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河北省肃宁县的经验:深化农村改革需要让农民组织起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溪明老秘
时间:
2011-2-22 08:03
标题:
河北省肃宁县的经验:深化农村改革需要让农民组织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了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催生了农村经济结构、生产组织经营形式和收入分配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但是,由于农村上层建筑领域改革相对滞后,产生了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农村新的矛盾问题还在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已由过去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进入了缓慢发展的平台期。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群众拥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一家一户分散独立的生产经营方式,也暴露出了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既不了解市场,不掌握信息,更不懂技术和管理,靠自身单打独斗,很难在市场经济风浪的搏击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分散的农民也很难适应当前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等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如何打破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部分人富不起来的僵持局面,让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再一次突破和跨越,这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弱化,缺乏作为。党的农村工作,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传统工作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出现了诸多不适应,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上,单纯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传统模式,形式单一,覆盖面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存在着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现象。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在农村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仍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党员流动性日益增强的新趋势,很多行业、领域和地带存在着党组织设置和党的工作空白点,部分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游离于党的工作视野之外。在工作方式上,有的村级党组织观念陈旧、方法简单,沿用“支部说了算、群众跟着干”包揽代办的老套路,往往一片好心却办了不少群众不理解、不拥护甚至反对的事,致使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个别村级党组织甚至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在群众中失去了威信,没有了话语权,向心力和凝聚力越来越弱。在作用发挥上,找不到着力点和切入点,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甚至动摇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是农村社会管理长期处于自由松散状态。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原有的以生产队为基础的组织体系被打破,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再统筹和支配生产资料,不再统一管理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和收益分配,农民自主与独立发展的能力更强,对于基层组织在生产生活方面的“依赖”逐渐减弱。同时,由于农村民主建设的推进,基层组织过去那种事事都要“为民做主”的“权限”消失,越来越多的农民既成了经济上的“自由人”,也成了社会管理上的“自由人”。另外,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群众外出打工经商,人口流动性增强,农村社会管理松散的程度日益加剧。
四是群众的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近年来,我们以村民自治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当家作主的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组织不健全,缺少农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实现当家作主的平台和载体,村民自治只是停留在选选村干部上,选举完了权利也就终止了,“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官自治”,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出现了群众想参与没机会、想决策没权力、想表达没渠道、想监督没办法等问题,形成了“半截子”民主。同时,相当一部分村级党组织沿用过去传统领导方式,搞干部说了算的“家长制”、“一言堂”,再加上个别村干部在处理集体收支、征地补偿等热点问题上不公开、不透明,根本不让群众知情参与,从而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
五是农村矛盾纠纷多,社会治安不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富差距的逐步拉大,群众心里不平衡感越来越强烈,心态不稳,情绪不顺。此外,随着农民群众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权益意识的不断增强,群众各种利益诉求增多,农村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多样,化解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宅基地发放等一些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利益问题上,往往由于诉求渠道不畅、处置不及时,引发矛盾纠纷。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切实让农民组织起来,使农民真正成为推进农村稳定与发展的主体力量,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具体到我们河北省肃宁县来说,方法和途径就是实施“四个覆盖”。概括地讲,就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代会为平台,以农村经合组织和维稳组织为骨架,以服务群众和协调、整合农村各方利益为职能,打造一张覆盖整个农村和广大农民的管理服务网络。通过这个网络,让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发动起来,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结合起来,化解各类矛盾,提供致富载体,解决发展难题。
农村维稳组织全覆盖。我们认为,实现农村和谐稳定,既要发挥政权的力量,更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当成维稳的主体。立足于“让农民自己帮自己、自己管自己,有事大家管、有情况大家帮”,我们在全县农村探索推行了“3+1”维稳模式。所谓“3”,是在村一级建综治工作站,设“一干两员”,即:综治专干、治安隐患信息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专抓农村社会稳定和安全;在过去生产队或现居住片区的基础上,建综治小区,管40—60户农户;综治小区再往下,每10户设一个综治小组,由一名威信较高的村民牵头负责。所谓“1”,是在各村设立一支治安巡防队,开展村民互保和治安巡逻防范。
基层民主组织全覆盖。怎样使村民自治不沦为“半截子”民主,怎样保障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怎样理顺好村“两委”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做法是:在原“村两委”即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之外,增加“两会”即村代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村代表,在村一级建立村代会,作为常设性的议事决策机构;整合原来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作为监督机构。这样就把村级民主组织健全起来,为农民参与村政村务,行使决策、管理、监督各项民主权利搭建起一个平台。同时,通过村支书兼任村代会主席的制度设计,理顺村党支部、村代会、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真正建立起“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村级治理新架构,这样,就使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党的领导和村民当家作主实现了有机融合。在把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突出出来的同时,使村级组织配备更为科学,结构更为合理。
农村经合组织全覆盖。怎样带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工作中,我们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创新培育模式,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各类社会资源,通过采取能人大户领办、村组农户联合、院校基地合作、龙头企业带动、流通市场链接等方式,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培育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协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组织,把所有农民都纳入到这些组织中,帮助其解决很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及生活中的困难,发挥这些组织的纽带作用,在对接市场中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基层党的组织全覆盖。以上三类组织建立后,由谁组织、由谁领导的问题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如何通过这些组织体系把党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我们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按照“群众走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跟到哪里”的原则,坚持把党的组织建到各种经济组织、产业链条当中去,建到综治维稳组织和基层民主组织当中去,建到园区、社区当中去,把所有党员都纳入到组织体系中去,让他们带领群众一起抓稳定、闯市场、搞生产,解决好把农民组织起来和由谁来组织的问题。同时,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建立“四个覆盖”的对接机制,促进各类组织融合、发展,使党组织在统筹协调中实现对农村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有效领导,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方式,逐步实现由直接决策到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到引导服务,由直接领办到搭建发展平台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
“四个覆盖”作为带有强烈肃宁实践特色的长远工程,作为一项关系当地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创新性工程,一经推行,就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衷心欢迎。推行半年多来,已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影响力。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