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猪肉价格节节攀升,在农副产品相对匮乏时期政府常提的菜篮子工程近期再次频繁出现。虽然肉价上涨是市场供求关系规律的正常反应,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全国性的肉价普遍上涨,生猪存栏数为什么会锐减?眼下全国农村正在大力推行农村沼气工程,这是一项利民利国的好项目,政府积极扶持,给予建设资金的补助和技术服务,然而推广难度仍然较大,其原因何在?以“三清六改”为切入点的村容整治活动使村容村貌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反弹现象依然严峻。是农户不愿饲养生猪,不愿使用沼气池,不想有个整洁的村容环境?不是。对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从新村建设农居设计来看,当前各地农村都在积极规划新村建设蓝图,农居设计百花齐放,户型和功能大有向城市居民住宅趋同之势。从农村现代化发展角度审视,它便于普及和管理,引领者们试图通过这一途径,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缩小城乡差别,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这种变化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客观物质条件,那么这样的农居设计就值得质疑。笔者考察了一些新村建设的农居设计,住宅面积庞大,不论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农居清一色都是一层店面,纵深15米甚至20米,占地面积全部用于建房,高达三到五层不等,建筑面积达300至400平方米,房前屋后毫无空地。导致的后果是,绝大多数农户倾全家之财力,甚至背负沉重债务筑起“大厦”,实际人居所用空间不到一半,甚至还有许多房屋多年无法修建完整。一边是住宅空间的浪费,一边是农家生产所必需的一些生产资料如农机具、务农杂物等无处搁,只能堆放在房前屋后或搭建简易棚,饲养家禽家畜也毫无空间余地。同样搞新村建设,笔者也看到有些村庄在农居的设计上就能结合农民职业特性,房屋占地面积70左右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每户都留有前后院,前院30左右平方米,可放农机具杂物等,后院50平方米的空间建猪、鸡、鸭、兔等畜禽圈,很适合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
从农户饲养生猪的情况看,猪肉是我国居民重要的副食品之一,政府历来对生猪生产给予高度关注,积极鼓励发展养猪业,特别对大型养猪企业给予诸多的政策性扶持,为保证猪肉市场的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来,农家个体生猪存栏数明显下降,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在的农村家庭人口减少。二是没场所,如上所述许多农户新房前后没有建猪圈的空地。三是养猪成本过高,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第一、二个原因对农家个体生猪饲养有影响但是非主要因素,第三个原因才是影响生猪饲养的主要问题。据了解,当前我市农户饲养一头生猪,猪苗一般在20公斤左右,按20元/公斤计价,猪苗成本就在400元左右。以农民传统的饲养方式,平均每天0.5公斤大米,按2.4元/公斤计价,1.5公斤米糠,按0.60元/公斤计价,8个月出栏,饲料成本至少500元。按现价收购猪肉26元/公斤,以成猪100公斤的80%计算,一头猪可卖到约2100元,毛利1200元左右,每月平均毛利150元。这是在当前较高收购价的情况下才有如此收益,若按去年收购价16元/公斤,养猪户就有可能要亏损。农民把饲养生猪当作一种传统的自我强制的储蓄模式,只要小有盈利,大多数农家还是愿意饲养生猪的。这不是说农民不懂得算经济账,而是这种生产模式与农民的职业有着天然的关联,因为农民在一年四季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如质地差的瓜果、蔬菜等,这些东西出卖不值钱,扔了又可惜,农妇早晚投入一些劳力加工便能成为良好的生猪主食料。况且农家传统饲养的生猪,猪肉品质好、无公害,即使在猪肉市场供应丰盛的情况下,农家猪肉价格高而坚挺,在食品安全、绿色食品日益被消费者重视的背景下,农家猪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从沼气池的推广建设来看,它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一方面农民的思想观念保守,认为用起来麻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养猪的农户大大减少,缺少沼气需要的粪便原料,第三是没有空间余地。至于观念问题,只要这一事物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随着沼气应用技术指导服务的跟上,是可以逐渐转变的,但是客观物质条件的缺陷,解决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加大。事实也说明了这点,只要条件具备的农户,有了示范户的效应,动员推广就来得顺利,而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农户,单靠强制手段难以产生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着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的某种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这个有机的不可分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上述三个问题,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表面看它们之间没有多大的关联度,但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考察,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内在关系。因此,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把它们联系起来研究。
第一,农居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农业生产与其他社会职业活动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我国,按目前的农业生产力状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广大的农村仍然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劳动。即使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日本、韩国山区农村,农民的职业劳动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农居的设计绝不能搞统一模式,统一功能。应根据各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从事不同的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如果农居户型功能影响到了农民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物质生产条件,就必然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三明市属于典型的山区,当前的新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紧密联系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在新村建设和农居的设计上,一是要有前瞻性,为未来通讯、网络以及小型农业机械的普及打下基础、留出空间,如新村各类管线的布局铺设,房屋前后都要有小型车辆可行的通道,既要便于生活,更要便于生产。二是农居住房占地面积应适量,要克服求大显赫的心理。现在一些地方新村建设存在虚荣心理,认为房子越高越大,就显示该村整体实力强,主人的财力和地位高,而农村家庭人口的小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农居户型的设计,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这一变化特点合理引导,住房占地面积不宜过大,建筑面积控制在200平方米左右,以满足居住条件为标准。这样可降低农家固定资产的占有比例,将资金投向生产发展。三是要腾出一部分占地空间作为生产资料储放地和畜禽养殖场所。四是在户型设计时,有必要结合改厕、沼气池的建设,为农户改造和设计科学、合理、易打扫的新型畜禽圈舍。这些看似琐事,但都涉及到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只有相应的生产生活物质条件具备了,“三清六改”村容整治工作才容易疏导,其整治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和持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的本性,农民也渴望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之中。
第二,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农户饲养生猪。2006年以来,随着物价的上涨,饲养生猪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造成广大农户养猪积极性大大降低。现实中,人们更多地会关注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的生猪存栏数,而农户的个体养猪容易淡出人们的视线。虽然个体农户饲养生猪的数量对巨大的生猪供应市场的作用确实微乎其微,但是人们也往往忽视了我国现有农户数的绝对量,以三明市为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数为416674户(三明市统计局2006年统计数据),保守估计,按50%农户饲养生猪计算,每户平均出栏数为3头/年(按成猪饲养期8个月计算),一年就能提供62.5万头生猪,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对缓解生猪市场的供需矛盾必定起到积极作用。这仅仅从生猪供应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要的角度来考察,如果联系到农村沼气池的应用和推广,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高度去审视,鼓励广大农户饲养生猪就更具有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因此,政府部门应针对现状积极采取扶持措施。一是出台关于农户饲养生猪贴补政策。补贴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紧密联系农村沼气池推广工作,开设沼气池应用综合补贴奖,每年给予粪便型沼气池农户给予适当奖励性补贴,既起到鼓励农户饲养生猪又能推动沼气池的应用,可谓一举两得。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技术员(兽医员)作用,给予养猪户提供生猪疫病防治免费服务,提高养猪户抵御养猪风险的能力。三是尝试建立养猪保险制度,保证养猪专业户的利益,降低养猪专业户的损失,促进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农业部门可组织农牧科研力量研究、改良、总结和推广科学的农家生猪的饲养方式,进一步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
第三,跳出单纯建设沼气池的圈子,综合考虑寻求新的发展增长点。就目前状况,简单地通过下指标、派任务推广沼气池很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关键要寻求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认为,沼气池的推广应用要紧密联系新村建设和农户养猪业的发展来考虑,三者紧密结合、综合推进,才能深入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对于无空间建设沼气池的问题,在前期已经过开发处于相对饱和的乡村,要针对农户的经济状况,对暂时无条件建新房的农户可通过帮助他们设计改造现有居住环境等措施,创造条件,深入挖掘沼气池推广应用的潜在空间。农业技术部门要在沼气池类型设计上下功夫,为不同条件的农户量身打造,设计或改良出适合不同环境的沼气池,也是可以进一步拓展空间的。还要通过鼓励农户饲养生猪来推动沼气池的拓展空间。根据每口沼气池的产气要求,农户饲养2头生猪,加上人和家禽的粪便就能满足3—5口人家庭生活的沼气供应量。虽然现在已有植物沼气技术的应用,但推广粪便沼气应用较之植物沼气应用所产生的社会综合效益会更大,有条件饲养生猪的农户,应尽可能鼓励他们应用粪便型沼气池。
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不能孤立地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方式处理。要改变单一求进的工作思路,从实际出发,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机地融合、综合研究、统筹应对,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张清敏,永安市社科联主席,高级讲师。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