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王春光 社会管理创新关键要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 [打印本页]

作者: 福建老秘    时间: 2011-3-1 08:26
标题: 王春光 社会管理创新关键要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
 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社会管理创新要真正体现和落实“尊重群众、贴近群众和依靠群众”的精神。我们认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成败就在于能否真正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这一精神。
    社会管理之所以肩负着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是因为从其本意上看,社会管理蕴含这样的两层涵义:一层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包括调节社会关系、服务社会;另一层是社会不仅仅是管理对象,而且还是管理主体,也就是有社会参与的管理。而事实上,迄今为止大多数社会管理实践更多地体现前者的意思,而忽视了后者,呈现出社会参与管理的水平、机会和机制的滞后和不足,出现社会管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和错位。就体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精神而言,我们认为让全社会参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更具效果。
    当然,“社会”(或群众)究竟是什么样,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社会已经发生显著甚至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体现在社会从过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分化、演变为十大社会阶层这一点上。众所周知,不同阶层不仅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也有着明显的社会需求,它们彼此间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也就是说现在的“群众”与过去的“群众”大不相同。这不能不要求社会管理进行改革创新。
    从政府这个角度来看,在社会管理上首先要清晰地看到,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群众,这些群众有什么样的想法和需求,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等等,然后才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与群众打交道,与他们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秩序。但是群众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已经大大地增加了政府的社会管理难度:如何获得即时的群众信息,如何服务多样性的群众需求,如何有效化解群众之间、群众与政府之间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等等。这些问题不是靠简单的技术手段、工作方式所能解决的。这就促使政府必须换种思路去理解社会管理,即为社会参与管理提供更多的政策、制度空间。在当前多变、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没有社会参与的社会管理,是不能达成良性的社会平衡和秩序的。让社会参与的社会管理正是体现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的社会管理理念。
    从这样的社会管理理念出发,我们认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应是政府在社会管理上与社会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机制和平台,通过这样的机制和平台,可以充分地获取群众的各种真实的信息,包括他们的想法、需求,能够充分地为群众提供多样的、合意的服务,能够让群众更加自主地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提升他们对社会、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相应的合作机制和平台,比如基层社区建立了自治和服务机制,社会组织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这方面的发展还是相当不够的。让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必须培育和增强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赋予社会更多的权力,尤其要增强社会的自主能力。显然,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应放在培育社会自主能力上:首先,就像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在这里最关键的是增强社区的自治能力和服务功能,防止弱化社区自治能力。
    其次,从法律、政策和制度上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规范的、宽松的环境和空间。没有成熟、多样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社会管理很难达成有效整合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效果。迄今为止,在社会管理中,社区和社会组织是最能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这一社会管理理念的机制和平台。这不仅在于它们最直接地接近群众的想法、需求,而且还在于它们是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机制,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可以起到有效沟通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还能弥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科层弊病,最直接、最迅速地去化解社会矛盾,更有效地培育群众对社会的归属意识和参与意识。这不正是有效化解民众不满、消除官员整天惴惴不安状态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需要的吗?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