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粮食、鸡蛋、蔬菜等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烦恼和无奈。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姜你军”、“玉米疯”、“辣翻天”,网民们将这场农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秀形容得栩栩如生。
分析显示,从现阶段的农产品流通成本上升因素中,抛开油价、劳动力的上涨,还有很大一部分出现在流通环节。
那么,流通环节真的存在暴利吗?谁是农产品涨价的受益者?如何既为农产品价格“减肥”,又为农民增收挖潜力?
流通环节利润真相:“暴利”是假象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认为农产品流通存在“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即农民卖了低价菜,城镇居民却吃了高价菜,大量利润被流通环节赚取,所谓流通环节存在“暴利”。事实果真如此?我们从山东寿光蔬菜产地田间地头开始,跟随长途运输车,驱车26小时、行程1500公里到湖南长沙马王堆农产品批发市场,又跟随同批蔬菜进入长沙市区的农贸市场和超市,调研到的结论恰恰与之相反。
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进入终端消费,一般要经过产地收购、长途运输、销地市场批发、零售等环节。
首先,产地收购环节。寿光产地收购商与销区批发商(如长沙马王堆市场内的批发商)有多年的合作关系,产地收购商根据销地批发商的信息决定收购的品种、数量(一般用4—5吨的小汽车去多个产地收购不同的品种然后拼装成大卡车进行长途贩运),收购价格由市场决定(但由于农民分散小规模生产,通常是收购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没有定价话语权)。收购时,同时进行简单分等分级、装箱(贷)再进行长途贩运(有的先进行预冷以延长保质期,有的在产区冷库进行冷藏保鲜待市场行情看好后再销售)。在收购环节,为收购商提供代理收购服务的经纪人按收购数量获取每斤1—2分钱的佣金,不承担市场风险,收益比较稳定。
其次,长途运输。由于冷藏运输车耗能高、且不能超载,我国鲜活农产品长途运输多数采用汽车敞车加高加宽,棉被、加冰等土办法进行温度控制,少量采用冷藏车运输。山东寿光运往湖南长沙,全程1500公里、行车26小时,运输收入1.1万元(因公路运输服务市场竞争激烈,运输价格波动较大),除燃油、过路过桥费、汽车折旧、保险费、养路费、运输管理费外,运输户还需承担因交通事故、堵车等原因造成的农产品腐烂的风险(大部分蔬菜自采摘到消费者餐桌时间一般不能超过50小时),尽管收益相对稳定,但获利不多,且劳动强度非常大(26小时两个司机轮班开车,除加油外没有休息)。
第三,销地批发。销地批发商一般采取快进快出、薄利多销的方式,依靠大批量和快速周转赢利,需要承担很大的市场价格波动和商品腐烂变质风险,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由于销地批发商通常与下游二级批发商、零售商或采购团体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菜卖完,再将货款及时汇给产地收购商,以便资金能够及时周转和有效循环。尽管销地批发商收益相对较高,但由于竞争激烈,也不可能存在“暴利”现象。而且,如果没有这些批发商,山东寿光蔬菜在长沙销售就会陷入绝境。
第四,零售环节。目前农产品终端消费中,平均85%通过集贸市场销售,15%通过超市销售,超市售价高些。集贸市场的商户多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每天清晨去批发市场贩菜,白天贩卖,收益虽相对稳定,但也仅维持在城市的最低生活水平,远不能赚取高额利润。而且,超市租金、折旧、人工、管理、包装等成本较高,尽管价格相对较高,但通常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主要是为了吸敛人气,仅对生鲜类农产品保本或微利经营,很难获取丰厚利润。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分散,流通主体众多,决定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链条长,造成了流通环节“暴利”的假象。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符合国情,各环节不可或缺,竞争充分,不存在暴利现象。两头叫的现象时有存在,但流通从业者也不轻松。农产品流通环节非但不存在“暴利”现象,相反风险很高、投入很大,需要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搞活农产品流通,是促进农民增收、降低居民消费成本的关键环节。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扶持农产品流通从业者做大做强,促进农产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
小部分人囤积炒作 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
小宗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今年的农产品市场热闹非凡。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姜你军”、“玉米疯”、“辣翻天”,网民们将这场农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秀形容得栩栩如生。但这远远不是全部,从年初开始,还有粳米、棉花、花椒、叶菜、三七等农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场,相继出现价格的大幅波动。
波动原因众说纷纭,其中“炒作论”引起广泛关注。
关于“炒作论”,国家发改委首先站出来现身说法。5月24日,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称:“现在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农产品供求处于平衡状态,所以那些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7月18日,发改委公布了109家绿豆经销企业与会的一段录音,录音中有发言者建议大家:“不要卖出绿豆,要卖也要少卖”、“绿豆产量会出现明显减少”、“价格上涨已成必然”。这段录音一经公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似乎成了“炒作论”最有力的证据。
但炒作论也遭到一些部委反驳。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5月22日表示,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天气原因造成的,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游资进入到农副产品领域。农业部官员也在28日表示,游资炒作不是农产品上涨的主要原因。农业部市场司巡视员隋鹏飞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灾害性天气对价格上涨的贡献为50.8%,劳动力、运输及经营成本增加的贡献为31.7%,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贡献为12.7%,个别产品生产波动等其它因素的贡献为4.8%。并且“大蒜也好,绿豆也好,红小豆也好,再怎么涨,也不会传导到大宗产品上来。”
从各部委的不同论调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信息。第一,囤积炒作、哄抬物价的事实存在,不过只是少数不法经营者的行为,并非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第二,容易被炒作的农产品品种通常包含一些共有的特征:基本都是干货,有一定存放期,炒家有时间囤货和消化存货;多为小宗农产品,不容易招致政府价格干预;产地集中,炒家容易掌握产量情况;盘子小,控制市场需要的资金量少;价格长期偏低,存在“抄底”的机会。大蒜、绿豆、生姜、大料等均属此列。这与记者探访京津两地多个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调查结果基本相同。
那么,这一小部分“炒家”是怎样操作的?
简而言之,就是大举建仓、控制上游、控制下游、舆论造势、对敲拉高五个环节。首先要提前研究收成情况,做好冷库、运输和资金准备,发现有减产迹象便提前介入;接着,集结产地信息灵通人士在产地收购囤积,导致局部市场供求失衡,等待价格上涨,再高价放出,等货差不多放完,价格开始回落,再囤积抬价直至新货上市。在实际操作中,因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炒家需要统筹全局,因势利导,比如集结行内外资金和利用各种方式制造暴涨预期。
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首次给出了“游资炒作”的解释:在市场旺销的情况下大量囤积,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以后再出售,或者垄断货源,造成市场紧张且从中牟取暴利就可认定为游资炒作。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表示,按照过去的规律,任何一个农产品价格在产生巨大泡沫之后,受损的一定是农民和中小中介公司。大量游资在一个很高的价位撤走,接盘的都是这些散户和农民。
农产品价格上涨 农民受益几何?
现在农产品价格涨了,但由于价格增加而产生的那部分利润到底放在了谁的口袋里?农民在其中受益大不大?
无数的事实表明,农产品价格上涨,获益最多的还是流通领域。一则农业生产周期比较长;二来较之于其它社会群体,农民与市场衔接不畅,经常出现丰产不丰收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同时,由于农民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农产品数量有限,处于产业链的弱势地位,面对强大的流通环节,没有话语权。这样就导致每次涨价的最终结果是,自己得到的利益甚至小于农产品原材料价格的涨幅。但流通商却凭雄厚的实力,在短时间内能够囤积物品,低吸高抛,赚取最大的利润。
那么,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有没有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经济学家认为,所谓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就是生产、流通、消费三方面利益的平衡。通俗地说就是农民能增收,商家有钱赚,市民还要吃得起。相比工业品价格和城市工资的上涨,农产品价格涨得并不算多,而这种不算多的攀升,主要归功于政府持续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补贴,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有了之前和目前消费者在经济上能够承受、和其它产品之间相比价格也比较合理的农产品价格。
“杀”不如疏 创造条件让农民直接面对市场
在农产品“应该”涨价的时候,宽裕的流通性助燃,烧起了这一轮粮食、蔬菜价格上涨的火。
权且不提及限制物价提高和地方政绩挂钩后,会催生多少反市场规律的“暴力调控”,面对已经对农民越来越“没有吸引力”的农业生产,在机械化规模生产未实现和配送系统未建立之前,旨在依靠强制力抑制农粮和蔬菜价格,只能加剧农业劳动力继续流失,加剧今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
无独有偶,由于国内货币政策趋紧遭遇美国第二轮货币宽松政策,中央政府压制国际热钱进入的压力增加,棋出险招,只能压制证券和地产“牛市”的来临,降低热钱入境炒作的冲动;在这个背景下,也就无暇顾及国内多余的资金向实体行业渗透。CPI的迅速增长,已经堵住了通过金融手段迅速收缩流通性的可能,“负利率”时代,利率对于资本变得毫无吸引力,而这部分流动性如果继续流入股市和楼市,将无法避免地引发国际热钱席卷而来,国内市场将成为“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饕餮盛宴,为金融泡沫推助的一派虚假繁华全部买单。
这就使得,将农产品价格上涨控制在有序范围之内,在目前的背景下成为次优选择。由于国内的粮食价格与国际粮价并未挂钩,国际热钱通过粮食期货炒作进军国内的途径基本被堵死;蔬菜作物由于生产和销售环节分散,大规模的热钱难以植入,实际上将热钱炒作的范围限制在生姜、大蒜等“一季生产、易于囤积”作物和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范围之内,并不会大规模殃及粮食作物和普通蔬菜。
从这个角度讲,限制农产品涨价实则无的放矢,政府或已有意促成这一轮价格洗牌。对于农产品涨价喊“杀”不如疏导,粮食作物和菜蔬产品价格上涨,吸引民间资金进入,无疑对于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以及粮菜配送系统的完善,有正面的推动作用,这也是自由的市场经济能体现出来的最大功效。
社会的发展不可以一日无农,可农业又是弱质产业,所以在市场这个“无形的手”调节有失偏差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该有所行动。首先要针对土地在减少农民也在减少的现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依靠市场拉动生产;其次是以市场引导为主,政府调控为辅,调整农产品生产布局,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以规模性产业支撑市场发展。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在流通领域为农产品价格“减肥”,从流通环节为农民增收挖潜力。
按照市场化农业发展要求,产供一体化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归宿。因此,要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农村中介流通组织,强大农民的市场博弈能力,建立产销直挂关系,让农民参与流通领域利润分配,实现生产订单化与农产品的品牌化、商品化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农产品流通成本上升因素中,抛开油价、劳动力的上涨,还有很大一部分出现在流通环节。所以,以布局合理的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与合作关系,有效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和次数,降低蔬菜运输成本是应采取的首要措施;地方政府还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绿色通道”的管理,优化运输的方式,减少流通的损耗;建设具有公益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对零售菜摊给予适当补贴,加强市场监督,有效解决市场乱收费等问题,使农产品成为市民买得起、农民得实惠的产业,同时也可以及时防止价格暴涨对来年农产品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综合中国经贸导刊、新快报、山西日报等报道)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