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于赴浙江、江苏学习考察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10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老秘    时间: 2010-3-30 08:09
标题: 关于赴浙江、江苏学习考察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10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8月下旬,省政协副主席叶继革带领部分委员及省经贸委、财政厅、银监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等部门同志赴浙江、江苏考察学习。考察组先后到浙江的杭州、绍兴、义乌和江苏的南京、镇江、苏州等地,召开6场座谈会,走访8家中小企业,实地察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苏州工业园与政府部门及金融界、企业界人士进行广泛深入的座谈交流。总体感到,江浙两省都十分重视和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在扶持中小企业转危为机、逆境成长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有效地减少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保持了持续发展的态势,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浙江、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特色和经验

浙江、江苏是全国中小企业发展快、态势好的省份。2008年,浙江省有中小企业约83.39万家,占全省企业数的99.5%,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52538家,从业人员702万人,实现产值32325亿元,实现利税2337亿元;江苏省中小企业数达101万家,占全省企业数的99.8%,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45459家,从业人员750万人,实现产值45103亿元,实现利税3589.12亿元。

浙江、江苏也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早、冲击大的地区。去年以来,两省省委、省政府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统一思想、积极应对,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着力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思路超前、措施有力,敢闯敢试、大胆作为,在强创新、拓融资、增投入、促减负、稳市场、调结构上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江苏省中小企业始终保持强劲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数达56619个,实现产值23991.18亿元,同比增长10.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22971.54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814.29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5个百分点。他们的主要经验和特点有:

()思想统一,发展环境好

1、凝聚合力增信心。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两省首先统一思想,在全社会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意识,强化一切从自己做起、同心协力、真抓实干促发展的责任意识。浙江省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活动,抽调省直有关部门领导、机关干部、高校专家、金融单位有关人员组成11个服务组,形成百名厅局长、千名处干部、万名公务员帮扶企业的良好氛围。江苏省各级政府建立起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千方百计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以“风云苏商”推选活动为契机,设立苏商自主创新、苏商投资杰出贡献等大奖,表彰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叫响“苏商”品牌,凝聚海内外苏商力量共同发展。在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推动下,两省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得到提振。上半年,江苏省新增企业数同比增长8.98%,企业景气数达122.1比一季度上升22.2,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06.9比一季度上升17.3;浙江省新增企业数同比增长4.57%;企业景气指数为120.8上升13.3,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9.7上升11.8

2、完善政策强保障。为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转型升级、提升发展”的工作方针,在全面兑现原有的各项扶持政策的同时,又出台《关于认真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要求的若干政策意见》,从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落实国家税收政策、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五年培育计划、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等方面入手助推发展。江苏省着力抓政策落实,自上而下全面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并就条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行产业发展、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变化及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修订完善《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加强领导促发展。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两省机构改革中都保留了金融办,并继续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加挂中小企业局的牌子,由一位正厅级副主任兼局长,下设四处一中心,编制30多人,加强中小企业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江苏省政府还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从省到各市、县都要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无锡、苏州等苏南各市的服务中心已延伸到乡镇和街道,及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

()措施强劲,支持力度大

1、有效增加财政投入。江苏省将多项专项资金整合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今年投入7.7亿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技术创新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培训等。浙江省统筹安排现有工业类、科技类财政性资金,建立统一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总额达到5亿元,重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贴息和引进培育人才等。杭州市投入5.6亿元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重点投资处于初创期、既有风险又具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2、大幅减免企业税费。浙江省采取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收费标准、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166亿,同时实施灵活的地方税收政策为企业增力。如,杭州市对地方税收财政所得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除房地产企业)增量的50%一次性以项目资助形式扶持企业,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部增量用于企业在杭继续投资发展;小型微利企业按20%的优惠税率预缴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优惠税率缴纳所得税;困难企业则减收水利基金和房产税、缓征3个月税收。

3、着力支持创业创新。江苏省以“创业江苏”活动为契机,实施创业基地—专家巡诊“121”计划(即启用100名专家,开展200场以上活动,集中诊断和辅导1000家以上中小企业),组织创业辅导专家、社会化示范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到全省重点培育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巡回实施企业诊断与辅导服务。浙江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免费为其提供创业实训,聘请培训老师、成功企业家和有关专家,采取单个指导、会诊指导、授课指导、咨询指导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在杭州市,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可享受工商注册零收费、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低至3万元、创业项目给予20万元以内无息无抵押贷款资助以及房租、会展适度补贴等优惠。

()善于运作,融资办法多

1、完善金融体系。一是大力引进中小企业“伙伴银行”。注重引进和培育区域性、地方性的中小银行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以浙商银行、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江苏银行为代表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专注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由小贷款做出了大业务、大市场,真正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伙伴银行”。二是全面铺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97月底,浙江省已成立69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为2.45万户小企业发放286.75亿元贷款;江苏省已成立71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0亿元。两省铺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来,有效缓解了小企业融资困难,同时又有效控制风险,保证了总体贷款质量。三是试点成立科技专业支行。杭州市政府统一协调,以杭州银行为依托成立专门的科技支行,创新“银行+担保+额外风险收益补偿机制”的商业可持续业务发展模式,由科技银行提供基准利率贷款,担保机构实行优惠的担保措施,政府给予风险补偿和激励,加快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2、着力金融创新。一是推出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两省银行业机构以解决“抵押担保难”为突破口,从单纯不动产抵押向多元化动产和权利抵押转变,开发出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仓储公司抵押贷款、“桥隧模式”担保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商铺使用权抵押贷款和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等与中小企业经营相适应的金融产品(见附件3)。二是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模式。江苏镇江市在全国首创“建行—淡马锡”贷款新模式,针对中小企业面广量大的特点,设计了“量身配套、融资创新、合力推进”的实施方案。截止今年6月底,已为532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5.95亿元,不仅提供便捷贷款服务,又控制信贷风险,温家宝总理、王歧山副总理都作了重要批示。三是率先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浙商银行200811月成功发行6.96亿元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成为国内首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四是设立专为小成长企业服务的信托基金。杭州市以政府专项资金引导、专业担保公司担保、政府再担保的形式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将募集的资金以信托贷款形式投向中小企业,先后推出 “平湖秋月”等多款信托基金共计1.6亿元,开辟了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

3、搭建融资平台。一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两省注重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通过融资担保补偿、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和成立再担保公司等方式引导担保机构加强与银行的互信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力度。二是设立创投服务中心。杭州市西湖区政府联合银行、科技园管委会和创投企业成立了国内首家创投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金融、管理、咨询、培训服务解决方案一站式的服务,着力解决创新创业的融资难题。三是搭建资金供需平台。通过组织有形的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银企洽谈会、产品推介会和开通无形的在线资金供需对接网络,提升中小企业资金供需对接效率。如,江苏举行规模空前的“百企千亿”银企对接活动,上百家重点企业与各金融机构签订贷款总额达1045亿元,有105项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四是搭建“阿里巴巴”网络融资平台。浙江省政府携手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公司,签署三方合作的《网络银行业务合作协议》,三方各拿出2000万元共同组成网络银行风险池,对网络银行信贷业务进行风险补偿,企业通过网络联保获得建行贷款,既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也大大增加了银行放贷规模。

4、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实行贷款风险补偿。浙江省由省财政出资6500万元,市、县政府配套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按小企业贷款增量5‰的比例予以风险补偿,同时对小企业增加贷款较多、风险控制较好的金融机构予以奖励。现已有55个市、县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累计发放风险补偿金1.43亿元。二是实行政府专项资金担保。杭州市拨付专项资金,与银行合作,开立担保资金账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以政府信用形式鼓励银行按照一定倍数配比授信规模,是银行信贷资金与政府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相结合的担保新模式。三是实行财政奖励。杭州市政府出台《对在杭银行机构支持杭州经济发展的评价激励办法》,就在杭所有内资银行机构对杭州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进行量化评价并给予奖励,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是其中重要考核标准。四是实行银行内部激励。为调动中小企业信贷人员积极性,江苏银行将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提高到4%,在容忍度范围内,可免于追究除违规操作、违背职业道德以外产生的风险责任;在对客户经理的考核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奖励按大中型企业的3倍执行。

()政企联手,市场回暖早

1、政府重引导。一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两省都建立了优先采购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首购制度。浙江省规定政府采购预算在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下的项目,原则上限于中小企业供应商参加;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中标成交资格优先授予中小企业供应商,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竞争创造条件。二是培育消费热点。江苏省为促进汽车消费,全面落实汽车购置税费减免政策,降低旧机动车辆的评估收费标准,提出最高收费由不超过车辆评估值的2%降至1.2%,上半年全省汽车销售增长18.3%。杭州市推动休闲旅游消费,安排2000万元新增资金,实行旅游产品促销奖励制度,加大特色旅游宣传力度,鼓励大型商场、超市、专业市场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延长营业时间,开设夜间市场、大排档。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南京海关在全国率先实行“守法便利通关”试点,给诚信度高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以便利通关待遇,平均通关时间从2.8小时缩减到1.9小时,物流成本普遍降低。

2、联手拓市场。两省政府通过举办系列品牌、专业展会,组织企业到省外境外参展等形式,引导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今年,江苏省已成功办展60多场,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签订采购合同和采购协议总额达141.85亿元,较上届增长了89%。浙江省对企业参加境外重点展会,给予展位费全额补贴,对企业自行参加的其他境外展会,展位费给予70%补贴。今年义乌小商品博览会远赴“迪拜”办展,143家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寻找商机。16月,义乌市场实现成交额222.71亿元,同比增长12.85%

3、网络促营销。杭州市全面实施“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电子商务进企业”计划,采取“三三制”(即财政、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和中小企业各承担三分之一)形式资助,推动电子商务进10000家工业企业、1000家外贸企业。江苏省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起“江苏中小企业商务专区”,开通5000个“诚信通”、1000个“出口通”,并对加入平台的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入网费补贴;苏州工业园区与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BME)、共赢网联手打造新型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园区中小企业寻求国际订单。

()创新创造,主体活力强

1、注重企业体制创新。两省抢抓创业板块上市在即的新机遇,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改制上市,实现外部扩张。目前浙江省10家企业和江苏省7家企业已上报申请创业板上市。江苏省实施“521”上市工程,计划5年内推动500家企业完成上市改制、200家企业进入上市轨道、100家企业成功上市;镇江市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创业板上市工作重点,设立创业板后备资源库,举办创业板上市“百企培训”,目前中介机构已进场操作的拟上市企业有30多家。

2、注重企业管理创新。浙江省开展“5111”工程(即利用5年时间,在全省树立1000家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推进1万家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10万人次的企业精细化管理知识培训),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现场、成本、工艺、质量、营销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对管理好、变化大、效益明显的优秀企业和帮助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的管理咨询机构予以重奖。

3、注重企业科技创新。江苏省制定出台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50条政策,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省已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3万家,经营规模、资产总量、产业水平、产品档次均居全国领先地位。浙江省充分利用省内外科技和人才资源,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新体系。如绍兴市借助绍兴纺织科技中心、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建立起独具绍兴特色的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专攻纺织技术研发和服装面料款式设计,提升绍兴纺织业的市场竞争力。上半年,绍兴纺织规模企业比去年增加了150多家,发展的态势日益见好。

()集聚优势,产业提升快

江苏省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走“专新特精”发展之路,提高配套协作水平,做强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2008年江苏产值超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300家,超过100亿元的有46家,比上年增加13家,超出200亿元的有16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国百佳产业集群里江苏占位23席。苏州工业园区进驻77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124个项目,形成产业集群高地效应,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浙江省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确定全省145家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在技术创新、土地供应、资金保障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目前,浙江已逐步突破产业低端化锁定,建立起永康五金、温州皮鞋、义乌小商品等100多个全国性生产基地,形成了互动提升型、龙头带动型、虚拟网络型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群跳跃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政府,推最优政策、倾最强财力、用最佳服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以“人才+创新+资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增强信心、拓展市场、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力度之大、办法之多、效果之好,值得我省各设区市尤其是福州市学习借鉴。

二、对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始终把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保持海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作为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小企业总数约27万户,占全省企业数的99%,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1711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99.5%,;实现产值12688.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3.8%;实现利税总额918.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88.4%;从业人员310.25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数的89%。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保持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提出的意见,从政策引导、财政投入、金融保障、市场开拓、企业减负等方面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取得可喜的成绩。中小企业信心逐渐恢复生产经营企稳向好。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7.7比上季度上升10.3,企业景气指数为112.1比上季度上升 9.81-6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130.29亿元,同比增长4.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84.5%;资产总额9617.55亿元,同比增长12.5%,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比重的81.8%

浙江、江苏地处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基础好。与之相比,我省中小企业在规模总量、产值利税、档次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差距。我省中小企业户数为浙江的32%、江苏的26%,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产值为浙江的39%、江苏的28%,实现利税为浙江的39%、江苏的26%但我们有后发优势,特别是海西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只要立足海西、敢于先行、“四求作为”,我省中小企业就一定能够攻艰克难、化危为机,在新一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创造新的业绩、实现新的跨越。具体建议如下:

()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的组织指导

1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海西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支撑作用,切实增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举全省之力,锲而不舍地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当前,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新精神(见附件1),制定更加有力的措施,主动指导企业用活、用好、用足政策,争取实实在在的效益和速度;要全面检查中央及省里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情况,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抓起,解放思想、大胆作为、实说实干,一项一项抓紧抓实抓到位。

2、站在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起点上,用大开放、大跨越的思路为中小企业发展谋求新对策,提供强支撑。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以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为抓手,切实加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深化现代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产业集群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实现质和量的跃升。充分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加快与台湾优势产业对接,支持中小企业走“专新特精”发展之路,做精做强做大一批特色鲜明、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抓紧按照国家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GEP,科学制定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计划,在资金分配、融资担保上给予重点倾斜,在技改项目、人才培训上给予大力资助,在管理咨询、专家诊断上给予优先服务,在用地用电、评优奖励上给予优惠支持。

3、借鉴浙江、江苏两省经验,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建议将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处升格为中小企业局,充实工作力量,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我们不设金融办,但有关金融协调服务职能要进一步明确到位)。

()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1、改进政府服务。一是省直各涉企部门都要强化服务意识,依法深化行政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灵活办,放手支持企业发展。二是积极培育各类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基地和信息服务网络;加强中小企业运行监测预警分析,适时发布产品供应、生产能力、在建规模、发展趋势、价格变化等信息,正确引导社会投资。三是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下企业,帮助困难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要加强企业资金链的监控,建立应急互助资金,为因资金周转困难诱发资金链断裂的重点企业提供应急资金;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财税、金融、贸易等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对长期扭亏无望的企业要指导平稳退出。四是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创新型金融机构、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宣传力度,通过示范推广、经验交流,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2、加大财政扶持。一是建议将多项工业和科技资金统筹为“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集中财力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预算安排工商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用于支持我省中小企业调整与技术改造、融资担保、新产品研发、产业集聚、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业投资与风险补偿等方面。二是落实好《福建省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做大做强投资企业集团公司,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促进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福建聚集;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重点投资处于初创期、既有风险又具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三是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企业或产品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对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技改项目给予贴息。

3、减轻企业负担。一是严格落实国家及省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财政、税收政策,清理有关中小企业的税费文件,及时纠正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额外、变相、超标收费行为,财政、税收、银行、国土、劳动、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二是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改,对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的项目,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的地方留成部分,经批准可予以减征或免交。三是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尽可能不上浮或少上浮,对贷款企业不得超标准、超范围收取中间业务费用;涉及企业融资、担保、公证、评估、保险、抵押、登记等部门,要尽可能降低有关费用,减轻企业负担。四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落实好对困难中小企业的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工作,临时性下浮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并给予一定补贴。

()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1、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出台政策,吸引具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的省外中小银行,如浙商银行、江苏银行等来福建设立分支机构,引入理念、资金、产品、模式,发挥“鲶鱼”效应,激发我省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活力。二是健全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的地、县覆盖面,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充分度。各商业银行要改进信贷管理,创新金融产品,学习借鉴我省中行与新加坡淡马锡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机制创新做法,突出“风险理念、审批流程、担保条件、信用机制”四大创新(见附件2),加强金融服务,提升融资创新水平。三是引导省内外金融机构在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市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办“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鼓励省内中小银行向县域延伸分支机构。四是借鉴杭州模式,依托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试点组建“科技专业支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力度。五是积极稳健推广小额贷款公司。认真总结我省试点经验,借鉴外省先进做法,在各地市及有条件的县区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当地的政府部门在指导和管理的同时,尽量给予优惠鼓励政策。

2、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一是拓宽贷款抵质押范围。由省工商局、科技厅、环保厅牵头会同人民银行、银监部门,抓紧研究出台股权、知识产权和排污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开办相关贷款业务;推广泉州地区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发展仓储公司,专业运作和扩大发展仓储抵押贷款业务。二是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模式。借鉴浙江省的做法,积极探索信用担保机构“抱团增信”融资模式,电子商务类中小企业和“阿里巴巴”网络联保融资模式,企业、银行、担保公司、创投公司四方合作的“桥隧”贷款担保模式和面向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草根经营”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服务

3、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一是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中期票据等筹措资金。二是设立政府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托引导基金,依托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利用专业担保公司担保、政府再担保形式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将募集的资金以信托贷款形式投向中小企业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推进企业改制上市的政策扶持力度,按照“手续从简、办事从快、服务从优”的要求,畅开“绿色通道”,努力降低企业上市成本。推动和培育一批中小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做好创业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准备工作。四是积极争取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省的试点工作,扩大利用直接融资工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渠道。

4、加大正向激励力度。一是在现有省政府出台的小企业贷款增幅超过5%以上部分补偿8‰的基础上,各地、县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财力可能,予以不同比例的资金配套,进一步调动基层银行发放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二是借鉴江苏省及杭州市模式,选择目前地方政府财力相对较好、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福州、泉州市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存放在指定银行,按放大3-5倍要求,带动银行配套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三是对银行业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监管,引导商业银行科学确定新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四是建议省政府研究完善对银行业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奖励办法,重奖中小企业贷款年度新增多、且贷款质量好的银行机构。

5、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一是尽快理顺担保行业管理与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关系,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积极推动各类担保机构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二是运作好省级再担保公司,防止片面追求盈利而削弱再担保公司的分保、增信能力,切实有效发挥再担保机构的信用增级与风险分担功能三是提高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质量,引导金融机构把信用评级结果作为确定担保授信合作对象、放大倍数、授信额度和利率水平的参考依据,促进银保互信业务合作。四是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会员制互保式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鼓励担保机构拓宽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并从税收上给予减免,增强担保机构资金实力、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市场

1、政府引导激活流通。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福建的先行先试政策,尽早出台《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引导物流企业通过兼并、参股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发展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支持以物流配送体系为支撑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方式加速发展,引导传统批发市场提升改造物流功能,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高效、便捷、低廉的物流服务。积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鼓励企业主动寻求现代化物流服务,开拓市场、节约成本,造福群众、共赢发展。减化通关手续,打造优良出口平台,为海西品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

2、政企携手拓宽市场。把握“海西效应”,鼓励中小企业与来闽的台资、港资、外资企业合作,创造与世界级企业合作交流机会,进一步拓展海外新兴市场。采取以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主、政府补助支持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农村市场、边贸市场和到其他省市开设专卖店和商场专柜。加大中小企业产品的营销力度,将我省名优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通过政府实施甲供、甲控等政策,带动企业产品销售。充分利用省外闽商机构的营销网络,构筑便捷的外销通道,大力推进闽货北上西进。

3、推动电子商务建设。重点培育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的重点示范项目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福建专区,加大对服务功能强、服务模式新、扩张潜力大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平台的扶持力度,鼓励我省具有优势的产品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抱团营销”。适当提高加入平台企业的入网补贴,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做好电子商务技术支持。

()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1、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推动优质中小创业型企业按照上市条件进行改制、改造和重组,通过引进外部规范机制,促使企业自觉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利用当前低成本并购的有利时机,以资产、资源、品牌、技术或市场为纽带,带动中小企业加入龙头企业的生产链、营销链,形成以技术、资本、品牌等为纽带的分工协作体系和配套发展的产业集群。

2、着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快完善企业管理培训工作体系,依托各种社会资源,分行业、分层次开展公益型的企业管理提升培训。积极引进省外知名管理咨询机构,开展省内咨询机构认定,推动中小企业与咨询机构的项目对接,帮助企业找准问题,提出改善方案并指导企业实施。适时举办中小企业管理现场推广会,开展经验推广和案例交流,提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水平。   

3、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围绕我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以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和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为重点,依托“6·18”系列活动,有计划、分批组建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推动一批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发专利新产品,培育特色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打造享有国际声誉的海西品牌。

4、着力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依托行业协会建立起企业信用管理和诚信服务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诚实守信观念和依法经营意识;自觉增强财务信息透明度,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激励企业内建诚信文化、外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同时,建议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有效整合部门掌握的企业信息,提高金融、税务、工商、海关、环保、社保、供电等部门有关中小企业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度,完善企业信息采集、公开和使用系统,切实改善目前政银企信息严重不对称状况


作者: 走着    时间: 2010-3-31 20:44
写的不错,支持一下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