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梅列区争先发展 强力推进 在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中走前头
[打印本页]
作者:
沙市秘书
时间:
2010-10-11 08:50
标题:
梅列区争先发展 强力推进 在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中走前头
近期,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一轴两翼”区域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建设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的总体目标。新的目标定位,为梅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梅列区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压力,是责任,更是动力。梅列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主轴意识,力争在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中走前头。
一、工业强区,在做大做强工业中走前头
围绕《指导意见》提出的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发展区域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落实《振兴三明工业行动计划》,以凸显特色、壮大规模、增强协作、延伸产业链为目标,整合产业、完善设施,做专基地,推动我区工业的全面提升。
整合四大产业。依托三钢集团、小蕉轧钢厂、闽光冶炼等大型企业,拓展金属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力争产值突破50亿元(不含三钢);以三明齿轮箱厂、星王锻造、锦工机械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整合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生产加工产产业,力争机械加工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利用福建三钢(集团)三化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的粉煤成型富氧连续气化的煤气化核心技术,抓住台湾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促成台湾石化产业向三明转移,做强宇通工贸、三明纺织、金狮达树脂等企业,建设化工产业集群,力争化工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整合闽新建材、建明建材、闽光建材、磐石混凝土等企业,形成龙头效应,实现年利用钢渣40万吨、水渣100万吨和三钢生产废弃物20万吨以上,做大做强建材产业,力争建材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
做专三大基地。按照“布局清晰、功能齐全、项目集中”的原则搞好分区规划,注重产业的关联性,同类企业、关联度较强的项目放在同一园区发展,壮大园区产业规模,推动项目集聚。在小蕉规划2平方公里海西新材料产业园,以天尊不锈钢复合科技、天尊铸业等企业为重点,重点突破3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及深加工项目,力争五年内形成不锈钢复合板新材料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打造海西新材料基地;加快推进25万吨球墨铸铁和天尊短流程10万吨铸造件项目,打造海西铸造业基地;依托三钢集团、小蕉轧钢厂等龙头企业,全力支持三钢新增100万吨钢产能项目,拓展金属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海西冶金压延重要基地。
完善园区设施。加快小蕉工业园区的土地收储和开发,加快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生活设施,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优化园区管理机制,完成开发区规划环评,提升小蕉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档次,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实现产业集群化,布局园区化,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新增100亿元以上,小蕉实业发展公司建成海西50个百亿企业之一。
二、三产优先,在做强中心城市中走前头
第三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区的优势产业,2009年我区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1亿元,位居全市首位,对区财政的贡献率达70%以上。我区将充分发挥地处中心城区的优势,完善规划布局,发展总部经济,推进物流园建设,继续深入发掘三产的发展潜力,力争将三明中心城区建成海西内陆的金融、贸易、物流中心。
完善三产规划布局。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的同时,加快构建列东百货—阳光城、徐碧新城、新市北路—瑞云路、列西等四大特色商圈,同时,紧紧抓住我市中心城市规划调整和市区北扩10平方公里控规编制的有利契机,更加科学、合理地布局我区的服务业集聚区和商业地产区域,围绕东新六路体育中心的后期利用,策划科文中心项目建设;利用小溪片区可开发用地,策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文教产业集聚区;在城市物流园内或邻近规划地块,策划2.5产业园或服务外包园;列东体育馆和纺织厂搬迁后地块,布局综合娱乐和多功能影城项目。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徐碧新城50万平方米中央商务区建设,以商务写字楼、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争取更多的外地大型企业集团或公司将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及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落户梅列,形成市区金融、外贸、商务、研发的核心地带,力争在发展总部经济上取得新突破。
推进城市物流园建设。加大城市物流园的土地收储和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入园的盛辉物流、一品农林、明易物流、汽车维修中心等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培育一批现代、成长型的优秀三产企业,力争用3-5年时间把三明城市物流园建成年交易额百亿级的现代综合型物流园区,使之成为连接珠三角、长三角和内地通向沿海物流走廊的重要一环。
三、统筹城乡,在推动小城镇建设中走前头
抓住市里推进与沙县同城化,大力发展北部新区的有利契机,扎实推进陈大、洋溪小城镇综合改革和发展,按照“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完善设施、统筹协调”的要求,强化产业支撑,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逐步将陈大镇、洋溪乡建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设施配套、生态优美的新型宜居综合体。
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农转居”,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加大财政性资金引导力度,落实省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政策措施,通过BOT、BT、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建立小城镇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同时,在乡镇组建投资公司, 实行项目开发、滚动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公路、公交、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整体化,辖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走在全市前列。依托快速通道加快洋溪主干道的重新规划建设,完成市区至陈大的道路改造,力争在3-5年内将现有行政村的道路全面升级,实现村村通班车。同时,完成洋溪、陈大污水处理厂建设,通过修建垃圾处理设施或定期将垃圾清运至垃圾处理厂,实现所有自然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打造靓丽的城市北大门。利用本次陈大组团控制性详规调整的契机,我区将着力提升陈大镇中心区的档次,配合市城投公司修建好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的景观绿化带,在高速公路的西侧高标准建设标志性的大型商务、住宅小区,并对瑞云山风景区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加大非中心区的建设力度,在碧溪村发展提子观光园,提升农家乐等周末休闲旅游的档次,真正将陈大镇建设成为三明门户、景区客厅、高尚住区。
构建区域之间的新节点。主动对接市里关于北部新区的规划,进一步明确洋溪乡的功能定位,认真研究新的开发模式,进行一级土地开发,引入大财团、大型企业,对洋溪进行开发建设。一方面,推进洋溪乡撤乡建镇,认真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经验并加以创新,推动高山村整体搬迁、统筹规划、集中建设,促进本点人口集聚,提高用地集约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撑;另一方面,加大快速通道两侧的土地征迁和收储工作,为快速通道的修建及今后快速通道沿线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改善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前头
民生工程一直以来都是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我区确定民生工程项目共21项,总投资1.16亿元,涉及就业、教育、文体、卫生、灾后重建、社会保障等方面,力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扎实开展“多城同创”活动。围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以争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全省教育强区、省级先进文化区为主要内容的“多城同创”活动,力求通过创城工作,增强我区居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优先发展文教事业。文化方面,完善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力争三年实现所有乡镇有文体活动场所,村村有“农家书屋”,村村有健身场所。教育方面,力争五年内投入8000万元,实现生均经费全市第一,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抓好农村中小学“食宿工程”,加快实施三明十中、六中、青山小学、小蕉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扩大“奖学奖教基金”规模,扩大城乡教师交流范围,建立“名师人才培养库”,争取以优秀等级通过省市“对区督导”评估。
稳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开展“健康梅列”系列活动,争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落实人口和计生工作责任制,开展“全国早教”示范区创建工作,争创“全国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新农合制度,实行婚检免费制度,加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医疗救助为辅、其他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载体,坚持以发展拉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政策推动就业,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可转换、相衔接的机制,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大“梅列慈善总会”,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作者为梅列区人民政府区长)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