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何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如何使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打印本页]

作者: 沙市秘书    时间: 2010-12-24 13:11
标题: 何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如何使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对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视和维护,一直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一些地方性群体性事件震动全国,诸如野蛮拆迁、茶杯门、掌掴门等事件也引人注目,这背后无不反映出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的紧张状态。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复杂形势下,如何认识当前干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为何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怎样使干群关系更和谐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四个“大兴”的要求,首要的就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在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广泛改善”。在当前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危难时刻各级干部第一时间救助灾区群众,“同人民在一起”成为震撼人心的时代强音。对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视和维护,一直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近年来,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云南昆明等地的群体性事件震动全国;而诸如野蛮拆迁、“茶杯门”、“掌掴门”等新闻事件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这些事件的背后,无不反映出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的紧张状态,对党的执政能力形成巨大考验,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了社会改革进步的成本。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的现实要求,越来越迫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抓住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四个“大兴”的新要求:
  一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二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三是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四是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出现许多新问题

 

“‘六针对、六反思’活动,没有停留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个人反思层面上,更注重与改进干部作风相结合,解决基层干部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的问题;注重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相结合,解决村务、财务、党务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注重与推动发展相结合,解决基层干部不想干、不会干的问题。”沾化县委书记耿涛说,“基层干部,手执新农村这台田园交响乐的指挥棒,只有指挥好了,才能协调统一,才能和谐共鸣。”

  1

  针对:部分党员干部思路不明

  反思:是发展无出路还是干部无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大高镇薛家村是样板。

  村支书薛建国个子不高,10年前养奶牛,从3头扩大到30多头。群众呼呼啦啦跟着养。去年,他把全村的400多头奶牛集中到一起,统一饲养,统一挤奶,解决了奶农卖奶难、防疫难的问题。

  奶牛进了“托牛所”,孩子们也进了幼儿园。薛建国自己是“大能人”,还发动村里在外干事的能人们回乡“建功立业”。村幼儿园就是在淄博从事建筑工作的薛成龙去年无偿投资200万元建起来的,十里八乡都把孩子往这里送,夸赞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徒骇河从薛家村前流过。薛建国又打起了水主意。他动员在外地的老板薛荣强投资为大河两岸护坡。护坡不白护,接着搞旅游,依河建起冬枣生态园,甜枣打进沃尔玛超市;游客来采摘,比市场价还高2毛钱。

  薛建国的思路是:只有多上项目,才谈得上发展。他的经验是:“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党员;哪里有项目,哪里有支部。”

  薛建国把企业管理的经验运用到村务管理中,所以处处有思路。他在村“两委”班子内部搞换位体验,让普通党员当一天村支书,看看累不累,难不难,班子更加团结了。

  针对一些村干部素质不高、发展思路不多、难以带领群众致富的问题,沾化县搞“农村干部素质提高工程”,560多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在县里接受集中培训,各乡镇再培训干部党员1万多人,换脑筋,理思路,谋发展。全县443个村,村村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

  “不是发展无出路,而是干部没思路。发展有了新出路,群众才有致富路。”这是薛建国的答案。

  2

  针对:少数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看摊守业

  反思:是群众不愿干还是干部不想干

  就在去年,下河乡东李村还一片脏乱,“粪堆、土堆、柴草堆到处都是,村里坑坑洼洼,晴天扬沙尘,雨后流沙河。”78岁的李国芝老人说。

  村民都有意见,戏言“东李的村官,是炒熟的芝麻,发不了芽,开不了花。”

  如今,东李村街宽路平,整洁一新,路灯下是垃圾箱。多年的老问题,不到一个月全解决了。“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学习实践活动让我换了脑筋,工作起来有板有眼。”村支书李洪恩有点不好意思,更有轻松和喜悦。

  “村支书这个官,根本不是官,就是服务员。”薛建国说得很实在,“群众信任你,有事才找你。你办了,他更加信任你,亲近你;不办,他就疏远了你。群众的事无论大小,说了算,定了干,遇到多大困难都不改变。”

  “村干部不能带领富,不是好干部”。沾化县引导鼓励农村干部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实施农村“项目党员”带动工程,一名党员干部帮助一个贫困户新上一个致富项目,项目可大可小,增加农民收入就行。

  “我愿意帮助李胜田建冬枣大棚,愿意无偿为缺乏生产资金的农户提供担保……”不久前,下河乡青城村党支书王启善这样承诺。

  据统计,全县村干部新创办、领办项目207个,解决了2473户农村家庭零就业。16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与帮扶户“牵手”,带动1.5万多群众创业致富。

  “群雁高飞头雁领,致富路上不发愁。”这是不少干部和群众的答案。

  3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不以身作则、瞎指挥

  反思:是群众不听话还是干部不像话

  利国乡崔铺村地势偏远,一直没有通上柏油路,群众牢骚满腹,说“干部不像话”。

  崔铺村党员干部通过调查和反思,找到了群众“为啥说不像话”的症结。一听说修路,村民积极捐款,并自愿出工,23天就铺通了10多公里路。通路那天,村民自发涌上街头,敲锣打鼓,比过节还热闹。

  薛建国说:“公与私不能掺和,一掺和就会乱,公私之间界限划不好,分寸拿捏不准,群众就不服你。”有一回,他亲叔叔让他帮忙办点私事,但他以公私必须分明为由拒绝了。老人和他吵了架,生气地说:“你干了支书,我不但没跟着你沾光,还经常吃亏。”薛建国坚决不让步,说:“这不是私事,是公事,是村民的决定,你不能搞特殊。”老人的话最终软下来,悻悻地说:“我不搞,也不能允许其他人搞。”薛建国高兴的恨不得给老人磕头,说:“那是那是。这样你才是俺亲叔。”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沾化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发放调查问卷15032份,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建议320条,已经解决280条。

  “锅热饼才靠。群众发牢骚、说怪话,哪壶不开提哪壶。其中很多都是合理的意见。只有虚心听取和接受,才能增进共同语言。只有不像话的干部,没有不听话的群众。”这是利国乡党委书记田道军的答案。

  4

  针对:少数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干群关系紧张

  反思:是群众不通情理还是干部对群众缺少感情

  县委书记耿涛在不久前的一次大会上,批评一些干部“喜欢长期坐机关,坐在车里察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不了解群众需求,听不见群众呼声。个别乡镇领导居然不认识村支书,包村干部不了解村情。”

  沾化县为此开展了“机关党员基层体验日”活动,全县3850名县乡机关党员,走出机关大院,进车间,到地头,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融洽干群关系。

  正在开展的“百千万干群鱼水行动”,要求在百日内千名机关干部走访万户家庭。上行下效,许多村党员和干部也开展“1+10”走访。走访不能流于形式,其中要访困难户,要办实事,解难题。入户走访在沾化一时蔚成风气。

  今年实施的枣乡二次创业行动,更是挑战干部能力,检验干部作风。沾化冬枣驰名全国,近年来生产中存在“栽种求密、果实求大、上市求早、产量求多”的现象,有的枣农一亩地竟然栽200多棵枣树,影响了冬枣质量和价格。沾化县根据专家意见,要求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首先实施间伐。

  要枣农砍枣树,谈何容易?

  下洼镇北陈村支书赵建光做法有二:一是党员干部带头,多做工作。他做通了种植大户赵建涛的工作,没想到建涛他爹不同意,他们又一起苦口婆心做老人的工作,目前已经间伐10亩。二是多看多学标准园,搞“赛园赛枣”活动,以少带多,以好带差。不实行标准化种植的,不能参加来年的冬枣评比活动。“总之,多宣传多发动,不能硬来,更不能伤感情。”赵建光说。

  这场冬枣生产的“自我革命”,正在枣乡平稳展开。

  “只有缺少感情的干部,没有不通情理的群众”。沾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景辉在驻村工作日记中总结了6个字的答案:“带着感情工作。”

  5

  针对:个别干部工作透明度不高、群众不买账

  反思:是群众出难题还是干部有问题

  下河乡青城村原是乱村、穷村。王启善担任村支书后挖沟修路,发展冬枣,赢得群众支持。但同时,“凡事说了算”的不良作风也在他身上滋长。今年秋季征收水费,十来户村民拒绝缴纳。王启善很不理解,要求上级帮助处理这些村民。

  恰逢“六针对、六反思”活动刚刚开展,上级没有支持他的想法,劝他好好想想再做决定。

  王启善不由得想起刚当上支书的时候,自己把家里计划建偏房的1万多元都捐出来为村里修路,还为村里建了冬枣市场,那时候真是一呼百应。“现在群众为什么不听招呼了呢?莫非自己有什么过错?”

  顺着这个思路,王启善发现前段时间村里在安装有线电视时,由于施工失误,漏掉了几户。他很快找人为他们安装好,并上门道歉,问题很快解决了。

  “以前,开着自己的车,烧的是自己的油,为村里办事,村民不理解,认为有猫腻。现在事事公开,再也不背黑锅了。”富国街道办黑龙村党支部书记郭九香深有体会。

  针对干部工作透明度不高的问题,沾化县积极推行村民代表民主议政制度,把每月5日定为“民主议政日”、“党员活动日”和“财务公开日”,公开村务、财务、党务各项工作。

  “干部有问题,群众就会出难题。实行民主议政日,村里各项工作做到事前让群众参与决策,事中让群众参与实施,事后让群众参与监督,转变了干部作风。”这是富国街道党工委书记郭丰青的答案。

  6

  针对: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

  反思:是群众不明白还是干部不清白

  “村账不清,村民不满;群众不明白,干部不清白。”富国街道办西沙村的苏明祥当了十几年村支书,对此感受最深。

  富国街道办事处田家村曾因债务混乱、账目不清,群众上访不断。村民理财小组成立后,打开尘封已久的几大包袱白条、票据等,一本本地查,一个个地清,消灭了满天飞的白条,解决了多年来村里难以收回的应收款2.4万元。

  田家村支书张小平说:“财务上明白,群众就相信你。村里购买路灯杆,拉上村里‘爱挑刺’的村民一起去县城购买,参与了几次这样的大额支出,这位村民就心里亮堂了。”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富国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村级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对33个行政村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村级单独使用,民主理财小组实施,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干部给群众一个明白,群众就还干部一个清白。”曾在6个乡镇工作过的泊头镇党委书记刘振宇说。

  “六针对、六反思”活动,不是“雨过地皮湿”的短期行为,更不是“水皮打一棍”的形式主义。沾化县开展这项活动,不停留在一时一事,而是着力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在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村党建工作三级承诺责任制、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等都有了明确的制度性规定。截至目前,全县已经修改完善各种制度和规定558条,使日常工作有了规范依据,科学发展有了长效机制,“红头文件”管住了“随心所欲”。


作者: 沙市秘书    时间: 2010-12-24 13:11
先有百姓尊严,后有干部威信,唯有先制约权力膨胀,才能保障并扩大人民尊严

  

  近日两则消息,让人看罢深有感慨。一则消息称,河南睢县对“茶杯门”事件作出处理,免去睢县城郊乡蒋友军乡长职务。此前,蒋友军因来访村民拿其茶杯喝水感到“受辱”,发生冲突后命令派出所将村民拘留。另一则消息称,辽宁省辽阳市检察院公务员王妍因其汽车被损坏直径约1厘米的漆片,便掌掴12岁女童。她已被停止工作,拘留15天并罚款1000元。

  这是两则有关公职人员的丑闻,如此处理,人们有理由感到欣慰。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严重伤害公职人员形象、伤害群众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有六旬老太讨说法,镇领导扬言“跳楼去五楼”;有网民影射性地批评几句地方政府,便遭遇跨省追捕……一些公职人员,威严越来越盛,犹如老虎屁股,摸不得,甚至说不得。但凡遭到“冒犯”,便竭力反击,远比干本职工作积极卖力得多。

  冲冠一怒为“官威”。据蒋乡长自称,原计划把此村民关个三四天,被曝光后方觉骑虎难下,“放人等于认错”,遂欲对抗到底。为了个人面子,滥用公权遮丑,只能是越遮越丑,今日搞了个灰头土脸,不晓得哪还有丝毫面子与尊严可言?

  剖析每一起类似事件,不难发现这种“官威”的根源,那就是角色的倒置。人民赋权给政府,要的是服务而不是欺侮;公职人员是公仆而不再是古代的“父母官”,这些都是现代政治的基本逻辑。但权力有着自我膨胀的本能,一旦不受约束,就难免遭滥用,滋生一些“霸气官”:颐指气使,耀武扬威。他们发雷言、说雷语、办雷事,往往是权力膨胀的结果。而解决方法之一是,加强监督,令领导干部切实认识到权力为人民所赋予。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并特别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这些表述引起强烈反响。这不但是人民政府的应有价值立场,也符合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

  先有百姓尊严,后有干部威信,唯有先制约权力膨胀,才能保障并扩大人民尊严。人民公仆不能先人民之尊严而扬威,任何公职人员,倘以无知与霸道逆此潮流,难免要自取其辱,落一个丢官、免职的下场。 


作者: 沙市秘书    时间: 2010-12-24 13:12
 一些基层官员,把民众的维权诉求视为无理挑衅,视为挑战官员的权威,动辄以暴力和威权打压、报复。这暴露出部分基层官员执政思维的异化倾向。

  最近有几起发生在基层乡镇组织的事件颇是令人吃惊,一是吃惊于基层官员居然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乡民,二是吃惊于类似事件接二连三地上演,已不只是个例问题。在江苏东海县黄川镇拆迁自焚事件中,在河南新郑市辛店镇的“老虎门”事件中,在河南睢县城郊乡的“杯具门”事件中,都可窥出几分。

  很难想象,农妇为了维护自己的宅基地,竟被镇委副书记骂为“母老虎”。更难以想象的是,农妇回骂一句,镇委副书记就可以动用公权力,大喊“给我抓起来”,并将农妇拘留,杯具真的成了悲剧。同样在“杯具门”事件中,农民因为拿乡长的水杯欲喝水,引发冲突,结果也被拘留。而就在新拆迁条例千呼万唤之际,拆迁自焚的悲剧再次上演,让人对野蛮拆迁何时了不得不充满疑问。

  网友形容“杯具门”事件很形象,也很贴切——“动的不是乡长的杯具,而是乡长的权威”。在“老虎门”和拆迁自焚事件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按理说,骂人也是镇委副书记在先,农妇只不过是回骂一句。可镇委副书记骂农妇可以,但农妇要想骂镇委副书记,性质和后果就不同了。因为她骂的不是镇干部,而是镇干部的权威,这当然为镇干部所不容。以此理由来解释黄川镇在无拆迁证的合法手续下,也敢强拆农民房屋,甚至父子当面自焚也阻挡不住无情铲车前进的步伐,就不难理解了。

  官员的权威动不得,是这几起事件中基层官员的内在想法。在他们眼中,乡民是不能直接顶撞官员的,哪怕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行。正如“杯具门”中的蒋乡长所说,不拘魏克兴(拿杯农民),他将“没有办法在这个地方干下去了”。于是,对敢于冒犯者,对敢于不从者,这些基层官员不惜采用暴力执法的形式,予以惩治,一来维护自己的权威,二来也是借打击这些冒犯者、不从者以警示其他乡民。

  诚然,基层官员直接面对的是普通群众,一些冲突和矛盾在所难免。但细看这几起事件中的当事人,无论是骂人的农妇,拿乡长水杯的农民,还是以自焚来保护自己房屋的父子,都称不上刁民,他们只不过是要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作为基层官员,本该合理合法为其解决问题。遗憾的是,眼下一些基层官员,把民众的维权诉求当作无理挑衅,视为挑战官员的权威,动辄以暴力和威权进行打压、报复。实际上这也暴露出部分基层官员执政思维的异化倾向。靠异化的权威支撑起来的公权力,就必然不是寻求合理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再是平等地与民众打交道,而是以“主人”的姿态,治理百姓。这种基层组织的权力生态值得警惕。

  乡镇政府直接面对的是老百姓,乡镇官员的作为影响着百姓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将官员的执政理念直接传导给百姓。而由于这些基层官员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他们很容易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的行径。如何让基层官员手中的权力规范起来,恐怕不是免职、停职那么简单。因为“杯具门”中的乡长被免职了,拆迁自焚事件中的当事镇长被停职了,但不能保证其他基层官员就一定不犯类似错误。关键还是在于让权力有所约束,让老百姓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起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