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学习时报 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情人    时间: 2011-2-14 08:54
标题: 学习时报 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提速,按照我国经济社会第二步发展目标,到新中国建立100周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届时中国城市化率将为 75%,这意味着城市是什么,城市需要什么,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关注什么等等涉及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问题越来越重要。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我国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步伐中,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更加突出、更加强烈,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标准、城市的宜居程度、城市的幸福指数等等,都蕴含着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其中,以人为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衡量尺度。
    以人为本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理念
    软实力就是吸引力,就是通过文化魅力、民主和人权等国家政治理想来吸引其他人或其他国家支持自己,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对待人,这是国家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根本之所在。当一个国家能够对其他人和他国产生相当大的吸引力,往往意味着这个国家能够对内善待自己的人民,对外实行和平外交。所以,以人为本当然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全部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的存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根据城市文化的结构性特点,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表现在精神、技术、物质、行为等多个层面,包括城市精神的凝聚力、文化生态环境的感召力、文化载体的影响力和市民的文化认同和传承力。很显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既需要人的参与,在人的生存、生活和实践中展现,同时软实力的指向目标也是城市的主体——人,其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等等诸多表现都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美国城市社会学家 R? E?帕克曾说过,城市决不仅仅是许多单个人的集合体,也不单单是各种社会设施,诸如街道、建筑物、电车等的聚合体;城市也不只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如法庭、医院、学校、警察等的简单聚集,它已同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其最根本的内涵是城市要符合人性化生存与发展,具有人文特色和人文精神。哲学家普罗泰戈拉也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因此,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尺度应该是“人”,以人为本是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理念。
    从目前城市的文化建设实践来看,还存在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唯文化产业GDP,热衷于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着力在大剧院等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文化部近日针对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热衷授牌、恶性竞争等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存在的这些乱象也提出了批评。
    把文化民生作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重点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最终目标是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建设上一定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们党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仅有责任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也有责任保障好人民的文化权益、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让文化的阳光普照人民大众,让人民群众在文化沐浴中生活得更加幸福。相比城市的建筑、路网、信息网等硬件设施,人才是城市的真正主体,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市民文化素养高无疑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最好展现。因此,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要把文化民生作为战略重点,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以扩大市民享受文化艺术的机会为方向,加快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一,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日常管理运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设施的利用率,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相比建设来讲更加重要。我国许多城市的文化建设规划往往侧重于文化场馆设施的兴建,而较忽略对文化设施建成以后的运行管理和社会功能进行规定与设计,常常是政府全资投入建成之后,要么没有很大发挥其公益性的社会功能,要么沦为商业性的管理运作模式, 有些基层社区文化设施出现“建得起,养不起”的境地,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第二,文化产品的供给品种要更加丰富,覆盖面要更加广泛,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公共文化服务不仅需要精品文化、高雅文化,也需要大众文化、通俗文化,衡量文化产品的标准不能仅仅是拿各种国际国内大奖,仅仅是大腕名家的参与,还需要用市民的满意度和参与率来衡量,创造市民喜爱、乐于参与的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动。同时创造机会让老百姓接触高雅艺术,提高文化修养,可以借鉴一些国际性大都市里著名文艺演出团体(如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戏剧团体)的做法,将平时彩排开放给市民,限制性地售出低廉的门票,让市民在旁观摩,现场感受艺术家对演艺的精益求精以及对艺术境界的追求。纽约剧院每年得到国家艺术基金会资助其费用支出的 50%,但前提是它的商业演出必须有一半的戏票受到票价限制,提供给普通人群。
    第三,要深入基层社区,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可感受到文化的氛围,让文化艺术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诱发不同层面及年龄的社区居民对文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如新加坡将“文艺复兴城市”和“重建优雅社会”计划落实为社区民众广为参与的“艺术无处不在”和“设计新加坡”活动,又如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在其“提供参与接触机会,鼓励多元均衡发展,支援环境空间条件”的政策导引下,自1999年推出“社区文化大使计划”,每年公开邀请本地表演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出任社区文化大使,让他们深入社区,在康文署辖下的文娱中心以外场地,筹办各类辅导教育与表演趣味并重的免费艺术演出(含舞蹈、音乐、戏剧、曲艺等)。每年经香港康文署组织的文艺演出超过一万场。
    综上,我们要从关注民生的视角看待文化建设,深刻认识以人为本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文化民生作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重点,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