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从六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三元加快崛起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明老秘    时间: 2010-1-15 11:41
标题: 从六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三元加快崛起
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上升为中央的决策、国家的战略,尤其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上上下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严峻挑战的大形势下,三明要奋发有为,从推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方式而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成为我们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之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要转变经济发展的理念、思想、观念和思维。无疑,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同样确定无疑的是:思想指导行动;也就是说:发展的思想认识影响、指导甚至决定发展的方式和成效。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即转变关于发展的思想、理念、观念和思维。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发展的思想观念。通过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关于发展的认识、确立了发展的新理念、更新了发展的思想、转变了发展的观念、增强了发展的意识,深切而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体从发展的方式而言,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绝不是“以经济速度为中心”、不是“以经济数字为中心”、更不是“以经济政绩为中心”,发展绝不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只管增长不管效率、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只会污染不顾生态…因而不管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三明的基本市情、还是从文明发展的时代要求来说,我们都必须转变发展的思想认识,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经济工作主线,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把发展从“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高增长低就业、高速度低质量、高数字低效益、高指标低收入、高污染低环保、高政绩低民生”等不科学的发展中摆脱出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从而坚持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拉动方式,强化消费贡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的是转变发展的动力模式和拉动方式。具体地说,就是必须致力于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从拉动经济发展的需求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把投资、出口、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这“三匹马”的块头、肥瘦和力气即地位、作用和成效大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长期重视并且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动力不足。显而易见:这种发展方式缺乏稳定性,国际市场上一旦有风吹草动,我们的经济会立刻出现波动。目前,国民消费的贡献率只占GDP的35%,明显偏低。不只低于发达国家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水平、也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百分之四五十的水平。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必须立足于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发展经济,应当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使得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稳定性,才能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扩大居民消费的背后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问题。当前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财政倾斜,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的增长相对较慢,制约了居民消费的能力。“家电下乡、粮农直补等政策就抓住当前农民消费乏力问题的要害,有效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的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从而有力地扩大了市场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要转变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直接划分为三大产业;产业,直接构成了经济的主体。从经济产生的产业角度看,中国经济过于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甚至是重工业的支撑增长,这可以直接从2008年统计公报的数字来看:2008年,三明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66.92亿元,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18.95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209.37亿元,增长9%。人均GDP为25407元(折合约3717美元),增长14.4%。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8:43.3:34.9调整为20.8:47.8:31.4(全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福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2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7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415.77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4249.59亿元,增长1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123元,比上年增长12.2%。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与上年比略减,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第三产业稳定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8∶49.2∶40.0调整为10.7∶50.0∶39.3)。从中可见:第三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40%左右(发达国家一般都在60%以上、美国已达80%以上)。显而易见: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尤其是三明作为福建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建材工业的比例偏重,必然加重资源环境压力,因而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使经济发展由现在的偏重于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尤其是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钢铁、水泥等一些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再度凸显,产业结构调整更加迫切。在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要坚决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拓展发展空间;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要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式,更新动力结构。从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和具体内容来看,中国经济过于依赖外在的、即靠投入物资消耗推动经济增长,内在的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在全球大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国内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应当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一方面要调整旧有的不合理的结构,另一方面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发展空间,即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之初轻纺产品短缺,带动经济增长;“十五“期间重化产品短缺,拉动经济增长;现在,我们需要新产业来支撑中国经济“后危机时代”的持续增长。当前,世界新技术变革初露端倪,低碳经济发展渐成趋势。海峡西岸、尤其是三明如果在这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无疑将会迎来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的新一轮增长。特别是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小,科技引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可期,这些新兴产业肩负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任,也因此成为海峡西岸引领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引擎、新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要重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一个方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就业难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头号难题、头等大事,尤其是每年多达一千多万的农业劳动力的转变更是庞大而艰巨的社会工程;但是,我国的这些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其实只是数量上的优势,并非质量上——即素质上的优势,尤其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高技能的劳动者十分缺乏,这无疑制约了具体生产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绝不只是设计的创新、图纸的创新,更重要的在于设计、图纸通过技术工人的实施而变成现实。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要转变经济发展的空间模式,更新发展空间。不论是从中国的实践、还是从世界的经验、各国的状况来看,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的社会现代化都在于农村的城市化。因为,只有城市才是社会现代化的唯一空间载体。新中国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空间也就表现在甚至不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个个大中小城市的崛起,因而有人说:“中国改革发展成就之一是城市像欧洲……”然而,我们的乡村却不少还像非洲——亦即总体而言,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偏慢:至200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44.6%,福建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至2008年城镇化也只有49.9%,三明市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43.3%。其结果就是:一个方面,造成了海峡西岸城市化进程缓慢,海峡西岸具有福州、泉州和厦门三个中心即表明海峡西岸缺乏一个大城市作为中心(甚至没有一个城市“具有创建‘国际大都市’的雄心壮志”),所以海峡西岸推进社会现代化的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这无疑又为推进社会现代化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因而海峡西岸农村的城镇化、城市的都市化应当在未来海峡西岸的大发展中扮演拓展新空间的角色。现在,我们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发展机遇:2009年12月初获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通过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建设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规划》提出构建海峡城市群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优化整合内部空间格局,联动周边省区,推进两岸合作交流,海西城市群总体上正向着加速城镇化、沿海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将加快形成两岸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性城市群——海峡城市群,构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将按照“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四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基本态势要求,提出“两点、一线、四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两点”指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一线”指沿海城镇密集地带,“四轴”指南(平)三(明)龙(岩)发展轴、福(州)武(夷山)发展轴、中部(三明至泉州、莆田)发展轴和厦(门)龙(岩)发展轴。《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重大举措,促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加快发展、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对于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尤其是对于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和共同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当千方百计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快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创造城市空间、凝聚人力人气、营造商机战机,从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东南沿海大发展新的增长极。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城镇化,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将起到扩大居民消费、带动城镇投资、改善进城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一举多得的作用。不仅为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也使得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更加惠及百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六:要转变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科学确立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对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严重的危害,世界各国无一幸免,同样对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已经全面融入并且日益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的海峡西岸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以至于2008、2009、2010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之年。虽然党和政府重拳出击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了四万亿投资、产业振兴规划和致力于扩大消费的一系列举措,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并未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却造成了强烈的震撼和冲击,海峡西岸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着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对经济的冲击仍在继续;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海峡西岸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海西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等等原因发人深省:经济过于依赖出口、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发展方式的一系列问题突出暴露出来。国际金融危机敲响了警钟,原有的方式没有出路。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三保”方针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而卓有成效的重大举措;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一年多来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强调在“保增长”的同时更要致力于“促转变”。虽然当前“保增长”的任务并非终结,但是显然千方百计“保增长”只是权宜之计,而脱胎换骨“促转变”才是根本之举,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还未见底、全国经济形势只是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海峡西岸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因而并不能乐观、挑战还十分严峻。因此,我们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将“保增长”的即期目标和举措与“促转变”的的长期目标和举措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千方百计“保增长”的同时千方百计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即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谋求更大、更好、健康、科学的发展。这是我们海峡西岸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发展风险而得出的深刻结论。


作者: 客人    时间: 2010-11-29 07:49
标题: UJOceXOJzc
A71biI jimzcowlfrsu, sikczorewztm, [link=http://cdqhmhoemcrt.com/]cdqhmhoemcrt[/link], http://usnabftmtmoi.com/
作者: 客人    时间: 2010-11-30 09:00
标题: EZRHItFLQuGr
tTCxvt tmuvhvakaoqo, beccmpyiwoln, [link=http://spjyognzutlo.com/]spjyognzutlo[/link], http://tiatfviseyvr.com/
作者: 客人    时间: 2010-12-13 12:44
标题: kGtDFbrGZuuNI
Pk4bXp gdqzpskqpxaj, iezbehekgrky, [link=http://lyovnogremxr.com/]lyovnogremxr[/link], http://embwgbatxfvf.com/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