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三明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福建老秘
时间:
2010-3-24 14:28
标题:
三明市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它包括科技人力、科技财力等方面。科技资源配置即科技资源在不同时空上的分配和使用,是决定资源效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本文根据第一次全国2000年R&D资源清查、第一、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近年来科技统计资料以及部分工业企业实地调研,对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进行研究探讨,并就如何提升我市工业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加快科技资源配置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总体现状
根据三明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调查资料结果显示:2008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实现三个“突破”:即科技活动企业突破百家、科技活动人员突破五千人、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总额突破六亿元大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开展科技活动项目327项,比2004年增加161项,限额以上科技项目(10万元及以上项目)214项,比2004年增加48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154项、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181项,比2004年分别增加41项和100项。在全部被调查单位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总额占了近八成,是全市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发展后劲提供了不竭动力。
(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1、科技活动人员突破五千人。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5409人,实现了科技活动人员超五千人的历史性突破,占全省84965人的6.4%,分别比2000年和2004年增长26.2%和32.6%,其中2005-2008年年均递增7.3%。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投入4564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84.4%,分别比2000年和2004年增长35.3%和25.5%;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0年的5.8%提高到2008年的7.9%,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3.2%高4.7个百分点;在科技活动人员中,科技学家和工程师为2783人,占51.5%,分别比2000年和2004年增长50.5%、57.6%。
2、科技人员素质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41个,科技机构拥有科技活动人员由2000年的798人增加到2004年的864人和2008年的1325人,2005-2008年年均递增11.3%。其中博士毕业由2000年的空白发展到2004年的5人和2008年的27人,2005-2008年年均递增52.4%;硕士毕业由2000年的3人发展到2004年 的8人和2008年的139人,2005-2008年年均递增1倍。
(二)科技财力资源总量
1、科技财力资源总量快速增长,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总额突破六亿。2008年,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总额突破六亿元大关,达到6.53亿元,占全省科技活动经费166.99亿元的3.9%,分别比2000、2004年增长1.4倍和1.1倍,其中2005-2008年年均递增20%。
2、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投入大中型工业企业占近八成。2008年,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投入总额达到6.24亿元,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1.4倍和1.1倍,2005—2008年年均递增20%。其中: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投入总额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占近八成,达到4.98亿元,占79.8%,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1.3倍和97.1%;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投入总额为1.26亿元,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2.4倍和1.6倍,比大中型工业企业快了1.1倍和66.8个百分点。
3、大中型工业企业外部支出增加,加强产、学、研、客户联盟,不断推动动态创新。2008年,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0.29亿元,分别比2000、2004年增长99.5%和92.9%,2005-2008年年均递增17.9%。其中,对研究院所及高等学校的支出0.21亿元,占73.3%,对其他企业支出0.08亿元,占26.3%。
大中型工业较重视创新动态联盟,2008年外部支出0.22亿元,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2倍、1.4倍,其中对研究院所及高等学校的支出2008年为0.16亿元,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1.7倍、88.6%;对其他企业支出0.06亿元,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3.3倍、9.1倍。规模以上小型工业外部支出0.07亿元,比2004年增长18.9%。
4、科技财力资源主要来自企业资金。2008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全年筹集总额为7.11亿元,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1.3倍和1倍,2005-2008年年均递增19.6 %。从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来源看:有七成来自企业资金,企业资金高达5.01亿元,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70.4%,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1.6倍和98.2%,2005-2008年年均递增18.6%;金融机构贷款1.68亿元,占全部筹集总额23.6%,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89.4%和1倍;政府资金0.35亿元,占全部筹集总额4.9%,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1.5倍和2.3倍。
(三)科技核心资源总量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科技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其活动水平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科技核心资源特指R&D资源。
1、R&D人力资源情况。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市138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单位72个,占5.2%。 反映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投入2438人,实现了R&D人员超两千人的突破,2005-2008年年均递增17.9%,分别比2000年和2004年增长32.4%和93.2%,高于同期科技人员增幅的6.2和60.6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比2000年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增幅高于同期R&D人员增幅17.6个百分点,表明R&D人力资源的素质快速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较重视R&D活动,开展R&D活动的企业占全部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5.9%, R&D活动人员投入占了近八成,达到1939人,占79.5%,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31.8%和33.2%。
2、R&D财力资源情况。2008年,三明市规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2.64亿元,分别比2000年和2004年增长2.3 倍和1.6倍,其中:2005—2008年年均递增27.4%。R&D活动经费内部投入大中型企业占了近八成。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投入1.99亿元,占75.5%,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2.2倍和1.2倍。
(四)科技机构与科技项目
1、科研机构实力提高。随着科研机构改制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机构运行状况明显改善,科技机构实力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由2000年29个增加到2008年的41个,年递增4.4%,全市6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科技机构18个,相当于每3.6个企业有1个科技机构。
2、科技创新成果初现。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活动项目327项,限额以上科技项目(10万元及以上项目)214项,比2004年增加48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154项、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181项。
二、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特点
(一)科技活动彰显主轴优势
从科技资源活动区域分布看,作为三明市发展的主轴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地理条件和人才优势明显,科技资源投入水平占有显著优势。主要表现:
1、以市区、永安、沙县为主轴的科技活动人员共投入4747人,占87.8%,比2004年增长25.9%,年均递增5.9%;东南一翼的大田、尤溪为203人,占3.7%,比2004年增长4.2倍,西北一翼的明溪、清流、宁化、将乐、泰宁、建宁六县为459人,占8.5%,比2004年增长69.4%。
2、以市区、永安、沙县为主轴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投入5.46亿元,占87.5%,比2004年增长1倍,年均递增19.2%;东南一翼的大田、尤溪为0.21亿元,占3.4%,比2004年增长8.7倍;西北一翼的明溪、清流、宁化、将乐、泰宁、建宁六县为0.57亿元,占9.1%,比2004年增长1倍。
3、以市区、永安、沙县为主轴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6.19亿元,占87.0%,比2004年增长98.2%,年均递增18.7%;东南一翼的大田、尤溪为0.23亿元,占3.2%,比2004年增长8.3倍;西北一翼的明溪、清流、宁化、将乐、泰宁、建宁六县为0.69亿元,占9.8%,比2004年增长1.1倍。
4、以市区、永安、沙县为主轴的规上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共22件,占全市的71.0%;2008年发明专利申请数16件,占全市的84.2%。
(二)R&D资源投入集中在制造业
从R&D经费内部支出行业分布看,科技投入几乎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R&D经费投入2.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投入的99.1%,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入R&D经费分别为0.01亿元和0.0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R&D经费内部投入的0.4%和0.5%。在制造业中,R&D经费内部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行业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7个行业,7个行业的R&D经费内部投入合计为2.20亿元,占制造业的84.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入占了近三成,为0.74亿元,占28.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入0.48亿元, 占18.4%;专业设备制造业投入0.33亿元,占12.6%;造纸及纸制品业投入0.28亿元,占10.9%; R&D经费内部投入超过5000万元的行业只有1个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
(三)内资企业为R&D投入主体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占据绝大部分,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次之,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例最小。内资企业投入R&D人员2343人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投入R&D人员77人年,外商投资企业投入R&D人员18人年,分别占96.1%、3.2%和0.7%。内资企业内部投入R&D经费2.53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内部投入R&D经费0.0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内部投入R&D经费0.05亿元,分别占95.9%、2.2%和1.9%。在内资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国有企业所占份额较小。有限责任公司投入R&D经费1.15亿 元,占内资企业45.3%;股份有限公司投入R&D经费0.73亿元,占28.9%;私营企业投入R&D经费0.54亿元,占21.2%;国有企业投入R&D经费0.12亿元,占4.6%。
(四)科技活动企业突破百家,活动位居全省前三位
2008年,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3个,有科技活动企业106家,实现科技创新活动企业突破百家,比2004年增长1倍,2005—2008年年均递增18.9%。在开展科技活动企业中,大中型工业科技活动企业30家,为2002年以来的最多企业,比2004年增长30.4%。其中,全市5家大型工业企业多年来均有科技活动;小型工业科技活动企业76家,为2001年以来的最多企业。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面为7.7%,比2004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科技活动面达46.9%,比全市规模以上小型工业科技活动面的5.8%高41.1个百分点。
从全省九地市科技活动面排位看:我市居全省第三位,仅次于厦门(14.5%)、福州(12.6%)。在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山区地市排位中,三明市科技活动面位居第一位,分别比南平、龙岩、宁德高0.7、0.1和2.5个百分点。
(五)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新产品效益凸显
1、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2008年,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125项,比2004增长10.6%,全年投入新产品开发项目经费支出2.02亿元,比2004年增长68.0%。
2、科技活动促进企业效益增长。2008年,三明市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71.13亿元(快报),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长3.6倍和2.2倍(现价)。从新产品产出的绝对量看:新产品产值38.46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36.98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4.3倍和4.6倍,比2004年分别增长24.2%、20.5%。
3、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度增加。2008年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7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19件,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加15项和5项。拥有发明专利数31件,分别比2000年、2004年增加24项和21项。
4、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加快。作为科技创新辅助形式的技术改造和引进,是提高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缩短与先进国家技术差距的有效途径。2008年,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引进的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14.53亿元,比2004年增长1.4倍;用于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0.28亿元,比2004年增长1.6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支出0.08亿元,比2004年增长1倍;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0.33亿元,比2004年增长2.9倍。
三、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0年以来,三明市科技活动不断发展,但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相比,在规模和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还十分有限,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R&D投入强度有所下降
2008年,三明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2.82亿元,居全省九地市第八位,比上年后移一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42% ,虽比2000年的0.39%、2004年的0.32%分别提高0.03和0.1个百分点,但比全省的0.94%低0.52个百分点,也比全市2007年的0.44%低0.02个百分点,与全国“十一五”规划2010年达到2%的预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构成中:规模以上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2.64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0%,分别比2000的1.4%、2004年的1.2%低0.4和0.2个百分比点。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原因,三明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发展不平衡。全市规上工业科技投入分布主要集中在主轴,主轴与两翼差距较大。2008年,东南一翼与主轴的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投入、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所占比重分别相差了84.1、84.1、83.8个百分点;西北一翼与主轴的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投入、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所占比重分别差了79.3、78.4、77.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东南一翼、西北一翼与主轴的差距均在七成以上。
(三)科技经费筹集渠道单一
2008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7.11亿元,其中企业自筹占70.4%,而来自政府部门和其他资金只占到6.0%、金融机构贷款占23.6%。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经费基本上是依靠企业自身,政府部门和其他渠道参与鼓励扶持的资金过少,这影响了企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
(四)政策引导仍然不够到位
据调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享受到各级政府对技术开发的减免税较少,2008年,只有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华融禽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享受各级政府对技术开发的减免税共计0.04亿元,比2004年增长3.1倍,但比2007年的3家企业共计0.06亿元减少0.02亿元,下降30.8%,有的县在安排财政预算时,科技三项经费难以到位。而福州、厦门、莆田、泉州、宁德等五市政府对实行高技术开发的单位均有实施减免税政策。
(五)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还不够强
2008年,三明全社会专利申请数85件,占全省4643件的1.8%,居全省第八位,仅比宁德(47件)多,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24件,占全省1734件的1.4%,也居第八位,比宁德(14件)多;拥有发明专利数40件,占全省3138件的1.3%,居全省最后。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科技活动是采用国内外已有的生产工艺,安装新设备,应用外地的先进工艺和设备进行生产,自主研发少。
四、加强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市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在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渐崛起的背景下,科技活动已经取代能源、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飞跃的主要瓶颈,我市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从资源约束到技术约束这一转型。
(一)整合科技资源
一是建设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创新支撑平台。通过举办高新技术产业恳谈会、博士行、硕士行等重大科技活动,加强与院校、科研所的使用交流,推动企业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建设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健全技术交流、评估、认证、信息、咨询和服务体系。三是建设科技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四是建设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五是建设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平台。
(二)加强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对科研开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的扶持力度。对获得省级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科研开发机构要给予一定经费补助。二是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扶持力度。三是加大对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产业化的扶持力度。采取所得税减免、项目经费补助、银行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持。
(三)加大科技投入
我市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主要来自企业自筹,缺乏资金一直是阻碍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三明市要以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增强科技投入,广开渠道,筹集资金,采取有效的财税、金融政策,调动全社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四)拓宽人才市场
一要规范人才市场运用机制。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满足科技发展对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需求。二要充分发挥我市三明学院等高校的优势,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合理规划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和结构,稳步发展理工类本科教育,以培养更多工艺技术方面的科技型人才。三要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通过各种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聘请、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