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黄琪玉书记在全市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0)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明老秘    时间: 2010-6-8 08:00
标题: 黄琪玉书记在全市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0)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总结我市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部署2010年工作。刚才,立双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应对“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农业发展有新推进。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33.2亿元,比增6%。粮食连续6年增产,10大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为有效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二是农民收入有新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327元,实际增长9.6%,农民增收的结构进一步改善、基础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村面貌有新改善。农村科教文卫体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新建农村公路75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新发展户用沼气10002口,完成“造福工程”18699人的搬迁,实施土地整理面积14.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和标准农田建设3.8万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台农业合作、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等领域实现了新的进展、新的突破,一些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工作、狠抓落实的结果,是社会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农业农村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依然是衣食之源、发展之本。三明近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是全省重要的农作物主产区,做好新形势下全市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是重要产业,农村是重要区域,农民是重要力量。我们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扩大投资需求,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村消费,才能真正在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实现新突破,真正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是实现三明在海西建设中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处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关键阶段,三明要在融入海西全局中争先作为,首要任务是突出发展、加快发展。作为农业大市,我们的农业有基础、有特色,但优势还不明显、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不高,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等方面与周边地区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缺少像“圣农”集团那样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像浙江吉安的竹产业那样大而强的农业产业集群。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海西建设中充分发挥三明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只有紧紧抓住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个重点,创造性地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创三明发展的新优势,不断提升三明在海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是促进三明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三农”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农村社会的和谐。我们只有更加扎实地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努力营造和谐融洽、安定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业绩,为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要转变方式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突出产业化、扩大规模化、提升科技化、健全组织化、带动外向化”的要求,切实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要强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也是壮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要坚持扶优扶强,集中扶持一批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要抓好一批生产型龙头企业,通过做大做强现有的三和集团、永林集团、大亚木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大企业、大集团,切实形成几个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支撑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更加有力地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链的延伸,更加有效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抓好一批流通型龙头企业,通过对接永辉、新华都、沃尔玛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带动大宗农产品的市场开拓,促进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我市农产品的产销率和市场占有率。要抓好一批服务型龙头企业,通过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通过发展特色明显、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对内服务与对外经营相结合的形式,推动特色农产品扩大生产、扩大销售,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要强化规模经营。现代农业是规模经营的农业,要立足三明农业优势,推动特色农业由“分散”向“集聚”发展,由“单一种养”向“精深加工”延伸,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要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在落实“一稳两高”(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和优质品率)要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通过龙头带动、基地拓展、产业链延伸,加快发展壮大10个特色农业产业,率先做大林竹、畜牧水产、果蔬、茶叶、油茶等5个重点产业,在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效增收。要突出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一批百万亩的超级稻、速生丰产林、高效竹林、油茶、优质烟叶、果蔬种植,百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千万只家禽养殖、亿袋食用菌标准化栽培等基地建设,尽快形成一批跨区经营、连片发展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突出专业大户培育,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能人集中,培育一批种植业、养殖业和市场营销的专业大户,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三要强化科技提升。科技是提升农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用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利用“6.18”、县校合作、县企合作等平台,强化农业技术成果与农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接,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院校)联合建立农业技术研发中心,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水平。要加快推广农业“五新”,结合我市实际,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融入农业生产、储存、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真正做到进村入户、带动一片。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挂职科技干部、专家服务团、农业技术员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项目、带成果与农民结成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利益共同体,使更多的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在农村落地生根。要重视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知识型农民。

  四要强化明台合作。依托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和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论坛等平台,主动承接台湾农业转移,切实通过引进良种提升产品品质、通过引进先进种养技术提高生产能力,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通过引进营销实体促进农产品市场开拓,努力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明台农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要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加快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发挥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认真筹办第六届林博会,进一步提升办会层次,增强招商实效,不断拓展明台交流合作的领域。

  三、要着力统筹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中央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要求,着眼长远、紧抓当前,统筹部署、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不断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要切实搞好规划。小城镇发展,规划要先行。规划得好,事半功倍。规划不好,事倍功半。一定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特别是要按照 “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增强特色、以大带小”的要求,编制好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试点镇和中心镇要在上半年完成总体发展规划调整和修编,并与相关规划做好衔接协调。在小城镇的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统筹兼顾,既要致力加快小城镇的经济建设,又要兼顾社会事业、民生事业的发展;既要着力提升小城镇自身的整体实力,又要充分考虑如何有效地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体现小城镇自身的特色,又要积极呼应中心城市、县城的发展。二是凸显特色,小城镇的规划不能千篇一律,要紧密结合当地的产业基础、生态条件、建筑风格、人文风貌、历史积淀,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提高城镇建设的档次和品位。三是适度超前,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社会结构变迁对小城镇未来的影响,站得更高一点、想得更远一点、看得更准一点,切实把小城镇发展的蓝图描绘好。

  二要促进产业集聚。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就不可能有效吸纳和集聚生产要素和人口,就不可能有效提高小城镇的综合实力。要着眼于提升城镇产业层次,切实加快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壮大城镇经济的整体实力。要突出主导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旅游观光业等各具优势的城镇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和布局优化,努力建成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要突出特色培育,着力培育和选择适合城镇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和新项目,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品牌经济,尽快形成一批支撑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要突出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推动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推动生产要素向园区配套,提升园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形成“块状”推进、连片发展之势,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三要加快村庄建设。农村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进一步改善村庄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环境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确保青山永在、绿水长流。要优化人居环境,切实把村庄的规划建设与山水风光、自然生态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做好绿化美化工作,结合危房旧房改造,引导农民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节能环保型住房,不断增强人居环境的吸引力。要着力整合提升,进一步加大建制村的重组整合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心村建设,结合旧村改造、造福工程搬迁,引导周边零星分散村落的人口向中心村集中,进一步扩大中心村规模,提升中心村的综合服务能力,让广大村民安居乐业。

  四要完善公共服务。紧紧抓住国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持续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有利时机,切实推动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公路路网工程、“通信信息化助建新农村”、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等项目,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服务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需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省里出台的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实施意见》,切实用好用足行政审批、财税、土地、房地产开发、户籍、就业、金融等方面的试点政策,充分发挥试点镇、中心镇的示范带动效应,探索形成具有三明特色的小城镇建设路子。

  四、要深化改革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开拓思路,更新观念,从更宽视野、更高站位去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一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市是全国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林改开展的比较早,成效也比较明显。当前,要重视做好“回头看”的工作,对主体改革还没有到位的,要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快林权证发放,做到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要以推进永安市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各项配套改革,重点抓好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森林资源流转、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等各项工作,促进全市林改工作均衡推进、持续深化,继续保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有”示范社创建活动,鼓励专业大户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要积极完善金融支农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永安村镇银行,抓紧组建三明市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深化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改革,为广大农民发展生产、搞活经营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要健全干部下派任职制度,继续发挥机关部门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做好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工作,落实好资金捆绑管理、干部驻村任职、单位挂钩帮扶的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推进重点村和少数民族村加快建设。要健全农村综合服务信息网,深化农业“155”活动,进一步整合现有农村信息资源,加快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的农村综合服务信息网。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继续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从村主干、农村“六大员”、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聘一批优秀人才到农村社区服务,让农村成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大舞台”。要加大新型“三农”服务体系试点力度,加快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五、要加强领导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驾驭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一要强化责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真正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把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落实到谋划思路、制定规划、工作安排上,把强化“三农”的导向落实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上,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格局。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三农”工作要切实负起责任,对“三农”工作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心,更多地深入农村一线、深入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农民群众所盼所需、所忧所虑,做到与农民群众说得上话、交得上心,切实掌握农村工作的主动权。3月5日,明溪、梅列、三元、宁化、清流、沙县、泰宁等县(区)遭受暴雨冰雹龙卷风灾害。灾害面前各级干部和群众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开展救灾工作,各项救灾工作都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级各部门要把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进一步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救灾一线,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组织好烟田等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确保尽快全面恢复受损民房,确保尽快恢复生产。

  二要落实政策。中央和省委在连续六年发出指导农业农村工作1号文件的基础上,今年又发出强农惠农的第七个1号文件,加大对改善农村民生、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比如,在投入方面,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确保“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今年将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在种粮农民直补方面,明确“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将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中央财政今年将安排补贴资金1335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同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斤分别提高3分、5分和1角;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强调突出“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这些政策既有延续,又有拓展,有很高的含金量。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用好用足,做好对接,做好衔接,真正把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效应。一定要加快策划生成项目,今年全省财政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资金约183.4亿元,其中涉及“三农”的115亿元,各级各部门都要有针对性地策划生成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项目。一定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县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推动老区、苏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要夯实基础。切实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深入实施“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做到全覆盖,抓典型,重考评,推动“168”模式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村领导班子,切实抓好全市1735个村的村主干的教育培训,使村主干更好地掌握管理、服务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为做好农村工作提供有力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广“四议两公开”、“五要工程”、“户代表会议”制度等经验和做法,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稳定。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努力争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业绩,为推进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 潇湘子    时间: 2011-12-20 10:16
不错的文章,谢谢分享。
作者: 香河律师    时间: 2011-12-23 10: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