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我市林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产业发展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文秘114    时间: 2009-10-12 10:09
标题: 我市林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产业发展之路

绿色的飞跃

  上世纪70年代前,建宁木材外销大部分靠水上放排运输。(建宁县政协文史办供图)
    如今,永林蓝豹强化木地板生产车间,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本报记者刘久平摄)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都是扎着竹排,把这里的优质木材运到省内各地。看着如今品种繁多的林特产品,以及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变化之大,实在令人赞叹啊!”看着窗外山林郁郁葱葱,曾在市林业系统工作多年的离休干部黄道汤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60年,神州大地沧桑巨变。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市的林业产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良机。让我们随着老人的回忆,乘着时光的竹排逆流而上,回到那个艰辛劳苦,却又令人永生难忘的峥嵘岁月。

林产加工艰难起步

    我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优势明显,是全省的重点林区,木竹加工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久负盛名的龙栖山“西山纸”始造于唐代,盛于明清,其纸质细嫩,享誉东南亚。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市的木竹加工由于受生产力条件所限,仅以手工操作,个体或作坊经营不成规模。

    “从1953年参加工作起,我就与林业打交道。那时候,全省的森工生产都是由福建省森林工业局统一管理的。到了1966年,三明地区才成立了森林工业局,专门负责森工生产,主要是供应铁路枕木。”说起过去,黄道汤老先生依旧记忆如新。

    上世纪50年代,我市的林产工业主要是以锯材为主,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生产枕木,供鹰厦铁路建设的需要。那时候,采伐木头主要靠斧头,连锯子都很少有,运输的方式主要是靠人力和牛力,甚至连板车都没有。而伐木也多是个人行为,到了1958年,各地区才开始组建国营伐木场(现在叫采育场)。林业工人总是把砍下来的木头简单加工后,运往河边,通过竹排水运的方式把木材运往福州、顺昌等地。

    “那时候到福州,水大要两天,水小要三天。要是遇上下暴雨,发洪水,还得小心谨慎。要是竹排散了,人都会掉到河里去。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后怕。”黄道汤告诉记者。“没有陆路运输吗?”

    “没有。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锯子才开始普及,部分伐木场还出现了架空索道。可运输还是以水运为主。那时候每个县才有一两部解放牌汽车,根本不可能专用于木材的运输。”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三明林产工业进入一个发展、提高的阶段。各地都组建了不同规模的车队,陆路运输成为我市木材外运的主要方式,木竹加工也逐步实现了电气化。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和运输方式的改变,三明地区木材产量也不断攀升。据统计,“一五”期间,三明地区的木材产量仅为177.17万吨。到了“五五”期间,全市的木材产量已年年突破百万大关,总产量达到667万吨。而松香厂、造纸厂、胶合板厂等一批林产加工企业也在这一阶段陆续出现。

林业产业运营体制逐步完善

    1978年,改革开放像一场春雨,滋润着世间万物萌芽、成长。但对于南方木材市场,国家依旧采取指导性计划。直到1985年,国家对南方木材市场实行开放经营后,我市林业产业才进入了“国退民进”时期。从1993年开始,国有林业企业改革工作全面展开,股份制、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成分纷纷登上经济舞台,积极参与林业产业建设。1996年,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以森林资源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上市公司。产业改革,成为推动我市林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世纪90年代,我市开始致力于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新体制探索。1993年,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三明集体林区改革试验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我市紧紧围绕林业政企分开、国有森工企业、木材流通体制、林业税费制度、林区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等领域展开重点改革,林业产业运营体制逐步完善规范。

    1993年12月,在全国创立首家以经营森林资源为主要对象的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县级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提供了有益经验。在创立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经验之后,先后有7个县(市)林业主管部门解除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隶属关系,并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通过改革,按照“精简行政,充实事业,加强企业”的原则,鼓励行政人员从机关中分离出来,创办“三明市林业集团公司”,实行政事企职能分开,县(市)林业主管部门真正负起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管理和林业产业行业管理的职能,行使行政执法监督权。县(市)林业(集团)总公司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真正行使生产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求得自身发展。

    我市原有国有森林工业企业180家,在职职工17202人,离退休人员7707人。1993年,我市加大企业改革或改制力度,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林业企业改革、改组,国有大中型林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小型国有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拍卖、租赁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许多木材贮运企业关停并转,木材购销企业稳妥转轨。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开展了“学邯钢、学诸城”活动,三明林业机械厂完成了股份合作制的改革。1996年,永安贮木场和沙县林业汽车保修厂完成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并经市政府批准将这两家企业的人、财、物划归三明市工贸国有企业投资经营公司管理。1997年,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国务院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完成了对三明胶合板厂承债式的兼并。到2003年,市属国有林业企业基本完成了国有资产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改革或改制工作。

    “十五”期间,我市林业产业正式迈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阶段。这不仅使大多数国有森工企业逐步摆脱困境,还逐步实现国有林业企业产权多元化。特别是2005年,全市非公有制林业工业企业达1340多家,实现产值32.9亿元,分别占全市林业企业总数和林产工业产值的90%和57.9%,成为推动我市林业快速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

科技创新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2004年,市委、市政府把林产工业、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全市重点培育的“4+1”产业集群之一,并通过专家论证,于2006年正式实施了《三明市林产工业产业集群“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培育人造板及木竹制品、制浆造纸、林产化工及生物质利用、森林食品等四个主导产业;到2010年,林产工业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林产工业基地。做大、做强林产工业,科技创新是关键。而企业的科技创新,也成为许多地方林产工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永林竹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2006年初建成投产,是一家从事竹类产品生产经营的专业公司。作为一家在福建省拥有约2万多亩竹材原料林基地,并在永安建成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竹层积板、竹地板、竹家具生产基地的公司,永林竹业在抓好生产和经营的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地投入到竹业研究和技术研发上。2005年,公司成功开发出可应用于户外的耐气候的高级竹装饰材料,经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同年独立研制成功的全新无衬竹刨切装饰板制造技术,使他们成为全球首家掌握该技术的厂家。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环保高密度竹重组材系列产品开发,更是让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获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周建华敏锐地觉察到竹重组材产品上巨大的提升空间。于是,在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决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及其所领导的南京林业大学竹材工程研发中心合作,组建全省首家竹重组材研发中心,这也填补了我省竹重组材工程技术研发的空白。

    “十一五”规划施行后,2006-2008年,我市各项林业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其中2007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产值110.58亿元,同比增长42.4%,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7个百分点,成为继冶金产业之后第二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去年,虽然受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影响,我市各项林业经济指标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从过去单一的锯材,到现在的产业集群建设,从国营企业一家独大,到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三明的林业产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如今,我市作为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试验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必将续写林业产业新的华章,实现更大的飞跃。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