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庆林指出,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质量和水平的客观需要。京津冀晋内蒙古五省区市政协共同发起成立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以来,围绕“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区域发展”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的有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特别是近年来,五省区市政协针对首钢搬迁发展、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区域合作中的重要问题参政议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到了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展示了政协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贾庆林强调,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急剧变化,中央及时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初见成效,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要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贾庆林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地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密切跟踪国家实施一揽子计划的实际效果,抓住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多做前瞻性、预见性研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高度关注民生,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注重研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先富帮后富、改善和保障民生等问题,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把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转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强大动力,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三是努力推动创新,不断丰富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内容和形式。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突出政协组织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在营造宽松和谐的研讨气氛上下功夫,在推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要认真总结人民政协6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人民政协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真正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把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运用好、发挥好。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参加会见。
共创和谐美好的家园
——中铁七局集团三公司“家文化”建设纪实
中铁七局集团三公司所倡导的“家文化”这个“家”是指大家,指企业整个团队,指建立公司全体员工统一认可的、温馨的大家园的意思。公司在家文化建设中遵循“以人为本”和“贴近企业、贴近员工、贴近生活”“构建和谐企业”的原则,以“家文化”在各项目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推进目标,以建成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为发展方向,扎扎实实地展开了“家文化”建设。
三公司把“家文化”建设系统归纳为“1451”工程,即:一个系统、四大支柱、五大体系和一个数据库。一个系统指集理念、行为、形象、视觉为一体的识别系统,要求标准统一,色泽一致,格式正规;四大支柱指由“家文化”衍生出的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效益文化和廉洁文化;五大体系指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宣传贯彻体系、保障体系和激励体系;一个数据库指文化建设的大事记,对“家文化”建设过程起到记录、分析、整理、纠偏、整改的作用,以此更有效地推进“家文化”建设向前发展。一个系统、四大支柱、五大体系和一个数据库是三公司“家文化”的重要支撑,三公司从这些方面入手,分工负责,确保了家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目标地顺利推进。
在创建“家文化”过程中,公司首先从龙头做起,打造团结型、学习型、智慧型的领导班子,要求两级班子讲团结、善学习,科学决策,树立不团结就没有力量、不学习就没有方向、决策失误就是犯罪的理念,为推进公司民主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公司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务虚会等多种形式,自我剖析,批评与自我批评,交流意见,彼此借鉴,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实现了领导班子的真正团结;开展“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每季熟读一本好书、每年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的“三个一”活动,并紧抓领导中心组学习不放松,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型领导班子标准;通过理论武装及业务理论培训、岗位交流、组织培养、个人学习等方式,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领导班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快了智慧型领导班子建设的步伐。
公司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副职领导为副组长,其它各部门负责人和项目党政领导为组员的家文化宣贯领导小组,适时对“家文化”进行宣贯和督导。公司借助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电脑网络、板报标语等载体对“家文化”理念进行广泛、深入、长期的宣传,以营造良好的“家文化”氛围。指导性文本《“家文化”手册》《企业文化发展纲要》《“家文化”系统纲目》等给“家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家文化”建设核心刊物《家故事》和《家春秋》为“家文化”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公司还优化、完善了公司网页,开辟了“企业文化”“青年之家”“员工之家”“员工书库”等栏目,为“家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宣传、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平台。
忠诚立信义,品质赢市场。在生产经营中,公司推行诚信文化信条:以诚为本,以信为先;先讲信誉,再推产品;经营之道在于诚,赢利之道在于信。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之间,三公司始终把诚信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找工程,订合同,一诺千金;干工程,铸品牌,精益求精;抓安全,保平安,一丝不苟,真正做到“印象就是形象,奖牌就是品牌,现场就是市场,产品就是人品”。近年来,公司在经营市场上的信誉度和经营开发额连年攀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项目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源头,三公司将“家文化”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项目没有开工前,公司企业文化部和党工部就介入,按照“家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和企业标志系统进行驻地和工地建设形象策划,然后按照策划书进行具体布设,形象规范、标志统一。在“家文化”各项理念的落实上,项目部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共同目标,对凝聚人心、促进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具体做法上,项目部找准切入点,富有创意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黄河大桥项目部加大员工生活、娱乐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设立了“农民工之家”“党团员活动室”“党员安全监督岗”,开展了“党员岗位承诺”“员工集体婚礼”“集体生日”等活动,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取得了全线首家开钻、全线首根成桩、全桥首家成桩超1000根、首家完成了全线首座桩基承台的灌注等多个第一的成绩,受到了业主的好评。 项目部黄永平和王春明双双被评选为七局 “十佳青年”。郑西项目部在“家文化”建设中注重“四化”,即项目驻地园林化、工地建设标准化、员工管理人性化、农民工管理亲情化,狠抓安全教育培训,借助铁路客专施工技术含量高的优势,引导项目员工在科学技术上勇攀高峰,多项施工工法获奖。该项目部2008年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项目部在两年多的生产工作中,先后涌现出各级各类先进人物24人,其中局级以上13 名,局金牌员工2人;农民工赵文华获优秀农民工先进个人称号;机械钳工罗光明和架梁队队长杨小平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
上左图为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同唱一首歌
下右图为中铁七局集团三公司“爱家一号”盾构机在深圳地铁施工中显示出巨大威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实现总任务、总目标服务,推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在组织上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在政治上具有最大限度的包容性。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渠道畅通,可以为反映和集中民情、民意、民智、民力,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提供广阔坚实的基础;人民政协人才聚集,视野宽阔,可以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智力支持。人民政协的优势与人民政协的职能密切相关。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就要充分履行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人民政协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就要更加积极地履行政治协商的职能,集思广益,增进理解、扩大共识,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使共产党和政府的决策成为最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同于一般的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不同于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的行政监督,以及司法机关的监督,而是一种政治监督,一种以批评和建议为主要形式的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就要更加积极地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实现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监督,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相互监督。 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就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就要更加积极地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选择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政协有条件做好的课题,多层次开展专题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向党和政府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党分忧,解民所忧。 60年来,人民政协坚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政策,切实履行三大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广泛团结海内外一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把人民政协的职能履行好,把人民政协的优势发挥好,使人民政协在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创造出更加光辉的业绩。 |
献策于前,促进科学决策
2008年底,上海市政府就《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办法》凝结着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心血。
当《办法》还处在讨论稿阶段时,上海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会,请委员对这一关乎民生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屠海鸣委员随身带来的一份讨论稿上贴满了贴纸,这是他花几天时间查阅、研究了从有关部委到各省市,国内到国外有关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和做法,再结合自己多年商场实践经验的研究成果。听完他的发言,上海市房地部门相关负责人“心急”地说:“调研中还从没听到过这么详尽的意见。这份修改稿能不能让我们带走?”
委员们还就进一步完善《办法》从政策设计、条款细化、申请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准入审核、退出机制及具体的条款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委员的建言献策,让房地部门的负责人连连点头:“不虚此行!”
除专题议政会这样“直接对话”的平台外,政协委员还通过调研、视察、提案等方式履职。比如,2008年7月—9月,为调研旧区改造问题,委员们走遍上海各个区县,总结出旧区改造的三大类十二种模式,分析了旧区改造推进滞缓的原因,提出了帮助政府优化破解难题的积极建议,受到上海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评价政协的建言献策:“不讲一般的空话,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数据、有分析,大多数建议都是可行的。”
民主党派相当看重政府决策前的民主协商过程。民盟上海市委常委游伟委员提出,希望政府重大项目决策立项前,将政协协商制度化,完善听取民意的机制。
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表示,政协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渠道通达的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提出更多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的意见建议。
脚步深入,倾心听取民意
看得准、想得远,既来自于经验的积累,也离不开脚步的深入。2008年初,一场冰雪灾害让上海市政协领导和委员发现:特大型城市的公共安全是重中之重。委员们立刻行动,先后与政府有关部门座谈10余次,网上听取市民意见,还分成12路进行实地视察,并听取普通市民的真实愿望。在委员们深入民间的步履中,民声在集中,民意在汇聚,一张增强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的草图逐渐形成。
2008年,上海市政协组织70余名委员,深入走访在上海的中央企业,听取他们的对如何改善发展环境的呼声。深入走访后形成的建议案,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设了“央企服务处”。
政协的最大优势就是集中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各界的有识之士。委员来自社会各界,最能听到群众呼声,最能集中各个方面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愿望,搭好社会各阶层与党和政府沟通的平台。2008年,上海市政协面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广大市民群众通过电子邮箱、来信、来电、来访或传真方式踊跃提供线索。几天内,收到线索超过1000条。
市民群众充分肯定政协通过提案线索征集方式倾听民意、反映民情的做法。有的市民为此深入了解情况,提供了比较翔实的材料;有的市民跑到政协索取线索征集表;有的群众表示,愿意为委员进一步调研提供方便。为更广泛征求民意,上海市政协还瞄准“老外”。比如,对上海航空枢纽港如何应对世博会期间客流高峰的问题,上海市政协邀请多位在沪生活的外籍人士提建议。
据介绍,近一年来,上海市政协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1975件,编发信息刊物256期。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加强公共交通流动广告管理”、“落实创意产业园区用地优惠政策”、“提升户外广告文化内涵”、“防止某些行业协会搭车收费”等信息批示达60多次。
冯国勤强调,人民政协应该成为向党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的快捷通道,使决策更科学、更民主、更慎重,从而使执行更畅通,“历届政协在这方面积累的大量经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创新履职,营造和谐氛围
今年1月12日,中国人民政协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大会开幕当天分别作两个重头报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的,分别是来自中共的副主席朱晓明和身兼致公党上海市委主委的副主席吴幼英。从十一届二次会议起,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将由主席和九位副主席轮流作。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双岗制”做法得到委员普遍赞赏。委员们认为,轮流作报告的背后,是对“团结和民主”的主题的充分尊重和竭力彰显。
在上海市政协,有一则“轶事”颇有意思,政协领导说,政协要成为“委员之家”;既然是家,就得让委员“有话想对政协说、有话肯对政协说、有话会对政协说”,把政协当作一个分享或分担喜怒哀乐的地方,另有领导提出异议:“‘对’应改为‘在’”,应该是“有话想在政协说、有话肯在政协说、有话会在政协说”,更可以体现政协这个“委员之家”的和谐平等。
倡导交流、交锋、交融,让政协的氛围更为和谐平等,让履职的方式更为创新有效,这是上海市政协作为“委员之家”一年来自身建设的主题之一。
比如,政协领导和委员联系更多了。政协每位主席会议成员联系10位委员,主席本人联系16位。冯国勤对委员说:“我把我办公室的直线电话、家里电话、24小时开通的手机号都告诉大家,让我们随时保持联系。”
再如,每年政协主席、副主席都会带队促办一批围绕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重点提案。为保证提案的实效,上海市政协邀请提案承办单位和委员们齐坐一堂,为重点提案的促办工作建言献策。2008年,上海市政协主席领衔促办重点提案11件,均得到很好落实。
家文化 ——家中窥人之一 中国的文化,是以“家”为单位出发的文化,与西方以个体的“人”为单位出发的文化有一定的差别。无视这种差别,而热衷于“拿来”,即使拿来了,也是会走样的。 为什么说,中国的文化以“家”为单位?这有它的经济基础。就是说,中国文化以家庭为主,是以家为单位的经济体并充当社会角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就是专指中国文化圈而言。在中国,每个人必须依附于某个家庭而存在。故结婚是“成家”的标志,没成婚之人,都被视作其父母家的人。对外,是一个政治经济的共同体。而其中的每个人,不管在外做了什么,都是代表家庭或家族的。因此“家教”在中国有特殊的含义。 “家”字的写法与透露出一些文化的内涵。说明家不止是一间房屋,一个居室。而是包括一六畜。第二次简化汉字时,已经将“家”字改写成上“宝盖”下“人”,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家中不但有人,而且有猪。更何况时下政策还是“少生娃多养猪”。 中国的家庭在内部还有它独特结构,这就是“长幼有序”。这也可以从对亲人的称呼中看出一些端倪。比方说,称呼父母的亲兄弟(男性),英语是大家“一律平等”:只有“uncle”一词而已。汉语的称呼却有“伯伯、叔叔、舅舅、姨父”等;是“内亲”与“外戚”分明。而汉语称呼还分出大小,长幼有序,如sister,有长“姐”、幼“妹”,brother,有长“兄”、幼“弟”。在某些人看来,真是“等级森严”。 因而基督教文化中,祖孙三代(甚至四代或五代)在上帝面前,都是“兄弟姐妹”;就是说,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中每一个人对外是一个个体。“一人做事一人当”,是他们的特色。因此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经济单位,都是一个社会细胞。因此他们的个体“人权”观念很发达。 我们常看到古代大臣犯事后,被“抄没家产”,原因也在此。在古人看来,抄了这人的“家产”,就相当于现代的所谓“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因此,西方可以征遗产税,而中国就不行。因为,中国人家中的所有财产都是全家人共同所有,很难分割到每个人,也就是说很难分清哪部分是他本人的,哪部分是继承的。 所以说,中国是以家为单位的“家有制”经济文化结构,而西方是以个人个体为单位的“私有制”经济文化结构。这就是中国“家文化”与西方的“个体文化”差异所在。 其次,家庭往往也就是家族。宫之奇多次劝谏虞公不要同意晋国的借道伐虢未被采纳,宫之奇预料虞国将亡,便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果然,就在这年冬天,晋军灭亡虢国后,轻而易举地将虞国灭亡,虞君及大夫百里奚被俘。宫家,也就是宫氏一族。智果料定由智瑶来掌握智氏家族的命运,必然会荡家覆宗,毁灭整个家族。智果毅然与智氏家族断绝关系,在晋国太史处立案,自立一宗,称辅氏。后来智氏被赵魏韩三家联军灭了,辅氏得存。这是别族为家。“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位是化家为国。“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这位是化国为家。 既然家庭、家族、家国的关系如此的密切,以家为出发点的许多伦理规范,文化心态,也就有其扩展的空间了。比如“孝”,这个原来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观念,扩展到“以孝治天下”的宪法精神,也根本不足为奇。 现在有人给家下定义,家是寄托温情的港湾,是存在着家长权威和相互宽容的组织,是扶助成长和老有所养的依靠。
(议题主持人苏勇:薛求知教授把其他国家包括印度、韩国这样一些国家的管理特点做了精辟的概括。第二,针对中国的管理特点提出了自己非常深刻的见解,相信对于我们更好的研究东方管理会有很多的启发,再次感谢薛教授的演讲。
刚才三位都是从学者的角度提出了对东方管理的一些思考,按照我们议程,下面还有两位演讲嘉宾,主要都是深悟东方管理之道,又成功的把东方管理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从另外一个角度会给我们提出一些新观点。接下来有请谈义良先生,谈义良先生是江苏中大集团的董事长,也是我们复旦大学EMBA的毕业生,就在这个院,荣获复旦大学优秀EMBA学员荣誉。谈义良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东方“家文化”视野下的家族企业运营模式探讨。)
谈义良:很高兴和各位进行探讨,首先感谢苏老师多年的教诲,传授给我们如何运行东方管理文化智慧,接下来我把我多年的思想和新的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企业的竞争表现在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较量,企业文化的较量实体是企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速度的企业员工队伍来自于比较完善的企业用人制度和企业用人环境。
家文化的宏观和微观含义
一、从小家文化到大家文化,我们从两个层面来看。
1、微观层面。“家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人比较注重家,把家看作工作、生活的中心和精神堡垒,他们有着相同的血缘、有共同的行为、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信仰、家族的亲情。
2、宏观层面。“家文化”又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习惯上我们都在某一个时候将我们归属于某一个团队,从中找到自己家的感觉,并以此划分荣誉、利益。
我们再看看“家文化”的一些作用,企业是一个家,如果把职工变成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员工又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这个企业就成功了。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做着同样的事,成功或者比较成功的企业都是把企业和各个方面的关系拉得比较近,形成了一种比较亲情的关系。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管理思想的几部经商大片大家应该看过,《大宅门》、《大染坊》,把家的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并取得了一些成功。当然,最后由于当初社会的影响,包括中国整个国家实力的原因,导致企业最终不成功。当今社会,中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不管从经济、政治、国际地位得到了增长,各种有利环境下,我们应该继续发展我们的优秀传统思想,就是东方管理文化,并且我们将这一管理文化的思想放到实践当中,并逐渐将“家文化”贯穿于企业管理,我想这可以得到广大的推广。
不同的企业塑造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同一个行业企业文化也不同,大家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就是我们把企业变成一个比较大的家,这个里面,我从小家文化和大家文化做三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大家文化有无比优势,这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在近几年的管理当中得出的经验。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人的文化,我想讲的企业文化来源是以人化文,也就是先有人就有人的思想,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大家共同认可的东西就会沉淀下来,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思想。第二,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以文化人,就是用良好的文化氛围鼓舞人,用优秀的企业精神培育人,用高尚的思想行为习惯改善人。三,用优秀的传统“家文化”来打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人的文化,经营企业关键在于经营产品,经营好的产品,是应该经营好员工。只有好的员工才可以做出好的产品,我们信奉一句话,产品就是人品,在众多的人品会聚下成为一个企业的品格。也就是我们古代儒家思想当中的一个家风。
家文化的内核:智礼学信和
东方的“家文化”有六个方面,和我们苏老师的五行也类似,是我们在平时企业管理当中稍微略家总结得出的核心观念。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有德才可以立于世。要对社会负责,要经营好企业的小家为社会大家做贡献,有很多优秀的小家才可以形成大家,也就是社会。我们讲德,在于我们东方家文化当中是处于第一个核心观点。仁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没有不合适的人才只有不合适的工作。培养优秀的团队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家的感觉。在西方管理思想当中,十分强调工作的规范性。从东方管理思想来看,这一点还不够,必须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工作中改进,在改进中工作。
智,友善的激励制度,使贤任和公司的共同成长。
礼,是良好的工作氛围。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需求绝对层次性,当人的生存需要解决,人们就有了更高的生存要求,实现了自身价值的需求,决定了人们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挣钱,还希望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自身的价值,并得以实现。
学,打造学习型组织。学习是保持个人和组织活力的基础,企业应在核心价值观,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持续不断的培养。将学得的知识应用,不断的提升,形成专业化、系统化。信,是良好的沟通体系。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信业之道、良好的沟通体系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要件,不仅要充分沟通还要讲信用、讲原则才可以保持沟通体系的高效运转。
和,和谐的层级关系,万世和为贵,把培养人挖掘公司的潜力,作为自己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就像父母不断培养自己的子女一样,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企业和大众之间的关系、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和为核心,实现共生发展。
在中国企业的竞争中,文化竞争一旦真正上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来,就会迸发出勃勃生机和无尽的活力。“家文化”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必须的中国式的管理智慧,在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民营企业要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要让中国的“家文化”成为全球市场上最朴素的语言,让人人听得懂的语言,我们要艰苦卓绝的修炼,漫长的商业磨砺和扎扎实实的去做。
谢谢大家。
如果说企业文化大多存在于表象的话,那么,企业家文化则大多体现的是企业家内在的素质.技术、能力、知识、学问、等代表不了企业家的文化;而一种折射于人内心的社会价值观、人格魅力、职业操守、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道德观念等造诣往往是企业家文化的全部内涵。
有时企业领导一番朴实的谈话会让员工一辈子铭记与心;有时企业领导紧握员工的手给员工一个“肯定”或“褒扬”的简单手示动作会让员工感动得热血沸腾。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力量的神奇;企业“家”者既是员工思想行为的标杠,又是员工激情和力量的源泉。
在员工的眼里,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既是大海--博大能容;又是高山--能撑能扛,却居功不傲。
在企业家眼里,与其说经营企业不如说经营的是企业员工的人心;为一己利益追求企业暂时的利润,不如放长远眼光为实现社会价值而努力。
在困难面前,他们总是一幅坦然的态度,告诉你只有自信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也只有不屈服于困难,才能让困难在我们面前屈服的道理;在成就和胜利面前,他们采取的是理性和思考,提醒我们但凡所有的繁荣和成功背后一定隐藏着风险或危机。
对待财富,他们具有的是另外一种价值标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就是以牛根生为代表的企业家文化典范;对待成功和荣誉,他们却是另外一种淡定和从容,关于成功,马云说的是这样一番话:“我是一个很正统的人,我看重的是,在我的一生中,能够做些事情,影响许多人,影响中国的发展。”这些都是企业家文化的精髓。企业家文化的出现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召唤,是企业经济进入空前竟争的历史必然。
。。。。。。
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因而,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文化更是包含人类社会学、经济学、人生哲学、成功学、社会管理学及其它所有科学学科的综合文化。
所谓“企业家”,他们头顶荣誉光环的同时,肩上却承担着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发展、振兴的重担;他们既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各种新型经济模式、各种学术矛盾和焦点的试金石;他们点拨着时代经济最美的旋律,却经历着置身社会经济发展大潮的风口浪尖而身不由己的无奈。他们是时代的天使,更是社会和民族的拓荒牛。
于是,企业家文化应运而生、顺势而起。它呼号着民族经济振兴序曲向更高音调的延伸;担负起民族企业文化脊梁的天职和使命。
。。。。。。
企业家创业的过程,是修行企业家文化的过程,因而,修行企业家文化的成功也就是创业的成功。
企业家文化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用科学发展的眼光、严谨务实的态度、不断学习的精神去理解它、呵护它,其本身就是企业家的文化行为也即企业家的文化本身。
其实,企业的“家文化”由来已久,带有很强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色彩:在封建时代,“家文化”体现了封建家长的权威和家庭特征;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主人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深入人心,“家文化“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下的精神归属感和基本生存观;而在当下,各行各业都注重开拓文化建设,把亲情管理注入日常工作,“家文化”代表着一种多重性、多元化的企业文化理念。将这种理念导入企业管理,我们并不陌生,各种以企业为家的标语和口号见诸周围,但要使这种企业文化真正体现在细节,落实到实处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仅是在经营企业,也是在经营“员工”。那么,如何让“家文化”“务实”、“落地”?如何让“家文化”理念来凝聚职工向心力,从而全面提升铁路行业的整体发展呢?首先,让我们先来谈谈铁路行业,谈谈铁路行业的特殊属性。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行业属性尤为突出:高速度,快节奏,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环环紧扣。并且,铁路又是一个复杂、分支较多的行业体系:机、车、工、电、辆、供、调、客、货等各个部门,组成庞大的“联动机”24小时运转,不允许片刻的间歇。正因为如此,铁路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大多长期处于工作重压之下,时刻得绷紧着每根神经。如此的神经紧张和精神疲劳,是一般行业无法比拟的。长此以往,铁路职工的心理负担得不到调整或释放,从而产生心理疾病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因此,以人为本,关心铁路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是新形势下增强铁路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铁路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将“家文化”理念的渗入到日常的管理中,需要在如何一如既往的关注职工,心中装着职工,将职工的需求与铁路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上下一番功夫。笔者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日常管理 导入“家”的情感 “家文化”无论是在外延还是内涵上,都应该是“爱的文化”。以人为本,关爱铁路职工,就是要帮助他们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如提高职工收入、稳定现有岗位、确保身心健康等等,全面关心铁路职工的工作,尽心竭力把涉及职工利益的事情办好,使职工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及时享受铁路发展带来的实惠。铁路一直开展的“三不让”承诺,就是从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为职工排忧解难的最好体现。
此外,就是刚才提到的铁路行业的特殊属性,铁路职工所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重压,基于此,基层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做一个细心的“医生”,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帮助他们化解矛盾,解除后顾之忧。给职工“家”一样的关爱,这对促进安全生产以及和谐铁路建设、增强职工幸福感,都有一定作用。
安全文化 渗入“家”的理念 铁路的安全文化建设注重突出人的观念、道德、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在此基础上渗入“家文化”理念,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作为宣传舆论的基本出发点,如从增强人情味和可读、易记的安全标语入手,精心设计了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安全标语,使职工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培育职工安全意识的主动性,养成遵章守纪、标准化作业的行为习惯,夯实安全基础。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从文化层面上研究安全规律,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安全行为、精神面貌融入到安全理念中,形成人人接受并努力实践的共同价值观,最终形成干部职工共保运输安全的强大合力。
铁路发展 凝聚“家”的力量 只有在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中都融入了“家文化”的理念,让每位职工都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才会牢固树立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职工们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并积极的对班组、对站段建言献策,也会出色地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从这一角度来讲,“家文化”的渗入对形成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来说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铁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铁路职工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希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技术业务水平,提供接受多种形式培训的机会,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总之,铁路职工是铁路发展建设的宝贵财富,全面做好关心职工生活工作,在日常工作和安全管理中,要设身处地地为职工着想,从解决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切实把关心职工生活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这样,才能逐步把铁路建设成为人际关系和谐、职工安居乐业、真正从职工角度考虑和爱护职工的的现代化“大家庭”。
家文化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