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围绕建设“湖北省工业强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既定目标,以支柱产业为主导,以特色园区为平台,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着力推进工业化,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阔步迈进湖北工业强市行列。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显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亿元,同比增长29.6%;区域性财政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32.8%;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同比增长34.1%。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工业效益明显增强。全市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1.1亿元,同比增长49.2%。中央及各级惠农政策落实,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人均达到9330元,同比增长10%。城乡经济、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城乡面貌得到新改观。按照“城区求精、集镇求强、乡村求美”的基本思路,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道路建设、绿化工程、精品工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创优,一批重点工程全面竣工,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网络化、现代化“大交通”格局。城市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不断推进,城市规模和品位同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乡村公路建设、生态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林权证发放等工作基本结束。事业单位改革整体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完成。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税务、金融、保险、物价、粮食、供销、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秩序逐步规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6年,全市共确定招商引资项目59个,当年计划投资16.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7亿元。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实现自营出口3869.9万美元,同比增长75%;直接利用外资1775.2万美元,同比增长12.9%。
——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加大科教投入,科教兴市战略显见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得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资源日趋优化,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建立乡镇文化新体制,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文化领域精品迭出。坚持以农村为重点,为人民健康服务,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城乡群众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并运行良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民健身中心顺利开工。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文明生育的观念逐渐形成。广播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覆盖面不断拓宽,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村村通工程通过省级验收。环保工作力度加大,国土、民政、统计、扶贫、审计、物价、气象、档案、移民、外事侨务、老龄、史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长,社会购买力不断提高。在人均住房面积、民用汽车增幅、移动电话普及率、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指标,均高于同区域的平均水平。对城乡贫困人群和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有效的社会救助、帮扶,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根本保障,覆盖全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规范和完善,社会保障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民主法制得到新加强。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发扬民主,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全市民主法制建设迈入新进程。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依法治市取得新进展。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积极转变职能,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有效发挥。普法教育深入开展,依法治理稳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用事务公开广泛推行,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建立健全经常性严打工作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坚持不懈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以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度为重点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全面建立,稳定、治安、安全、信访四大排查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政治稳定、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精神文明取得新成果。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切入点,突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继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创新思路。扎实开展“从人文环境看宜都”活动,市民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城乡文明手拉手、共建文化中心户”等活动,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载体。牢牢把握舆论宣传的领导权和指导权,强化阵地建设,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文明创建实现新目标,涌现出鸡头山村、东风社区等一批全国、全省的文明创建先进典型。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就。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拓创新,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务公开试点取得新成果,党内民主不断发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统战和党校等党务工作部门,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富有成效。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等工作不断加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干部队伍结构逐步优化,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不断创新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较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责任制更加落实,源头治腐更加有效,案件查处执法监察更加有力,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得到及时纠正。大力推进“民心工程”,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得到加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经济增长对高投入、高能耗、高产值的依存度还比较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大。二是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的牵动力有限,农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手段不多。三是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显现,社会保障、群众就业、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等工作难度增大。四是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少数党员理想信念不牢,宗旨观念淡薄,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已引起市委的高度重视,今后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度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0年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0年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宜昌市前列,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经济质量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以上;区域性财政收入9.6亿元,增长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8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31.7亿元,增长20%;利用外资1953万美元,增长10%;外贸出口38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7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以商招商、企业主体招商,继续鼓励各乡镇利用工业园区平台招商,引进一批大、高、新和产业链项目,确保全年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宜化楚星PVC项目、东阳光生化制药三期项目、华阳化工紫外线吸收剂项目、林森矿业铁矿粉综合分选项目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东阳光自备热电厂、东阳光3号地化成箔项目和陶瓷工业园等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坚持用硬措施优化软环境,政府搭建平台,服务企业自主发展。进一步抓好项目签约、立项、报批、供地、开工等关键环节服务。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资源消耗、能源综合利用、产品科技含量、企业综合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切实提高项目引进和建设质量。
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认真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重点在精细化工、新药和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力争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30个,新增省级名牌产品2个以上,培育科技示范企业5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增长25%以上。实施质量兴工战略,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标准化体系认证,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与国外企业合作,利用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企业竞争力。
着力提高工业经济质量。依托大项目和骨干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产品延伸和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着力打造“4+3”产业集群。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大中小齐抓,加快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力争规模企业达到85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6家,其中过10亿元的3家、过5亿元的3家,形成优强带动、梯次发展的骨干企业群。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综合分析,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确保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总额分别达到102亿元、31亿元和9亿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各项措施,推广使用天燃气清洁能源,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彻底关闭土纸厂,加快淘汰黏土实心砖,促进小水泥行业转产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水平,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及装备。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利废环保型产业,重点在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高标准发展柑桔1万亩、茶叶5000亩、桑园2000亩。继续实施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建立柑桔、茶叶、水产、畜禽示范基地15个,新办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样板1万亩。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8万亩、畜产品产地认定3个,“三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达到16个。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家省级、5家宜昌市级龙头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以上。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力争农机化综合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强化动植物防疫检疫,提高基础防疫水平。
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坚持异地输出和就地转移结合,大力实施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整合各种培训资源,捆绑使用培训资金,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就业本领,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实施“手把手”村干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培养村级后备干部60名,培训新型农民1200名,培育科技示范户3000个,建设30个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坚持用先进文化引导农民,加强政策形势、法律法规、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公德、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加快建设现代农村。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创建、部门协作帮建、企业扶持助建、群众投入自建的社会合力共建机制,逐步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范围,推进农村现代化。财政投入400万元,新扶持20个村进行试点建设;财政投入120万元,抓好12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以农村水、电、路、沼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认真抓好“五改五通”,继续对小型农田水利、饮水安全、通村公路硬化、“一池三改”等建设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投工投劳。全面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继续实施天保林、退耕还林、生态家园、庭院净化等生态工程,大力推进生态农户、生态小区、生态村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新增耕地3000亩。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完善农村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公共设施。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全面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农村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以及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化解乡村债务。
(三)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发展旅游业。循序渐进地推进优势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突出天龙湾景区和奥陶纪地质公园建设重点,抓好高尔夫球场、守敬书院等在建项目,筹建青林寺谜语度假村,实施奥陶纪石林扩建改造工程。积极发展近郊农业观光、山庄度假等形式的乡村旅游。加强旅游招商和宣传促销,加快与周边旅游圈融合,不断提升宜都旅游知名度。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认真实施城区商业网点规划,把网点布局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搞好基础设施配套,确保人畅其流、物畅其流,聚集人气、增加商气。加快运用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实施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农村商贸发展。抓好陆城城西新区商贸区、枝城商贸中心区建设和陆城西正街商业街整治改建,加快建设枝城煤炭配送中心、洋溪综合码头和红花码头配套工程,启动枝城沙沱码头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合理增加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制定激活住房二级市场的具体政策,盘活住房存量,促进住房消费。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建立政府鼓励、社会支持、市场调节的创业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个私经济发展。广泛动员城乡群众从小规模的生产、加工、销售做起,从发展小餐饮、“农家乐”等服务业做起,积聚资本,积累经验,实干兴业。坚持本地群众和外地客商一视同仁,个私项目和招商项目同等待遇,不断拓宽创业领域、扩大创业群体。力争新发展民营企业90家、个体工商户800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专、精、特、新”产品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重点予以支持。
(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突出抓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进一步拓展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提升城市品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延伸城河大道南段、杨守敬大道东段和园林大道东段。黑化城区部分道路,提升城区市政设施档次。加快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续建孙华路华杨段,完成十里铺创业园道路配套工程。按照景观桥标准实施清江一桥维修工程,加快清江一桥至二桥段两岸景观工程建设。基本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确保吴家湾垃圾处理场竣工并投入使用。维修改造城区人行道和部分小街小巷,改造完善城区排水管网,全面完成城区旱厕改造工程,切实解决影响市民生活的实际问题。加大绿化投入,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实施文峰公园扩建工程。继续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枝城、红花套、聂家河等乡镇创建“优美镇”,重点支持各乡镇试点建设一个“生态村”,同时抓好松木坪集镇街道整治、欣龙公司至火车站道路标准化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规划控制,进一步完善户外广告及个人建房管理办法,加强对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持综合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健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方面的长效管理机制。依法加大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下大力气抓好公共设施及户外广告招牌的管理。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推进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推行环卫清扫保洁、绿化管护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广大居民适应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五)切实强化财政金融保障
加强财政增收节支。严格依法治税,完善征管措施,以增加收入、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为主要目标,对重点税源搞好跟踪分析,对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对非税收入加强征管,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税收入目标如期实现。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财政激励政策,促进各类创业主体加快发展,培植新生财源。加强预算约束管理,实行严格的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严控超预算支出,严禁私设“小金库”。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等国有资产的管理。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改革,抓好“乡财市管”、“校财局管”,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强化支出控制约束机制,严控一般性支出,建设节约型机关。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优先保法定支出,保各项政策的落实,保三农、社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支出。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资金、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力度,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秩序。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农村、企业、社区、区域四大信用工程,构建全社会信用体系,保持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荣誉。继续加强银企、银地沟通与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本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深化改革,盘活不良资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六)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深入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职业介绍、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等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扶持范围。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加强对“4050”人员、享受低保的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残疾人的就业扶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和劳动力流通机制,促进劳动力和岗位资源的充分对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推动民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参保,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向农村延伸,确保扩面8000人次。依法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完成基金收缴1.45亿元。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城镇特困家庭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积极开展城乡医疗救助、法律援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灾害救助等工作,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关心群众安危冷暖,办好重点实事工程。一是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建设2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为农村赤贫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免除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扩大“两免一补”范围,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万人次计400万元;实施搬迁扶贫100户350人。三是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继续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就业。四是完成农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5000人、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五是全面开工建设宜华一级路宜都段路基工程;建设通村水泥路70公里;完成株洲公路路基改造工程、松宜矿区陈家河至尖岩河道路改造工程;完成石羊河大桥80%主体工程;新建1个乡级客运站和20个农村客运候车棚。六是帮助200户农村困难户改造危房;搬迁安置地质灾害严重的松宜矿区庙河居民。七是完成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和污水处理场一期工程;改造城区12座旱厕和泥巴路;解决城市重点路段排水不畅问题。八是扩建文峰公园;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4000户、农村庭院净化1万户;建设10个生态村、20个生态小区。九是抓好20个试点村建设和12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实施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项目;实施农村小型水利民办公助项目,建设30公里末级渠系,维修整治堰塘400口。十是新建城西小学;新建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免费送科教、爱国主义电影700场,送戏150场。
(七)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深入开展以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主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依法治市,全面开展“五五”普法,继续推进“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提高公民法制素质。积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切实加强社区建设。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开展县域技术创新示范,加快建立技术创新机构,积极培育科技示范企业、示范村、示范户。实施宜昌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个,申请专利39项,转化推广重大科技成果5项,新增省级以上高新产品5个。调整教育布局,新增3所初中标准化达标学校,加强永久性学校校舍维修,基本实现远程教育“班班通”。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政策,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健全教育资助体系,扩大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范围。完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推进教师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抓好“两基”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对接。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挖掘保护青林寺谜语、宜都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化遗产。建立文艺创作激励机制,设立“杨守敬文艺创作奖励基金”,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继续举办少儿文艺评奖、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建设,维修改造2个乡镇文化站,加快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固定场所。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创建工作。强化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国债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实施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对乡村医疗用药试行集中招标采购。强化市场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新增3个全民健身点,完成3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国防、人防、民兵预备役、优抚工作,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促进民族、侨务事业全面发展,依法管理好宗教事务。切实抓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继续加强广电、人事、统计、物价、粮食、供销、气象、质监、档案、史志、对台事务、防震减灾等工作。
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法保护和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严格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治理的监管力度。依法保护基本农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大治理水土流失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加强废气、废水、废物处理处置管理,加快城乡绿化,保护饮用水源,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营造文明、优美、和谐的生态家园。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三大目标,不断巩固和提高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生育文明“三级联创”和“文明幸福家园”计划,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
切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完善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区综合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工作者在维护稳定中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领导下访、接访制度,认真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切实维护公共安全。
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兼顾并维护各方利益。注重兼顾发展进程中能力强的群体和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积极鼓励能者创业,多方扶持弱者就业。注重兼顾改革中得益多和得益少群体的利益,利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对困难群众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对特殊困难家庭提供有效救助。注重兼顾不同行业的群体利益,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八)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着眼于理论武装,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继续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与基本要求,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坚定信念,不懈奋斗。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并把学习贯彻党章落实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改进和加强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表率作用,带动全市各级机关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把干部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构建多渠道的培训体系。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成果,着力制定与完善可操作、管长远的长效机制,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掌握新闻宣传的主动权。
二是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各级领导班子能力的检验。着力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增强领导本领,提高领导水平。
以建立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为重点,提高选人用人水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群众公认原则,重实绩论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要求,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优秀干部,真正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完善干部正常退出、辞职、免职、降职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领导干部聘任制。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干部任用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以提高素质和优化结构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把各级领导班子后备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优化结构,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后备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机关干部老龄化、结构不优的问题,重视人才开发与培养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着眼于夯实执政基础,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固基工程”,深化“三级联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围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培养、大胆起用“双带型”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和树立一批“发展有方,治村有力,群众拥护”的村级党组织典型,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干部争当发展的带头人和群众的贴心人;认真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转化后进村和经济薄弱村。
围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大力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因地制宜建设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努力使党的组织体系覆盖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党的政治优势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创新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
围绕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大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强阵地建设,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档次,努力满足广大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
围绕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创新教育管理机制,积极发展党的新生力量,加强对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农村无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围绕提高党的凝聚力,扎实开展机关、学校、卫生和其他事业单位党建工作。
四是着眼于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广泛深入开展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实现零障碍、维护农民正当合法权益实现零侵害、村级接待实现零招待、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实现零腐败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四归零、两公开”活动,认真开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专项检查,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不正当行为,切实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抓紧抓实。
抓工作重点。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继续加大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重点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案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加强执法监察工作,认真治理商业贿赂,坚决纠正工程建设、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的不正当交易,逐步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继续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建立群众投诉办理工作机制。
抓源头治腐。认真落实《实施纲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运用正反典型开展党纪法规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营造崇廉尚洁的外部环境。从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入手,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抓好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经营性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四项制度建设,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
抓一岗双责。强化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三个文明建设和其他业务建设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五是着眼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把方向、抓大事、出思路,抓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统筹协调好同级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党委各部门的工作,形成各方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
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和程序来作决策、办事情,不断完善议事规则,优化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切实提高决策水平。
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逐步完善基本制度,重点围绕完善民主选举方法、构建科学领导机制、扩大代表民主权利、确立常任制度体系开展工作。通过机制创新、结构创新、方法创新,进一步发挥好全委会、党代表和党代表年会的作用,实现在党内监督、在年会效能、在工作运行机制、在制度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显著增强,保持了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市的荣誉,在全省、宜昌市的领先地位得到巩固,在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排名中居17位。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万元,全地域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4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4860元。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自营出口企业达到34家,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全省工业强市的目标基本实现。今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达到50个,协议投资90亿元,已到位20亿元。特别是经过全市上下多年艰苦卓绝的工作,锲而不舍的努力,一期投资26亿元的东阳光自备热电厂已获准开工建设。循环经济、园区经济初具形态,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工业实现“双百”目标,规模企业突破百家,规模企业产值过百亿。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其中过亿元的达到16家,10亿元的达到3家。乡镇经济迅猛发展,消除了规模企业空白乡镇,4个乡镇实现了财政收入过千万元。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柑桔、茶叶、畜牧、水产等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比较优势明显,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以旅游业、物流业、商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正在逐步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走精细农业发展道路,示范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农业标准化、农民组织化、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深化,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公益事业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坚持执政为民、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层次不断提升。城乡就业培训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困难群众帮扶体系、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整体保障水平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交通、电力、通信、天然气、广播电视等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现代化设施逐步进入千家万户,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逐渐改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局面稳定。
——坚持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我市“两基”国检顺利通过,被誉为“宜教之都”、“宜学之都”。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新,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活动丰富多采,文化品牌特色鲜明。“创卫”工作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实现新突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不断巩固。实施“科技富民强市”战略,科技创新实现新进展,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顺利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县市考核验收。双拥工作成效突出,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贯彻落实,生育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环保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民政、国土、扶贫、统计、审计、物价、气象、移民、粮食、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维护稳定,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大依法行使职能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深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创新,政务公开工作被表彰为全国先进,成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示范单位。城镇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平安创建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突出。开展经常性“严打”和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专项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矛盾纠纷排查和预防化解机制落实。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为促进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巩固,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不断深化,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得到了省委和上级组织部门充分肯定。“五规范、两争创”活动全面展开,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四个一”学习活动广泛开展,“干部教育年”活动扎实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有序实施,党员干部素质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健全,人才队伍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农民素质得到提高。积极探索党风廉政建设“以案查责”新办法,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四归零、两公开”活动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源头治腐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域进一步扩宽。查办案件的力度不断加大,违纪违法案件得到严厉查处。统战部门发挥优势,服务经济效果明显。“民心工程”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和对台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党校、工商联、科协、文联、残联、老干部、老促会、老龄委、关工委等部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节能减排的压力还很大,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全民创业的氛围还不浓厚,创业热情不高;有效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还不规范,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文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还没有完全彰显,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还有差距;少数党员干部作风还很漂浮,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不注重调查研究,不善于思考问题;少数部门工作不落实,承诺不兑现,服务大局的意识有所淡化,发展环境有反弹趋势。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中共宜都市委2010年度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0年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实施统筹战略,突出城乡联动,推进“四位一体”建设,为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先进县市行列、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牢基础。
二、发展目标
2010年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GDP增长15%,全地域财政收入增长15%。
三、具体措施
(一)突出好字优先,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突破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按照“精一、壮二、活三”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大调整力度,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做精农业。按照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精细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立足四大主导产业,突出市场化导向、科技化助推、多功能化服务,依靠基地示范、龙头带动,全面提升产业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全力争创柑桔、茶叶、畜牧、水产特色产业大市。坚持走精品农业之路,打造品牌农业。积极推广多元化产出、工厂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深度化加工的生产经营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竞争力。建立土地依法流转机制,不断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奖励机制,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建立生产、运输、销售协作机制。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基础设施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在重视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更加重视科技的作用,建立以生产一线为中心,以乡镇、村、协会、龙头企业为一体,以集中培训、现场教学和远程教育为方式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科学有效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重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在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农民教育,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壮大工业。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动工业提档升级。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实现“234”目标,即规模企业新增20家,规模工业产值新增3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工程”,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生化制药、电子材料和新型建材产业,延伸煤化工、磷化工和生化制药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向高端扩展。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振兴机械制造和纺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更加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切实节约资源,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经济,积极鼓励企业不断开展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企业、产业内部循环。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继续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营造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实施“品牌创建工程”,鼓励、引导、帮助企业创品牌、树品牌,力争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著名商标、全国知名产品。同时,继续大力招商引资,拓展领域,注重引进社会发展项目、农业项目和第三产业项目。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重点实施社会化招商和信息化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评价体系,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实现环保效应和就业效益“双赢”。合理调整和优化园区空间布局,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探索园城一体、园镇合一的新体制,形成与园区主体功能相适应、与主导产业相配套、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旅特色新区。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村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不断壮大乡镇经济,力争财政收入过千万元乡镇再增加1-2个。三是激活第三产业。继续落实扶持政策,抓好规划引导,着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出台户籍、教育、就业管理和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鼓励和吸引外来人员、本地农民在城镇落户创业,大力提高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比例。支持以“非博园”为重点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增点;支持红花套镇建设柑桔大市场,打造鄂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支持加快枝城配煤中心建设步伐,打造长江中游重要的水陆综合运输港口;支持陆城城区和乡镇立足自身优势,打造一批风格多样的特色街区。全面提升特色餐饮、健康娱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生活性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一是加快改革开放。以公开透明和群众监督为重点,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为重点,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创新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以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以钱养事”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高标准、高水平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强化服务引导,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外贸出口稳步增长。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和人力资本,把培养、吸引、聚集和用好一批乡土人才、实用人才、管理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强化人才对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确立企业在科技投入、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调整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加大对能源资源节能循环利用新技术、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吸纳社会资金、民营资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形成市、乡、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大力普及农村实用技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新和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三是注重方法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解决问题,探索新方法,完善新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围绕建设“园林城市、优美乡镇、生态村庄”目标,以改水、治污、植绿为重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强化示范性工程、政策性导向、机制性保障等有效措施,继续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和“庭院净化”工程,高标准推进生态村建设。制定奖励政策,开展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严把项目引进关口的同时,通过技术改造确保现有企业达标排放。加快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城市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治理力度,防止边开发边污染现象的发生。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保护饮用水源,治理重点水域污染。三是打造宜居环境。围绕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制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信息资源等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规划,用最强硬、最严厉的措施确保规划执行。实施“绿化工程”、“亮化工程”、“黑化工程”,抓好一批重点交通城建项目建设。要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落实城市管理责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二)围绕关注改善民生,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以大创业带动大就业。落实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提高创业服务水平,优化创业环境。以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为重点,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规模有序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强化就业新技能培训为重点,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大力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大业”氛围,评选表彰一批就业明星、创业能人,掀起大创业、创大业的热潮。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完善现有各项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居民,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重点解决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生活保障问题,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抓紧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积极探索大病救助机制。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还迁安置房,积极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被征地农民保障办法。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认真落实残疾人养老保险补贴办法。加强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80%。提高农村电网运行质量。启动“三网(电视网、电话网、宽带网)合一”工程,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完善城市管网配套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延伸城区公交线路,探索“一站式”公交营运管理模式。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注重教育公平,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区域布局,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农民补偿比例。大力推行药品配送,继续探索并逐步完善以医药分开为重点的医疗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以药养医”的弊端。加强市、乡、村三级卫生医疗和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抓好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强全民健康意识,逐步建立全民健康档案。依法维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和移民政策落实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加强市场监管,突出抓好食品药品等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行业专项整治。
强化社会管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不断创新社会综合管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巩固全省平安县市创建成果,向全国平安县市目标迈进。健全社会稳定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不断完善市、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健全城市、农村社区社会化管理体制,妥善处理各类信访问题。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继续做好人民武装和国防动员工作。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政治文明建设新进展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政协工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
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支持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特别是要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坚持官由民选,推进基层民主选举。重点完善村级“两委”班子“两推一选”、乡镇领导班子、市直机关党组织负责人直选等制度。坚持权为民用,推进民主管理。继续在全市范围内不断推进、规范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等各项公开制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落实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推行事业单位财政编制实名制,真正做到公开透明,还权于民。坚持事由民议,推进民主决策。重点推行“一事一议”、民主恳谈、群众听证等议事办法,规范决策程序,充分体现民意,提高民主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坚持绩由民评,推进民主监督。以严格执行审计、问责为重点,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群众评干部、基层评领导、社会评部门的民主评议体系。以突出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修改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加快推进乡镇政府机构和市直部门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为重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行政执法方式,健全行政复议机制,防止和解决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加快建设法治型政府;以推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电子政务等现代服务手段为重点,突出效能建设,重点解决文山会海、形式主义等问题,努力建设高效型政府;以实行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和严格的考评、问责制度为重点,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责任型政府。
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以“五五”普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以推进规范执法、提高执法水平为重点,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四)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彰显文化大市新魅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风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认真组织“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活动,实现文明成果大展示、文明素质大提升,以文明创建成果检验公民意识教育实效。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上下团结、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为促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继续争创全省金融信用县市,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形成信用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尚。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大公益性文化投入,不断完善文化体育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全民健身中心的作用,搞好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健全市、乡、村、文化中心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基层文化服务由单层次、单渠道向多层次、多渠道转变,文化事业由政府单一投入向社会多元投入转变。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真诚服务,大力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城乡文化互动活动,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落实保障。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立足宜都特色文化资源,认真研究探讨宜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形成一批具有宜都特色、宜都风格的文化品牌,以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融合。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文娱演艺业,拓展媒体传播、信息网络、艺术策划、音像制品发行放映等文化形态,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式。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抓好“非博园”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
(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全市营造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将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同改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结合起来,同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以“五好”创建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党建责任,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通过开展以“转变理念、转变方式,带头创业、带头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两转变、两带头”活动,提高村级组织领导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树立一批讲奉献、有作为、口碑好的农村基层干部先进典型。以推进基层民主为重点,规范和创新选举工作。城市社区党建以新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新体制,把社区建设成展示党员形象的窗口、管理流动党员的阵地、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营造党群关系和谐的社会共同体。认真做好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促进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扩大覆盖、凝聚力量、促进发展。同时抓好机关、学校的党组织建设。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采取对口帮扶、结对共建等形式,实现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前进。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途径、新方式,启动城乡远程教育工程。健全党员关爱机制。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深入实施“关爱工程”,切实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健全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帮助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的积极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三是强化党建责任。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制定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创新考核办法。
以推进党内民主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以发挥代表作用、提高年会质量、规范理顺关系为重点,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把闭会期间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化、经常化,不断扩大和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员群众中的影响力。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年会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使年会制度更加科学规范,使年会更加富有实效。规范决策运行体制和机制,理顺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三会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决策监督、决策咨询、决策执行、决策评价的科学体系,充分发挥好监督委员会和决策协商与评估委员会的作用。推进党务公开。二是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创新公开形式,扩大公开范围,提高公开质量。着力解决群众关注与公开内容脱节的问题。突出抓好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市委重大决策事项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公开工作,特别是重要事项决策前、决策中的公开工作,以及党员群众反馈意见的再公开工作。建设并利用好现有的公开平台,积极探索完善党务公开意见反馈收集机制,注重并加强公开后的信息分析和运用,畅通各级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联系渠道,实现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三是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继续推行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积极探索新的领导体制下的相关配套制度,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工作运行机制。四是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实行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任期制。继续推行干部竞岗制,规范人事调配程序,促进人事工作公平、公开、公正。不断完善干部交流、正常退出、免职、降职等管理制度,继续实行部分科级职位的公开选拔,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和酝酿试点工作。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规范公务员履职行为。
以密切党群关系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抓好“两联一督”工作,认真调查研究,勤于思考问题,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好。要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确定重点,简化程序,突出实效。深入开展“民心工程”活动,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结构调整、科技推广、传播文明,在互动中服务,在帮扶中提高。把作风建设纳入各级党员干部综合考核体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人文环境。
以预防和惩治腐败为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廉政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大力开展党的优良作风、社会主义荣辱观、廉洁自律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改进教育方法,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提高教育效果。二是深化“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讲责、细化定责、完善评责、严格追责,加大以案查责的力度,促进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到实处。三是拓展防范领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深入抓好“四归零、两公开”活动,进一步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说事室、代表议事室、代民办事室“一委三室”建设,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四是严格执行制度。认真贯彻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民主生活会、诫勉谈话等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五是狠抓案件查办。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继续重点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失职渎职、腐化堕落的案件。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转眼间2009年已经结束了,学校党委宣传部的一年的工作也在恪尽职守中度过了,回顾一年的工作,党委宣传部全体教师圆满完成了学校党委分配给我们的工作,也顺利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一年来,全体党委宣传部教师都在“三个代表”思想的领导下,努力工作,做最好的工作。在一年行将结束时,我们就一年来我们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做一下总结。
2009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建校五十周年庆典、首次较大规模扩大招生、再次冲击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层干部换届、科级干部聘任┅┅宣传部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中心,以建校5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为重点,积极发挥校内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努力拓展对外宣传,为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圆满完成校庆宣传
(一)组织完成校庆网站的设计、维护和更新工作。校庆网站于5月23日正式开通,截至目前,共登载各类信息115条,点击率超过5万人次。
(二)建立校庆VI系统。完成校庆标识、校歌、校庆宣传画的征集、审定、制作、使用等工作。
(三)完成校庆宣传专题片DVD的拍摄、制作及包装任务,并将其刻录了中文版5000盒、英文版500盒。该宣传片采用现代媒体手段,回顾了建校50年的光辉历程,较全面地展示了学校教学、科研、育人的巨大成就和学子校友的风采,获得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好评。
(四)编辑出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50周年画册》(珍藏版)。完成了画册的整体策划、画面挑选、文字说明、整体风格设计、封面设计、英文翻译等各个环节,共出版画册5000本,被誉为建校以来页码最多、图片最翔实、整体设计最精美、印刷质量最好的画册。
(五)编辑出版《50周年校庆简报》3期。
(六)主办校庆文化周活动。举行“大行德广·伴你成长”暨佛科院50周年校庆大型音乐会一场。主办“岭南木棉火样红”校庆文艺晚会一场。为办校庆文艺晚会,宣传部先后到11次到各校区、各学院审查、遴选节目,3次赴三水荷花世界磋商外请节目事宜,多次组织演出单位进行连排、彩排,最后确定17个节目参演。为节省经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宣传部与多家知名企业商谈赞助校庆活动,得到了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行银行佛山市分行、佛山市三水荷花世界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解决了宣传经费紧张的问题。晚会现场挤满了热情的观众,精彩的节目引起阵阵掌声,欢庆的气氛将校庆活动推向了高潮。
(七)营造祥和、喜庆、热烈、欢快的校庆氛围。
(八)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二、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一)协助学校党委在全校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起草了《关于我校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的通知》,对学校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进行部署安排。认真撰写每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剖析制约学校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努力探索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二)承担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文秘工作,积极协助学校党委中心组开展理论学习。指定专人负责资料准备、学习记录、学习情况及时上报和其它服务工作,保障了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顺利开展。至今为止,党委中心组2008年共开展了6期专题学习。
(三)认真组织、实施全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组织全校党员2600多人参加市机关工委的“双学”(学习十七大精神、新党章)知识测验。
2、组织动员教职工参加全国法制宣传公益征集、广东省“改革开放与我的生活” 征文、佛山市的“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推动我市组织工作” 征文、征集广东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
3、组织观看“汶川地震情牵佛山”大型摄影巡展、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活动等。
(四)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认真组织实施每月一次“主题班会”,一次“党团活动”,一次“影视教育”、一次“形势教育”的“四个一工程”。
2、圆满完成学生第十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讨活动。共举办学习辅导会和座谈会47场次,收集学习研讨论文2102篇,经专家组评审,评出一等奖论文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并进行了表彰。
(五)完成教职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课题立项工作。
(六)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党委做好维稳工作。
三、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努力拓展对外宣传
(一)做好重大节庆日和学校重大活动悬挂标语、横幅等环境布置工作,展现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育人效果。一年来,共制作并悬挂横幅200多条,欢迎牌100多个,此外还有充气拱门、空飘气球、彩旗、大型喷画、海报等。
(二)加强校园宣传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校园宣传品张贴悬挂的管理规定》,做好校园宣传环境的检查、监督工作,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和提高校园文化品味。
(三)充分发挥宣传橱窗在宣传阵地中的重要作用,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前制作相关专题橱窗。今年已制作庆祝“五一”的专题宣传图片、庆祝建党87周年专题图片、50周年校庆专栏、50周年校庆活动集锦等四期宣传橱窗。
(四)做好学校重大活动的摄影、摄像工作,收集和保管好影像资料,为学校的各项重大活动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并及时以简讯形式作宣传报道。
(五)加强学校广播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广播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上半年,完成了对各校区广播台的检查及检修,并指导广播台学生干部进行换届选举,对新任学生干部进行培训。
(六)以50周年校庆活动为契机,加强与省、市新闻媒体的联系,努力提高学校知名度,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紧扣学校中心工作,加大校报深度报道
(一)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做专题报道。为增加校报的可读性、贴近性,编辑部在校报的报道内容方面,进行整体策划,以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基点,当下发生的新闻为突破口,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事件,如本报在短短的两个月,4期报纸中开设了七个专题报道:50周年校庆专栏、记忆、创业成人、30年如歌的岁月、改革开放30年思想大解放、80后与90后、超越梦想——我的奥运等。
(二)抓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学生记者是校报重要的采写骨干,编辑部利用周一下午,学生课时不多的时段,对学生记者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的培训。并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安排适合的采访任务,尽量让学生多跑多写,使他们在校报这一平台上发挥最大潜能,得到最好的锻炼。
五、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存在问题和主要差距
(一)人员配备不齐,宣传报道难免不到位。
(二)经费紧张,对外宣传捉襟见肘。
(三)宣传工具缺乏,有些工作力不从心
2009年是我们学校丰收的一年,我们一年来工作都在紧张中度过,相信我们的工作业绩也是不错的。2010年我们党委宣传部的工作仍然不会轻松。不过这些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帮助学校扩大影响力,最后帮助学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的效益规模、2010年,我们党委宣传部一定会做的更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年初,我乡就制定了《创建“无毒社区“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政法的同志任组长,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的多个部门精干力量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综治办,办公室负责全乡禁毒工作的组织、宣传、规划、实施等工作,把触角延伸到村一级,确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禁毒方针、政策,全面实施县禁毒委工作部署,将禁毒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明确了责任。
二、广泛宣传、全面预防
宣传、教育、动员是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县禁毒委把每年的六月份定为禁毒宣传月的决定,在“6.26”国际禁毒日期间,我乡组织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各形式,在机关单位、学校、市场等公共场所进行了广泛深入宣传,还利用长策学校的普法教育基地,加强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这样,全面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知毒、恨毒、防毒、拒毒、禁毒意识。
三、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1、实行领导责任制。在年初,乡、村(居)两级为创建“无毒社区”就成立了领导小组,并与村(居)、驻乡单位签订了禁毒责任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一层一层抓落实。2、定期例会制度。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精神,分析辖区内的“禁毒”工作形势,商讨对策。3、实行跟踪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属地”原则,采取定责任区,定责任人,定期下乡调查了解,保证不出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到人。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了禁毒工作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摸底排查,澄清底数
年初,我们就组织人员在全乡范围内对吸毒、种毒、制毒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及时掌握毒情动态,对青少年、个体经营者、外来人员和经常外出有怀疑对象,都实行重点清查,跟踪管理。目前,我乡没有发现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2009年党建工作总结
民政局
2009年,县民政局党组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增强党的活力,按照“加快创新,争创特色、选好载体、抓好典型,总结推广”的思路,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建整体工作有新的发展,同时,各项民政工作也得到更好的促进。
一、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班子战斗力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党和国家的民政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班子的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是理论学习实现新的突破,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融入民政工作的实际中的学习氛围,先后组织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三力”建设及新一轮解放思想等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和省、市、县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增强集体领导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了分工合作,团结协作,相互补台的工作氛围,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已成为局班子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一年来,从来没有一次因为违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原则而影响班子团结的事发生。
二、推进作风建设,服务意识和质量明显增强
一年来,我们抓住全县开展“三力”建设和新一轮解放思想活动,以及“四项制度”贯彻落实的机会,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从领导班子做起,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一是健全和完善了机关工作纪律制度,以制度管人,以纪律约束人,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杜绝了不按时上下班、工作拖踏、相互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树立了良好的机关作风。二是建立和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政务公开专栏,形成了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公开的工作制度,自觉接受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保证各项工作在公开、公正的情况下开展,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三是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加强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学习教育,增强机关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全体干部职工树立起了民政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心系人民,心系灾区,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做好民政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得到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依靠传统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为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对民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精神,不断加强对现代领导知识的学习,提高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一是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关于民政工作的有关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工作全局,根据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统筹兼顾,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促进工作全面、协调、有序地推进。二是转变决策方式,推进科学决策。建立了调查研究、讨论酝酿、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制定决策、检查落实的科学决策机制,所有重大决策,都在事先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讨论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完善的基础上作出,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加强督促检查,保证了每一项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同时也保证了决策的正确实施,我局从未出现过一次因违背了科学决策要求而作出错误决策的事件发生。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牢记执政为民。我们深知,民政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救灾救济、低保发放、优抚安置等各项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实事求是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及乡镇民政助理员,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耐心细致地工作,对重要的救助对象及主要灾情,都要由局班子成员亲自带队进行实地查看,以保证救助的准确无误,做到了该救助的全面得到救助,不该救助的一个也没有纳入,保证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了最佳效益。四是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和完善了决策形成机制、岗位管理机制、分工合作机制、督促检查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等工作机制,采取定岗定员、竞争上岗的办法,加强岗位管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从领导班子开始,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及乡镇民政干部认真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公务员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县人大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确保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在工作中从未出现过违法违规行为。六是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突发性事件多的特点,为确保各项工作及时到位,措施准确有力,我们根据工作的需要,建立了抗灾救灾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一旦需要,及时启动,保证了各项措施有备无患,各项应急救助工作及时到位。
四、增强责任意识,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承担着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社会事务和老龄工作等工作任务。一年来,我们克服了人少事多、设备设施不足、经费紧张等困难,恪尽为民之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城乡低保制度和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困难居民达5125人,月补助标准 163.99元/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经过最近的扩面以后,享受低保的人数也达到了25416人,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二是救灾救助工作成效明显。下拨救灾资金204.1万元,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三是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在及时足额发放各种补助的基础上,还拿出80多万元资金,为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住房、生活及治病方面的困难。四是村务公开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更加完善,社区换届进展顺利,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更加健全。五是殡仪馆建设进展较快,殡葬改革获得突破性进展。
五、筑牢思想防线,廉政建设成效明显
廉洁从政、清清白白做人。首先是要规范行为,严格要求,严格依法办事,同时从民政工作的特点出发,要培养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感情。一年来,先后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云南省各级领导干部“五不准”》、《云南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以及关于违反《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学习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八不准》,学习了《云南省民政系统党风谦政建设工作要点》,学习县委、县纪委有关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筑牢思想防线,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其次,完善制度,结合部门实际制定了《民政局财务管理制度》、《民政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民政局公务接待制度》和《民政局车辆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考勤等办法。如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就明确规定:所有民政经费都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勤俭节约、严格审批、民主理财”的制度。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会计法,严肃财经纪律,把好财务收支关。任何人无权授意或指使财务人员做违反财经纪律的事。正常经费由分管财务的局领导一支笔审批,设备购置和其它建设性开支在千元以上的须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救灾款、抚恤费等经费安排,先由职能科室提出方案,提交局长办公会或局务会研究决定,再与财政会商,最后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批。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本局职工提出了“三不准”的要求,即一不准赌博,二不准进舞厅,三不准醉酒出洋相。在具体执行当中,局班子都能做到率先垂范。无论开会学习还是因公外出,局班子成员从不经手现金,需要开支的经费均由随同的其他人员办理,回来后严格按规定处理。由于大家都能够很好的按章行事,所以一年来,无论是资金的管理使用还是其他工作方面,全局干部职工中均没有出现过违纪现象。
总之,一年来,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民政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就拿上级下达的资金数量来讲,已经由去年的2000万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近3000万元,就民政工作来讲,资金支出数量与工作量是成正比的,把钱用好非常不容易,所以工作量在成倍增加。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政工作还将面临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与时俱进,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才能使全县的民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009年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市农业机械局
2009年,我局按照市政务公开办公室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政务公开办公室的大力帮助和悉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着政务公开工作要尽可能的贴近群众生活、最大程度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的原则,不断完善公开内容,强化载体建设,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条例》
政府信息公开对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推行阳光政务,增强政府公信力,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水平。在公开内容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到重点公开事关群众和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的内容和范围,确保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我局及时成立了副局长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一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层层落实。
二是我局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使广大干部职工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有了明确的了解,增强了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和贯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范围和要求认真做好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加大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
一是推进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方案,结合我局实际,编制了《农机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并绘制行政审批办理流程图,及时上网发布。同时,按照全面、准确、公开、便民等原则,结合实际,我局在机关网站公开栏目设置了领导机构、部门职能、内设机构、工作动态、法规政策等多个栏目,主动地公开相关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确保信息的实效性,便于群众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信息和动态。二是在机关内设意见建议箱,根据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更新公开的内容,让干部职工和群众及时了解相关内容,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条件。三是认真开展信息直通车工作,实行首问责任制,对电话咨询、来人咨询均进行耐心解答,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三、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
结合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我局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之中,认真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建立了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严格要求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发布信息时需经相关部门保密审查后方能发布,对因工作人员失职造成泄密事件,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截止目前,我局无泄密事件发生。
四、强化监督管理,推进信息公开
我局始终把加强监督作为规范工作、阳光运行的有力保障。同时,充分发挥投诉信箱、局长信箱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还利用政府网站和简报等平台,积极主动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干群监督。
2009年度,我局未收到依申请公开事项;未收到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投诉;未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量和信息公开覆盖面有待于进一步扩大;二是信息公开时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网络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新的一年里,我局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务求实效,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努力塑造亲民、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
2009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前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之年,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是执政党执政60周年,同时也是楚雄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奋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全州各族人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彝州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之年。东华国土资源所在楚雄市国土资源局、东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市国土资源局、东华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和部署,东华国土资源所认真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山东两省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第四巡视组巡视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时在楚雄州国土资源系统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市国土资源局“保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实施方案,认真开展中共楚雄州委2009年12项重点督查工作的落实,抓好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
2009年,东华国土资源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能,“三措并举”贯彻落实保增长保红线行动,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和用地服务能力,今年以来,东华镇坚持“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三措并举”不断提升耕地保护和用地服务能力。1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保护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破解用地难题,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路子,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2是狠抓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确保一块地也不少。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保持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因经济建设发展而减少和降低了基本农田的质量。加强对违反《土地管理法》破坏基本农田的人和事的上报处理力度,严肃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力推进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依法用地和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认识。今年以来共组织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执法巡回检查32次,开展法律法规“三进”(即一进镇村组、二进校园、三进企业)3次,设立法律法规咨询台与群众互动2次。3是以创建“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为抓手,全面提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2009年,东华镇积极开展“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教育力度,不断提高队伍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服务和保护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纪律严、业务精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按照年初东华镇党委政府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书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及东华国土资源所与市局党组签订的预防职务犯罪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各项要求来开展工作,强化量化考核标准,确保“四项目标管理责任书”圆满完成。
一是加强学习,强化科学理论武装
东华国土资源所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东华镇党委政府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把加强学习作为解放思想、提升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重要任务,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持之以恒,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我所的三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与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与贯彻中央、省、州、市党委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与关注民生,维护人民利益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于促学,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州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以“齐心协力保增长,群策群力保民生、同心同德保稳定”为主线,找准履行职能和推动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围绕打造“经济发展的楚雄、文化繁荣的楚雄、生态良好的楚雄、活力涌现的楚雄、和谐平安的楚雄”的总体目标,突出“强农、兴工、扩城、活商、固基、和谐”的工作重点,以“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滇中特色大城市建设、五大重点产业建设、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灾区恢复重建等重点工作及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2009年,东华国土资源所的三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楚雄州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简明读本》一书,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党风廉政教育暨预防职务犯罪法制讲座,积极参加市局组织要求所内职工参加的政治理论学习会议及业务培训学习会议,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积极参加镇党委政府组织的每周一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知识考试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培训学习考试,还做到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狠抓目标责任制度落实。我所的三位干部职工还认真学习《宪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积极参加市局及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及试点工作座谈会,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把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我所当前三位干部职工的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我所的三位干部职工在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还认真结合自已的本职工作,交流学习心得,使自已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我镇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工作定位服从大局,工作目标贴近大局,工作思路融入大局,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我所的三位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纪委十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党中央反腐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认真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我所的三位干部职工还深入学习贯彻执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国土资源系统“五条禁令”和“十项便民措施”,云南省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十个不准”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
根据中共楚雄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市国土资源局和东华镇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要求,东华镇作为楚雄市第一、第二、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学习单位,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学习实践活动,要求镇属站(所)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结合职工所在单位工作实践,认真组织学习,镇党委政府还于2009年4月7日召开了全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东华国土资源所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分析查找、并对干部职工、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东华国土资源所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东华镇党委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要求,东华国土资源所结合单位实际认真的开展学习活动。
1是紧密围绕扩大内需要求,及时掌握扩大内需的土地政策,提高土地调控政策的应变能力和效果。总结经验,了解镇政府实施土地调控政策遇到的问题。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制度。
2是宣传推广各地有效落实服务扩大内需土地调控政策的典型经验。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东华国土资源所立足东华镇实际,突出实践特色,紧紧围绕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能力。
3是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组织力量开展涉及土地矿政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调研课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工作。
4是以实施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和政务信息公开为重点,全面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开承诺,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对楚雄市国土资源系统和东华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进行认真的讨论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对梳理出的我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明确整改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监督。 5是重点将紧紧围绕“严格保护资源、有效保障发展、强化市场配置、加强执法监管、改进公共服务”的目标,在七个方面加大整改力度:(1)是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保障和服务工作;(2)是突出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3)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增强资源保障能力;(4)是加强资源要素市场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是更加关注民生,提高维护权益服务社会水平;(6)是突出监管职能,严厉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7)是注重基础建设,提升管理能力,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在分析检查阶段的基础上,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对待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我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形成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按照市国土资源局和东华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做到“四明确一承诺”,(1)是要明确整改的项目,(2)是要明确整改的目标要求和时限:(3)是要明确整改的具体措施;(4)是要明确整改的责任,明确责任所长,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一承诺”就是对《整改方案》进行公开承诺,并报市委活动办备案,接受群众监督。(一)是切实解决突出问题。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群众是否满意,归根到底看解决问题。我们要从着力解决好部分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性不强、市场配置资源不到位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国土资源管理开放观念不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及征求意见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着眼于“严格保护资源、有效保障发展、强化市场配置、加强执法监管、改进公共服务”的目标,围绕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专题研究,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务求实效,使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更好地体现在解决问题、促进科学发展上。(二)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紧扣我所工作实际,对以往制定的各项政策、制度进行认真清理,好的要坚持,过时的要废止,有缺陷的要完善,特别是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政策、新措施,不断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不完善和体制机制障碍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制度体系。(三)是认真做好总结和测评工作。总结测评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工作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及主要措施。总结报告将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通报。根据市国土资源局和东华镇党委政府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在总结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满意度测评工作,主要测评两项内容:1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满意度,2是对活动开展情况的满意度。科学制定测评指标,合理确定参评人员范围,保证测评结果客观真实。测评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
6是对开展整改落实工作的几点要求; 整改落实阶段是在学习实践活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整改提高的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抓落实、抓深化、建制度、看效果、看收获的阶段。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有新突破。
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根据东华国土资源所年初与市局党组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东华国土资源所年初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目标计划,根据《中共楚雄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东华国土资源所把党风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规划。
一是强化教育,筑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想道德防线。
我所的三位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市局和镇党委政府举办的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并到州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观看《专题片-----贪婪的代价》,并写出警示教育心得体会文章在市局和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培训会上做交流发言,通过了解近年来我国省部级高官腐败案例的书面材料和录像,反省发生在我所的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分析其蜕化变质过程,原因、剖析他们腐化堕落的轨迹和思想根源,警戒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时刻警惕职务犯罪,为此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紧紧围绕“学好三本书,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
认真组织学习《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楚雄州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简明读本》、《警钟长鸣----楚雄州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和《珍惜权力----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读本》、《典型案例剖析教育读本》,观看专题片-----贪婪的代价,教育和警示干部职工珍惜组织和群众的信任,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
三是认真吸取2007年发生在我局的4.24专案和我所9.19案件教训,认真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
四是利用我镇开展法律法规普及教育为契机,积极配合镇司法所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自我约束的能力,了解罪与非罪的界线。
五是在对元双二级公路的征地、拆迁,兑现青苗补偿,11.02农田水毁工程治理,土地使用权出让,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等工作中,从制度入手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六是建立建全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首问制、公示制、限时办结制等四项制度,推行阳光站(所),对全镇经营性用地全部纳入招拍挂,统一进入市场,杜绝了协议出让滋生腐败的现象。
七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东华国土资源所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2008—2010年工作规划》的总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把预防职务犯罪落到实处,形成了抓预防,促廉政的良好氛围。8月30日,楚雄市国土资源局召开了局机关各科室、14个乡镇国土资源所108名干部职工参加的“党风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讲座”,东华国土资源所的三位干部职工参加了 “党风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讲座”。楚雄市国土资源局领导邀请楚雄市人民检察院领导到该局为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在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上,预防职务犯罪科科长王光明同志例举了古今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廉政官吏,凉晒当今贪官玩弄权术、徇私枉法、败坏党纪政纪的十大丑恶嘴脸,并对发生在我市的一些典型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认真剖析,讲述了职务犯罪案件严重侵犯了国家机关的管理职能,影响了正常的管理秩序和工作秩序,破坏了党的威信、政府的威信和干群关系,损害了公众利益。进一步说明清正廉洁之人掌握权力和金钱,对社会、对家庭带来幸福,反之,贪利之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和金钱,对社会、对家庭带来灾害。通过宣传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剖析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根源、和存在的漏洞。希望国土资源局全体干部职工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以反面典型为警示,积极主动参与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共同筑牢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实基础。同时,希望楚雄市国土资源局对于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大法律约束力度,从教育入手,培养全体广大干部职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采用激励与警示,灌输与启发并举的办法,加强廉政宣传教育,消除腐败动机,营造“廉荣腐耻”的行业氛围。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强化内部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合理配置权力,健全公共财产制度,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权钱交易机会。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严格考核,细化责任,保证制度的全面落实。形成广大干部职工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远离职务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爱护广大干部职工的目的,东华国土资源所的三位干部职工深受感动和教育。 该讲座结束后,东华国土资源所的三位干部职工还参加楚雄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有关知识闭件考试。
八是东华国土资源所三位干部职工参加中共云南省委第四巡视组组长杨玉兰同志专题讲座-------《廉政文化与和谐人生》, 6月29日下午,楚雄市国土资源系统108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楚雄州国土资源局主办,省委第四巡视组组长杨玉兰同志主讲的专题讲座-------廉政文化与和谐人生,在楚雄州国土资源局报告演示厅内,来自州国土资源局机关,开发区分局的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此次理论研讨会,整个会场座无稀席。会上,州局党组书记、局长岩光学在会前作了重要讲话并在会后作了总结交流发言。杨玉兰组长首先对自己作了简要介绍,作为一位有30多年法官阅历的杨玉兰同志,曾先后在省高级人民法院、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并先后担任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庭长、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等职,根据工作需要,于2004年调到省委巡视组工作,并担任第四组组长,她是今年6月初起就先后调研了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红河、大理、楚雄州国土资源局的,对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近几年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但在调研工作中也查找出了一些突出性的实质问题。杨玉兰组长首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历和对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调研时所发现的问题作了交流发言。会上,杨玉兰组长结合廉政文化建设的含义深刻讲解了如何塑造和谐美好人生,在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杨玉兰组长还结合当前发生在我省国土资源系统的一些腐败行为,用案例的形式分析当前反腐败的形势,从违法违纪案例分析当前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杨玉兰组长分析地阐述了贪婪腐败给个人造成丢失了家庭幸福、丢失了健康、丢失了功劳、贡献、丢失了人格、尊严等“九个丢失”和警示人生的方向盘及“九个权利不用”的错误观点,要求做到品行不好的朋友不交,要求我们做到“三算、三看、三想”,做到认真开展调研,做到“四落实、五原则、六勤、七法、八抓”,正确看待“人生中的九种人”东华国土资源所的三位干部职工听了该讲座后,深受启发和教育。
九是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干部特别是重点岗位干部监督力度,及时了解、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防止基层违法违纪问题发生,近日,楚雄市国土资源局在全系统各科室、乡镇国土资源所主要负责人中开展了廉政谈话活动。东华国土资源所的二位中层干部参加了此次廉政谈话。局党组书记、局长、三名副局长分别与各科室、乡镇国土资源所主要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谈话围绕谈话对象履行“一岗双责”等情况展开,包括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情况;坚持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及时改进和转变工作作风,执行“十不准”,提高机关效能情况;严格遵守党纪政纪,自觉接受监督,带头廉洁自律情况;对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及思想作风建设方面的认识。干部们普遍认为,开展廉政谈话活动对于加强干部管理、扎实推进具有国土部门特色的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每名干部在思想上都是一次警示和提醒,通过廉政谈话,局领导和各科室、所负责人沟通了思想,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努力方向,筑牢了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十是开展党风廉政勤政建设自检自查工作,根据年初与局党组签订的党风廉政勤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目标责任书的相关要求。东华国土资源所认真的开展了自检自查工作;
1是检查政令畅通情况,看省、州、市局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事项安排、政令是否得到贯彻执行,效果是否明显;
2是检查依法行政情况,看能否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职能文明执法,是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3是检查所内部管理情况,看制度是否完善,奖励机制、激励机制、惩戒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是否配套完善,是否严格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
4是检查政务公开情况。开是否按照要求实行了“八公开”,是否做到了“阳光执法”,看办事程序、办事依据是否公开,是否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规范从政行为;
5是检查机关作风情况,看是否存在工作溜号,工作时间聊天、上网玩游戏、炒股等现象,是否存在“三乱”、“四难”现象;
6是检查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看承诺事项、时限是否兑现,服务是否做到了文明高效,纳税人是否满意;
7是检查廉洁从政情况,看工作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报、玩、借等以权谋私行为;
8是检查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处理情况,看是否及时上报,处理是否得当。
四是贯彻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落实“三为主、四结合”的方针,做好今年我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落实“三为主”、“四结合”的方针,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今年我镇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的要求,于2009年4月20日编制了《东华镇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根据“三为主”、“四结合”的方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2009年我镇在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是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还认真编制《东华镇2009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还对辖区内灾害隐患点和重点防范区做到工作早安排,计划早落实、措施早制定,并进一步明确镇长是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镇长、国土资源所长是直接责任人,国土资源所的全体干部职工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责任人,并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业务指导工作,具体工作职责已落实到个人,并落实到具体的积极配合市级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卷测预报信息网络有关责任人,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是突出工作重点,镇国土资源所按照“重预防重治理”的方针,积极配合市级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网络,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报工作,对已存在的灾害及隐患做到及时监测,对灾害进行及时预警预报。
(3)是对发生灾情的村委会,由领导小组负责积极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按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三为主”、“四结合”的方针,镇国土资源所向镇人民政府领导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并编制了《东华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主动向群众做好防灾知识的宣传和疏散群众,组织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组织地质专家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提出应急处理意见和建议,防止地质灾害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对灾害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意见、地质灾害有条件治理的,发生地质灾害的村委会要积极向镇政府申请立项、勘察和设计,尽快组织地质灾害点实施工程治理,并配合镇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点的申请立项、勘察、设计和治理及群众异地搬地点地质环境踏勘工作,并汇总上报。
(4)是认真抓好和督促“五项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两卡”发放制度、灾害应急调查制度、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还实行专人值班,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值班时间定为2009年5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如有特殊情况,须廷长重点防范区,另行通知、并做到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目前目前该镇辖区内共申报灾害隐患点22个,上报州国土资源局立项监测9个,其中原宜茨乡政府驻地4号、邑多么村委会罗凤山村民小组、力峨么村委会蚂蝗箐村民小组为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随时都有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的现象发生。
东华镇85%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及半山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坝区结合(乡)镇,东华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值班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编制了《东华镇2009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东华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还制定了《东华镇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东华镇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东华镇地质灾害“两卡”发放制度》及《东华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进入5月份以来就实行24小时值班,对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存在的隐患点实行灾前避让,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地质灾害给人民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在值班期间,东华镇党委政府还抽调督查组对监测值班人员的到位情况、监测方法、记录情况、监测人员补助资金的落实情况及各种预警预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2009年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自治区、南宁市的房改工作要点”,结合我县实际,为我县住房制度改革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1.继续抓好现有公有住房的出售和部分产权住房过渡全产权工作。我县自进行房改工作以来,虽然大部分公有住房已向职工出售,但仍有少数单位的公有住房未向全产权过渡,为了推进房改工作,我办深入到相关单位对符合条件出售公有住房而未出售的,对有条件过渡全产权而未过渡的住房,要求相关单位按房改政策为职工办理出售公有住房和办理部分产权过渡全产权手续,解决职工住房产权问题。今年共受理并办结了出售公有住房和过渡全产权业务共11套,面积700㎡。
2.抓好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审核工作。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我办对具备条件而且要求实施住房(工龄)补贴的单位认真审核并及时签署意见报有关部门审批,今年共审核了烟草公司、地税局、工商局等5个单位的住房(工龄)补贴方案。
3.做好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工作。按照房改政策,已购公有住房居住一定的年限后,方可上市交易,我办认真对照上市交易条件,严格把好政策关。今年共审批上市交易的公有住房73套。
4.认真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及时上报相关资料。今年我办统计工作认真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统计资料的收集,统计数据力求准确无误并按时上报市房改办和县委、县政府各部门。
5.积极协助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为了做好2009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我办全年就如何开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召开4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深入企业、社区对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开展调查,并制定了2009年至2010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方案以及2009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虽然我办不是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主管单位,但能够积极协助建设部门、国泰公司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相关工作。并把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政策规定提供给政府,供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6.服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并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今年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把我办列入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我办人员虽少,但我们能够服从大局,积极配合和指导企业改制工作。由主任蒙子军亲自带队深入县糖烟公司、物资公司、百货公司指导企业改制工作,重点指导企业职工住房安置工作,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及措施。
7.积极到挂点乡镇开展各项中心工作。领导带头到新福镇协调政府开展抗击冰雪灾害、计生、防汛抗灾、农村教育帮扶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为该镇中心工作献计献策,并且支持资金2000元。我办还派一名副主任作为新农村指导员长驻新福镇白沙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够按规定深入基层扎实开展工作。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挤出资金帮助新福镇政府开展工作,今年共捐助各种资金2000元。
8.积极投入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今年以来,我单位服从县委、县政府分配,与县人大、县文联一起,负责莲州路口至宋村路口的地段清洁工作,为了完成各阶段的城乡清洁工程任务,按照城乡清洁办的要求,积极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落实“门前三包”,确保责任街区内达到“八大标准”要求,做到责任范围内卫生整洁,无垃圾、杂物。坚持做到周一、周五对责任街区开展市容综合整治。
9.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一是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开展专题大讨论,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并集中整改,从而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二是组织职工学习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政策理论,按照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项规定做好各阶段工作,不断地提高了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组织职工学习国家、自治区房改政策和业务知识,不断地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四是组织职工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五是组织职工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使干部职工以案明纪,引以为戒,提高抗腐防变能力。
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县房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具体指导以及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但回顾一年来我县房改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财政困难,住房分配货币化难以实施,没有达到干部职工的要求,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没有能够按政策兑现;二是乡镇房改工作难以开展,还停留在原方案上;三是企业房改难以深化,存在着“进退两难”的境地;四是由于经费紧缺,无资金购买软件,住房档案资料管理落后,跟不上兄弟县的管理水平;五是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010年工作计划
根据自治区住房保障工作会议及南宁市房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拟定如下房改工作计划和措施。
1.协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廉租住房建设,加快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建立申请、审批、公示等准入制度,严格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准入条件。
2.加快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步伐,完善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的各项工作。
3.协助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
4.继续探索推进乡镇的房改工作。根据乡镇政府的实际情况,鉴于干部流动较大,乡镇所在地可建设廉租房给职工居住,按廉租住房进行管理。
5.继续做好统计和档案管理工作。按时上报相关报表,完善住房档案归档工作。
6.配合政府做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对职工住房安置工作提供房改政策依据
大足县万古镇人民政府
关于2009年度人口计生工作总结及2010年度工作计划
县人口计生委:
2009年我镇人口计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口计生委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坚持“稳定、提高、统筹”的工作方针,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任务,扎实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大足县东部,幅员面积66.52平方公里,现辖13个村2个社区。2009年户籍总人口为52746人,育龄妇女15706人,已婚育龄妇女10823人,其中无孩妇女462人,一孩妇女5953人,二孩妇女4081人,多孩妇女327人(2009年常住人口为40248人,育龄妇女9094人,已婚育龄妇女4537人,其中无孩妇女386人,一孩妇女2465人,二孩妇女1536人,多孩妇女150人);2009年全镇户籍人口出生381人,其中政策内生育326人,政策外生育5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5.56%,人口出生率7.23‰;男孩196人,女孩185人,性别比为105.95:100;死亡301人,死亡率5.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2‰。(2009年全镇常住人口出生281人,其中政策内生育270人,政策外生育1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09%,人口出生率7.14‰;男孩143人,女孩138人,性别比为103.62:100;死亡266人,死亡率6.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8‰)。
二、工作总结
1、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我镇人口计生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此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人口计生工作专题会议,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情下传、下情上报、情况和经验交流,并且每月集中安排一天时间接待办事群众,听取人口计生办主任和分管领导的工作汇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立了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村(社区)、镇属单位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坚持“一票否决”不动摇,坚持奖惩不动摇,始终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保持高度一致。保障计生经费投入,做到“三保”:即保日常工作运转,保工资待遇到位,保优惠政策落实。
2、强化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营造宣传氛围
我镇坚持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继续宣传和贯彻中央《决定》、市委《意见》和县委《决定》精神。一是在今年的春节、六月、七月、八月、九月举行了几次声势浩大的农村赶场日人口计生定点宣传咨询活动;二是悬挂横幅标语20幅,书写墙标、崖标、纸质标语3000余幅(条),出动宣传车辆30余次;三是制作围裙、雨伞等宣传品1000条(把)、中央《决定》(摘选)和人口计生政策宣传资料15000份,,这些宣传资料全部发放到广大育龄群众手中。四是在沙河村和新石村选址新建两个人口文化大院。我镇现有的石牛、沙河、新石三个人口文化大院都举行了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科技致富带头人、双文明户、五好家庭”活动,特别是2009年7月17日沙河村人口文化大院评选活动在7月23日的《大足日报》、2009年第九期《家》杂志和2009年第八期《重庆人口》上得到了宣传报道。
3、开展孕前型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优质服务
我镇把孕前型管理作为经常性工作抓。今年 3月、6月、9月开展了三次免费生殖健康检查活动。3月16日邀请县医院、县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专家、医生在石牛村人口文化大院举行预防出生缺陷一级干预讲座和免费义诊活动,当天参加的育龄群众达500多人。通过安排集中时间检查和上门服务,外出对象通过学校找电话号码联系,邮寄信件等方式,我镇常住已婚育龄妇女检查率均达到预期效果。
4、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我镇明确专人负责,与村(社区)密切配合,对全镇外出人口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登记,全镇共流出人口13794人,办理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12973个,签订了《流动人口生殖保健合同》4807份,今年的3月和9月与派出所、工商、卫生、城管等部门一起对全镇范围内的流入人口进行清理,登记造册30人,并组织人员及时把流出、流入人员情况及时录入PIS信息系统。
5、认真贯彻落实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奖励扶助政策、国家特别辅助政策、重庆市独生子女残疾扶助政策、大足县独生子女家庭一次性奖励金政策、农村独生女报考市内大学高考加分政策。我镇已享受国家奖励扶助对象累计164人,国家特别辅助对象累计6人,独生子女残疾扶助对象2人,农村独生女报考市内大学高考加分对象累计15人,大足县独生子女家庭一次性奖励金对象累计477人,共发放各种计划生育奖励金24万余元。今年上报独生子女家庭一次性奖励金对象692人,正在审核公示当中。
6、加强人口信息统计,夯实基础工作
我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PIS信息系统和计生内网的应用。人口信息变动单从社级开始上报,每月的当月工作任务、已婚育龄妇女登记表及时反馈给村(社区),每月定时召开计生例会,对参会人员进行以会代培训,严格考勤。人口计生办工作人员每人联系两个村,进行业务和日常工作指导。PIS信息系统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和完整,无逻辑错误。我们每月按时与派出所进行死亡名册和入户花名册的交换工作,每学期开学去教管中心复印幼儿入学名册,每季度与医院交换出生婴儿名册和死亡人员名册。
7 、依法行政,增加工作透明度,注重信访查处效果
我镇为增加计生工作透明度,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专门成立了信访调查小组,专人负责管理,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坚决予以查处。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15次,电话咨询55次,电子信访1件,做到件件必查,查后有果,及时反馈,查处率100%。今年共查处计划生育违法案件55件,已立案查处55件,立案率达100%。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8、投资改建基层服务站阵地建设
我镇原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修建二十多年了,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不能使用了。在县人口计生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用国债资金和县财政资金49万元对原服务站进行改扩建,镇政府投入20余万元进行室内装饰和附属设施建设,现已建成设备齐全、功能完整的中心生殖健康服务站。
9、发挥计生协会作用,积极开展帮扶脱贫活动
我镇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协会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认真履行其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职能,加强村级协会的建设;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在巩固“三结合”示范项目基础上,继续推行“三结合”工程,共发放资金三万元帮扶致富,“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效果明显。
三、2010年工作计划
1、党政重视,明确责任
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工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人口计生工作专题会议,确保人口计生各项经费投入,形成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单位负责人共同抓的良好工作局面,层层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坚持“一票否决”不动摇,坚持奖惩不动摇,始终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保持高度一致。
2、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宣传中央《决定》、市委《意见》、县委《决定》,利用人口文化大院宣传阵地、简报、专栏、宣传车等形成宣传合力,创造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社会环境。
3、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
2009年1月将对全镇47户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预测对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预测对象和独生子女伤残扶助预测对象进行申请和摸底工作,同时审核2009年度独生女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加分对象;3月份入户调查和审核,同时对已享受奖劢扶助对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和独生子女伤残扶助对象进行年度审核工作;8、9月份对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金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和审核工作。
4、严格控制违法生育
一是切实加强孕前管理,及时落实长效避孕措施,提高避孕节育率;二是加大孕环情的监测力度,一年对各村(社区)育龄妇女进行四次免费生殖健康检查;三是对外出流动人口中未婚男女青年,实施跟踪管理;四是加大孕后管理力度,及时落实补救措施;五是严把审批办证关,婚姻登记的回收给计生管理造成了一定的不便,要严格把握孕前情况和婚姻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力争把我镇常住人口符合政策性生育率控制在95%以上,人口出生率在7‰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改善。
5、提升人口计生统计质量
一是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二是保持村级台账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实行社级起报制度;三是完善人口资源信息系统(PIS)中的基础数据,特别是总人口信息,利用网络资源为计生统计和科学管理服务。
6、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使工作重心逐步下移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已在全镇全面铺开的基础上,在规范和深化上下功夫,在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约和合同的约束下,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推行以村为主,把工作中心真正下移到村,实行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7、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促进依法管理
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一是做到服务到家,术后回访到家;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殖道感染防治、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三是增强计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热情地为计生对象提供服务,做育龄妇女的贴心人。
实现依法管理工作上水平,一是严把再生育审批关,严格照章办事,规范审批程序;二是严肃生育政策;三是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8、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对全镇外出育龄妇女进行登记造册,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婚育龄妇女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合同》。3月份和9月份对全镇范围流入人口进行逐户清查,把流入人员纳入我镇育龄人群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堵源头、重管理,有效控制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
9、信访、安全、稳定工作
做到小事情不出计生办,大事情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推诿。分析、研究信访案件,使之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确保一方平安。
10、发挥计生协会职能工作,强化管理,积极推行“三结合”工程,大力开展救助贫困母亲活动。
大足县万古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月十五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