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农村的困难现实
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虽大,但其产值不大,其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不大。如果按现在这种状况发展,农民在家种地务农要发家致富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甚至连其基本的子女读书与日常支出都会相当困难。为了养家糊口,大多数农民选择外出打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农村由于一波又一波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淘金的时候,给农村却造成了很大的隐患,那就是:“打工挣回了钱,却失去了对长辈的赡养,伦理道德、天理良心怎么办?失去了对子女教育监管的良好时机,下一代怎么办?”因此,实际状况是青壮年农民他们不外出打工,那么,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生活的支出经费难以解决,而外出打工又会出现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问题,所以他们的面前是令人头痛的两难选择。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的落后地区农村几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青壮劳动力奇缺,就更不用说有知识有头脑的青壮年农民,有些地方一个行政村要选一个象样的村支部书记和村长都相当困难。因为年龄在18——55岁的农民几乎都外出打工了,近两年四川有个灾后重建的特殊情况,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冲击,在外打工挣钱显得倍加困难,才会在农村出现部分青壮年农民工停留在家的情况;但据了解,他们大部分人选择最终还是要出去打工。因此,人们总结当前农村的人口结构为“三.八、六.一、九.九”部队,说来一点也不夸张,更甚者这种结构在一些地方也还在变化;为“六.一、九.九”即:现在的年轻妇女也不愿在家务农了,而选择外出打工挣钱;那么靠老年与儿童维系的农村社会结构,其生产与生活现状是多么困难可想而知。这就决定了要想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产业创新存在着巨大的困难与阻力,把农村农业的重担与希望寄托在老年与儿童(爷爷、奶奶+孙子、重孙)的身上,这是多么的难以想象。但幸好农民有伟大的勤劳传统与吃苦赖劳精神,绝大多数农民在六十岁至七十,甚至八十岁依然还能劳动也还在劳动,因此农村劳动力实际上很大程度是由60岁左右的老年组成;而儿童在四岁开始也就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劳动了,这一情况可能在绝大多数农村大多如此;这是我们许多人无法想象也不愿面对的现实,但这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
农村发展、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严峻情况与应对措施
由于青壮年的外出务工,农村所剩人口年龄比例严重失调,不是老年就是少年,无论从接受教育的程度与知识信息的获取程度还是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加上老年人的精力与体力的缺限让农村下一代教育存在巨大的缺位。当前落后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的老无所养,幼无所教的严重伦理缺失现状;即:青壮年的儿子、媳妇外出打工挣钱,爷爷、奶奶在家守家,孙子、孙女上学读书的这样一个局面;这已经是落后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也许有的人要说:“好哇,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分工形式吗?”但,如果我们看看一些农村留守青少年辍学,失去监管,大量混迹于网吧、街头甚至有的还参与违法、犯罪的现象以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得不到照顾,老无所依、病无所医,联系起来认识就会得出另一种结论,即:农村由于一波又一波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淘金也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时候,却给农村却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隐患。
由于青壮年的农民外出打工,使大量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奇缺,已成不争的事实,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
第一,由乡、村、组干部主动积极引导帮助在家农民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自主建立互助合作小组,以应对生产与生活中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解决当前燃眉之急,这种情况现在农村已普遍的在进行实践村民互助小组,并有较明显的效果。
其次,以村为单位有效组织在家的青壮年劳动力作为劳工作业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灾后重建中寻找机会挣钱,帮助在家农民有效挣钱致富;主要方式采取自愿与自主结合的形式,最好是以村民小组为小单位,会合村委会为大单位。组织机动灵活的各种务工劳力组合如:修建小组、搬运小组、耕种小组、收割小组等等。实行“农户+组织”的结构方式。
再次,加大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加强基层干部培训,不仅让干部能组织农民,更能指导帮助农民发家致富,让干部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经济眼光,能为农民寻找或建立合理的市场,着力加强先吃苦,后致富的教育;最好在大学生村官中找出新型的农村创业致富能手,打造新型农民带动广大农民发家致富,这样做到干部群众真正心连心。以利于有效开展农村工作。
此外,深入调研农村社会和谐与家庭伦理建设具体情况;积极疏导与引导和谐农村建设。
当前农村农民工情况复杂,其中绝大部分农民工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群体,他们必须面临外出打工与在家务农的两难选择。
因为如果不外出务工,子女上学,以及生产与生活的巨大经济缺口难以解决,外出打工时则老人的赡养、与子女的教育又难以有效保障;面对这两难的问题我认为,乡村工作应该努力创新工作方式,着力解决现实问题。
在部分上述情况突出的地区,一方面干部应积极主动结合现实,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主要从思想认识入手,尽最大努力减少绝对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即家里只剩老人与儿童)的情况。通过认真走访、分析;告诉他们外出打工绝不是农民解决现实问题的唯一出路,如果以牺牲上一代老年和下一代少年的代价来完成的挣钱是不划算的,努力引导并协助他们在家致富。另一方面,以传统的敬老爱幼方式教育青壮年农民不能一味的弃老丢小,外出淘金,而应该两者兼顾。这种情况可以推广剑阁县张王乡“评孝”的活动,进一步将传统的孝道纳入今天的家庭伦理教育,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尽量让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这批上有老下有小的农民留在农村,保证农村有足够的劳动力同时也解决好农村的养老与育小的问题,积极培训20——40岁的农民有一技之长,外出务工挣钱,甚至将他们转变为城镇居民,走城市化道路。
尽量完善农村教育、通讯及医疗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村小学、幼儿园办学点及医疗卫生服务点建设;不能让农村的留守儿童一方面得不到父母亲的亲情照顾,另一方面得不到社会有效的教育;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村小教学点,特别是扶持村小民办教学点,努力改善12岁以下农村儿童远离家人,爬上涉水上幼儿园、读小学的现状,积极创造就近就便的上学条件。
着力加大农村通讯及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尽量让每家每户有能力对外通讯联络,尽可能地将医疗救助站点覆盖到行政村,以保证部分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能够在生病甚至生命危险的时侯得到基本的医治与救助。这样让不能出去打工的人在家能有所作为,让能出去发家致富的人少了后顾之忧。
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努力走出困境
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以绿色、特色产业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具体讲:即引导农民向绿色、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将一些初具规模的土特农副产品做大做强,具体做法是,将乡、镇、村、组的单一农户进行小规模土特色种养殖而整个乡、镇、村、组统一形成大规模聚合效应,形成土特产品名牌。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组织有真知灼见的农业、畜牧业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传授实实在在的种养殖技术,扶持农民发家致富。继续加强传统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以保障农民有基本稳定的收入,并能有效地应对市场风险。
有计划、因地制宜的发展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结合当地实际,与地方特色,不要一刀切、更不要想当然的搞产业形象工程,要充分的调查研究,用长远的战略眼光与战略构想,有条不紊的引导农民自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我认为这样假以时日,农民不仅可以走上和谐致富之路,传统农业的大转型也有望实现。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