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五
政府重监管 保驾护发展
& z( H& m' d( D5 b发展已经成为整个时代的主题,改善民生需要发展,度过危机也需要发展。但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成为了各级政府案头的必修课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安全问题频发,严重的影响了发展秩序和效率,对此各级政府应该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以保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或许,面对众多的公共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有人觉得以上问题并非全部为政府的责任,建筑商良心的缺失、施工技术的障碍等等,也是引发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但政府是公民的保护伞,是建设的护航员,保稳安民既是政府的光荣权力,也是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政府不仅应当管,而且有能力管好、管到位。其中监管责任的落实到位,更是可以对安全问题起到直接影响作用。
3 F( o: G, W9 |' h要做好政府的安全监管工作,首要任务是做好“事前预防”。实现安全发展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根本方针,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只有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才能彻底有效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要针对事故多发的地区和领域,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职责到人、责任到位。
在做好事前预防的基础上,“事后处理”也要公正、及时。事故的事后处理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障和维护,关系到是否能使事故成为前车之鉴,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因此在事故发生后要迅速反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制定较为周详的处理方案,安抚群众,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彻查事故原因,对事故的责任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对事故的受害人要做好抚恤和安抚工作。
各部门要想做好监管工作就要注意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各级负有监管责任的机关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增强协作意识,健全部门协作制度,完善沟通渠道,加强安全监管信息的通报,积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监管合力。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程序规范、依法行政”的要求,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和水平。
% O3 N( Y1 R( j最后,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纵观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监管的缺失是重要因素,而之所以监管会不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官员的腐败。因此必须要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安全监管监察的各项工作、各个工作环节,不能有任何漂浮、虚假和糊弄。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才更应当积极承担起监管的责任,为发展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申论名师团队)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五点评
政府重监管 保驾护发展
文章写作思路清晰,结构框架明了,语言逻辑严谨,流畅顺达。文章开篇首段点题,说明政府应该严格履行监管职责,以保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这种写法有利于阅卷人增加对文章中心和主题的认识。
文章第二段通过论述,点明当前频现安全事故,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要增强监管意识,履行监管职责的重要原因。为下面政府如何增强安全监管展开论述埋下铺垫,有效地承接上文、提起下文,使文章行文更加顺畅。
/ t+ |; z- Z: V' W* ?文章的三、四、五、六段分别从“事前预防”、“事后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这体现出文章写作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很容易给阅卷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文章的最后将政府安全监管工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联系起来,升华了文章主题,提升了文章的高度,显示出作者较高的理论水平。(作者:申论名师团队)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四
以正确的政绩观看待名人故里之争
近年来,各地的历史名人故里之争,公众早已司空见惯,我们不难看出事件背后的利益驱动因素,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涌现出众多名人,但近年来,各地仍不时发生名人归属权之争。从炎帝到老子、孙子的故里上演了一幕幕争抢的闹剧,从安徽人、江西人和婺源人、尤溪人、建阳人共抢一个朱熹等类似事件中,不难看出,故里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地隐藏背后的利益考量,名人故里的开发,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旅游的附属产品。
名人故里之争是对品牌的争夺,地方希望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如果所谓的争议失去了利益的附着,离开了对利益的追逐,那争议的价值则大打折扣。“美不自美得人而彰”,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在市场经济时代,利益经济要独揽,这可以理解,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需要共享的,不仅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尤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每一个世人都有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义务。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则应文化优先,利益让位。
很多地方参与到名人故里之争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可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借此提升本地知名度;三是通过对遗址和名人故里的修整,优化当地环境。”不管原因怎么划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当下各地争夺名人故居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在提高,实质却是地方政府想创收的计策之一,都与GDP挂钩。地方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相它反本来就应该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将文化适当商业化也有其好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传承文化,另一方面也确实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许多地方为通过名人故居打造自己城市名片不惜巨额投资,埋头大兴土木,新建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江油为李白故居投资进7亿,安陆为此投资也在1亿以上,如此等等,但是文化搭台经济就总能唱好戏吗?河南郑州在官渡之战的遗址上做了一个人造景点,投资了几千万,现在一天的门票收入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
因此,各地政府应该运用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名人故里之争的问题,正确处理政绩观的思想。政府不能盲目为了追求名人故里所带来的旅游和经济利益,为了取得名人故里的地位而盲目投资建设,造成诸多的资源浪费和“入不敷出”的投资。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当地政府一定要理性地看待名人故里,一切措施要以人为本,不能仅仅为了旅游和文化品牌带来的经济立意而忽略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始终坚持保护为先、经济发展次之的思想,这才是政府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体现。
9 Q1 g7 P, J/ ~7 ^) p' g0 O, d如何正确处理名人故里之争是一个政府是否真正以人为本、政绩观是否成熟的一个严峻考验,只有在紧密联系本地具体实际的前提下,对名人故里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才能取得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和共同发展。(作者:申论名师团队)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四点评
以正确的政绩观看待名人故里之争
, _. L1 y' U* x- `- F2 e4 y0 Z7 T7 Q/ u/ R% q* l4 W$ Y% L0 V
本篇文章趋向于评论文的格式,文章中对策表述部分不是重点,而是通过最近各地关于名人故里之争背后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说明了当地政府为了片面追求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通过这些文化资源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盲目开发、相争,指出这是一种错误的政绩观思想。
通过指出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政绩观,要兢兢业业、真抓实干来创造新的政绩,来更好的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同时也说明了对于文化资源应该以保护为先、开发次之,政府必须确立这种保护开发的思想,这也是一个政府政绩观是否成熟的重要体现。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三
+ l% [) g( k! Q" ]# _打造乡村旅游亮点 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5 x1 k1 Y8 j2 ~% \6 ~5 k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而今,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为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我们应立足各地特色,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亮点,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_& I0 _0 N; [! m0 k5 l0 e%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截止目前,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与此同时,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也遇到过以下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的角色仍不到位,主导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投入有限,规范不力。二是规划不合理。还有一些地区急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对当地资源优势及客源市场的分析不够,仅凭热情,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三是监管不够。部分地区的旅游项目在审批上、后期的管理监督上都不到位,甚至存在无证经营的现象。四是设施较差。有的景区存在道路狭窄、坑凹不平、指示不明等问题。要想真正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好,就必须使这些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投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之中,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要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完善机制,依法管理,动员和组织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旅游之中。各相关部门应把乡村旅游作为其重点工作加以扶持,重点帮助解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创业资金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消除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 `" i8 g0 x- }4 j, F, p3 H其次,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有资源、有客源、有财源的地方先行发展。要选择好发展的时机,防止盲目决策、盲目开发。要从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等方面着手,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服务,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分类指导。但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应设定指标,不设固定模式。
% {' i/ _' C- u! ?. O; u9 W l最后,要科学监督,成果共享。对新的旅游项目要严格审批,细致审查,在后续的管理中也要坚持常抓,保证各旅游项目的正规运营。此外,要让发展乡村旅游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是要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因此,要将农民作为旅游开发的主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要将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农村的精神文明提升相结合,提升农民的生活境界。
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独特的产业功能、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立足长远,放眼大局,把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之中,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作者:申论名师团队)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三点评
$ ]+ x$ s; K& L2 n# z d; i- n, F) e打造乡村旅游亮点 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2 i, h) n2 J, }0 }. \6 j# J" m+ l文章侧重对策分析,布局上采用了先分析,再提出对策的形式,即先分析了乡村旅游中遇到过的一些问题,而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应之策。
首段明确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独特特点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立意高远。第二段首先肯定了我国乡村旅游取得的喜人成绩,点明问题前先从亮处着墨,从成绩优势讲起,为全文奠定了一个积极的基调。进而引出了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为对策的提出埋下了伏笔。对策部分包含了第三、四、五段,分别从提高认识、因地制宜及科学监督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的措施具体到位,与上文的问题准确对应,切实可行。文尾以倡议之言作结,达到首尾呼应、严密扣题的效果。
文章的结构完整,条理明晰,语言流畅。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全面深刻,对策具体可行,针对性较强。论证之中采用了例证法,如对我国乡村旅游成绩论述中的引证,使文章的内容得到充实的同时,也显得更具说服力。(作者:申论名师团队)
构筑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它体现了人们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规划,加强环境管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关怀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新路子,比如浙江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江苏开展了以“六清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川等省实施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此外,农村环境监管工作逐步展开,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体系逐渐向农村延伸,越来越多的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
* E. `% K% |! {# X% ?) k( x( H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提高的改善生活环境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居住区生活污染问题突出、工矿污染与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畜禽粪便和秸秆等生产废弃物污染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危害加剧、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加剧、乡村旅游污染逐步凸显。
为此,在今后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一是要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强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水平。二是要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实行“以奖促治”,并真正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三是要研究和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点,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抓紧制定实施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四是要按照区域生态环境整体特征,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积极推动环保机构向县以下延伸,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环境监察体系。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看到成效。农村生态环境不仅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同时也事关我国的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当地群众都应从各个方面积极作为,使生态环境切实得到有效的保护。
(作者:申论名师团队)
8 y' f) K% v' I& v0 c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一点评
构筑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基础
3 n4 p h# j' M) s6 \7 U) ]文章形式非常好,用关键词“近年来”“与此同时”“为此”引出论点,一目了然地让阅卷老师知道这段文字可能要说的内容。文章主题鲜明,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进步,以及仍待解决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每个自然段为一个部分。第一段首先明确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地位,为下文的完全展开作以铺垫;第二段首先以积极的笔调肯定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保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符合公考的基本思路;第三段就问题而论,指出了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有待于提高完善,分析了农村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所在;第四段紧承上文,顺势推出的相应的对策措施,包含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以奖促治”、研究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监测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对策具体全面,具有一定的见地;第五段最后明确了农村环境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倡议。本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结构布局合理,分析全面深刻,语言规范流畅。(作者:教育申论名师团队)
完善问责制度 构建责任政府
( w0 w1 a S3 `* ?构建责任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必须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必须承担道义上的、政治上的、法律上的责任,必须接受来自内外部的控制以保证责任的实现。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政府正从生产建设型的全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以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作为行政改革的总趋向,责任型政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问责制被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成为领导干部表决心抓落实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但人们听到的“问责”不少,而实际见到的“问责”并不多,甚至出现了像邵立勇、鲍俊凯等官员被高调问责后,却低调复出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问责制度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使政府问责制度受到了舆论上的压力和质疑。绩效评估和问责制度的不规范性使得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主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对与行政问责制度缺乏相关的法律条例,使得问责制度不能依法进行。另一方面,绩效评估和问责制度缺乏群众的监督和评价,官员的任免群众完全参与不了,只能通过舆论的压力,这些都导致了问责制度的无序和混乱,影响了正常的政府秩序及职能。
绩效评估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绩效评估的结果,行政问责才有可靠的依据。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绩效评估和问责制度混乱无序的状况,为了实现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必须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x" Q+ J; ?, O/ }首先,合理配置和划分权力、明确职责。权责对等是问责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领导干部必须为其权力的行使及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领导干部的个人形象,直接影响其所在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形象,因此,也必须为其言行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及其后果负责。领导干部还负有对其管辖范围保平安、对其所领导的下属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制约的责任,因此,还应该对其管辖范围内或其下属发生的问题或事件负责。
) q" f+ Y1 g& e8 C; v& ~' I其次,加强信息公开和健全监督是落实党政官员问责的关键。官员问责是一种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而让问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社会各界包括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不可缺位。真正的问责制不应当是强化官僚制,而是要强化官员对人民的服务质量与责任。对人民负责首先意味着让人民知道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一切。如果公众不知情,就无法知道谁对公众负责,谁没有对公众负责,无法追究失职行为。只有政府透明、政务公开,才能把政府及官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负责任的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公开,方便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才能使问责不成为“内部解决问题”的姑息行为。
再次,建立自下而上、由公民到政府的真正有效的问责制度,并贯穿到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去。要使问责制度常态化,并成为悬在每个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让官员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民本意识,切实依法行政,心有忌惮,减少乱作为、不作为。同时也要防止大量被问责官员风头过后移地为官的制度化安排,让问责制在构建官员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中发挥作用。
7 v; G2 R) T" C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问责制,昭示着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型和变迁,通过责任机制的约束和具体责任的追究,唤起政府官员对自身权力来源、权力行使的宗旨和如何行使手中权力的深刻认识和反省,并内化于政府日常工作中,转化为对人民负责的自觉行动。通过完善问责制度,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政体改革,更加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者:申论名师团队)
2011年国考申论范文二点评
完善问责制度 构建责任政府
" R4 [) H) @8 X% O: m9 }文章结构清晰,思路明确,主要采取递进式论述结构进行展现,论述有理有据,语言畅达。文章从构建责任型政府入手展开论述,开头便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角度指出构建责任型政府的必要性,为后面文章展开如何构建责任型、服务型政府的论述做好了铺垫。
) I- G& c8 e: F7 y2 T$ j文章接下来从当前我国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和问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从中得出目前我国问责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对政府形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并且具体分析了问责出现问题的原因,这为下面文章论述如何构建责任型、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方向。
文章在解决问题部分重点展开。就如何实现构建服务型政府展开了论述,文章分别从权力的配置、职责的明确;加强信息公开和健全监督;建立自下而上、由公民到政府的真正有效的问责制度,使问责制度常态化等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问责制的措施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了措施的全面和有效性,对于增强文章的论证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章结尾提到问责制通过在全社会推行进而会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政体改革,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的展望,这是对问责制提出的要求,也是对问责制的推行进行的美好设想,以此来结束全篇文章提升了文章的高度,升华了主题。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