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 A) l' \9 L
2001年7月20号晚上,我在马来西亚的巴都巴辖做读经推广演讲,讲完后有一个校长表示,希望我第二天早上到他们学校做一个交流,我答应了。隔天几个朋友带我去,校长引导我们一直走,走向礼堂,我本以为是要和他们学校的老师座谈,结果不是,礼堂的门一打开,里面坐的是五六百个高中的学生。我问做什么?校长说:请你跟他们演讲。我说:我推广读经是所谓“儿童读经”,我是对父母跟老师讲教育的理论,由家长和老师教小孩的。我很少对高中生演讲,高中生也不适合听我的演讲。校长说:我们都准备好了,怎么办?我不得已,就勉强上台了。我很老实,一开口就说:各位同学,依照我的教育理论,你们都没希望了!校长跟老师们,一时非常尴尬,学生也愣在那里。心里可能在问:我们都没有希望?你还对我们讲什么呢?于是,我接着说:不过,现在谁心里不服气,谁就还有希望!希望在哪里呢?很简单,你要用简便的方法赶快提升自己生命的层次!什么是简便的方法,又怎么提升人生的境界?你要读经典!经典有很多,一时读不完,但是有经典中的经典,从经典中的经典开始!中国经典中的经典就是《论语》。一个中国人,如果没有读过《论语》,简直不算个中国的读书人!他们听着听着好像有兴趣了,我就告诉他们读书的方法:拿一本论语来,不管你懂不懂,从头到尾,把整本论语原文读完。论语只不过15700多字。按说话的速度,一分钟可读200个字,这样,60分钟,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读完一遍,就在书的后面画一个“一”的记号。但是一遍不够,需要再读,有空就读,每次读到哪里算哪里,下次再接着继续下去。读完第二遍再画一个记号,读完五遍就画下了一个“正”字,如果谁能够在六个月之内画下二十个“正”字,也就是读完论语100遍,他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什么不一样?第一,语文能力就不一样。第二,智慧的熏陶就不一样。到底怎么不一样法?这如人饮水,是冷是暖,没有人能告诉你,但可以想见的是:必定不一样。而且同样的文章读一百遍,所谓耳熟能详,大概就可以背诵,而能背诵,就有辞熟义透的效应。能熟透一部论语,终身受用不尽了。
为鼓励他们,我设了一个奖励办法:凡在六个月内,也就是当年年底前,能读完论语一百遍的人,我就送他一幅我的书法,并且声明:我的书法是“无价之宝”——因为没有人要买。要和我约定的人举手!那五六百高中生,你看我,我看你,没一个举手,等了好几秒钟,终于在后面有学生——全场唯一的学生举手说:我读。我叫全场给他鼓掌,我很高兴,只要全世界有一个人读,孔子就不会死了!
奇怪的是,演讲结束后,我们要上车时,后面跑来了一二十个学生,围住车子,问哪里可以得到论语,他们也要读。我问:刚才为什么不举手,学生们说:不好意思!“做好事也不好意思?”我想这也可以算是中国人的美德吧?
8 l3 C* N9 A/ b0 j" E8 |
本来,对于读经教育,我是鼓励儿童把整部经典全文背诵的,但十三岁以上的大人,很难叫他背,就这样读吧,把《论语》读一百遍,必定有重大的收获。后来,锺积成先生在马来西亚推广儿童读经的同时,到处宣扬成人的“论语一百读经法”,每场演讲都少不得问:在座的谁要和王教授约定,半年之内读完论语一百遍,请举手!听到的人,都纷纷表示愿意参加,名之曰:“与王教授有约,论语一百”。到现在,真的把论语读完一百遍的人已不少。读过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心得:“愈读愈高兴,人生恍然有了方向。”
$ i, ?( V, ~4 B" [( A, d1 f7 @, H+ V5 n5 s7 {
2010年寒假前,北京读经教育推广中心的周语欣主任在和北大国学社的同学在座谈过程中,提及“《论语》一百”的诵读方法,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在这个寒假“与王教授相约”,集合起来,一起将论语诵读一百遍。几位热心的同学将消息发布在网上,引起全国大学生的关注,最终,有来自广州、河南、天津、北京等十余所高校的同学共60人参与了“相约《论语》一百”冬令营活动。
1 t6 s2 Y, s# v2 J, M
一位同学在心得日记中写道“……一个月不停地读,不停地读一个月,我不厌烦吗?是的,我没有,我很诧异,不仅我没烦,其他的同学居然也都没烦,不仅没烦,而且越读越高兴,读得上了瘾!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呢?首先,经典是饱含宇宙人生智慧的著作,论语尤其如此,通过这一个月的密集读经,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以前对论语的理解太浅显了,越来越觉得我得用一生的工夫去体悟它,并且表示“现在冬令营生活即将结束,但我觉得这意味着我们真正的读经人生的开始。我自己从论语中受益了,我想让更多的人也有收获,因此号召更多的人读经也会成为我以后人生的一个主题!”
在十余年的实践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在大学生团体中倡导读书风气,往往收效甚佳。因为,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未来之希望。大学阶段,是一个个体生命最容易彷徨、失落、沮丧、孤独的岁月,也是一个个体生命寻求方向、激发志气、砥定人格的关键时机,而一个个体生命能否挺立自我、畅明笃定的航向人生旅程,端赖当下一念之自觉。我们希望,每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都能够从圣贤的智慧海洋中汲取活力。
: N* m# a. s; y( w& `
问:钱先生,您是近年来提倡重读经典、是主张要重读《论语》最不遗余力的学者之一,国学典籍浩如烟海,您为什么最注重《论语》?
答:我认为,提倡读《论语》是当前国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国学热”兴起,民间学习国学的热情高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尤以近年学习《弟子规》的活动最为广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你知道,《弟子规》属于蒙学或小学范畴,是入门之初步,《弟子规》所据的是《论语》。《论语》一书本文末尾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指出了只做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的不足和学习经典的必要。所以,普及国学教育,尤其在中小学中教授国学的内容,可以从《弟子规》始,却不可于此止。在《弟子规》学习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需要按照“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要求,进一步学习经典。首选的经典应该就是《论语》。
问:您认为弘扬中华文化,落实到普通人,核心应该是什么?
答:落实到普通人,核心就是如何做人,《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其中包含了儒学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建设精神家园,核心问题是回答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做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论语》思想的核心,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就是讲做人的道理。所以,《论语》是落实“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精神的首选必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论语》也首先应该读。
读《论语》,就是要学做人
( Y9 J+ j2 S+ p) O p2 C/ ]$ b Y( @; w6 x# M" r e
问:您所提倡的“读《论语》,学做人”,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我想它应该包含着两层含意:一是学做人的首选读物是《论语》;二是读《论语》的目的是学做人。《论语》所讲为人之道,核心是“仁以为己任”,“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它提出和回答了人生的两个基本问题: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的关系,群体和个体的关系;要求以精神生命为上,把个体作为群体一分子,在为理想社会而奋斗中实现个人的发展;义以为上,群己统一,这两项核心价值,集中到一点,就是“以天下为己任”。这一人格追求为世代中国人所继承,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民族精神随时代前进而不断取得新的时代内容,而其思想基础、核心精神是一贯的,抗震精神、航天精神,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表现和发展。读《论语》是培育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一环;不读《论语》,不了解《论语》中的为人之道,难以深刻理解和传承弘扬民族精神。《论语》为人之道的核心精神,也为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需大力提倡。在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激荡的环境下,发达国家流行的个人至上,物质利益第一的价值观泛滥,影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以至整个社会生活。读《论语》学做人,正是要大力提倡义以为上,群己统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抵制个人物质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影响。
学术与时代要结合起来
`1 n: x) V" @; e* S
问:如果上升到培育民族精神和文化复兴,您认为重读《论语》在这方面有什么益处?
答: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读《论语》学做人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论语》所讲的为人之道,义以为上,群己统一,“以天下为己任”,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要有高尚理想,把一生献给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根本的价值取向是相通或一致的;其差别是在于时代内容不同。《论语》中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一心为己,孜孜于名利地位、个人发展,他就绝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甚至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以天下为己任,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的具体内容,正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问:现在读《论语》和从前的读《论语》一定是不同的,你认为,今天的重读《论语》应不应该有什么原则?如果有,是什么?
答:《论语》是一本传统经典,阅读它,也该和时代联系在一起。我想,如果有“原则性”的话,应该遵守这样几点:一、民族性
与时代性相结合。传承儒学精华,适应时代需要。批判、继承、发展、创新相统一。二、坚持“学者为己”,言行一致,内外一致。教者要以身教为重,学者要以力行为重。在“国学热”兴起,学习儒学渐成潮流的背景下,不免有人标榜儒学,哗众取宠,谋取名利。三、提倡“和而不同”。支持不同学术观点,鼓励开展学术批评;提倡相互批评、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