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于三元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化宁秘书
时间:
2010-11-28 09:46
标题:
关于三元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饶悌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三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景区发展目标”中也提出要以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等乡村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由此可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仅符合中央和省、市政府的精神,也顺应当前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同时也是广大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做法
1、注重规划先行。三元区始终将乡村旅游列入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早在2001年,三元区就委托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了《福建三明三元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针对三元区乡村旅游的资源特点与分布状况,专门委托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勘察设计院先后编制完成了妙元山休闲健身、十八寨古建筑观光、普禅山避暑山庄、横坑红鱼谷温泉度假村等乡村旅游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去年,根据旅游发展需要,为积极响应省、市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乡村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三元区乡村旅游建设步伐,三元区筹措专项资金200万元,按照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的原则,面向国内知名旅游研究机构公开招标,全面规划编制《三元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三元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和《三元格氏栲生态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中之重列入各项规划之中,突显乡村旅游在三元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项目带动。近年来,三元区根据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和布局,依托地处三明市区优势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格氏栲景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力量,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陆续开发建成了妙元山休闲山庄、横坑温泉度假村、红鱼谷“水乡渔村”、十八寨古民居观光、楼源村“森林人家”、月亮湾民俗山庄等一批各具特色、充满乡村生活气息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依托这些主要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引导当地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经济活动,兴办“农家饭店”、“森林人家”、“农家旅馆”、“土特产商店”等旅游配套服务网点,推出“桃花观赏”、“水果采摘”、“鱼塘垂钓”、“竹林挖笋”、“浑水摸鱼”、“赶猪牵羊”等游客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农事趣味体验活动,吸引了都市居民前来休闲娱乐。据不完全统计,依托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区和妙元山、红鱼谷、横坑、十八寨、月亮湾等乡村旅游示范点从事乡村旅游“农家乐”配套服务人员近120多户、直接从业人员400多人。
3、完善配套设施。为营造乡村旅游的良好环境,努力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近年来,三元区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建筑环境、卫生环境、生态环境的清理整治力度,积极开展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工作,抓好景区道路网络、给排水网络、电力、通讯、污水垃圾处理和各类市场、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结合“村村通”工程,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铺设了市区至妙元山休闲山庄,岩前镇至横坑温泉度假村、红鱼谷“水乡渔村”,泉三高速公路莘口互通口至十八寨,莘口镇至普禅山避暑山庄等乡村旅游点等水泥道路,累计里程达50多公里,并在主要路口设立明显交通标志,使通往各乡村旅游点的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各乡村旅游点根据各自实际,搞好内部的道路、卫生和绿化美化工作。妙元山休闲山庄投入近200万元,铺设森林游步道5公里,新建饮用水塔一座,户外游泳池2个;红鱼谷“水乡渔村”投入500多万元,新建山塘水库一座,形成人工湖面约30亩,养殖日本锦鲤等鱼类上万尾,供游客观赏、钓鱼,配套建设停车场、森林步道、人工瀑布、湖边别墅、沙滩排球、游泳池等;十八寨投入400多万元,修筑600多米防洪堤,新建仿古廊桥、停车场和旅游公厕、牌楼各一座,铺设村内水泥路面200多米,种植桂花、紫薇等名贵树木1000余株;月亮湾民俗山庄投入1600多万元,建设大型停车场、码头和游客服务中心、酒店、农耕文化园、高尔夫练习场、户外游泳池、网球场、果树观光园等综合配套设施,成为沙溪滨河城市休闲旅游带上乡村旅游“新亮点”。
4、加大宣传力度。近年来,三元区根据各乡村旅游点的主要特点,精心策划和包装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设计编排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初步形成了“百年栲、千年寨、万年居”这一主打旅游产品。此外,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在市区三明饭店、火车站、邮政大楼、国、省道路边、进村路口等重点地段设立固定广告宣传牌,在三明电视台、《三明日报》、《三明广播电视报》等新闻媒体投放乡村旅游宣传广告,建立《三元旅游》网站、举办风光风情摄影展、编写乡村旅游资料5万余份,通过邮政传递、区域联合宣传促销活动、参加各类旅游推介会、说明会、展览会、景区宣传品互换等形式广为宣传,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益。
存在问题
1.重“总规”轻“详规”。虽然区里先后筹措专项资金委托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勘察设计院和上海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编制完成《三元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三元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和《三元格氏栲生态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规》等主要旅游发展规划,但具体乡村旅游景区(点)对规划重视不够,缺乏景区(点)开发建设的详细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多数以投资业主个人主观意见为决策,导致景区(点)功能布局不尽合理、主题不够突出、配套功能不全、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2.重“产品”轻“精品”。由于缺乏科学的景区开发详细规划,加上部分业主和经营管理人员从事乡村旅游的经验不足,经济实力不强,文化素质不高,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打造的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不高,品味一般,缺乏档次,存在“有产品缺精品”现象,很难吸引异地游客二次消费和重复消费,影响综合效益的提高。
3.重“开发”轻“营销”。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点)只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在旅游产品形成向社会公开经营前后,忽视产品的宣传营销,既没有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推介宣传,也没有在市区或主要交通道路设置醒目的户外宣传广告,更缺乏参与市、区旅游整体宣传促销意识或区域旅游企业宣传互助活动,产品营销意识淡薄,“守株待兔”有余,主动出击不足。
4.重“景观”轻“文化”。部分乡村旅游开发业主只注重景区内相关景点和游览项目建设,仅满足游客“视觉”需求,但对该景区(包括景区内重点景点、设置项目等)的文化内涵轻于挖掘,满足不了游客希望通过游览了解相关知识的“听觉”文化需要。
5.重“游览”轻“体验”。多数乡村旅游景区(点)只重视景区内相关游览项目的布局和建设,但在游览项目的设计和布局上,缺乏对游客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项目的设置和建设,游览的“兴奋点”不足、“刺激性”不高,造成游客容易产生“旅游疲劳”现象,也降低了游客再次游览的积极性。
对策措施
纵观三元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发展三元区的乡村旅游,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本人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重视乡村旅游工作,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海峡西岸乡村旅游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海峡西岸旅游区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面貌,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制定、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各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沟通,密切合作。
2.注重规划先导。一是各级政府要精心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要以创建文明卫生镇、村活动为载体,高立意、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详细规划,明确保护内容和开发重点,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进行。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个性,保护旅游镇、村原有风貌和乡村生态文化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从事乡村旅游的开发主体,要讲究科学,注重规划,聘请专业机构精心编制景区(点)开发建设详细规划,广泛征求意见,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然后再按规划分步实施、开发建设,避免仅靠开发业主独自“拍脑袋”决策,导致景区(点)的打造存在主题不突出,定位不明确、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全、产品品位低等问题,甚至出现重复建设、浪费投资等缺憾。
3.严把产品质量。质量是旅游产品的生命,没有质量的旅游产品不可能吸引游客前来消费,旅游企业自然难以发展壮大。前不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了由省旅游局和福建师大旅游学院共同制定的《福建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该标准,从景区(点)的总体环境、基础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旅游购物、服务质量、特色活动、经营管理、旅游安全、社会贡献等十个方面下足功夫,自查自纠、补缺补漏,努力提高经营景区(点)的产品质量。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及时跟进、检查指导,全面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整体水平。
4.丰富产品文化。现代社会已经入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时期,而传统农业文化还基本保留在乡村。乡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保留地,具有“原始、古朴、真实、自然”的独特性,不仅契合了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与愿望,而且在当今城市化、国际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激流中,乡村传统文化愈发显示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如何将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自然真实地融汇到乡村旅游产品中去至关重要。如莘口月亮湾民俗山庄建设的农耕文化园,收集了上千种农村生产、生活物品和上百幅农耕文化图片,再现农村生活场景,就是对增强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良好体现。其他乡村旅游景区(点)如忠山十八寨、横坑红鱼谷温泉、楼源“森林人家”等也要分别在古建筑文化、温泉疗养文化、森林植物文化等方面精心策划,共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5.增加体验项目。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各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参与体验是乡村旅游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吸引游客反复游玩的重要因素。为此,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在编制景区(点)规划时就要根据各自实际,围绕产品主题和文化内涵,精心策划一批游客参与性强、具有体验趣味的活动项目并加以开发建设,让游客充分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比如,果蔬采摘、溪边垂钓、古街乘轿、“QQ”农场、菜地认养、打糍粑、包米果等各种农事活动都是城市居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乡村游体验项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6.加大宣传促销。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积极整合辖区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整体策划、包装推广,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户外广告、宣传画册、节庆活动等渠道加大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要积极参与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宣传促销活动,同时,主动与旅行社、主要客源地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主动出击推介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7.加强人才培训。由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多数是本村、镇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旅游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影响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为此,要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邀请相关部门和旅游院校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分层次、分岗位学习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培训,倡导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提升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要积极引进旅游人才,努力培养一批守法纪、有文化、善经营、懂管理的乡村旅游人才,为乡村旅游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