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广西玉林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打印本页]
作者:
laomi
时间:
2011-1-23 09:11
标题:
广西玉林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构建和谐社会……当时空的钟摆告别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指向第二个十年之际,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进一步扬帆起航,迎来了“十二五”开局之年,人们在回眸过去5年间中国发展时注意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中国在经济转型中的突出亮点、工作重心,也更是未来5年中国谋发展、促和谐的中心主题和核心重点。
科学诠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真谛,首要在“加快”、关键在“民生”。“加快”二字寓意着谁能先走一步,就能抢占先机,取得工作主动权,突破发展的瓶颈,打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天地;“民生”则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意味着谁能在发展中同步保障好民生,才能同时实现经济大跨越、促进社会大和谐。广西玉林市虽然地处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但近年来本着“先行先试、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精神,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其丰富成果与宝贵经验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为广大欠发达地区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本。
近年来,广西玉林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多区域合作机遇,先行先试统筹城乡发展,并以此为“强力引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按照“推进三个集中,促进三化联动,创建三个示范”的思路要求,玉林积极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和“岭南都会”,经济势头迅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集聚,开放合作不断深化,规模总量加速扩张,社会建设全面提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不仅圆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八个翻番”的巨大成就,也科学谋划了“十二五”时期“富民强市”的宏伟蓝图,谱写了求实奋进、跨越发展、创造辉煌、促进和谐的新篇章。
特色之路:“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玉林是广西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8.9%,是典型的“小城市”带“大农村”。从2009年8月起,玉林市在广西先行先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确立了“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努力争做广西统筹城乡发展的“急先锋”和“排头兵”。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幅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零距离”学习借鉴国内先进经验。玉林市先后组织3个党政代表团到成都、临沂学习考察,并选派了市发改委、住建委等部门和县(市、区)主要领导到成都市对口挂职学习。同时,还组织了全市厅级领导、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主要领导以及试点镇村干部共220人到成都市委党校进行专题培训。
“新区模式”凸显强大带动示范效应。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要求,玉林市出台了《玉林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方案(2010年)》,坚持新区示范带动,建立“经济区+行政区”的复合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有农业无农民、有农地无农村”的新路子,加快推进玉东新区、玉柴新区、龙潭新区规划建设。
以玉东新区为例,玉林市集中力量推进玉东新区建设,加快编制玉东新区发展概念性规划,并突出抓好玉东新区1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区“三纵三横”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力争尽快把玉东新区建成功能完善、品位较高、环境优美的玉林城市“窗口”;着重整合市经济开发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提升新区经济支撑力,把玉东新区建设成为玉林低碳经济发展的“样板”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统筹推进玉东新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区核心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增强新区对周边农村的带动力,把玉东新区建设成为玉林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先试的典型、示范和样板。
2010年以来,玉东新区完成了总体规划、60平方公里核心区控规的编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投资和招商成效明显,各项经济指标较快增长,窗口示范作用得到增强。
“六个一体化”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政策措施等“六个一体化”,促进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
其中,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是现阶段的关键和重心。玉林在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构建完善玉林城区辐射县、乡、村的四级路网结构的同时,充分利用投融资平台筹措资金,逐步把融资合作延伸到县、乡,解决城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并且还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电网改造,为推进“三个集中”创造条件。2010年,全市共投资89亿元建设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项目66个,年内农村公路通村硬化率达到70%以上,居广西全区前列。
“四大基础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玉林市以该市被列为全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城市为契机,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四大基础工程”,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目前,首批6个乡镇12个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进展顺利。
与此同时,玉林市还注重探索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以新机制激发新活力。在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政策措施一体化的同时,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依法探索将部分县级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权限向乡镇延伸;深化农村基层综合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和推广“农事村办”,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创新之举:“三个集中”撬动“三化联动”
近年来,玉林市坚持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主抓手,以“三个集中”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为此,玉林市积极做好了以下四方面工作,并取得较大成绩。
一是坚持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不动摇,以大企业、大品牌、大项目提升大产业,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市工业的实施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制定了发展 1个千亿元产业、8个百亿元产业和3个新兴产业的具体措施。
二是全力将机械产业打造成超千亿元产业,将水泥陶瓷、食品健康、服装皮革、电子信息、矿冶、石化、林纸化工、电力八大产业打造成超百亿元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软件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深入实施“强柴兴玉”战略,做大做强玉柴,延伸拓展玉柴产业链,以玉柴的强劲发展带动全市工业扩总量、上规模、增效益。玉柴集团2010年1—10月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超过350亿元。2010年1—11月,10大工业园区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新增入园规模以上企业136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80%以上。
四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0年1—11月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85.5亿元,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160亿元的目标任务。
以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创业宜居城市。近年来,玉林市坚持“规划引城、特色立城、产业兴城、文化塑城”,大力推进新区开发、旧城改造、设施配套、产业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深入开展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重点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实现了城市发展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截至2010年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经扩展到6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8万,城镇化水平达到38.5%,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
同时,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城乡清洁、城乡绿化“三大工程”,扎实开展“大种树、优生态”活动,全面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开工建设湿地公园、龟山公园和狮子山公园等一批生态工程,实施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改造,全力打造城市“绿核”、“绿轴”。目前,玉林已经全面完成岑兴高速公路沿线的13个自治区综合整治示范村改造工作,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32.2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成功创建“广西园林城市”。
积极推行“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向社会化、物业化、数字化转变,玉林也因此荣获2010年“中国最佳管理城市”等称号。此外,玉林还充分发挥“岭南都会”优势,编制了广西第一个地级市会展经济专项规划,加快推进豪德桂中现代商贸物流城、玉林无水港、国际汽车城的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新农村现代物流”工程,做强做大国际中药港、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激活城乡居民消费。据初步预计,玉林市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07亿元,增长18%,居全区前列。更值得一提的是,玉林市被商务部评为2010年“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以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玉林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模式经营农业”理念,加快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业生产总量和增速继续保持广西全区领先地位。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面实施农业发展“3335”工程,打造3个百亿元、3个50亿元、3个10亿元、5个5亿元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猪、家禽养殖量继续居广西各市之首,三黄鸡养殖量占广西的1/4,陆川猪、容县霞烟鸡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4个产品获评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或广西优质名牌产品称号。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目前玉林全市已建成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1个,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耕地面积的18.95%,形成产业基地497个,全市有产业化经营组织3661个,龙头企业560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分别占全区的1/4和1/7,辐射带动全市47.5%的农户,户均可增收800元左右,农业产业化程度继续领跑全区。
放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平台效应,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先后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20项,建成生产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园55个,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1%。据了解,玉林市 2010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2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46元,大灾之年实现了农业平稳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活力之都:“转型跨越”创建“三个示范市”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中国——东盟国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的大机遇中,玉林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确立了创建广西非公经济示范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和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市“三个示范市”的战略目标,努力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创建“广西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市”。玉林市坚持“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希望在合作”的理念,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致力于打造东部产业转移首选地。全面融入广西“两区一带”的建设,积极主动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围绕玉林市优先重点发展的汽车、机械、药品制造等八大优势产业,主动深入发达地区大招商、招大商、引品牌等措施,打造连接东部发达地区、面向东盟诸国的产业转移基地,推动优势产业升级转型。
玉林市以“四个抓手”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一抓“千百亿元产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尽快把机械产业发展成为千亿元产业,并加快发展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电子信息、矿冶、林产、化工等产业,使之尽快成为百亿元产业。二抓“临海产业”,大力推进龙潭产业园和铁山港东岸码头、玉林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有色金属、精细化工、能源、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引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和临海配套产业,把龙潭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市发展新的增长极。三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培育、引进和发展一批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软件与节能环保产业,并使之逐渐发展成为玉林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四抓“现代服务业”,以大建市场、建大市场,大建物流、建大物流的思路,加快建设广西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市”。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玉林市更加注重在“农民增收”和“制度保障”上下功夫。一方面,拓宽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渠道。落实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种养效益,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等发展模式,实施农民万元增收计划,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有序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鼓励农民返乡创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农村工业、观光休闲农业、乡村和森林旅游业等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建立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建设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
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加快建设“广西非公经济示范市”。长期以来,玉林市始终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发展玉林经济的强力支撑,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努力把玉林建设成为广西环境最优、机制最活、增长最快、实力最强的非公有制经济示范市。
“全民创新创业”激发玉林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强化全社会创新创业意识,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创新创业主体,鼓励和支持全民自主创业,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完善和落实鼓励创新创业的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加快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引导资本、知识、技术和人才向创新创业集聚;深化市场改革,创新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发展体制机制,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拓展创新创业领域;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增强行政审批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营造全民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非公经济井喷发展”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 玉林市坚持“四放宽五不限”,消除体制和机制障碍,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形成非公经济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相发展态势,促进非公经济“井喷”发展,成为玉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激励全民创业,激发各类创业主体潜能,鼓励和引导群众和中小企业大胆创业,自主创业,各显其能、各展其才,造就一大批创业者、创业领军人物和非公企业大户,进一步扩张企业总量和增量。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使骨干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努力在发展非公经济方面继续走在广西前列,起到示范作用,全力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
和谐之歌:“社会事业”铸造“民生幸福城”
一直以来,玉林市都坚持“民生”和“发展”两手同时抓、同时硬,在聚精会神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尤其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使“民生与发展同步”,实现“跨越与和谐齐飞”。正因如此,在玉林市近年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大潮中,将“民生”摆在首位,社会建设成绩斐然,绘就了玉林“民生之城”、“幸福之城”、“和谐之城”的美丽画卷。
坚持不懈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民生”二字重千斤,玉林每年都确定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民生工程建设攻坚。2010年,玉林市实施民生项目及资金投入创历年之最。到目前为止,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已提前完成了8项。5年来,全市共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46项,累计投入资金超100亿元,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居住、出行等方面的困难,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着力保障和扩大城乡就业。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零就业”问题,大力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全市45万名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了就业,确保了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态势。2010年1—10月,玉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均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5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城乡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自治区下达控制数。
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扎实开展新农合、新农保试点,加快建立健全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截至2010年11月底,5项社会保险均提前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扩面任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8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2.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0.9万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100%的乡镇建立了敬老院。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廉租住房建设,保障面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力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市、区)创建工作,积极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工作3年计划,城乡义务教育水平有了新提升,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中等职业教育连续保持全区领先地位,成为全区拥有省级以上重点职校最多地市。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快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体育事业,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成功承办了广西第十一届运动会、广西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预选赛暨2009年全国田径(男子)锦标赛等全区、全国性重大赛事。大力实施第四轮科技创新计划,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10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比2005年的44%上升5个百分点。加强计生工作基础,开展“诚信计生”、“六自主”活动,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一五”人口出生控制计划。扎实推进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继续抓好开展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33.4万人减少到2010年末的23.8万人,年均递减10.5%。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展开。深入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和谐创建在基层”活动,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并且,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效发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稳步稳妥推进。
“平安玉林建设”争创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市。玉林市始终坚持统筹抓好“稳定”这个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活动,以抓责任强化、抓基层保障、抓社会管理创新、抓社会矛盾化解、抓治安重点整治“五个抓手”深入推进平安玉林建设,全力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市。截至目前,玉林市已连续多年实现了“六个不发生”和“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保持了全市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后 记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变革。机遇稍纵即逝,转变刻不容缓,“十二五”时期必须紧紧依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这不仅是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也是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纵览玉林市从“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到“三个集中”撬动“三化联动”,从“转型跨越”创建“三个示范市”到“社会事业”助力“和谐玉林”的生动实践,不仅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而且真正诠释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真谛——民生和发展同步,跨越与和谐齐飞。
我们了解到,玉林市不仅在“十一五”时期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八个翻番”,而且2010年前三季度更是成绩惊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4%,增幅广西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两项增幅均排广西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跃居广西第一。多年来,玉林始终站在广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
“十二五”时期是玉林市加快推进“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坚信,在玉林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590万人民群众继续科学诠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谛的“十二五”时期,玉林经济社会发展将迈上更大台阶、城乡面貌将发生更大改善、人民群众将得到更多实惠,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和谐、玉林大跨越的“幸福之花”将绽放得更加绚丽!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