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毛泽东心目中的粟裕大将 [打印本页]

作者: 县委办公室    时间: 2009-7-21 08:26
标题: 毛泽东心目中的粟裕大将

毛泽东心目中的粟裕大将

3 N) X# {4 T$ @3 S

鞠 开

0 Z3 E5 a9 J: t; R

 

# `# P% Y7 [: d

& `5 T$ |8 |: N0 h( @6 I

今年是粟裕将军逝世25周年。粟裕的名字,是同我军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半个多世纪的战斗历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 ^" M3 Y) G! M

粟裕一生打了很多胜仗,是毛泽东麾下众多战将中得心应手的一员爱将。从战火纷飞的1948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62年,我曾在粟裕身边从事秘书工作。在这14个春秋里,我亲身经历了他指挥的一次又一次战斗和战役,领会到他远见卓识的军事才能,更感受到伟大统帅毛泽东对他的信赖、重用和关怀。

M$ w/ `* @+ j) f, P% m# b

充分信任

- s% d( P+ R$ W7 N$ y

在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中, 粟裕因为战功卓著,就已经在毛泽东那里“挂上号”了。当时,23岁的粟裕担任红六十四师师长,与兄弟部队一起,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全歼国民党精锐十八师,活捉了师长张辉瓒。毛泽东为此填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盛赞取得的辉煌胜利:“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漫龙岗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从此以后,毛泽东一直注意粟裕的成长和发展。中央红军长征后,在浙江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因电台被打掉,粟裕和中央失去了联系,一度被以为牺牲了。后来当上海党组织得悉粟裕还在的消息,报告毛泽东后,毛泽东特别高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打了很多有名的大胜仗,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信任和赞扬。毛泽东曾极为赞赏地说过一句话,“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毛泽东心目中,粟裕就是一位对于我党、我军来说,难得、难求的大将。

9 _ @- X. r" T1 s2 e U! w2 T/ A

在战争年代,粟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高超的战略才华。他曾三次以“斗胆直呈”的言词向毛泽东提出有关战略方面的不同意见和重要建议,毛泽东以伟大战略家的气魄和宽广胸怀,每次都采纳了粟裕的不同意见,改变了战略决策。这种情况在我们党内、军内,实属罕见。

& B( K \# @9 J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蒋介石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毛泽东和党中央对此设想了一个南线作战的战略计划,其战略意图是在外线出击中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建立和扩大新解放区。按照计划部署,中央要粟裕离开苏中根据地兵出淮南。粟裕从实际情况出发,于1946年6月27日向毛泽东电呈不去淮南,先在内线打的建议。粟裕认为,先在内线打比在外线打的好处多,一是可以诱敌深入,二是有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三是各方面情况比较熟悉。考虑到粟裕的建议有道理,毛泽东于7月初给粟裕回电,同意粟裕先在内线打,再转至外线。结果,在粟裕的指挥下,打出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歼敌5万多人,取得了苏中战役的全部胜利。这一战役不仅大振了军威,鼓舞了士气,更起到了战略试战、战略侦察的作用。捷报传来,毛泽东很高兴,一方面要延安的新华社发消息,祝贺“七战七捷”的胜利,一方面亲自起草电报,总结此次战役的经验,向全军推广。

) C9 X2 p% `' h

1948年1月27日,毛泽东发电报给粟裕,要他率领三个纵队下江南,采取宽大机动的战略行动,吸引国民党军队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以减轻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压力。粟裕经过三个多月的慎重考虑,认为到江南去的好处不多,留在江淮地区可以协同二野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将会产生对全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粟裕于1948年4月18日给毛泽东发电报,陈述了自己的理由,说最好不要到江南去,就在江淮地区寻找机会,打更大的歼灭战。为此,毛泽东专门要陈毅陪同粟裕到城南庄汇报,当时的中央五大书记听取了粟裕的汇报,认为粟裕讲得很有道理。最后毛泽东还是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向毛泽东立了军令状的粟裕,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取开封、援敌必救”的高超指挥艺术,指挥了赫赫有名的豫东战役,歼敌9万多人,不仅向毛泽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且从此扭转了中原地区拉锯战的局面,将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军手中。

8 L5 {, Z' h/ c& [0 [

高度评价

/ G( s6 r% R* U2 }4 @

今年是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1949年的1月10日,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取得全面胜利,我军以60万人对国民党军80万人,歼敌55万多人,这是一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也是粟裕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毛泽东对粟裕建议举行淮海战役和指挥淮海战役给予了高度评价。

1 z- f) j( U5 g

参加淮海战役的全体指挥员,人人都有一份功劳,但毛泽东对粟裕的功劳,单独有一个评价。有一次,毛泽东问他的卫士长李银桥:“淮海战役结束了,你说说看,这场战役哪个人的功劳大呀?”李银桥思考着说:“我说华野粟裕功劳最大。”“是嘛!”毛泽东赞同地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陈毅谈话时也曾讲过“淮海战役粟裕应立第一功”。

' M' {6 ^- _* Q

为什么毛泽东说粟裕立了第一功呢?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 P# u: p0 D7 u* j% q- Y+ v% h

第一,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举行的。1947年底,党中央作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在取得了济南战役等战役的胜利后,粟裕认为,同国民党军队决战的机会终于来了,而且在江北决战,比在江南决战好,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比在其他地区决战好。1948年9月24日早晨7时,他将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报起草好,让我用“即刻到”的等级速送机要科发出,并且还嘱咐说,他要等毛主席的回电,回电要是来了,不要考虑他的休息,就是睡觉了,也要把他叫起来。转天下午毛主席的回电就来了,我当即把电报呈送给他。粟裕看得很认真,重要的地方还圈圈点点。看完电报后,他高兴地说:“这下好办了,毛主席同意我们举行淮海战役,摆在我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组织、如何执行的问题了。”就这样淮海战役的格局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

* _4 Z- f8 K- l8 S- N$ J, s: x- I

第二,从整个淮海战役全过程看,粟裕所分担的任务最重。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消灭黄伯韬兵团,第二阶段消灭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消灭杜聿明兵团。他除了负责歼灭黄伯韬兵团和杜聿明兵团外,还派了五个纵队参加了围歼黄维兵团的第二阶段的战斗。第二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是整个战役的关键。为了取得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的胜利,粟裕曾经七天七夜没有睡觉,饭也顾不上吃,一直紧张地指挥战斗。直到黄维兵团全部解决,他才松了一口气。

+ N/ g7 m; f( m J6 T* ]( q% V

第三,粟裕充当了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的角色。粟裕是总前委的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指挥淮海战役的中坚人物之一。因为在几个关键问题上,毛泽东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如,华野的统一指挥问题,将国民党主力滞留于徐州周围地区同其决战等,都是按照他的提议办的。大兵团作战,是粟裕的拿手好戏,而这一次三野和二野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协同作战,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从构想、发起、打援、包围、分割、追、堵、决战,粟裕都精心考虑,周密安排,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驾驭战争的能力。

2 J) E+ @2 I8 ~5 _

所以,毛主席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是言之有理、恰如其分的。这不仅是对粟裕在淮海战役所取得战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一生战功高度评价的一个缩影。

9 U' y: [9 \ l# _

十分器重

: \' S7 U: { l4 T+ @

毛泽东对粟裕十分器重,凡是有重要任务,毛泽东首先考虑要粟裕来承担,让他挑担子。渡江战役胜利后,紧接着就有一个解放台湾的问题,那么由谁来负责解放台湾呢?毛泽东考虑来考虑去,认为粟裕最合适。后来,因为朝鲜战争爆发,情况发生了变化,这项行动才被迫中止。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仁川港登陆,唇亡齿寒,战火就要烧到鸭绿江边。对于志愿军的主要领导人选,毛泽东也想到了粟裕,后来因为粟裕当时的身体情况很不好,毛泽东才放弃了这一想法。

. w6 `. j1 C# S z) S

新中国成立后,为进一步发挥粟裕的军事才华,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商量后,决定调他到解放军总参谋部,先是担任副总参谋长,后来又叫他担任总参谋长。粟裕一再向毛泽东请求,还是让他抓一项具体工作好,到统帅部恐怕做不好,难以胜任。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没有同意粟裕的请求。毛泽东还专门找粟裕谈话说:“你可以胜任的。”粟裕到总参谋部后,对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负众望,日夜操劳,亲自下部队搞调查研究,向毛泽东写了很多有分量的报告和建议。由于粟裕提的建议,总是从战略的高度,结合自己局部的实际情况,提得正确,有创新精神,符合部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所以,毛泽东对粟裕的报告总是看得十分认真、细致。在批回来的报告上,我常常看到毛泽东在上面圈圈点点,并给予“同意”、“很好”、“极为正确”等批语字样。

2 v- F, i1 X$ V2 q- I

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授了10位元帅, 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1359名少将。粟裕名列10位大将榜首,人称“共和国第一大将”。 对于粟裕授衔一事,李银桥回忆说,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以对比的方式给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肩上一颗星,硬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辞了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嘛!”周恩来说:“粟裕两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是一定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

- q: y# d5 S- I# `- t! @) L

真切关怀

: f' Y8 V) i& K

粟裕戎马一生,在枪林弹雨中曾六次负伤。1933年5月,在江西东部的硝石战斗中,他左臂负伤。由于伤及动脉,加之当时医疗条件差,使左臂萎缩致残,像竹竿一样细,左手五指也伸不直了。1934年9月,在转战皖、赣边区的战斗中,一颗子弹又打中了粟裕的右臂。由于子弹位置深,和战时医疗条件所限,一直未能取出。每逢阴天或刮风下雨,粟裕的右臂就疼痛难忍。新中国成立初期,粟裕调到统帅部工作,毛泽东知道他这一伤痛情况后,特嘱其住院实施手术,才将这颗折磨了他17年的子弹取出。

% {/ u9 h+ x/ Q: I

由于战争的高度紧张,粟裕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头疼病、美尼尔氏综合症。有时头晕头昏得很厉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严重时还处于半昏迷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特批他到青岛检查、治疗、休息。在青岛休息一段时间后,身体情况不见好转,粟裕又想着工作,心里很着急,就将身体情况写信汇报给毛泽东,并请罗瑞卿同志回京时带去。毛泽东见信后专门写了一封回信。

$ K' P7 i0 K: X4 |

粟裕同志:

9 H; x( Z- D; m7 m" ~

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

- u ]$ W7 w$ B" N4 I& K/ w

问好!

2 o% W: @" L/ w0 _) m

毛泽东   

2 [/ O; f: r3 F( e

八月八日 

' F7 x: {# \! O' x* E: \/ S$ ^

后来,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1950年11月粟裕得以去苏联治疗。经过半年多的治疗与休养,1951年9月他恢复了健康,回到北京。

7 {8 K) Z& U# V% c

毛泽东心目中的粟裕,是可以信赖的粟裕,是可以重用的粟裕,是立了大功的粟裕,是值得关怀的粟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