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范文:破除“潜规则”刻不容缓
当前在不少地方、行业、部门和人际交往中,一些人遇事不是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总是在这些显规则之外寻求“潜规则”。诸如,进药得“回扣”、审批得“红包”、贷款得“分成”等等。“潜规则”的蔓延,危害了社会机体的健康,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除“潜规则”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意义深远。
“潜规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品质”,是讲诚信、公平、秩序和法治。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或服务的个别市场主体,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上,而是“走捷径”,通过金钱或提供其他利益的方式,打通关节,从而使自己的利益通过非正常的渠道得到实现。这不仅践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公平、法治的“品质”,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交易的秩序,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合理的竞争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市场的基本情况,企业将根据市场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生产,并通过公平竞争,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但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不仅不能使市场准确地发出“信号”,而且经常“反映”出一些“假象”,使得企业无法根据市场的“晴雨表”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势必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阻碍生产发展。可以这样讲,不从根本上破除“潜规则”,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很难建立起来。
“潜规则”是诱发权钱交易、滋生腐败的温床。“潜规则”的一方如果是不法经营者,另一方往往是政府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潜规则”的通常模式是:公权力与不法经营者相互勾结,公权力“寻租”,不法经营者“买租”,二者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利益均沾,但牺牲的往往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这也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在我们查处的许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和经济犯罪案件中,很多涉案人都与“潜规则”脱不了干系。原本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经营活动,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使得企业经营人员、采购人员、供销人员、公关人员,以及部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工作和职务上的便利,“官商勾结”,假公济私,不惜一切手段,不计一切后果,唯利是图,暗箱操作,搞不正当交易,得实惠、捞好处,使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变为行贿受贿、人情世故和关系网的恶性较量。如此,势必滋生腐败歪风。
1 t" i3 h, ]7 T4 l7 P“潜规则”败坏了社会道德,毒化社会风气。“潜规则”为法律所不容,自然为道德所不允。在“潜规则”的作用下,在市场上博弈的不是质量、效率、技术和服务,而是看“规则”运用得如何。如此,导致的将是物价虚高,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损;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受害;少数人因得利一夜暴富,贫富差距加大,人们仇富、仇官等。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仅败坏了社会道德,也将使公平、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保障和实现。长此以往,人们必将对道德评判标准发生颠覆,对公平价值理念的认识发生错位,歪风邪气将盛行于社会。“潜规则”不除,不仅社会难得和谐,社会稳定的大局恐怕也难以保障。
% _. O/ ]3 J- R- e7 W& ^4 w破除“潜规则”,刻不容缓!2006年1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这是向“潜规则”吹响的开战号角,我们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采取行动,展开一场围剿“潜规则”的攻坚战。
策论范文:破除“潜规则”
" p' m$ h; x- s- e. [当前在不少地方、行业、部门和人际交往中,一些人遇事不是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总是在这些显规则之外寻求潜规则。诸如,进药得“回扣”、审批得“红包”、贷款得“分成”等等。所谓“潜规则”,相对于显规则而言,大致有隐蔽性、违规性和功利性三个特点。“潜规则“的蔓延,危害了社会机体的健康,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维护显规则权威,破除潜规则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 z1 N5 p& L) C5 F2 {, l“潜规则”流行,贻害无穷。首先,它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相应的制度、秩序基础上的,社会公正要靠制度、秩序来维持。而“潜规则”恰恰破坏制度、扰乱秩序,严重败坏党风政风民风,诱发消极腐败现象,侵蚀社会肌体。其次,它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劳动安全、坑农害农、违法违规征收征用土地、教育乱收费、破坏环境资源等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部门和行业不是按显规则办事,而是按“潜规则”乱作为。再次,它严重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潜规则是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恶手,扰乱市场秩序,导致不正当竞争,引发权力“寻租”行为,扭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决破除形形色色的“潜规则”。
* S* e! s$ P, o" y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对领导干部来说,要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头树正气,自觉抵制包括“潜规则”在内的各种不良风气。特别是要加强遵纪守法的教育,坚决按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办事,守规矩,讲政策,不给“潜规则”留下可乘之机。
其次要切实建立健全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就是显规则,它与“潜规则”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潜规则泛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制度的缺失或者失灵。因此,破除“潜规则”,不仅要加强思想教育,更要从制度上着手。要不断建立健全针对“潜规则”的制度体系,“潜规则”在哪里出现、在哪里盛行,就要对症下药、针锋相对,设立相应的制度规定,从源头上堵塞“潜规则”的黑洞。“潜规则”的要害是“潜”和“暗”,最怕“阳光”和曝光,所以,破除“潜规则”,要坚持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等各项公开办事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知情是监督的前提,人民群众享有监督权,就意味着他们同时享有知情权。越是容易出现“潜规则”的地方,越应该加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特别是在有关财务、干部选拔任用、公共事务管理、审批、决策等方面,更有必要公开透明。有实实在在的公开监督,就能不断减少和破除“潜规则”。
总之,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和抓手,切实破除行业“潜规则”,对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真正实现“四保”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三、就给定资料6.13.17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9 {9 f* X* K/ [( B要求:
(1)论题不可脱离资料6.13. 17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不得照抄给定的资料
5 T5 V, p0 u4 ]; R(4)字数800-1000字
材料6.
清晨7时,初升的太阳把教学楼照的金光闪闪,在教学楼投射到学校田径场上的的巨大阴影中,学校不知情的人以为是少年体校的小运动员在这里训练,其实,这几个孩子都是这所小学的普通学生,
5 P7 E$ u2 F# x% F李先生站在田径场的铁栅栏外,指着一个短发女孩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那是我的女儿,孙老师说她很有可能达到1500米二级运动员的标准,如果能拿到二级,她此后上重点中学甚至上大学都能受到照顾,或许能免去择校费和学费”
其实,李先生能不能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孙老师心里没有谱.他只是相信,经过系统艰苦的锻炼,这几个还子在全区的运动会上能拿到比较理想的名次。对孙老师来说,学生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是他在学校里得以立足的最大资本,尽管他也承认,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这样大运动量的专业训练,很可能会伤了孩子。
但孙老师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当体育老师本来就难,当一个好的体育老师更难”在训练课结束以后,孙老师开始向记者大倒苦水。“当体育老师10多年了,我并不甘心接受体育老师在学校里不被重视的弱者地位。但体育老师要想被学校重视,想要在业内混出点名堂,唯一的捷径就是带出的学生在运动会上取得名词”孙老师说:“这就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最近3年,孙老师带的好几个学生,在去小学生运动会和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前三名的成绩,有了这些学生的运动成绩,孙老师顺理成章的带了学校的重视:,‘学校以发训练费的方式增加了我的工资,在评二级教师职称上,我具备了竞争的优势。”
据业内人士介绍,不仅体育老师看重学生的运动会成绩,就连教育主管部门,通常也将一个学生在中,小学生运动会上的比赛成绩,作为评价该校体育教学水平的基本标准。《中国青年报》
材料13.
* |; l. K0 ~& m d1 r% I( o; b“小升级”,政府命令禁考,但多少小孩子奔忙于各“名校”之间参加测试:有政府背景的这个协会那个组织,今天评奖明天认证,企业皱紧眉头却纷纷“自愿参加”:医生不准开药拿回扣,禁令如山,但“医药代表”照样长驱直入,进了医院宾至如归
国对种种违规违法违背常理的怪现状,当事人似乎见怪不怪,一句“潜规则”像个大箩筐”,把什么都放进去了。就算明知道前面面是个坑,你也得往里跳一一这就是“潜规则”的力量。(《人民日报》2007年5月22日)
; C' {" |& Q+ _1 v2 ^9 b [! R6 j
材料17.
据报道:卖场向供货商摊派月饼早已成为一个潜规则。每到中秋,该报记者都会有关摊派月饼的投诉.9月15日,因召集100多名员工采取不当方法“抗议”超市摊派月饼,郑州蒙牛公司与郑州家乐福超市发生了一场流血冲突。
* x# @# V7 V0 W# m: R3 I- j该报道说,关于郑州家乐福摊派月饼一事,早在9月5日,河南一家报纸和一家电视台就已进行了报道。在报道发生后,家乐福超市有关人员向媒体记者称,摊派月饼的事属于个别主管的个人行为,而不少供货商却对记者表示,害怕卖场会“秋后算账”。
5 f# u' b* U1 M. K# R2 D, h该报道说,关于郑州家乐福摊派月饼的情况并不只发生在家乐福,几家大型超市也有类似情况,并且,除了超市卖场,不少生产月饼的酒店饭店等,也普遍存在摊牌月饼的情况,而且,月饼价格还很昂贵(《中国青年报》 2OO7年9月17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