;要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模式,走现代工业化之路,切实提升工业对农业和三产的贡献率。
二、基础在农业,既要求优,更要求特
农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着力优化“特色富民”的发展路径。一是大力夯基。加大对路、电、水、沼气、通信、气象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切实破除农业发展的要素保障瓶颈;充分借鉴灾区恢复重建经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科学规划、兼具风貌的新村建设;在政府主导发展的基础上,将更多的社会资金和科技因素注入农业发展之中,最终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村镇唱戏”的建设模式。二是合理布局。按照“亿元产业链、千万元产业乡镇、百万元产业村、伍拾万元产业社”发展思路,着力发展壮大竹荪、烤烟、蚕桑、茶叶、林竹、畜牧等支柱产业,力争在2015年,烤烟实现产值1亿元,茧丝绸实现产值4亿元,茶业实现产值3亿元,林竹业实现产值8亿元,特色畜牧业实现产值1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积极指导和协调乡镇间的发展与竞争,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打造“十大基地”,力求形成跨乡镇的“产业集群”。三是深度加工。以土地流转、林权改革等有利政策为契机,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扶持力度,着力壮大智溢茧丝绸、竹海高科、金鹰食品、金园食品等一批对产业发展带动任用强劲的龙头企业;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方向,积极打造各式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全力搭建新农村建设发展平台;切实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着力培育自有产业品牌,加大僰乡黑花生、下罗“老寨”土鸡等品牌的包装、宣传、推广力度。
三、重点在三产,既要搞活,更要增效
三产是一切发展的标志,着力提升三产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是以商贸聚气。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利用税收等各项经济政策杠杆,着力打造打造县际金融中心、宜宾烟草配送中心、川南茧丝绸中心、川南矿山机械中心、川滇黔结合部次区域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拉动农村消费;在合理经营土地的基础上推动现代房地产业,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推进现代服务业,以有力地促进就业和有效地拉动内需。二是用旅游扬名。依托中华僰人故里名片优势和川南旅游环线区位优势,加大旅游项目引资开发,努力形成僰文化圈、南广河带、原始森林片、工业园区点和乡村休闲区的各式特色旅游资源;着力加大对旅游景点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发掘、旅游市场的推广和旅游服务的规范;全力推动以县城为龙头,各中心城镇建设全面跟进,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力争到2011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2.5%以上,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三是凭文化增力。文化不仅是产品,还是产业,更是软实力。深入挖掘僰文化的深厚内涵,寻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契合点,发挥珙县经济实力、人文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文化品牌等优势,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高县城文化软实力;建立健全文化创新奖励机制,多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精品,积极打造“神韵僰都”文化品牌,切实增强县域文化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开展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加大对外对内宣传力度,着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四、目的在和谐,既要强县,更要富民
建设全省类区强县和经济大县,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于强县富民,在于建设美好和谐新珙县,县委、县政府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环境更加友好。支撑我们发展的环境有三个,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政务环境。要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为契机,努力建设优美友好的自然环境,以“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构建“党群直通服务”网络为支撑,努力优化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为珙县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环境支持。二是民生更加和谐。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党群服务直通工程”、为困难群众购买“医疗套餐”、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等民生工程,努力破解城乡群众养老、看病、办事、住房、饮水、上学、就业、行路、增收等诸多民生难题,切切实实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分享到改革带来的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三是统筹更加得当。城乡一体化是目标,城乡统筹是方法和举措,将全县作为“一盘棋”,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通过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撤县建市”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我们要切实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空间发展,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产业分工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就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统筹城乡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