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影响,工业企业应用市场萎缩、产品利润下降,企业的生产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新余高新区是一个以光伏新能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开放程度相对更高,对外依存度较高,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冲击更为明显。高新区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碰到哪些困难、怎样化危为机,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企业走访调查,作出以下思考:
一、经济危机下高新区企业运行态势
高新区现有投产工业企业17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0家,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金属压延、机械电子、纺织服饰、医药食品六大支柱产业。1-9月,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2.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4.9亿元,完成税收收入4.2亿元,分别完成全年计划数的63.5%、64.5%、33.9%。六大支柱产业中,除纺织行业外,其它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均没有达到预期数,尤其是光伏产业离目标任务相差更远。多数企业自2008年底开始面临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销售下降、利润率下滑的困难,但随着宏观经济整体回暖,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逐月降低,产能利用率逐步提高,产品库存不断减少,进入二季度后区内企业总体上在低位振荡运行中呈现平稳回升的向好态势。
二、经济危机对区内企业的影响
1、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区内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光伏企业主要产品硅料、硅片、电池片价格同比降幅达50%-70%,金属压延企业主要产品预应力钢绞线、带钢、铜材价格同比降幅达30%-45%,新材料企业主要产品多晶硅铸锭用坩埚、锂电池价格同比降幅达16%-25%,而大多数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均高价进购了大量的原材料,企业生产必须消耗库存的高价原料,压缩利润空间,全区企业利润同比平均下降达50%以上。尤其是光伏主导产品受西班牙、德国等光伏产品应用大国下调补贴政策,加上去年以来各地纷纷上马光伏产业项目产能迅速释放以及企业大量存放高价原材料的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产品价格几乎降至利润“冰点”,光伏企业实现利税同比下降达55%,基本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2、产品销售受阻造成企业生产不旺。经济危机导致社会购买力整体下降,区内主要工业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滞销,尤其是国外市场大幅萎缩,用货企业限产、停产甚至破产,导致出口型企业出现外销严重滞销。1-9月,“两头在外”的光伏产品出口同比下降近30%,金属压延产品出口同比下降达88%,纺织服饰产品出口同比下降达25%,全区80%以上的出口型企业没有满负荷生产。
3、流动资金不足制约企业生产发展。国家虽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国有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小企业受益不多。加上经济危机导致银行放贷普遍更加谨慎,中小企业在争取银行信贷时需要提供质抵押物或担保,而高新区许多企业都是刚刚组建成立,缺乏能提供质押的固定资产,多数没有金融机构的信用记录,无法争取贷款。即使符合申贷条件,由于银行对企业抵押物打折太低,企业贷款额度受到限制,区内90%以上企业缺少流动资金周转,近20户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达18亿元,近10家中小企业因缺少流动资金处于半停产状态。
4、专业人才缺乏致使企业创新乏力。经济危机迫使企业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尽量减少非生产性行业人员,但企业又大量缺少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全区企业专业人才缺口约7800人,其中光伏、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技术型、专业型人才缺口约6800人,导致企业用工的结构型矛盾更加突出,而企业要提升应对经济危机的竞争力,又迫切需要进行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和新工艺生产,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缺少必须的人才保障要素。
三、企业化危为机的对策与建议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高新区产业和企业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拉动内需政策产生积极效应,带动宏观经济整体回暖,金属压延、纺织服饰等支柱产业企稳回升;二是发达国家以及我国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新能源产业将迎来长期的稳定发展;三是国家已明确限制发展高耗低效的新能源产业项目,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项目在规模、技术、质量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属于符合国家扶持发展产业项目,有利于企业站稳市场脚跟,扩大生产规模;四是金融危机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形势迫使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综合分析高新区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如何化危为机,提几点对策:
1、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外市场复苏缓慢,国内工业产品外销受阻,企业应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主动对接我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变服务外贸为服务内需。园区纺织行业在寻求国内市场的突破方面,取得了比较成功的先例,如华腾地毯产业园,凭借专业的设计、专业的产品,主攻高中端市场和项目,成功将产品打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司销售额同比虽然有所下降,但利润同比增长了15%;蓝天宇家纺、信诚纺织、星光纺织都抓住了国内应用市场升温的良机,呈现产品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当前,新能源企业更应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一方面光伏上游企业应加大与园区中下游企业的合作力度,以合理的优惠价加大供货量,形成园区光伏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互惠互利发展格局,增强共同应对危机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光伏企业应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以及国家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主动参与太阳能电站以及并网发电系统建设,积极抢占国内应用市场。
2、适度降低产品价格。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压缩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企业高价进购的原料已基本消化完毕,诸多原材料价格纷纷下调,企业本身的生产成本相对已有所下降,企业应该顺势适度降价,赢得老客户的信誉,继续与市场合作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赛维等光伏企业,因原与下游厂商所签合约时间长、签订协议时价格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利用高纯硅料投产,企业产品成本下降的时期,适度让利给下游厂商,稳定老客户,提高信誉率,发展新客户,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合理调配使用资金。经济危机前,大多数园区企业盲目追捧市场,进购了大量的高价原材料,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出现大量积压高价原材料,导致企业周转金严重缺乏,造成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企业应当吸取教训,一方面要尽量降低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根据市场饱和情况存购原材料,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抓紧追缴货款,清理外债,回笼资金,为市场复苏带来的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经济危机中,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产品无特色、无质量、无科技含量,仅靠拼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终被淘汰,从此一蹶不振。相对来讲,尽管园区光伏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也因此导致利润下滑、销售受阻,但仅仅是宏观经济疲弱的正常现象,赛维等高新技术企业并没有因此伤筋动骨。相反,“光伏泡沫”因此破灭,为光伏企业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美国的“低碳经济”计划以及欧盟的光伏电池转换率需达到17%以上的准入门槛,都预示着也迫使企业需走“科技强企”之路。我国发改委等部门于9月30日出台抑制多晶硅、风电、钢铁等六大行业产能过剩的政策,也特别强调指出要大力扶持达到质量、技术、环保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因此,园区企业应该牢牢把握“以质取胜”这个核心,从加速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等层面,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四、高新区帮助企业应对危机的对策与思考
1、加大服务扶持力度。一是扎实做好指导和服务。进一步规范领导联系企业负责制、项目包干责任制等服务制度,经常深入企业和项目走访调研,提振业主信心,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摸排出的问题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定奖罚逐项予以解决。二是加强运行监测和调度。定期召开重点企业和项目调度会,认真组织和分析企业发展的运行态势,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跟踪监测,对区内企业、行业运行和发展进行合理引导,多策促进企业健康运行。三是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优惠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促进经济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对投产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扩建项目、新增销售收入和利税收入实行奖励,引导和鼓励企业扩产扩规模。
2、扶优扶强限劣发展。高新区已经形成以光伏新能源产业为主导,六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举全区之力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协调发展其它产业。产业的发展,关键在核心企业的带动和影响,由此聚集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核心产业集群。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新能源“一大二小”工程,加快发展光伏发电、低温余热发电、风力发电三大新能源板块,带动引进一批关联企业,助推产业做粗做长;二是着力扶持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核心企业,助推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做精做优;三是帮助一批成长型好、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助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四是把好项目准入关,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企业,实现园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3、着力突破瓶颈制约。一是重点解决资金难题,着力发挥好区城投公司的融资功能、区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区信用担保中心和信用担保公司的担保职能,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扩大银行信贷,大力引进外埠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和项目投资基金,多措并举破解资金难题。二是抢抓机遇引进人才。落实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普通用工政策,引进一批高端人才;落实各级政府扶持返乡人员务工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吸引沿海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争取省政府、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尽快批准设立出口加工区,同时重点扶持一批大型物流公司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货运业,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圈和供应链。四是着力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储备土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并通过重大产业项目积极争取省级预留用地指标,加大土地清理整顿力度,坚决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和厂房,“腾笼换鸟”引入新的项目。
4、大力实施科技攻关。大力推动光伏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引导一批中小企业与大公司合作进行技术改造,及时化解改造升级中的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促成其质量技术与国际接轨。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