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我的履职故事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福建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获得极大发展的一年,也是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尽心尽力、认真履职的一年。从年初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海峡西岸”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始,全省广大政协委员发挥聪明才智,为“海西”建设和福建的安定、稳定、发展、和谐贡献出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春风又绿海西岸。在新一年全省“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推出一期名为《2006,我的履职故事》的策划,编写了一组稿件,采用叙事的方式,将过去一年里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发挥界别优势,在履职过程中发生的小事、大事、平常事、有意义的事展现给读者。
得知我们要做这期策划,全省各级政协、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给予了我们热情的支持,无论是写委员,还是委员写,大家都在为这期策划奔忙。有的同志更是几易其稿,为的是能够更好地向读者展示委员在履职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在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对政协委员在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的地位作出了明确的定论。“海西”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广大委员满腔热情的履职密不可分。请读者与我们一起,从这些文章中,从委员们平凡的工作中去感受不平凡的境界吧。
一件得到温总理
肯定的提案
刘冠群
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
2004年国务院颁发一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民生活的问题摆上突出位置。同年2月,我向市政协二届三次会议提交了《组织农民房屋统一参加保险,稳定农民生活,增强农村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指出“上杭等县的农房统保的做法,为农村建立保障机制、转嫁农村自然灾害风险探索了一条新路,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农村抵抗自然灾害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市政府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农民房屋参加保险”,费用由县财政、乡财政、农民分摊,并提议“把为农村房屋办保险作为各级政府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措施”。
提案上交后,得到市政协领导和各政协委员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此提案被列为当年的重点提案,并批转到市民政局承办。民政局开展了调查,也对办理情况作了解释说明,但没有作出实质性办理。我实事求是地对民政局办理此提案的结果表示不满意,并在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上提出澄清误解的意见,认为不是要求承办单位“包办代替”一切,而要宣传推动,制定措施;再次强调“防灾胜于救灾,投入少量的资金办理农民房屋保险,是有效地防范风险,并科学、合理转移风险,花小钱办大事的正确选择,远胜于事后由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抢险救灾。”随后,我又在省农业保险调研组在龙岩召开的农业保险工作座谈会上,同样以政协提案的内容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同志呼吁,实行全市农民房屋统一保险。
直到2005年8月的一天,我向市委书记刘赐贵作工作汇报时,再次提出农民房屋统一保险的建议。刘赐贵在视察、处理灾情时,曾亲眼看到人保财险公司如何在第一时间将赔款送到灾民手中,并为公司及时、快速、高效、准确的服务所打动。所以,他要求我以“呈阅件”的形式报市委、市政府。刘书记很快在我提交的“呈阅件”上作出批示,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各级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抓好落实。于是,由市政府组织的农民房屋统一保险调研工作全面展开。
真正的成效体现在2006年。这份提案被市委、市政府作为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得到推动。3月13日,龙岩全市农民房屋保险工作会议召开,紧接着龙岩市人民政府下发正式通知,明确将全市农民房屋统一投保,每户保险金额不低于3000元人民币,保费由市财政和各级财政分担。从提案的提交到农民房屋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市人民政府正式文件的下发以及被市委、市政府作为2006年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市农民房屋统一保险工作终于尘埃落地。
投保3个月后,龙岩市全辖遭受几十年一遇的台风、暴雨袭击,全市农房损失严重,人保财险公司支付保险赔款2100多万元,有力推进了全市灾后的重建工作,农民称赞“农房统保”是“保护神”、“及时雨”。更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是,6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龙岩市视察灾情,对龙岩为每个受灾户筹集1万元重建资金,其中3000元来自农房保险的做法引起关注,向龙岩市委书记刘赐贵详细询问了农房保险的具体情况,肯定了这一做法。温总理的一席话,催生了农房统保在全省663万户农民中全面推开。
8月23日,福建省正式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农房统保,全省农房因自然灾害、火灾等,造成房屋倒塌、受损,就可以获得5000元以内赔付,保费全部由政府统一出资。这项利民政策的出台能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得到推广和落实,我感到非常兴奋,党和政府为增强农村农民防御自然灾害、完善农村保障体系开拓了新渠道。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深刻体会到,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摸清实情,就能提出有特色的、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建议。
跟烟囱过不去的委员
赖妙宽
2006年11月7日,我参加厦门市政协提案委组织的“提案办理回头看”活动,到杏林视察烟囱粉尘污染治理情况。这是由市政协委员林清旺等十二名委员联名提出的《建议彻底解决杏林烟囱粉尘污染问题》的提案,经集美区环保局答复后,林清旺表示不满意,提案委组织了这次“回头看”活动。
本人是提案人之一,但我对杏林烟囱粉尘污染情况不甚了解,只略知一二,因林清旺委员与我同组,每年开会,委员们交提案时,常会请同组的人互相签名助阵,提案像流水作业一样在大家手中签转。记得林委员让我们签这个提案时说:“去年提过,没有动静,今年再提它一下!”我听了心有所动,为他的执着。
杏林过去是个老工业区,走进杏林片区,最引人注目的果然是林立的烟囱,二十几平方公里的地界上,据说原来有近百根烟囱,现在治理得剩下四十多根,其中废弃的有二十多根,正在逐步拆除。我们参观了一个拆除烟囱的现场,这个看似简单的“推倒”工作,其实不然,一根孤零零的、高高的烟囱,已被四周新建的楼房包围,要搭个脚手架上去都不容易,拆除中任何一块从高空落下的砖头都可能危及过往的行人,砖土的清运也困难重重。实际上,拆除比新建更难。集美区的同志介绍,拆除一根烟囱的费用大约要七、八万元,还受各种因素制约,所以并不是想拆就能一下子拆光的。我们由此感到,一些理论上讲起来很明白、很简单的事情,在现实中却有它的问题。委员的提案难以得到较好地落实,部分原因也是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这都有待于各方的理解和努力。
那天我们重点视察了厦门电厂、明达玻璃厂几根已治理好和正在治理中的烟囱。在明达玻璃厂,走进厂区就感觉到空气中飞扬的粉尘,树叶上都落满了厚厚的粉尘,两根大烟囱还在吐着白烟,叫人呼吸都节制起来。治理得比较好的厦门电厂情况略好一些,有烟囱,但看不到烟,但厂区里烘热的空气,还是让人感到某种威胁。
目前厦门电厂已投入1200万元完成电除尘治理工程并通过验收,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1823吨(治理前每年排放3900吨),他们还将在灰水处理、除尘、脱硫等方面进一步治理,环保投入将达到2.12亿元。明达玻璃厂投入1800万元的烟气改造治理工程正在进行中,预计年底完工。企业都表示,环保达标等于他们的准生证,事关企业的生存,他们是非常重视的。并且他们的员工也生活在附近,污染没治理好,自己也深受其害。但限于技术和各种原因,污染问题一时难以全面解决。区政府方面也很头痛,因为这些企业都不是区属企业,有的甚至已到区外注册,区财政收不到这些企业一分钱,却受到他们的污染,群众意见很大,一些好的开发项目也因这些污染的存在而受影响,他们何尝不希望这些企业赶快搬走、烟囱统统推倒,腾出大块宝贵的土地让他们好好开发。集美区环保局的答复令林委员不满意在意料之中,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满意。
听起来,好像又是提案回娘家,谁都希望解决问题,谁都做不了主,只有一个看不见的、使问题像一团乱麻一样解不开的所谓“机制”在暗暗发笑。似乎这些问题都要集中到统管这一切的最高领导那儿才能找到打开的钥匙,有时甚至是打不开的。但谁能去叫最高领导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如果他们整天都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就有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好像不现实也不可能。
这次“回头看”的结论是:“于情可原,于法难容。努力解决,需要理解。”显然,林清旺委员对今天的结果还是不满意的,不知他明年还会不会再提?但不管怎样,只要有人在提,企业和环保局的人就不敢掉以轻心。这也算委员履职的成果吧?
(作者系厦门市政协委员)
摸黑考察,为的是明天的发言
郑贻雄
2006年6月13日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得知市政府定于明天上午召开城市绿舟景区规划通报会,征求社会各界代表对设计方案的意见,这消息真有点让我措手不及。虽然几天前接到市政协的预通知和设计方案草案文本后,我与在市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小刘讨论过方案,其中有的设计内容必须要到实地去察看一下才能作出评价,不巧临时因公出差,我便将景观草案文本带在身边抽空审阅,本想等出差回来实地考察后再作分析和建议。但事情就这么突然,回到单位已是下午四点,离天黑还不到二个小时。我顾不得回家换衣服,匆忙拉上小刘打的一起赶往景区所在地大门山半岛。
大门山半岛距城区约10公里,原是万亩东湖上的一座小岛,上世纪五十年代围垦东湖塘时筑堤通路就成了三面环水的半岛。宁德撤地设市后,随着中心城市“东扩南移面海”战略的实施,东湖塘垦区正式成为中心城市的新城区。我们赶到半岛时,只见夕阳的余辉下,东湖水面粼粼波光中凸显半岛一派葱茏碧绿,像一颗硕大的绿橄榄漂浮在宽阔的湖面上。难怪承担规划设计任务的上海交大风景园林研究所的专家们把它定位为宁德中心城市的“绿舟”和“绿核”,专家们要将这区位独特、自然条件优越的湖和岛通过高定位的规划设计,来帮助宁德提升城市的品位,树立宁德城市的品牌。为了使设计方案更科学更合理,专家的方案出台后,市领导决定召集各方人士,广泛征求意见。明天,在市政协召开的通报会是第一场,为此市政协高度重视,要求参会委员作好充分的准备。
我和小刘踏上半岛沿湖小路,仔细审视着景区设计方案所涉及的湖和岛的地理环境并交流着自己的看法。由于东湖景观区域所处地域特殊,与三都澳海域仅一堤之隔,属宁德城区排水出海口和滞洪区,其南北两岸大面积用地属海滩围垦,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不足二米,容易遭受大潮的侵袭,且东湖水体是由天然水、城市污水和海潮水混合而成,整体水质低弱,因此开发本区域必须考虑景区的安全和对现有水体水质的科学有效处理。
沿途我们还察看了原东湖塘华侨农场场部的办公楼、学校和归侨安置房。近年来随着东侨新区的开发建设,这里早已人去楼空,树木葱茏中偶尔看到零星的住户人家。在半岛山顶,我们来到中小学生劳动基地,这里海拔大约七十多米,却是东湖景区的最高点。东边,浮光跃金的海面上,金马海堤如蜿蜒的长蛇连着金蛇山和马山,将海水挡在堤外。堤内一排排整齐的白色浮球在水面晃动,那是东湖数千亩人工网箱养殖区。抬头北望,规划方案中的东湖北岸景区依然是一片沉寂的农田、山地及散落的农家,与东湖南岸经济开发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及建设工地的热闹繁忙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东湖景区核心景观的绿舟——大门山半岛,此时已笼罩在暮蔼之中了,实地考察之后,我和小刘对规划方案中的景观印象渐趋明朗,对规划方案的建议意见也有了共识:一是景区设计的安全系数要提高。因为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台风大潮导致决堤后海水淹没大半城区的往事,不能不提醒人们,东湖景区的安全与城区的安全是唇齿相依,规划设计要考虑加固金马海堤,使景区防洪防潮的能力由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二是要科学处理好城区排洪排污问题,因为东湖现状是水质较差,远低于景观用水标准,这是景区开发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规划设计方案文本对此缺乏详尽的论证和表述,必须引起重视和补充;三是对主要景观“城市绿舟”——大门山半岛的开发建设,除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外,还应结合原有民居建筑群落进行改造,保留原有建筑的质量和品味,形成景观接待中心及青少年开展“农、林、渔”劳动生产实习基地,还应当通过就地培训和安置当地居民,让他们参与园林景区的服务与管理,这一点在规划设计中也应补上一笔……
两个小时过去了,天色已暗,我和小刘走在回家的路上一点疲劳和倦意都没有,因为实地考察和形成的共识意见,使我们对明天在通报会上的建言,胸有成竹。车外已是万家灯火,此时,在我们的心中,未来的东湖景观就像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一样绚丽多彩。
(作者系宁德市政协常委、蕉城区政协副主席)
一个参政议政佳话的背后
薛纪达
2006年6月29日,《团结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福建省与致公党中央共同关注“林改”》的“今日头条”新闻,文中报道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认真听取福建省林业厅关于福建省“林改”的情况汇报的消息,在这则报道的导语中这样写到:主动成立汇报组,专程赴京向致公党中央汇报“林改”情况,通过致公党中央建言献策的渠道,向国家反映福建“林改”工作——福建省与致公党中央共同关注“林改”。而“听取地方政府林业部门的工作汇报对于致公党中央来说还是首次。”一时间传为参政议政的佳话。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2006年4月下旬,郑永祥委员和省委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课题组的同志们一起来到莆田仙游等地乡镇开展调研。历来重视调查研究的他,每每总是亲历亲为,这次已是他这一年第三次下基层调研了。
仙游县是我省林改完成较早的县之一,2003年我国第一张林权证在仙游颁发给了该县的林农李美和,当时她喜极而泣:“20多年的心愿如今终于实现了。有了林权证,今后可以放心地发展林业了。” 三年来,仙游县的林改给她及广大林农带来了实惠。郑永祥委员在调研中了解到,虽然福建多年的改革探索促进了林业发展,加强了生态保护,基本解决了造林难、防火难、护林难、干群关系和谐难、科技兴林难等“五难”问题。但有关的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特别是如何做好林改的基础性工作,防止在发展生产时出现新的失林失地、滥砍乱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以及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补偿机制问题等都亟待解决。曾有林农拿着到手的林权证后问:“林权证拿了有什么用?”“林权证是财产证,那它能不能抵押?能不能买卖?” 也正是林农的疑问,引发了做好林改的配套改革。确实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权益人和林业经营主体是林农,但许多地方的林农却面临着一个困惑,就是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
为了在原有调研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郑永祥和课题组的同志们马不停蹄向南行进,深入到漳州龙海市进行调研。他们一鼓作气去了紫泥南书村、石亭蔡坑村、天宝张坑村等三个村,与基层干部座谈,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听取反映。那天,当他们离开乡村的时候天都黑了,且还飘起了小雨。雨像润滑剂活跃着大家的思想;雨把郑永祥委员和课题组的同志们与林农的心贴在了一起。调研中郑永祥委员深感新农村建设的意义重要和做好林改配套工作的不可缺少。他说,林改配套改革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工作做好了,树种多了空气就好,环境也就会更好,这本身是一种资本、也是一种效益。
在课题组精心策划和努力下,很快完成了关于我省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查》,并组织了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在调研报告中写入了了解到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份调研报告完成后,提交给了致公党中央。引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对福建的“林改”的关注。罗主席指出,福建省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在集体林权改革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林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进行集体林权改革有利于调动广大林农的积极性,为林业持续发展带来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要注重抓好各项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林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深入宣传和贯彻《森林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林农的法律意识,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规划林业产业发展,加大山区综合开发力度,大力推进林、工、贸一体化。
当省林业厅领导得知福建林改情况得到罗豪才主席的关注后主动与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取得联系,并专门组织了汇报组赴京向致公党中央罗豪才主席汇报福建省林改情况,于是有了前面提到的新闻报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6年致公党福建省委通过调研并从所获得的第一手的资料中筛选完成了一篇篇有分量的有关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和委员提案,可谓是硕果累累。由郑永祥委员主持的调研报告、委员提案等有多篇刊载在中共省委调查研究室的《呈阅件》和《调研内参》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受到了中共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重视。
我的大会发言引发的效应
胡东生
2005年年底调研的一段见闻,让我心境不能平静。跨进辖区某县调研,闻听该县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入不断减少,贷款增长逐年递减,原因是该县企业、个人信用度差,商业银行不再新增贷款。走入三明市区某民营企业,企业申请技术改造贷款久久不能落实,原因是贷款的担保问题无法解决。
面对这些困境,作为金融战线上的一名政协委员和民建会员,我该如何破解呢?
带着心急如焚的心情,我通过实践调查和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对近几年来的有关数据的仔细分析,几易其稿,在2006年三明市“两会”召开之际,我挥笔撰写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为加快三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的大会发言稿,文中不仅分析了三明市金融生态环境差的表现和四个主要原因,还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一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二是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三是营造良好的司法保障支持体系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四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动力;五是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当我把自己撰写的大会发言稿送呈三明市政协和民建三明市委会后,领导们非常重视,市民建领导指定我代表民建三明市委会在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市政协领导要求把这份大会发言稿内容整理成政协专报件,呈送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面对领导们的厚爱,我心底涌过一片热浪,为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而庆幸,更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能够积极履职而欣慰。
记得那天,中共三明市委书记叶继革亲临政协会议现场,认真听取了委员大会发言。他对我那次的发言给予了高度重视,会后在这份政协专报件上作了重要批示,全文如下:“道崎副市长并经贸委、人民银行:民建三明市委会提出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为加快三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文,请细阅。特别是从三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有见地的5条建议,请你们专门认真作一次分析研究,进一步改进工作,确保今年全市的信贷总量、信贷服务和信贷工作创新有更大的突破”。当市委会领导和单位领导对我取得成绩表示祝贺时,我从心里又一次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更大了。
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撰写的这份大会发言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至2006年10月底,三明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已取得以下初步成效:
一是政府、银行和企业已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2006年5月12日,三明市政府、市经贸委与市人民银行联合举办“金融生态环境共建暨第五届银企资金供需见面会”,会上,7家金融机构与50多家企业达成融资意向99.8亿元。
二是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市信贷总量实现了新的突破。截至2006年10月底,三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2.75亿元,比年初增加47.33亿元,增量较上年同期增加27.98亿元。
三是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重点支持了街面电站、明光新型建材、将乐红狮水泥、大亚木业、青纸、三钢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大了金融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在创新发放林权证抵押贷款、旅游企业未来收益质押贷款的同时,今年又在全省率先试点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四是担保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目前三明市已设立各类贷款担保公司26家(新成立2家),注册资金达4.23亿元,累计为301户中小企业提供17.06亿元的贷款担保。三明市诚信促进会在加强信用宣传和学术研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看着建议在实际落实中带来的种种效果,我欣喜;但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惟有不断求索,才能更加增强自我后劲。在促进政府和金融部门改善三明金融生态环境的征途中,我们刚刚才迈步,未来之路仍是任重道远。
(作者系三明市政协常委、民建三明市委员)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紧张一天
王明安
2006年7月29日一大早,不到7点钟,省政协委员、三明市政协常委李子林已经坐在办公桌前,他一个个电话分别叫通了各个单位和人员,再一次就各项准备工作做了必要的叮嘱。为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增强三明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防震避震能力而在市中心开展的科普宣传活动将在8点30分如期举行,这项活动对李子林委员来说是头一回。虽说,此前所有的准备工作早已就绪,可他仍然在最后时刻过问每个细节,多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养成的习惯在转入行政工作后仍然沿袭了下来。
永安地震台的技术人员出发了吗?他们离三明市区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这个时候必须启程了。10米长的宣传标识挂在场地了没有?很好,负责这项工作的九三学社机关的工作人员已经会同广告公司的人员在现场布置了,汇报电话正是从现场打来的。8点钟,宣传用的桌椅运到了现场。8点10分,由市地震局精心制作的30块展板也一字排开了30米的长队,放眼望去,颇壮声势。8点20分,由技术人员组成的宣传队伍到齐了,材料也都带来了,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从年初开始,这次活动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三明是全省地震重点监护区,举办这样的活动,其意义深刻自不必繁叙。作为三明市地震局的领导,李子林委员想到,该市民主党派中的地质专家基本集中在九三学社,请他们出来做宣传员,不但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是参政议政的具体体现。于是,在他的提议下,活动由市地震局、九三学社三明市委、永安地震台联合举办。
8点30分, “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在三明宾馆前准时开始。精心设计的30块展板向市民展示了地球的奥秘,地震的成因、分类,人类如何进行防震减灾等科普常识,介绍了人类历史上几次规模较大的地震及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灾害,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了许多过往市民驻足观看。曾奋战在地质战线20多年,有着丰富地质工作经验的李子林委员,这个时候当然也身先士卒了,他不停地向一拨又一拨围拢过来的市民传授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方法,说到关键处,还手把手地比划着动作。这不,包括市科协主席在内被李子林请来的多位省、市政协委员也听得津津有味。就相关防震减灾问题答复市民的咨询,李子林委员更是轻车熟路,风趣有加,市民们会意的笑声不时响起来。看到不少家长在宣传展板现场教育自己的孩子“地震来了怎么办?”,李子林委员连忙走上前去为他们详细讲解起来。
咨询台前,还有李子林委员请来的特殊宣传员,他们是九三学社三明市委从事地质工作的社员为主的工作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举办这样的活动,他们不仅有在地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而且他们通俗易懂地讲解也让来往的市民明明白白地知晓了地震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有的市民拿着《地震应急生存与救援》一书,就站在那里认真阅读起来,几千份地震知识宣传材料还不到2个小时就被领光了,不少市民都建议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面对报社、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李子林委员跟许多市民有同样的想法。他说,对于防震减灾工作,市委、市政府相当重视,但是普通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的确非常淡薄,也不以为然,毕竟在他们的记忆深处,近几十年来三明仅有的一次较高震级的地震只发生在永安市小陶镇的山中,并无大碍。李子林委员说,身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身为政协委员,更是要为社会的安定、稳定、繁荣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天的活动一定可以促进市民认识的提高。宁可百年无震,不可一日不防。让市民了解地震的预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学会自救互救的方法很有必要。
11点35分,火辣的太阳照得连“知了”都快没了叫声,宣传活动也到了结束的时候。随着一场充分准备了多日的科普宣传活动落下了帷幕,李子林委员一颗悬了多日的心也落了地。
做无偿献血冠军很光荣
陈舟
2006年6月14日,是第三个“世界无偿献血日”,当天上午,莆田市市区步行街举行大型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20多名无偿献血志愿者手捧宣传单,向过往市民宣传献血知识,倡导无偿献血,得到不少市民的响应。其中一位苗条秀气的中年女志愿者人缘最好,身边总是聚集了一大群人,而且她自己也挽起袖子当场献了400毫升血。她就是莆田市荔城区政协委员、荔城区红十字会秘书长陈金治。在300多万人口的莆田市,她是无偿献血冠军。
自1996年以来,陈金治共献血27次,累计献血10400毫升,而一个50公斤重的成人总血量也就是4000毫升左右。为此,她荣获国家卫生部和国家红十字总会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金质奖章”。2002年3月,国家人事部、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授予陈金治等30位同志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工作者,她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者。2006年10月,她又光荣被推举为出席莆田市第五次党代会的荔城区党员代表。
陈金治还记得在第一次献血时,有护士匆匆来取AB型血抢救车祸伤员,想着自己带着体温的鲜血将输入一个急需救助的人的身体,陈金治感到由衷的欣慰。从此她就一发而不可收,每年至少无偿献血两次,11年来从未间断过。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偿献血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参与。陈金治首先在自己家里宣传无偿献血,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如今陈金治的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偿献血之家,她爱人无偿献血5次,她妹妹更是无偿献血超过2000毫升而受到表彰。她的侄儿和外甥女等亲戚也都成为无偿献血积极分子。陈金治的爱心也打动了周围的人,她有30多位朋友、邻居先后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的事迹报道后,有力地推动了莆田市的无偿献血事业。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献血谁都会,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还有个别人说陈金治是沽名钓誉。面对这一切,陈金治坦然地说:“无偿献血是18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的义务,我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和政协委员,本来就应该以身作则。希望我市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也真心希望有人能够超过我。”
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无偿献血是陈金治在政协各种会议和活动中的重头戏。许多政协委员都是由此而认识陈金治的。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陈金治也有自己的“十一五”规划,那就是在“十一五”期间荔城区实现无偿献血100%满足临床用血需要。为此,从年初开始,陈金治就深入血站、采血车现场,调查了50多位无偿献血者和100多位路过的市民,认真了解影响无偿献血工作进展的几个主要原因和群众的心声:一、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氛围。在国外,像无偿献血这样的公益广告可以说无处不在,而我国连做菜做饭都有专门的节目,宣传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却不多见。二、有60%的人没有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是担心因献血染上疾病,担忧献血过程中的消毒与卫生,希望将献血过程中的消毒处理明确摆出来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无偿献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维护献血者的积极性,出台的优惠政策希望在实践中能及时方便的兑现。如我省规定献血者累计献血800毫升以上的,可以终生免费临床用血,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可以累计按献血者的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四、现在无偿献血的老百姓、打工者倒比官员、商人多得多,如果领导干部能以身作则,带头献血,市民们的献血积极性会提高很多。她准备以政协提案、社情民意、大会发言等形式,把献血者的心声反映出去,不仅要自己带头献血,而且要把一个政协委员的职责履行好,让社会普遍认同义务献血的意义。
在参加荔城区委、区政府召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会时,陈金治在会上介绍了自己的调研情况,当场呼吁各级领导带头去无偿献血。以至于有位区政协领导一看见陈金治就开玩笑说“又要动员我们去无偿献血了”。陈金治动情地说,“无偿献血能挽救生命而且对健康有益,这是人生最值得做也最容易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自己准备一直献到55周岁。”
心系泉金航线
苏耿聪
2006年,我在履职过程中关注最多,投入时间、精力也最多的,莫过于新开通的泉金海上客运航线了。
金门自古就属于泉州管辖,相互通航如家常便饭。但自1949年后,一水之隔却变成“咫尺天涯”。2003年,我就在政协提案中呼吁泉州市争取开通至金门的海上客运航线。2005年,我到金门实地考察了一趟,对泉金直航的期盼更加地强烈了。2006年6月8日,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感到由衷的欣喜。该航线的开通,无疑将进一步密切泉州与金门的交往联系,同时为经由“小三通”往返两岸的台胞提供又一条便捷的通道,对于加强闽台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直接“三通”,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亲自参与推动了泉金直航,因此我对这条新航线特别地关注。航线开通后不久,我就听说在经营上出现诸多问题:人气不旺、效益不佳、亏损严重等,难道为之付出的心血这么快就要付之东流?我不禁为泉金航线的生存发展感到担忧,危机感和紧迫感油然而生。怀着政协委员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港口开发、船运、公交、金门游组团社等企事业单位,口岸联检单位和航管、交通、旅游局、对台办等政府部门,以及金门同胞联谊会、台资企业协会等相关团体。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我定期收集航线经营统计资料,认真加以分析研究。为借鉴厦金航线成功经验,我还专程赴厦门考察调研,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随着调研的深入,我对泉金直航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该航线的发展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政府等相关方面支持、协助解决。其中,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一是通航条件有待改善,现采用的临时航道暗礁较多,每月有5个以上航班因候潮无法按固定时间开航,给旅客带来不便。二是客源量较为有限,由于航线刚开通,公众知晓度低,泉州及周边地区客源潜力尚未充分挖掘,造成航班乘坐率较低,船公司亏损严重。三是陆上交通配套服务没跟上,满足不了过境散客集疏运的需要,旅客尤其是台胞意见较大。四是港口周边治安环境不佳,旅客财物被盗、被抢案件时有发生。五是金门游组团手续繁琐,办理时间较长,出团时间难以提前确定,致使一些原本有旅游意愿的居民望而却步。六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部门之间工作缺乏协调,较难以形成合力。
我在调研中还了解到,泉金航线开通后,厦金航线在厦门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采取了多项针对性的竞争策略。例如:从今年7月份起航班由原来每天12个增至20个,在船票价格上实施较灵活的优惠措施,以政府补贴的方法鼓励组团社组织厦门以外的客源走厦金航线,等等。而泉金航线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经营条件、经营规模,还是市场知名度,都与厦金航线不可同日而语,这种“不对称”竞争确实给泉金航线造成不少压力。
如何将调研中了解到的实情及本人的思考和建议,尽快向有关方面反映,以期引起重视和解决?我想到了撰写信息这种有效的参政议政形式。于是,我先后撰写了《为泉金客运直航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石井对台(金)客运码头及周边治安环境亟待改善》、《进一步简化金门游组团手续和扩大金门游对象范围》等信息件,呈送泉州市政协,得到市政协的重视和肯定,转送泉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10月底,我又完成了题为《关于泉金海上客运航线的调研与建议──兼与厦金海上客运航线比较研究》的调研报告,完整地总结报告了我这四个多月的调研成果。
目前,泉金航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已得到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重视。据悉,政府部门现已投入资金,清理航道暗礁、增设航标等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旅游部门正努力争取简化组团审批手续,减少旅客办证等候时间;口岸联检单位加强了协调,以期改善服务流程,提高旅客通关效率;其他问题有关部门也正积极寻找办法解决。我对泉金海上客运航线的调研虽告一段落了,但我的心继续牵挂着这条航线未来的发展。
(作者系泉州市政协常委、台盟泉州市委会副主委)
半天的调研
江竹贞
2006年10月26日,星期四。上午8点,上完早读课,我就匆匆忙忙直奔教育局四楼会议室。昨天接到政协办的通知,说根据年初政协常委会的安排,原定8月份进行的教育视察调研延期到今天进行,要求教育界的委员们准时参加。
8点半,与政协徐水泉主席、陈凤生副主席、文史办的陈晓英主任及另外十几名委员一起听取了县教育局吴榕局长的汇报,主要有几大亮点:一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尤其是2006高考大面积丰收,专科上线率居全市第一名,本二本一的人数比往年也有较大的突破;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至目前为止,已向上向外争取到位项目资金560多万元,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中科技大楼以及六所城乡中小学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三是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按中小学布局调整总体方案,今年秋季学期已顺利实现了溪口中学与小学校址对调,并完成了黄坊中学的撤并工作。此外,农村小学办学也朝合理集中方向发展,日前,已有溪口、溪源、均口、伊家中心小学实现了全乡镇高年级集中办学目标;新城关小学教学楼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目前第一期工程还在施工建设当中,通过分步实施,城区将形成“三所中学、三所小学”的办学格局。
听了吴局长的汇报,作为教育界的一名委员,同时也作为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确实为自已家乡教育面貌的改变由衷高兴。要知道,还是在四年以前,建宁的教育质量还处于三明市“副班长”的位置,而近几年来,经过各级政府和所有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教育教学质量有了稳步提高,尤其是高考成绩已由原先的最后一名上升到了全市中游的位次。自从担任政协委员六年多来,我利用暑假时间分别到厦门、泉州、南安、东山及本县的许多所学校作了多次教育专项调研和视察,撰写了很多份的提案报告,也在“两会”时作了几次的专题发言。这些提案和发言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全县的教育工作会议来商议解决。目前很多的决策已付诸实践,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听完汇报后,所有参加调研的委员一行十三人在教育局吴局长及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对城郊的四所中小学作了实地的考察。
我们首先来到了溪口镇,2002年“6·16”洪灾曾把过去的溪口中学几乎夷为平地,在社会各方有识之士的慷慨解囊和倾力相助下,灾区人民仅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让两座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让孩子们很快又回到了课堂。当我们来到溪口中学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学校大门、围墙处在进一步的建设中,学生食堂也还在整修。由于条件的限制,老师们都还挤在原先狭小的学生宿舍办公,但整个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当问及老师们的感受时,其中也是县政协委员的龚敏老师很骄傲地说:“我们刚搬迁过来时,这里还是一个小山包,学生连做操都没办法进行,现在所看到的这一个大操场是我们师生自己一铲一铲平出来。等学校的各项硬件都完成后,我们就着手来绿化美化校园了,相信等你们下次来时,所看到的一定是一个很美丽的花园式学校了。”
随后,我们又察看了新城关小学的建设情况。新的城关小学是根据县“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办学效益最优化”的目标要求而建造的。学校占地17704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含食堂)、标准田径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学生1200人以上。工程计划分两期进行,确保在2010年投入使用。听着介绍,所有的委员都兴高采烈,议论纷纷,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座座高楼正拔地而起,一座崭新的校园又要展现在我们面前。
临近中午,委员们又马不停蹄赶往建宁三中与水南小学,重点了解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问题。这是一个老大难了,虽然反映了很多次,也整治了很多次,但没过多久又是死灰复燃,严重影响到学校的环境和管理。针对此种现状,徐主席要求城监、公关等各部门一定要齐抓共管,要形成教育合力,管理合力,一定要下定决心把此项工作做好做实,而且要常抓不懈。
此次调研视察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但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我看到了建宁教育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更坚定了身为一名政协委员为家乡教育尽心履职的信念。
(作者系建宁县政协常委)
只为一个“农”字忙
林 文
新年伊始,省政协常委、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陈绍军教授就召集福建农林大学的省政协委员们一起研究新的一年如何深入农村开展调研,发挥优势,为我省的“三农”服务。计划一拟定,陈绍军教授就带着福建农林大学的同仁们一起风尘仆仆地来到革命老区——龙岩,开展调研和科技咨询工作。“八大干”是龙岩的特产,教授们就对“八大干”等食品加工技术的改良进行了咨询服务,尔后又针对花生和竹笋是龙岩的主要种植物,提出制作“花生干”、“丝笋干”的设想,并给予了技术上的指导和支持。当地的老百姓亲切地称它们为“龙岩十大干”。陈绍军教授还为当地政府等有关部门举办了“关于如何建设海峡西岸(龙岩)农业经济区”的讲座,他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讲到我省如何建设海峡西岸农业经济区,再结合龙岩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健全“五大体系”;积极推动优质农产品的商标注册;继续深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猪——沼——果”模式,发展观光农业等龙岩市建设海峡西岸农业经济区的18条措施。为了做好这次讲座,陈绍军教授查找了大量的、有关海西的资料,并精心制作了大量的幻灯片,根据近几年到龙岩开展调研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认真思考,提出了适合龙岩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供当地党政部门有关领导决策参考,深受好评和欢迎。
随后,陈教授又带队前往龙海市东泗乡东泗村、福安市穆阳镇、建阳市小湖镇马坑村等地进行调研。眼前的穆阳镇确实是“焕然一新”,一排排新房,整洁的卫生环境,令人十分心怡。过去,穆阳镇有两个畲族村,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四面环山,那山是长草不长树的岩石山,村里缺水,交通不便,村民长年面对着贫瘠的土地,只能是年复一年地广种薄收,每亩产量只在3~5斤,碗里常年见不到白米饭,年轻的村民基本都外出打工。在政府的支持下,在穆阳镇附近新建了新村区,把这两个畲族村迁移下来,彻底改变了原来落后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来到龙海市的东泗村,这里卫生状况良好,村房子的布局合理,但环宅林和道路的绿化带的格局不尽如人意,生活垃圾没有统一处理,太阳能和沼气的利用工作没能跟上。村里的特色产业是蘑菇种植、虾养殖,尚未开发无公害产品、旅游等第三产业,由于地处山陵,农业很难实现机械化,农业也无标准化。陈绍军教授对东泗村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村务、财务、政务要尽量公开;对就读水产养殖专业并有意回村工作的在读大中专生要提供经济上的资助,有条件甚至可普及到村里的每一位大学生;村干部要拓宽思路,要结合本村特色产业,不仅要打造虾的养殖品牌,而且要联合附近的食品加工企业共同打造虾加工产品的品牌等建议。
建阳马坑村是陈绍军教授常去的地方。马坑村共有7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2200亩,山地面积2.2万亩,主要种植作物:莲荷、葡萄、杨梅、脐橙、锥栗、水稻、毛竹、杉木等。这里自然条件较差,硬件和软件设施都很差。2001年,村财政收入几乎是零。为了帮助村民们脱贫,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陈绍军教授带领师生们走村入户,上山头下田头,详细了解全村的气候环境、土地资源、社会状况、发展条件等,提出了以“种、养、加”为经济发展重点,以科技和教育为发展动力,以新村建设为发展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发展方案。他们根据马坑村的实际,确定了先在种养业上下功夫,重点实施“六个一”和“三个三”工程项目方案,即农户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每户相对集中发展一至二种种养生产项目,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争取三年内达到全村户均一亩葡萄、一亩席草、一亩锥栗、一亩鱼腥草、一亩饲料作物、一头牛;户均三亩杨梅、三亩毛竹、三只羊。为促进项目的实施,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四位一体”,即每个项目由福建农林大学派出一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村里派出一位干部负责,确定一个重点示范户示范引导,建阳市派出一位科技特派员帮助。同时,发动村里的群众互帮互助,示范户带贫困户,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全村共同致富。同时还协助村里制定了“马坑村村镇建设规划”和“村镇园林绿化方案”,为马坑村的明天描绘出美好的蓝图。如今,马坑村村财政收入已达1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3200元。
我荣幸地列席了市委常委会
黄建国
2006年5月15日下午,中共厦门市委常委会召集重点项目建设专题研究会,共有五个项目,第三个项目是“建设厦门市气象科技主题公园”。此时,我和市政协、党派领导作为提案人应邀进入会议室。一番认真讨论后,立项很顺利地拍板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做出指示后笑着对我们说:“这是给贵党的一个交代,应该算是多党合作的楷模吧!”此时,我兴奋不已,在我参政议政近20年的生涯中,就党派的议案直接列席市委常委会,和市领导一起商议建设项目,这还是第一次,弥足珍贵。
顿时,一年多来努力探索的回忆都堆积在脑海里:2005年下半年,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宣传委员会、民建厦门市委和九三学社厦门市委联合组织调研组形成了“把狐尾山建设成厦门气象科技主题公园”的调研报告。在定稿会上,我就以现有气象设施为基础、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建设,若干年内营造成目前全国乃至世界惟一的气象科技主题公园,提出四个方面的设想和具体建议,这些都被采纳到调研报告中。联合调研三单位的领导都亲自出马,高度重视、团结合作,整合优势。民建和九三学社在原来联合举办“整治东海域”大型研讨会基础上,又进一步同市政协专委会联合调研,合作提案,这在厦门市参政议政工作上,又开创了先河。
厦门是美丽的,那山,那水,都是一幅画,且都与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着的人们生活呼吸与共。我们总希望,厦门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能与厦门的山水美景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城市的综合实力和人文环境、市民生活紧密相连。我们通过公共媒体,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建设气象科技主题公园的意义和设想。《厦门日报》通版专栏描绘这座横亘厦门岛中西部山峦的美丽蓝图,厦门电视台播出《政协视点》专题片,我也出镜宣讲。我们的联合提案呈上后,恰逢市政协开展市民推荐重点提案的创新,我们的提案在市民推荐投票中荣列第二。我们的艰辛努力契合广大市民的心愿,我们深感欣慰。
2006年2月16日上午,市政协十届四次全会进行大会发言。我向大会作了《把狐尾山公园建设成厦门市气象科技主题公园》的发言,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我对此提案的意义、可行性和具体操作,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说明。结尾处我有感而发:“倘若我们的建议被采纳,若干年后,当广大市民和海内外宾客徜徉于气象公园,极目俯瞰鹭岛锦绣大地,怡情悦性,遨游科技王国,陶然忘返……,一定会想起今天我们曾在此郑重地讨论过这个议题。”此时,我注意到,前排就座的何立峰书记、张昌平市长、陈修茂主席等领导同志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会议结束后,我步出大厅,在门口就被摄影机、话筒所包围,十几个媒体记者接连发问,我尽其所知一一作答。口干舌燥,却因充满信心与其乐融融。
事情的进展显得神速。4月10日厦门市政府即出台了《关于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厦府[2006]121号)。4月1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在我们联合的《呈阅件》上批示:“赞成张市长意见,请市政园林局牵头得出初步意见。”张昌平市长的批示是:“建议很好,要从规划、土地、旅游、财政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证。”市政园林局、规划局、气象局、思明区政府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于4月26日邀请课题组组成单位讨论方案。27日下午,潘世建副市长亲自主持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我们看到错落有致布局和美轮美奂场馆的设计图纸,心中的喜悦和自豪油然而生。构想和建议很快就在市委专题调研会上拍板了。
我们的建议很快得到国家气象局高度重视和认可,秦大可局长专门做了批示。8月份,国家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专程到厦门气象局召开工作会议,特地邀请市政协副秘书长沈松宝和我列席。会上我对此方案的落实更进言四点建议,郑副局长很赞赏,并表示国家气象局大力支持的态度和争取世界气象组织支持的打算。
我深感荣幸。能在精诚合作的参政议政中尽自己一份力量,此幸之一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表达广大市民的心愿,幸之二也;市委、市政府从善如流,行事快捷,则不仅是我之大幸,亦厦门人民之大幸也!
(作者系福建省政协委员、民建厦门市委顾问)
忙碌的“通哥”
李加林
2006年春节刚过的一天,“通哥”在茶余饭后与同事、学生聊天。当谈论到2005年夏天以来,中央电视台及国内各省市电视台在黄金时段相继热播历史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广大观众均为电视里的主人公宋慈断案精到拍案惊奇,均称宋慈精准的断案、刚正不阿的人品,堪与包公、狄仁杰等清官相比时,“通哥”发现身为与宋慈同乡的不少建阳人,竟然不知宋慈是地地道道的建阳童游里人。
刘通从大量的史料中获悉南宋时期的法医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系统法医学专著,比意大利菲尔特出版的同类书籍要早350年。因而,宋慈被法医界推崇为世界法医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迄今仍是法医专家案头不可缺少的工具书。然而,作为故乡的建阳人却对宋慈生前的行状知之甚少。他联想到大理学家宋朱熹,蔡氏九儒和“程门立雪”故事里主人公游酢均是建阳人,或在此著书立学,或在此创立学派,兴办书院,然而,不少当地人对此却缺乏了解。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闽北建阳历史文化资源远未得以充分开发。不少具有考古、旅游价值的历史古迹也在随着时光推移而逐渐湮没或遭到气候和人为的破坏。对此,“通哥”心急如焚,他感到自己身为省、地、市三级政协委员,理应为此站出来向社会大声疾呼,以期引起地方政府的关注,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开发和发展。为此,在2006年他一方面加紧研究与撰写大宋提刑官宋慈有关的论著,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媒体大力宣扬宋慈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业绩,甚至写成多份提案提交给省、南平市、建阳市各级政协,强烈要求有关部门重视、保护、挖掘宋慈等历史文化资源,为当地旅游经济服务。
熟识刘通的闽北人都昵称他“通哥”,这与他平易近人,待人亲和有关。作为闽北卫生学校校长的刘通是南平市医界仅有两名硕士生导师的其中一位。他除了身兼省、南平市政协委员和建阳市政协常委外,前不久又被遴选为农工党南平市主委。
在200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刘通为了扩大宣传宋慈、朱熹等历史文化名人知名度,他总是结合自身麻醉专业的学术调研活动和政协、农工党等组织到外地视察、调研活动的机会,宁愿放弃休息时间,抽空到各地图书馆和书店收集有关宋慈法医以及朱熹、游酢、蔡氏九儒等历史文化名人的著作及史料,并先后到过云南、广西、上海以及台湾故宫博物院等十余个省市图书馆古籍室收集史料。而今,他撰写的学术论文《宋慈与〈洗冤集录〉》、《对“宋慈验炭”的重新评价》和《〈洗冤集录〉传世考述》等文章均相继发表。他的学术专著《宋慈与洗冤集录研究》即将付梓。除了身体力行、撰写大量宋慈、朱熹等历史文化名人论著外,他在2006年就先后撰写了《关于开展纪念宋慈诞辰820周年活动的建议》和《关于在建阳童游兴建宋慈纪念馆的建议》两份提案。这些提案均受到当地市委、市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视。市里已将提案中关于在市区建造宋慈大型塑像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已决定在新建的市博物馆开辟一层为宋慈纪念馆;宋慈墓地的所在地崇雒乡政府也通过回乡知青,募集到8万元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慈墓修葺一新。除此之外,刘通还十分热心支持文史工作,征得市宣传部门同意,主动腾出一处办公楼作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办公地址。2006年10月,刘通借到了从日本内阁文库回归的《新编诊脉须知(卷四)》中的蔡元定(脉经)节选本,他异常高兴,回到学校后,就立即投入紧张的编撰蔡氏《脉经》的释译工作中,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终于于12月初将《蔡元定脉经研究》一书编撰成功。这本书蔡氏儒学学术研究会十分感激他的贡献,特聘他为学术顾问。
“通哥”在繁忙的医学管理和专业钻研中,认真扎实、一丝不苟地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钦佩。“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服务闽北文化经济旅游业的发展,是每位闽北人都会尽心去做的”,“通哥”如是说。
从埔蟳女到建瓯版画
邹自振
2006年8月22日至25日,我随王耀华副主席一行赴泉州调研。丰泽区东海街道重点开发蟳埔民俗文化村的做法激起我们浓厚的兴趣。原以为闽南只有“惠安女”的服饰奇特,哪知“蟳埔女”的头饰更让人好奇。蟳埔村面枕大海,男子出海捕捞,女子在家操持家务。她们天性爱美,头发妆饰得十分漂亮。据说祖祖辈辈老老少少都如此精心梳理,将香花插满头鬓。是啊,爱美是人之天性。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就情不自禁地唱道:“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我忙邀老中青三代“蟳埔女”合影。该村设立蟳埔女头饰、服饰制作展示室和蚵壳厝(用蚵壳砌墙建成的屋子)旅游服务店,并通过新闻媒体,向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日宣传推介蟳埔女头饰和蚵壳厝,不仅使古老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也赋予当地旅游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晋江市深沪镇则介绍了他们民俗活动形式上的创新。该镇“开渔节”的集体出海,摒弃了以往以“卜杯”方式确定出海的日期和顺序,改为数十艘渔船排列整齐,集体扬帆起航,无疑在破除迷信思想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渔业生产。
在与泉州有关方面座谈时,我深有感触地说:“保护民俗文化遗产决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城乡的障碍,而是构成现代城乡的重要特征和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树立把昔日的文明与当代的成就及大自然之美融为一体的目标,以保护、传承和创新民间民俗文化。”
泉州是经济发达地区,泉州的措施是积极的,效果也是良好的。内陆地区又怎样呢?带着这一问题,8月28日至31日,我又随林爱枝主任一行,在闽北的山间穿行。其实,闽北文化素以源远流长、色彩绚丽、底蕴深厚著称,福建文化是以闽越文化为开端,肇始于闽北的。南平境内有许多全国独有的民俗文化遗存,如建瓯的桃幡、邵武的三角戏、顺昌的畲歌等。这次在建瓯,我们参观了被文化部列为“中国版画之乡”的该市版画展览。
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的群众版画,常常采取“集群作战”的方式,风格比较一致,以一个迥异其它地区的面貌出现,从而在全国造成影响。但建瓯版画走的却不是这条路,它以多样的创作风格和异彩纷呈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匕首和投枪”的版画,在革命年代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不少人放弃了版画创作,转向有实际回报的经济活动,这也是大势所趋。曾经很红火的群众版画活动,有些沉寂之感,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建瓯版画居然开展得如此有声色,既使人意外,又令人感动,更值得深思。文化馆内琳琅满目的作品表明,建瓯的民间艺术家们为版画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他们是真正在荒原上种植文化之树的英雄。而与建瓯毗邻的建阳市工笔画院则是我国首家民间工笔画院,建阳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画书画艺术之乡”。建瓯、建阳民俗文化的蓬勃开展让委员们无限欣喜。
福州大学的林榕华委员曾在顺昌县谟武村当过插队知青。在谟武祠堂,我们还了解到,南平各县、区(市)对传统的庙宇祠堂等场所进行改造和创新,将功德簿改成“功德榜”,表彰本村历史上和现当代为国为民有贡献的人物;将功名榜变为“成才榜”,激励村民子女勤奋好学;而新开创的“能人榜”、“好样榜”则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涌现出的能工巧匠和百姓推崇的先进人物公推登榜,从而成功地将传统民俗活动场所转变为弘扬乡风文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阵地。在南平,我们得到和泉州一样的共识:民俗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与现代化经济建设并不矛盾,而恰恰是注入到现代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人文精神,是中国进入现代文明世界所必需的完整的先进文化代表的思想体现。
前后八天的考察活动是紧张有序的,有不少欣喜和震撼,自觉更感到作为政协委员的责任与使命,觉得无比充实,也因而乐此不疲。在即将召开的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我将进一步呼吁,继续促进具有福建独特魅力和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扩大民间民俗先进文化的影响,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闽江学院中文系教授)
为“居者有屋” 建言 为“居房节能”献计
简裕卿
2006年8月,一篇题为《居者有其屋并非居者有房产》的文章,强调“居者有其屋”不等于“居者有房产”,引起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将其全文专报中央领导……文章的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庄威。
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之后,老百姓普遍认为只有拥有自己的房产才是真正解决住房问题,所以不论经济状况如何,都纷纷涌入购房大潮,短时间内对商品房过于集中的需求促使房价不断攀升,买房负担越来越重。市民因商品房房价的上升对社会颇有微词,买不起商品房就怪政府调控不力。
针对这种现状,庄威认为,房地产是大额资源性消费品,需要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大量的资金,不同于一般商品,发达国家也不是人人能买得起。如美国居民住房自有率不过68%,英国居民住房自有率也仅56%,欧洲其他大多数国家在30%至50%之间。相比我国却已经达到81%,是世界上房屋自有率最高的国家,但实际上我国的经济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如此的高水平。
他在文章中建议:一要广为倡导住房理性消费,通过大力宣传,改变住房消费一步到位的观念;二政府不应该为百姓有无房产承担责任,但住房是基本的民生诉求,要为居者有房住负责。当前政府应加大公有租赁住房(含廉租房)建设力度,只要政府拥有一定数量、配套齐全、户型多样的租赁房并使之良性周转,不仅能解决居者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有效化解住房矛盾,商品房价格的飚升也会得到一定抑制。同时,国家还可藉此掌握更多宝贵的土地资源,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对此颇为赞赏,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认为建议很好,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等省领导分别作了重要批示,省建设厅随即进行认真研究,全国政协全文专报中央领导。
目前,厦门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林居住区、杏北新城等8个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正有序推进,今后三年全市将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约1126万平方米11万多套(含安置房)。首期包括租赁房在内的2万套社会保障性住房申请工作已经完成,省委副书记王三运称赞这项举措是惠民之举、智慧之举、发展之举。不久的将来,厦门将迎来“保障住房千万间,鹭岛百姓俱欢颜”的安居喜景!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 “居者有屋” ,还要落实 “居房节能”。
事实上,早在2003年庄威就开始呼吁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并引起《经济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2006年6月,庄威前往在国内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早的东北等地考察,发现东北的门窗、墙体等都已率先用上节能材料,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很普遍。在沈阳、延吉、珲春,甚至是地处中朝边界的偏远的图们市,沿途都可以看到许多住宅上安放着太阳能热水器,有的新建居民小区里,一排排崭新的屋顶上整齐排放的热水器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虽然东北冬季室外温度低至零下二三十度,散热快且易冻裂,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并没有突出的优势,但是利用的人却越来越多,原因是百姓节能的意识在提高。相比之下,国内还有许多地区,尤其是南方城市,虽然太阳辐射量丰富, 气候、日照条件要比东北地区好得多,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比例却很小,存在巨大市场潜力。
考察归来,庄威认为,一向沉寂的节能建筑市场已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天,这也是福建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并适时提出《抢占推进建筑节能带来的商机》的建议。黄小晶省长作出批示,省建设厅随即根据庄威的建议,研究制定出八条具体措施。
建筑节能与发展循环经济息息相关。循环经济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庄威发现厦门在循环经济这个概念提出前,有的企业已在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牵头与集美大学联合成立课题组进行深入调研,完成了《厦门发展循环经济研究》,部分成果被厦门市“十一五”规划采纳。2006年11月,该课题荣获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我的光荣 我的职责
林金水
2006年9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经验交流会”上,我被光荣地评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这是对我履行委员职责的充分肯定,令我无比自豪。但我又感到惭愧,虽然自己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做了一些事情,但离党和政府,离师生对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
2005年的7月14日,我校一个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在一次家教归来途中,被一辆小货车撞倒并硬生生地从身上碾过,造成肝、肾、脾脏等器官破裂,生命垂危。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顺利度过了经济难关。
该学生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可是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安全问题却使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在校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抑郁和压力给学生带来的自杀念头,某高校新校区一周之内丢失了数十辆自行车,某大学生在图书馆附近念书时遭遇抢劫,大学城公交车运营一天之内连续发生三次几乎酿成特大交通事故的“险情”……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我们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敲响了警钟,给构建和谐校园带来了隐患。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仅是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肩上应承担的任务,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的系统工程。实际上,除了身体健康外,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上的教育,过去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那是学生的隐私,可以不管。
我作为福建师大的一名教师,同时又是一名省政协委员,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因此我们不但要教书育人,还应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着想。于是,本着“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想法和“构建一个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的需要,从2005年至2006年,我不断从有关部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中进一步了解有关学生安全存在的更多问题,并把学生的安全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所以每当我去看望学生时,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外,更多的是关注他们身心安全。在走访过程中,对那些牵涉到学生安全隐患的实际问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只要学院有能力解决的问题,都能特事特办,尽快解决。比如,从有限的行政经费中划拨出专款,完善学生宿舍楼的安全设施,增加设置安全出口,加强配备消防器材,并专门修造自行车棚,派专人负责看管,解决学生的自行车停放和管理问题,从而大大加强了安全隐患的预防。
而对于那些需要全社会来解决的问题,我就发挥作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我提交了《建立“教育安全机制”,确保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的议案,提出系统构建“教育安全机制”的想法和建议:一是要落实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注重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的培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二是要建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障碍,并完善教学网络设备,抵制社会不良网吧的诱惑;三是要加大校园周边社会的治安力度,公安、学校、社区形成联动,保一方平安;四是要规范配备校园周边交通设施,加强管制,措施到位,处理得当;五是要把好饮食卫生质量关,从源头上防止食物中毒等卫生事件的发生。提案中对办案的单位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如寻求教育部门对思想教育工作的落实,寻求公安部门对校园周边社会治安的整治,寻求交警部门对交通安全管理的治理,寻求卫生部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预防和控制等。这一提案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目前正在逐步实施当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校园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校园和谐做努力本来就是做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义不容辞的职责。现在有了荣誉,我愈加感到身上责任之重大,这种责任感正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要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本文由闵华代笔)
她拉近了两岸农业工作者的心
郑健姿
2006年,在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李纯粹委员提交了一份大会发言《发挥闽台农业合作优势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份发言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几年不懈的实际工作努力的一个总结和提升。
1998年,省台盟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学者和基层的农业工作人员来闽出席“海峡两岸农产品营销座谈会”并进行农业科技讲座,引起很好的反响。在此次交流中,李纯粹委员结识了台湾农业专家并与他们保持亲密的联系。2001年和2004年,她先后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和部分县乡农会总干事、休闲农场场长、产销班班长来榕讲学,这两场由福州市台盟和市农办联合举办的研习班使福州市及各县区有关部门领导、专业人员、农业企业家等从中得到启迪,更带动了福州市对台农业合作的发展,吸引了台湾有关人士来榕投资,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李纯粹委员在《发挥闽台农业合作优势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发言中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我省对台农业合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建议。专题协商会上,她的发言得到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德章的充分肯定,当即表示在今年举办面向全省的研习班,由李纯粹委员负责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其他事情由省政府负责运作。在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政协会上的这个发言催生了一个重大活动。李纯粹委员在联系邀请8位台湾农业专家的同时,还汇集了他们的讲稿,安排了讲课顺序,协助主办单位做了许多工作。
2006年 7月10-11 日“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产销组织研习班”在福州隆重举行。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德章出席了本次研习班并作了重要讲话,各设区市分管副市长、省直有关部门、各市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等近两百人参加了研习班。在研习班上,台湾知名农业专家教授、产销班班长、乡农会总干事等向大家系统介绍了台湾农业产销组织的基本情况、组织架构、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蔬菜产销班、花卉产销班、果树产销班经营与开创出口业务的实例等方面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幻灯片图文并茂,台上台下互动热烈。台湾农业产销组织起步早,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举办这次研习班对我省进一步建立和发展农业产销组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福州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研习班,还分别采访了台湾农业专家。阵阵掌声拉近了两岸农业工作者的心,在共谋发展、双赢互利的广阔天空下,两岸人的心联结在了一起。
多年来,李纯粹委员正是怀着发展两岸农业合作的热诚之心,始终关注着闽台农业合作的点点滴滴。事实证明,她为推动两岸合作交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而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是有着常人不及的远见的。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一项新的法律制度建设。在另一个意义上,也为李纯粹委员尽力推动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供了法律注脚,见证了她为此所付出的艰辛探索之路。
本期策划责任编辑/蔡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