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福建三明以项目为抓手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明老秘    时间: 2010-5-25 08:11
标题: 福建三明以项目为抓手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明在海西建设中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根本出路。我市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业比较粗放,集中度不高,经济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转变发展方式既面临加快经济增长做大规模总量的压力,又面临着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总量与质量并重、速度与效益齐抓、当前与长远兼顾。
  一、抓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促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为切入点,推进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农业良种工程、农业标准化工程,去年国家扶持了清流县李家乡现代农业示范、大田优质甘庶良种繁育基地、尤溪油茶良种基地、三元吉口标准化养殖场等23个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加快推进闽台农业合作示范,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契机,重点扶持建设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促进台湾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推广,目前已引进在园区从事花卉苗木、果蔬、优质鱼养殖等台湾农业企业近40家,有力地促进了闽台农业的交流合作,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2、调整优化工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我市纺织、建材、化工三大传统产业,积极争取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去年通过国家投资补助先后实施了福建省汉华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汽车用纺织品生产线及染整等项目,带动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做大做强“4+1”优势产业,以实施重点园区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为契机,重点扶持金沙园、埔岭汽车园,促进冶金及压延、机械与汽车产业的集聚。以永安兴国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永庆竹业径向竹篾帘复合板、佳盛木业外景观防腐集成材等中央投资项目的实施,促进林产工业板材产业向装饰材料、家具产业延伸,拉长产业链。积极实施海斯福全氟环氧丙烷及下游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带动氟深加工产业发展。做强现有的红豆杉、雷公藤、草珊瑚生物医药,支持大田南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酶工业和酶生物制品,做大我市的生物产业。
  3、做大做强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重要载体。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突出抓好城市物流园区、“无水港”、三明冷冻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三明市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实施,建设全省一流的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积极扶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引进品牌商贸企业,推进沃尔玛购物广场等项目,壮大产业实力;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创意产业发展。机械产业先进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工业节能设计与优化模拟仿真系统服务平台两个创意产业项目的实施,大大地提高了我市机械制造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并为我市实施企业节能改造和能源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还将加大对三明大学动漫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重点推进宁化红军医院、长征出发地景区基础设施、建宁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建设、三元岩前十八寨古民居等旅游基础设施国债项目建设,打造海西(三明)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提升壮大旅游产业。
  二、抓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去年实施了正兴机械公司橡胶同步带模具生产线技改等10个中央预算内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培育发展高技术企业,认真做好高技术产业项目资源拓展和项目培育、储备工作,精选一批市场容量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进入高技术产业项目储备库,适时转入建设,争取省里和国家的支持。已经实施了沙县侨丹应用基因产业化示范工程等一批对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项目;推动自主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形成涵盖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三明金沙园、埔岭汽车园和三明林业产业三个院士工作站建设,目前,三明林业产业院士工作站已启动由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立项批准的“北京林业大学南方林区(福建三明)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力争用2-3年把三明林业产业打造成中国南方现代林业高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2、推进“6.18”科技成果转化。一是以“6.18”项目对接促成果转化。围绕结构调整、“4+1”产业、高技术产业开展“6.18”项目对接,去年“6.18”共对接“4+1”产业集群项目351个,约占全部项目数的52%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54个,亿元以上项目23个。今年围绕八大产业已征集拓展延伸产业链和新产品开发的技术需求100多项,重点抓好永安纺织产业和清流氟化工产业两场对接会。永安对接会上,纺织企业与东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上海纺织科学院共签约项目5个,投资5600万元,尤溪县与东北大学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二是以“6.18”资金引导促成果转化。为促进对接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每年省里都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我市每年可争取近8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扶持30余个“6.18”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近几年促成了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具有重大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通过“6.18”平台对接的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三是以“6.18”融资服务促成果转化。去年的“6.18”开始为企业专门开设了资本对接服务,为企业与创投机构建立沟通平台开展融资服务。去年我市共有45家企业单位与金融及创投机构洽谈对接,初步达成10.7亿元融资意向。今年,已有健盛食品、文鑫莲业、华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创投公司,达成融资意向近5亿元。
  三、抓重点项目,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是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直接抓手和有效载体,今年列入省级的重点项目78个,总投资1835.9亿元,当年投资127.88亿元。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63个,总投资2046.13亿元,当年投资162.68亿元。我委发挥在推进项目建设中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快在建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永武高速上半年建成通车,永宁高速完成路基工程,建泰高速全线开工,加快向莆铁路三明段及三明北站建设。永安火电厂扩改项目10月份首台机组投产,开工建设一批重点输变电工程和县域电网改造提升项目;加快贵溪洋新区、徐碧新城、下洋中区、台江片区开发,完成江滨路、江滨南路和西江滨路改造建设工程,动工建设三明体育场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强化项目管理服务工作,对项目进行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考核,加大项目报批、资金筹措和要素保障工作力度,协调解决项目的规划衔接、配套建设和安全质量监管等问题。
  2、做好项目储备。储备一批对促进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与市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中心城市发展行动计划的衔接,推进与央企高位嫁接,提高重大项目策划生成水平,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征选平台和机制。切实加强三级项目储备库建设,启动“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的研究谋划,从关系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领域,精心筛选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进入重点储备库。按照工作程序,深化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开工建设。特别是抓紧推进尤溪至莆田兴化湾、厦门至沙县、永安至漳州高速公路三明段前期工作,做好长永泉铁路预可研方案竞选获批工作,加快三明示范快堆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永安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推进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前期工作。
  四、抓生态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要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只有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新型的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抓住当前国家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项目的机遇,重点扶持我市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行业,实施一批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项目,通过项目扶持和示范引导,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协调。重点加快永安田龙纺织有限公司系统优化节能、福建高宝矿业有限公司硫铁矿制酸余热回收、泰宁县金湖炭素有限公司药用活性炭能量系统优化等国家节能奖励项目的实施进度,争取尽快建成投产,达到核定的节能标准;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将乐光明饮用水源保护工程、沙县富口水源地保护工程、大田县坑口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三元区东牙溪水库坝后流域水环境整治等一批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同时支持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加强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重点水源保护工程、生态功能保障工程建设,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
  五、抓制度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增长方式转变关键是要靠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按照国务院颁布支持海西发展的《苦干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求,积极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加快制定和落实推进小城镇发展实施方案,落实一系列鼓励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措施,推进城乡卫生体制、教育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公共投资决策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构建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促进民营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化,提高集约经营水平。推进企业改制上市,通过资产重组,促使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我市企业。
  (作者为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