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人民时评:警惕面对群众诉求的“制度休眠”
[打印本页]
作者:
化宁秘书
时间:
2011-1-27 08:26
标题:
人民时评:警惕面对群众诉求的“制度休眠”
“今天我不只是了解个案,更重要的是了解政府工作、制度和政策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日前,在国家信访局与来访群众交流时,温家宝总理郑重表示。
举一反三,把解决个案纳入制度性省察,这一表态正中时弊。正如总理不可能亲自帮所有农民工讨工资一样,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上访所反映的问题、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还要通过制度的改进和政策的完善。
许多矛盾冲突的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对此,把群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才能通过制度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还有一些矛盾冲突的累积强化,不是因为制度本身的缺失,而是源于“制度休眠”。制度供给不够固然会引发问题,但“制度迟钝”、“制度休眠”同样无助于问题解决。事实上,在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矛盾冲突方面,已有不少渠道: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党政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遗憾的是,就在温总理回应群众诉求时,深圳市却爆出了“19名人大代表零建议”的尴尬新闻。
许多时候,群众诉求并非无处表达,而是找到了地方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许多时候,矛盾纠纷并非不能化解,而是诉诸法律却遭遇“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当制度内的诉求表达渠道不畅时,制度外的手段便会被选择。现实中,那些合理诉求与极端表达手段相交织的现象,那些在司法渠道与信访渠道中不断往返的案件,那些“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逻辑,无不表明激活回应群众诉求制度的重要性。
在改革攻坚和矛盾凸显期,地方治理往往面临着两难局面。但无论如何,面对种种复杂而琐碎的利益冲突,仅仅依靠行政权力或权宜措施,满足于简单的息事宁人,很难减少处理问题的“棘手感”,只会增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成本,进而导致社会生活的无规则和难以治理。
古人说,智者当借力而行。对于政府处理矛盾纠纷而言,这个力,就是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制度。公正而刚性的制度,比苦口婆心更为可靠有效,比几十个人盯一个人的“截访”更为省力,也比“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的方式更为经济。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不仅要善于处理具体问题,更要从具体案例中发现普遍问题,把解决个案上升到制度完善和环境改善的层面,为矛盾纠纷的解决提供更便捷、更公信的制度渠道,鼓励更多人在制度框架内解决问题。
总之,任何时候都应该认识到,尽管可能见效不是那么快,尽管可能会有各种阻力,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制度化的方式才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根本途径,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