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三明工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2005年第2期) [打印本页]

作者: 量周沙界    时间: 2009-5-26 17:41
标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三明工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2005年第2期)

课 题 指导:叶继革(中共三明市委书记)
            张  键(三明市人民政府市长)
课题组组长:刘  鑫(中共三明市委副书记、三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徐  铮(中共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陈明森(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题组成员:陈兴万(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杜元会(三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陈里平(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
      伍长南(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
      陆小辉(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
      魏澄荣(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
      黄继炜(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人员)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三明作为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为全面系统分析三明市工业化进程,本报告根据国内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运用统计数据,对三明市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客观判断并作了纵横比较,分析研究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具有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并根据三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三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和对策思路,以及促进三明市工业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重新认识三明市工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三明市的诞生是大跃进和小三线建设产物。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投资66亿元建设三明工业基地,再加上其后若干年的小三线建设,陆续建成三钢、三化、三重机、三塑等大中型重化工业企业;期间又从上海迁来三纺、印染、三胶、食品等轻工企业, 初步建成了以重工业为主、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80--90年代三明市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在重点发展能源、原料等基础工业同时,着力发展轻纺、造纸、食品工业。“十五”期间三明市重点培育和扶持机械、化工、林产三个主导产业;加快冶金、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加工业的改造;积极扶持光机电仪一体化、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三明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在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比重达到28.2︰71.8(福建省轻重工业比重为46.4︰53.6,三明市重工业比重居全省首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36.94亿元,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8.1%,实现利润13.96亿元,实现利税28.46亿元,并涌现了181家外商投资企业和“永安林业”、“福建水泥”、“福建三农”、“青山纸业”等上市公司,钢铁、水泥、原煤、化肥、造纸等产品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明市地处闽西北山区,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又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起来的山区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和福建省战略重点转移之后,三明市出现了产业基础优势减弱、经济发展势头缓慢和体制创新相对滞后等不利局面。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三明市原有的发展条件和发展优势已发生很大变化,客观准确地认识自身的区域发展优势与不足是三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重新认识三明市区位的优势与劣势
长期以来,三明市作为福建省的内陆山区,交通条件落后,交易成本较高,对外交流不畅,社会相对封闭,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区位劣势明显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但是同时我们再看到三明区位劣势的同时,也要看到三明区位的潜在优势:
一是物产丰富,要素资源价格相对低廉。三明市许多种类的资源拥有量在全省占有较大比重,为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农业资源丰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的泰宁金湖、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作“此处最奇”的永安桃源洞“一线天”、犹如“神仙洞府”的将乐玉华洞等天然景观,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开发生产文化旅游产品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三明市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其比较优势在于资源加工型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低成本优势正是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和技术所追求的核心内容。
二是处于福建中部腹地,是承接东南沿海和内陆地区的重要枢纽。三明位于联结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福建中部腹地,具有承东启西、接北进南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区位优势难以显现。但是随着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于2004年11月全线贯通,泉三(泉州至三明)高速将于“十五”期间开工建设,永武线(永安至武平)也即将立项建设。三明与福建沿海地区以及与内陆地区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这有利于三明市经济与沿海、内地产业与市场的连接,尤其是有利于三明市产业与沿海优势产业间的对接,迅速接受其示范和辐射效应,使三明市成为直接承接沿海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战略基地。同时,由于京福高速和泉三高速(该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干线公路泉州至毕节公路福建境内的一段,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条重要出海通道)作为福建省与内陆省份之间的重要连接通道,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福建省(包括三明市)与我国中西部内陆省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三明市将成为东南沿海联接内陆省区的重要枢纽。
三是精神文明城市的优势。三明作为全国知名的精神文明先进城市,有着十分广泛的品牌效应。在创建精神文明城市过程中,三明市通过开展全民宣传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已培养起全社会的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市民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形成强大的活力和凝聚力,为三明市发展积累了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品牌效应。这是三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财富,也是全面提升整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化城市发展外部环境,对强化和扩大城市外部影响,增强城市的对外吸引力都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进入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精神文明城市要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内涵和活力。三明市在打造文明城市品牌过程中,若能在品牌内涵上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并赋予新时代的内容,如进一步塑造“诚信三明”、“绿色三明”,对改善三明市的投资环境,增添三明市的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都将产生十分有利的影响。
2、重新认识三明市国有工业企业比重大的问题
从所有制结构看,三明市国有经济比重大是一个较突出的特点。2002年三明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44家,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6%,但企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71.8%(其中中央属、省属企业占67.2%),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2%,实现利税占利税总额的80.2%,平均从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55.4%。国有企业在三明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完善,三明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国有企业脱离企业办社会和下岗分流等改革措施引发的下岗职工就业问题和职工社会保障问题等都给地方经济增添了一定的压力。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尚有3.2万人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职工尚未置换身份、解除劳动关系,改革成本需9.8亿元,而且就业供求矛盾身份突出,2002年全市下岗失业人员5.5万人,约占全省的34%。对于三明市而言,面临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巨大压力,同时也蕴涵着很大的机遇。
三明市国有企业以中央属、省属企业为主,资产占总量的67.2%,市属国有企业仅占不到1/3的比重。而目前市属国有企业中85%的企业已改革到位,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市场化转换,改革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已基本消化。而尚未进行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大多数为中央和省属大中型国有企业。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2005年以前国有资本将基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因此,2004年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任务仍十分繁重,但主要集中在中央属、省属国有企业中。客观对待和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将为三明市工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中央属、省属国有企业资产隶属于中央和省政府,改革成本与改革压力主要由资产所有者承担,对三明市地方财政的压力并不直接,而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将直接受益于地方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三明市分布的中央属、省属大中型企业(如三钢、三化、永安维尼龙等)大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拥有较强的技术装备、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拥有一大批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通过改革这些国有企业若能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焕发活力,将对三明市的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因此必须积极帮助支持辖区内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鼓励、引导市属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改变国有企业原有的隶属关系,将使地方税收和地方财政直接受益。若能进一步促进改制企业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募集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投资发展,将为地方经济建设注入大量的建设资金这些叠加的机遇将使三明市工业未来发展迎来新的大好时机。
3、重新认识三明市重化工业比重大的问题
由于在历史上三明是按照三线建设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家从当时的战略需要出发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化业工,造成三明市所有制结构单一,工业结构偏重于重工业,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出现失调,产业结构畸形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结构调整,直至2003年三明市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达到71.8%,与全省平均水平(重工业占53.6%)相比,高出18.2个百分点。往常总认为,重化工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利润低的特点,不如轻纺工业效益高,因此总是把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升轻纺工业比重,作为三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长期以来我国以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低利润率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扭曲的结果。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轻纺工业为主向以重化工业为主正是产业结构升级结果。正因为重化工业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壁垒、技术壁垒和必要资本壁垒,使得重化工业产业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利润较为稳定,特别是在过剩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
在三明市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重化工业比重大不是劣势,而是优势。由于基础工业、装备工业具有产业链长,产业带动能力强等特点,它可以为工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其他上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其他产业提供装备和生产工具,因而它是将创新和技术实际应用于国民经济的产业,由此成为工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目前,三明市的工业主要以重化工业为主,拥有生产重大装备和基础件的优势和较强的科技优势,具备了生产协作配套的基本条件;现有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在生产重大装备和成套设备、投资类资本产品、出口创汇和替代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重化工业仍是三明市今后几十年的发展重点。实现三明市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必须首先着眼于重化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已经形成的传统产业、制造业和重化工业是三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
从全省的情况看,轻、重工业比重在1990年为60﹕40,2002年达到50:50,重工业比重每年提升0.83百分点,而2003年以来重工业具有加速发展趋势,重工业增长速度继续超过轻工业,其比重为46.4﹕53.6,,标志着我省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目前,福建正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海工业,以80万吨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福清年产600万吨钢材侨联公司为主的多个冶金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以及东南汽车配套项目等的上马,福建工业正步入重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福建正在规划石油化工产业链,机械制造产业链,三明作为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较好,目前已进入重化工业化中的高加工度产业主导阶段,跨越式发展的产业基础已经具备,工业发展蕴涵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产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重点与福建省的重化工业化恰好相适应。福建省的产业发展战略无疑对三明市重化工业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凭借较好的重化工业基础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三明市在未来发展中,若能在产业定位、产业延伸和产业分工上作好与全省发展战略的协调,以及与沿海临海大工业的产业衔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三明市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判断与比较分析

1、三明工业化水平的基本判断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过程,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根据国内外有关经济理论,一般以人均经济总量指标、产业结构指标、就业指标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本研究报告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等几方面综合判断三明市工业化阶段。
国际上衡量一国是否完成工业化有三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农业产值占GDP比重降至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降至20%以下,城镇人口上升至60%以上。借助此指标衡量三明市工业化发展程度。近年来,三明市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目标,大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扶持转化弱势产业,淘汰退出劣势产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有所提高,200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4.26:41.76 :33.98,其中,从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与实现工业化标准值15%相比,高出9.26个百分点;从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看,2002年仍达到55.6%,与实现工业化标准值20%相比,高出35.6个百分点;从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看,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三明市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为38.56%,2002年城镇化水平仅为41%,比60%的标准值低19个百分点。根据上述三个指标的判断,三明市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研究,提出了划分工业化水平的一种方法:根据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比重,把工业化水平分为非工业国(20%以下)、正在工业化的国家(20-40%)、半工业化国家(40-60%)和工业国(60%以上)四类。其中,制造业是工业主体(工业还包括采掘、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行业),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交通、通信、商业)的增加值。按此计算,2003年三明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1%,处于正在工业化阶段。
德国经济学家W·霍夫曼通过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比较分析,提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霍夫曼比例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在霍夫曼看来,在工业化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生产有迅速发展,但相比之下,消费品工业仍占优势;第三阶段资本品与消费品工业生产比重大体相当,初步迈入工业化国家行列;第四阶段资本品生产超过消费品生产,基础工业高度发达。霍夫曼比例中的消费品和资本品部门可以近似地看作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或者可以说霍夫曼比例就是轻重工业比例,即:
霍夫曼系数= 
表1     霍夫曼比例---工业阶段划分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霍夫曼比例 5(±1) 2.5(±1) 1(±0.5) 1以下
注:表中括号的数字,表示以前面数字为基准允许浮动的幅度。

由于霍夫曼比例计算中使用的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类似中国轻重工业比重的划分,因此,本研究以轻重工业产值之比计算霍夫曼系数。根据计算方法,2003年三明市轻工业产值67亿元/重工业产值170亿元,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重为28.2:71.8,重工业的比重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比全省更是高出近20个百分点,工业霍夫曼系数为0.394,比霍夫曼系数1还低0.605,说明三明市进入霍夫曼工业阶段的第四阶段。

表2     三明市工业化指标体系

标准指标 三明指标 三明工业化差距
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以下 24.26% -9.26%
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 20%以下 55.6% -35.6%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40%以下 61.4% -21.4%
霍夫曼系数 1以下 0.39 0.605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不同的指标对三明市工业化程度的粗略判断呈现不同的结果:从国际上常用的衡量工业化结构指标分析,三明市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表现为农业产值比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城市化程度低下,与全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有一定的差距。而从霍夫曼系数分析,三明市已进入霍夫曼工业阶段的第四阶段,即最高发展阶段。造成这两种指标的矛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我国统计轻重工业增加值所用资料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尚未包括规模以下工业,而规模以下工业大多属轻工业,使得计算出的霍夫曼系数较实际情况偏低。
二是三明市重化工业主要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是大跃进和三线建设产物,具有典型政府推动的特征。如果剔除上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重化工业不计,实际上三明工业还是以轻纺工业为主,工业化水平并不高,处于由轻纺工业向重化工业转换、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快推进的过渡阶段。
2、三明与周边地市工业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进入新世纪后,福建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战略构想,对全省9地市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战略部署:“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按三个层面同时推进。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发展相对较快,要向更高水平迈进,尤其要进一步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和福州省会城市的带动功能;莆田、宁德两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开放,壮大经济实力,努力与福厦漳泉联成一线,形成沿海连片繁荣;南平、三明、龙岩三市要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对接沿海,辐射边界,拓展我省腹地”。

表3    2003年福建省各设区市GDP与工业产值指标

指标/地市 国内生产总值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 亿元 %
全省 5241 100 4950.69 100
福州市 1347.68 25.71 1285.69 25.97
厦门市 759.69 14.50 1320 26.66
莆田市 262.76 5.01 219 4.42
三明市 320.68 6.12 237 4.79
泉州市 1380.11 26.33 1140 23.03
漳州市 603.40 11.51 335 6.77
南平市 282.64 5.39 157 3.17
龙岩市 294.40 5.62 163 3.29
宁德市 269.87 5.15 94 1.90

(1)三明市与周边地市人均GDP比较分析
从经济总量看,2003年福建省GDP总额为5241亿元,人均GDP为15006元,按照当年末汇率计算,人均GDP为1810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若把福建省各设区市GDP总量分为三个层次:超过1000亿元的地市有泉州市与福州市,超过500亿元的有厦门市、漳州市,其他地市都在300亿元以下;若从人均GDP层次划分,超过5000美元的仅有厦门市,超过2000美元的福州市、泉州市,超过1000美元的有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1000美元以下的有莆田市、宁德市。虽然三明市人均GDP排名位居全省第5位,但分别仅是厦门市、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的22.66%、55.15%、57.71%、90.75%,人均GDP除了高于龙岩、南平、莆田、宁德市外,与福建沿海其他地市差距较大。
(2)三明市与周边地市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从福建省三次产业结构看,到2003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13.5%、第二产业占47.6%(含建筑业)、第三产业占38.9%。从全省9个设区市三次产业结构看,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处于沿海地区的厦门、福州、泉州市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接近或超过50%,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接近或低于10%,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厦门市已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化阶段;处于山区的各地市,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大多在40%以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在20%以上,大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推进阶段。其中,三明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0年的27.7:39.6:32.7、2001年的26.1:40.5:33.4、2002年的25.6:40:34.4,到2003年的24.26:41.76:33.98,虽然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水平,在全省仅低于宁德市、南平市,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在全省仅高于宁德市、南平市、漳州市,与龙岩市持平,低于全省5.84个百分点,说明三明市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仍较为艰巨。

表4    2003年福建省各设区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地  区 三次产业结构水平 地  区 三次产业结构水平
全省 13.5:47.6:38.9 泉州市 6.09:53.24:40.67
福州市 10.66:50.57:38.77 漳州市 21:39.35:39.65
厦门市 2.42:58.52:39.06 南平市 24.88:34.95:40.17
莆田市 15.25:49.75:35 龙岩市 21.37:42.96:35.67
三明市 24.26:41.76:33.98 宁德市 25.53:35.34:39.13

(3)三明市与周边地市城市化水平比较分析
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结构转变趋势时,概括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一般变动规律: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演进将导致产业结构转变,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推动产业聚集,加速工业化发展进程。
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化程度在30%以下;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程度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期阶段,城市化程度在80%以上。根据以上标准衡量福建省城市化水平,目前尚处于在工业化中期阶段。
从总体上看,福建省城市化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9个设区市城市中,特大城市只有1个(福州),大城市1个(厦门),中等城市5个(龙岩、泉州、漳州、南平、三明),城市平均人口规模仅为48万人。从城市化水平看,2002年福建省城市化水平为4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有厦门、福州市,分别为52%、50%,其他设区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明市城市化水平为41%,在全省属于中低水平,说明三明市仍需加快工业化发展,以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
(4)三明市与周边地市科技创新水平比较分析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与信息化相关的主要指标有: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R&D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产值比重等主要指标。一是三明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5%(2001年),比厦门市、福州市分别低1.88个和1.8个百分点,在全省各设区市中位居次次倒数第一位;二是R&D经费投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7%,排在南平市、厦门市、福州市之后。2002年据三明市统计局科技处统计,当年 5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仅29家,所占比重为55.77% ,比2001年减少3家;科技活动人员为3517人,比2001年减少100人,减幅为2.77%;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包括科研基建支出)分别为25439.3万元、22835.4万元,分别比2001年减少8043.9万元、6988.6万元,减幅分别为24.02%、23.43%。三是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仅为6.59%(2002年),排在厦门市之后,位居全省第二位。但2002年全市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为5736.8万元,比上年减少1573万元,减幅21.52%。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项目数78项,比2001年90项减少12项;全年新产品产值64573.9万元,比上年下降为21.14%;新产品产值占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51%,比上年下降2.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新产品实现销售利润12019.3万元,比上年下降22.46 %。从上述指标分析看,作为全省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三明市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
(5)三明市与周边地市经济效益水平比较分析
2002年三明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16.63%,比2001年111.01%提高5.62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86亿元,增长14.5%。其中,利润总额7.5亿元,增长 37.6%;企业亏损面由上年的29.1%下降至27.7%,亏损企业亏损额由上年同期的3.7亿元下降至2.81亿元,下降24%。但即使以116.63%的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在全省9个设区市比较中,仅好于莆田市,比排名前三位的厦门市、福州市、龙岩市分别低51.55个、43.87个和36.64个百分点,说明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虽有所改善,但潜力仍较大。
(6)三明市与周边地市资源消耗水平比较分析
三明市工业总产值虽仅占全省比重的5.365%,但资源消耗量并不低。以每万元GDP耗水量、耕地保有率指标分析,2001年全市每万元GDP耗水量为1120立方米,高居全省9地市之首,比厦门、泉州、福州市分别高出11倍、5倍和4倍;2001年每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也高居全省9地市之首,为69吨,高出排放量较少的厦门市、福州市64吨,比排放居第二位的南平市高出45吨;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中,除三明市外,其它8地市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而三明市空气质量指数达1.03,处于中污染水平;2002年全市实现耕地保有率为98.5%,略高于厦门市和漳州市水平,工业“三废”排放量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标偏高。
(7)三明市与周边地市人力资源水平比较分析
以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人口总数比重指标为代表。2000年三明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人口总数比重为2.69%,比厦门市、福州市分别低5.68个和2.26个百分点,仅比位次排在第4位的龙岩市和南平市高出0.26个百分点。

表5    1988—2003年福建省9地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3年工业产品销售率
合  计 2941 3676.38 4950.69 --
福州市 787 970.00 1285.69 96.89
厦门市 803 1025.49 1320 98.85
莆田市 148 180.54 219 97.36
三明市 177 197.25 237 97.82
泉州市 564 728.19 1140 96.85
漳州市 186 233.69 335 97.91
南平市 111 132.18 157 96.68
龙岩市 111 139.64 163 98.09
宁德市 54 69.39 94 98.32
注: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

三、三明市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工业化科技含量,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有机协调,实现可持续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围绕“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奋斗目标,以企业信息化为平台,突出项目带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充分发挥重化工业化的比较优势,把三明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机械、钢铁、化工、纺织、林产、建材和绿色食品工业基地,积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全线贯通为契机,主动接受沿海辐射,推进与沿海地区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和基础设施对接,增进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以铁路沿线经济繁荣带建设为核心,以闽西北区域经济和尤溪及大田为两翼,三个层面梯次推进、联动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格局。
2、发展目标
到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15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年均增长12.5%,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0%以上。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30亿元,5年期间年均增长11%以上;工业增加值209亿元,年均增长10 %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7%以上;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迈出重大步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新型工业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翻3番,力争达到1300亿元以上,后10年期间年均增长9.39%,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基本实现工业化,企业信息化水平、工业经济质量、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水平、城市化率达到全省新型工业化的平均水平。

四、三明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1、以培育三大产业集群为龙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三明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应遵照工业化发展规律,找准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的位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以基础类、资源类产品加工为主导,以培育产业集群为抓手,延伸主导产业链,充分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并与中小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抓好技术创新、规模扩张、产品配套,强化产业集聚效应,走出一条符合三明市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三明市建设作为福建省新型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发挥三明市基础工业的主导地位,重点培育冶金、机械、林产加工等3个产业集群,计划到2007年实现产值255亿元以上,力争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值的2/3,年均增长22%,成为三明市的优势主导产业。
(1)冶金工业。冶金工业在三明市工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要重点抓好三钢公司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调整、大田汤泉铁矿年产5万吨冷固结球回转窑直接还原铁项目:一是加快科技进步。三钢重点推广应用高炉富氧喷煤、高效连铸、热送热装等先进技术,实施高速品种线材技改项目;二是注重产品开发。有色金属工业重点发展钨、铅、锌产品深加工和系列开发,积极发展稀土新兴工业,开拓应用新领域。三钢劳服公司要向镀锌板、彩涂板、C型板、钢带等金属产品方向发挥;三是促进生产能力区域转移。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三钢公司要逐步向沿海地区转移加工能力,充分利用福建沿海地区优越的港口、海运优势,与沿海地区新兴钢铁工业基地发展相配套,走进口铁矿石加工、外向型钢铁工业发展道路;四是延伸产业链。与钢铁工业相关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机械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建材业、轻工五金加工业等,目前国内汽车工业用钢以进口为主,三钢公司以建筑用钢为主。三钢公司延伸产业链的方向主要是建筑用钢、机械用钢产业,特别应重点关注全球造船工业区域调整、福建加快造船工业发展(泉州船厂、福州马尾船厂等)的契机,加快建筑用钢产业结构向船舶、工程机械、建筑业用钢结构转变,延伸冶金工业的下游产业链。 
铁矿石能  源
                                             




(2)机械工业。三明市机械工业以路面工程机械、橡塑机械、机械基础件为主,具有产业基础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优势。2002年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由企业55家,产值16.6亿元,所产的硫化机和压路机分别占国内市场的50%和18%。因此,加快三明市机械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尽量延伸路面工程机械和橡塑机械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机械基础件优势,主动参与我省机械工业分工,与我省以汽车和工程机械为主的机械工业对接。
一是发展路面工程机械产业链。以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铸造中心、锻造中心和工程机械加工中心。在巩固振动式压路机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重型及超重机型、串联式机型、冲击式机型等产品,形成高中低档产品系列开发,满足不同市场需求。要抓住国家鼓励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尽快开发“沙漠王”、“修路王”等机型。在产品开发技术上,努力向标准化、多功能和成套型方向发展,采用负荷传感系统、电子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实现机电仪一体化。
二是橡塑机械产业链。三明市轮胎硫化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已销往美、英、德、日、法、澳等20多个国家。要以福建华橡自控技术股份公司和双轮化机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实现由机械式向液压式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装备,积极开发轮胎成型机、塑料机械、橡塑机械工装模具等系列产品,加速产品多元化,化解市场经营风险。要重点实施子午胎液压硫化机技改项目,以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三是大力发展机械基础件,主动参与我省汽车工业和工程机械工业对接配套。近年来我省汽车工业在全国异军突起,仅福建东南汽车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公司和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公司等三家公司,在2002年的产值合计达到106亿元,占全省机械行业比重为18%。预计到2005年,我省汽车生产能力将达25万辆,改装车年生产能力达3万两,产值达350亿元。另外近年来我省工程机械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3年全省工程机械的总产值已达100亿元,其中主力机种装载机产量26000台,产值约为70亿元,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45%,居全国各省市首位。而三明市轴承、轴瓦、齿轮及齿轮变速箱、连杆、曲轴等基础零部件产品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要以三明齿轮箱公司、永安轴承公司、荣王齿轮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重点,抓住福建省建设东南沿海汽车基地的机遇,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汽车用齿轮、轴承以及为汽车、工程机械配套的变速器等产品;重点包括三明齿轮箱公司扩大装载机变速箱1000台套、前后桥总成1000台套,永安轴承公司扩大精密圆锥滚子轴承出口技改项目。同时在条件具备情况下,还可以考虑上马发动机制造产业。各县(市、区)机械企业要优先发展基础件、零部件和配套件产品,并争取与大中型企业形成产品配套,争取纳入大中型企业、外资和民营企业产品“外包”的产业链中,形成小而精、小而专的特色企业。
(3)林产加工产业集群。林产加工业是三明市的特色产业,具有加快发展的条件和优势。2003年三明市规模以上林产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4亿元,但林产加工产品结构较单一、附加值低。如全市林产加工企业主要以科技含量较低的胶合板、刨花板为主,生产中密度板、高档家具的企业少。
在培育林产加工产业集群方面,一是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重点以青纸、永安林业、滕荣达、铙山纸业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强化规划功能,合理引导,提升园区产业集群功能;以创品牌为基础,努力创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效应;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林权改革,增强资源培植、加工企业发展后劲。二是加快推进林竹产业化进程。在木材加工方面,重点鼓励、扶持发展高品质中密度纤维板、层积板、竹木复合板、指接材等产品;在竹材加工方面,重点鼓励、扶持发展竹地板、竹集成材、旋切板、竹纤维、竹炭系列产品。要大力发展木材深加工,减少木材原料直接外销,实现林产加工增值。
2、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传统工业仍将是三明市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产业。但三明市必须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发展“高新、适用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对接、互补、融合。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三明市实际,从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选择确定光机电仪一体化、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扶持和开发重点。
①光机电仪一体化。利用三明市机械制造业的现有基础,加强数控、多媒体、传感、液压、仿真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增强产品的可视化、智能化、微型化、自动化、精密化,提高三明市光机电产品性能。重点发展高等级橡胶机械、高等级路面机械、表面程控印刷机械、数控铣床、程控卷板机、微机控制摩擦压砖机、复合地板压力机等产品,着力培育壮大将乐电子工业,努力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全省压电晶体生产基地。
②新型材料。根据房地产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隔热、隔音、阻燃、轻质的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保温材料。进一步加强对特种PU树脂、降解树脂、吸水性树脂、功能性塑料薄膜、合成纸、高聚塑料、木质纤维包装材料、炭素材料、高级复合板、石英材料、氮化硅制品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向结构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方面发展。
③生物工程。要扎实生物技术基础,加强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以及生化分离提纯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做好保健品、生物制药、诊断试剂、中成药、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等生物制剂以及降解工程菌、生物絮凝剂等环保生物制剂的研制、开发。近期以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发薪蛇酶注射液、山楂精降脂片、洛索洛芬纳等产品;以沙县麦丹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发新型保健食品、新型伙料、调味品。
④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水、空气污染防治设备,围绕三明市钢铁、化肥、农药、造纸、印染、水泥等产品生产,重点做好洁净燃烧技术、除尘技术.生化水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应用,重视废弃物处理设备和存放技术的研制开发,抓好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垃圾堆场压实机械和瓷砖压装等节能节材系列环保机械产品开发生产。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以工业园区为平台,针对三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园区起点低、布局分散和规模小的状况,必须对科学园区作出科学定位,从规划布局、专业化分工和用地规模等方面整合各类工业园区。
一是三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金沙园)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主,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无污染的科技型、资源型、创汇型工业项目。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起步之际,为了营造气氛,适当引进一些一般工业项目情有可原。但是随着开发区发展,特别是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全线贯通,要实施“宁缺勿滥、待价而沽”策略,严格控制一般加工业或污染工业进入高新园区,形成“产业起点高、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新型高新工业园区,通过工业区的整合,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创造条件。
二是培育特色工业园区。要从创新工业发展载体入手,打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突出各类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突显区域特色园区,提升园区的载体功能,通过完善园区的配套设施,培育一批能带动产业升级、起主导作用的项目和企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永安尼葛高科技园区主要发展林产加工和纺织工业园区;其他各类工业园区以农副产品加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和民营工业为主。要积极引导、鼓励位居城区繁华地段的传统工业企业“退市进园”,城区地价增值部分按照一定比例还返企业,用做企业搬迁费用和技改费用。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重视入园项目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的产业衔接和企业群之间的协作配套,增强工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2003-2005年间,每个县(市、区)都要根据各自实际创办1-2个突出主业、集聚优势、特色显著、档次较高的工业园区,力争到全市规模以上的工业当年新增产值的50%由各类工业园区提供。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用地要优先保证供应,并可按不超过园区规划面积25%的面积作为工业园区的商贸用地,其商业地价收益全部用于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其按年度耕地占补平衡有困难的,经批准允许其在3年内延时平衡。要制订有利于特色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的财政政策和土地价格政策,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引资、谁得益”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园区联办和利益分享机制,积极发展“飞地工业”,鼓励各县(市、区)工业项目跨区域到基础条件好的工业园区集中,形成联合开发的投资主体;要适当降低特色工业园区的地价标准,引导区域内同类型产业的适度集中。对特色产业专业区的发展用地、公用设施能力给予重点保证,形成有利于特色工业园区集聚的财政政策。
3、以企业信息化为重点,带动传统工业改造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问题,特别是要突出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应把大力推动信息化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提高产业设计、制造、营销管理的科技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目前在我省制造行业不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设备和传统技术都取得明显效果,节约能耗达20%以上,提高工效3-8倍,产品质量平均提高20%以上。
三明工业企业信息化实施的重点:一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产品设计、加工和生产装备,重点推进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重点推进企业资源计划(ERP),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创新。(工业嵌入式软件是计算机的一种应用形式,是埋藏在机器设备中的微处理机系统,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机器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是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主要功能模块,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要实行突出重点,分类展开战略。一是点上突破。要选准试点企业。试点企业标准是,企业规模较大、管理基础较好、主要业务较为稳定。目前可以三明重机、福建华橡、三化、三钢、三纺为重点,进行点上示范应用;二是线上推进。以试点企业为龙头,通过对试点企业成功经验的宣传推介、现场培训、经验交流的多种形式,对机械(重点企业为三明重机、福建华橡、三明齿轮箱、永安轴承等)、化工(重点企业为三明化工、宏明塑胶、福建三农)、冶金(重点企业为福建三钢集团、福建三钢集团小蕉轧钢厂)和纺织(重点企业为福建三纺、福建联众集团)等行业重点推广,要统筹考虑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联手“链式”推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整体信息化。三是面上推广。以建立中小企业信息通用服务平台和组建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为平台,推进一批带有区域性或行业性共享效应信息化项目建设(如数据处理中心、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等),以形成整片或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规模效益。力争到“十五”末,建成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30家以上,开展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30项以上,带动市属企业以及5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生产、销售方面运用信息技术。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基础管理工作,夯实企业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管理水平提高,但企业信息化又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基础。因此要继续提高企业生产装备水平和基础管理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和数据化,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载体,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如电子邮件(Email),团队合作群组件(Groupware)等。
二是加快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设覆盖全市的以光缆为主体、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干线网络,建立三明市信息公用平台和信息资源库,推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办公系统,大力推进金融、财税、贸易等部门的信息化程度,加快电子报关、网上纳税、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建设步伐。
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引进信息化开发服务机构,建立企业通用信息服务平台,以外包或租赁方式,为地理位置相近、具有相同或相似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企业信息化服务,以节省单个企业信息化费用。在建立企业通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前期,由于加入企业较少,信息化开发服务机构可能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因此在一定时间内,政府可在政策上予以必要扶持。
四是建立或者引进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分析企业信息化需求,提供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初步咨询和总体建议,推荐、评估合适信息软件或软件供应商,以及负责企业信息工程监理等。
4、树立地区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随着现代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青睐,对食品综合营养的需求,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发展绿色食品,已成为市场发展的急需。三明山区资源丰富,要努力树立地区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创建社会“信得过”的绿色食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抓好产业基地建设。要实施“龙头+基地”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思路,建立起一批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企业。根据三明实际,要重点发展以三明金叶复烤有限公司为龙头、宁化烟草公司为龙头,打造“金三明”品牌,发展特色优质烟叶基础;以永林集团、沙县青竹集团、三和食品(三明)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做好林、竹、笋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以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食用菌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发特色产品,注重高海拔反季节食用菌的资源开发,建立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永安融燕禽业公司、宁化农星农牧公司、尤溪麻鸡种鸡场、沙县鸭业总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养殖和饲料基地配套建设;依托建宁鑫达莲业有限公司、沙县王锦记食品公司等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配套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推进三明绿色产业带建设,要根据各地优势和区域特点,分片建设食品产业带、畜禽业产业带、林竹笋产业带、食用菌等产业带,并向周边辐射。
二是着力打造具有“文明”特色的绿色品牌。经过多年争创品牌,三明已有7个企业9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茶)标志使用权,7个企业8个产品获得无公害食品标志使用权;25家生产企业基地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0个农产品获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沙县小吃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而著称,2003年中国饭店协会和福建省烹饪协会授予沙县“中国名小吃之乡”称号。然而沙县小吃并没有成为绿色品牌,非但如此,在外地的沙县小吃店往往卫生条件差,使人有缺乏食品安全的感觉。为此要充分发挥三明全国文明城市的品牌效应,着力打造具有“文明”特色的绿色品牌,使人一看到三明产品,就联想到文明城市,感觉“货真价实”,吃起来也放心。建议对沙县小吃进行整顿,尤其是卫生标准要提高。同时,每年可举办一次小吃文化节,通过企业搭台,政府唱戏,来扩大三明在外的影响,宣传和推介三明绿色食品品牌。
三是搞活绿色食品流通。要引导三明的绿色产品生产企业以消费者的爱好为转移,以高科技为依托,变“资源型”为“深加工型”,变“跟踪型”为“创新型”。着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打破绿色产业主要产品生产、销售各自为政的局面,引导内贸企业和流通大户走贸工农联合、产销加一体、内外贸协作、科工贸兼容的流通路子。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流通组织,重点培育流通龙头企业、大户,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培育专业流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定单农业,达到既扩张流通产业又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的。建议建立三明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通过“中心”在认证上做好工作,在质量监督和标志使用上加以规范,再由专营专卖企业通过全省和全国的联销,推行专卖的营销方式,建立一个诚信可靠,热心绿色消费营销网络。还要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三明绿色食品、特色产品专卖市场或专卖商店,加强与全国性超市的联络,争取有更多的三明产品挤进大型超市。要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和完善商品流通与市场运行的信息网络,积极开展网上交易,推行商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和经营管理的计算机化。
四是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政府和财政部门要增加绿色食品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项目申报、技术培训等;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生产性的流动资金给予重点倾斜;计划、农业、科技等部门要从项目资金安排、基地建设、科研推广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工商、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绿色食品市场管理;每年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要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三明市新型工业化的保障措施

1、培育地方资本市场,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资本保证
①制定地方法规,规范、发展众多股东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实现社会资本集中的重要途径。按照我国有关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必须是在5人以上,而发起人数上限和资金规模则没有限制。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为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防范金融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实际上把设立众多股东的股份公司作为私募资本加以限制(不少地方主管部门把设立股份公司的股东人数限制在50人以下).,这种做法在防范了金融风险的同时,也严重制约和削弱了股份公司作为集中动员社会资本的功能。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股份公司集中社会资本功能,鼓励中小投资者投资积极性,防止金融诈骗,三明市政府可牵头制定《三明市设立众多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若干暂行规定》,对此类公司的性质、设立程序、股份募集方式、信息披露程度以及公司的发起人和非发起人的资格、权利和责任等,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建议凡是公司设立时股东人数在50人以上的,都应界定为众多股东的股份有限公司,要界定发起人和非发起人,同时要强化公司设立中发起人责任,如公司不能成立时,应对设立行为所发生的费用和债务承担连带偿还责任;公司不能成立时,对其他认股人已交纳的股款,负责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行为致使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发起人应向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由于某一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其它发起人利益受到损害的,该发起人应向受损害的其它发起人承担赔偿责任;在协议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一方的过错,造成本协议无法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应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
②整合产权交易机构,发展资本柜台交易。目前三明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产权交易业务,主要是由三明产权交易中心承当。但是当前三明产权交易市场规模过小,而体制外企业产权交易多以私下交易为主。加上产权交易业务主要是以固定资产拍卖和大宗产权转让为主,交易缺乏证券化和连续化,往往造成“买不起,卖不掉”的局面。因此三明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基本没有项目可做,人员配备也不齐全,只是一个空架子。
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结构存量调整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必须改革产权交易机构,活跃三明产权交易市场,为此建议:一是整合产权交易机构,促进产权交易规模化。目前我省拥有6家产权交易机构,其中只有省属和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的业务较为活跃外,其他交易机构的业务都较为清淡。为此建议三明产权交易中心应积极与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联网,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产权交易信息共享和规模化经营。二是实行标准化拆细交易,探索、发展柜台交易市场。作为起步阶段,建议可以产权交易所为平台,筛选若干家改制较为规范、业绩较为理想的股份公司进行产权标准化拆细交易试点。三是扩大业务范围。除了产权交易、资产拍卖业务之外,还可以尝试债权交易、技术产权交易以及非上市股份公司的登记托管(包括股权登记、过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质押登记、代理分红)业务等。
③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担保基金的资本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编列的资金;本级政府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和其他经营性及非经营性国有不动产;社会募集的资金;会员交纳的会费或风险保证金。基金的性质是保证金,只能作为向银行借款担保之用。企业、基金管理机构和银行是相互独立的,企业是否向基金出资,基金管理机构是否决定向企业的借款提供贷款担保,银行是否发放贷款,都分别由企业、基金管理机构和银行自己决定,不受其他组织的影响。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由基金担保的,必须按照担保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担保费。我省已于1990年出台了《关于组建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指导意见》,三明不少地方也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各种尝试,可以在对这些做法进行总结和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2、动员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一是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权,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产权是所有制核心,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权,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键。当前公检法部门要针对当地民营企业最为关注问题,严厉查办对民营企业财产职务侵占和黑社会敲诈勒索,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打造“平安三明”,使三明成为治安条件最好,投资环境最安全的地方。
二是实行国民待遇,放宽民营市场准入条件。对民营企业实行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努力为民营企业创业、从业人员营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利”的良好发展氛围。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准入领域,应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当前可以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电力建设以及农村公路网建设等项目为试点,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建设。
三是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加强对产业配套工作的组织协调,做好产业配套规划,制定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做好产业配套。建立大企业集团生产与销售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公布大企业集团的需求情况,定期组织召开专门的产业配套招商洽谈会或举办专项配套洽谈活动,引导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加工、销售、原材料、零配件供应以及生活后勤等配套服务,切实提高我市产业配套能力。支持外来经商人员成立民间商会,通过商会引进项目,建设市场,搞活流通。
3、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目前三明招商引资方式还是以政府为主导性招商洽谈会为主,兼以人情、乡清、亲情为纽带,依靠亲戚朋友穿针引线、牵线搭桥。这种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三明经济发展和扩大利用外资的需要,必须进行招商引资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一是网上招商。项目上网招商引资成本低、信息传播及时迅速,而且覆盖面广,是当代世界上最流行和通用的招商引资方式,应该予以充分利用。为此必须学会经营政府网站,扩大政府网上办公业务,诸如网上查询、网上纳税、网上企业申请登记、网上交纳罚款等,以扩大的政府网站的社会影响和点击率,使之成为宣传三明窗口和招商引资平台。
二是委托中介机构招商。港资、侨资和台资,与祖国大陆有着人缘、地缘和亲缘密切联系,利用人情、亲情和乡情吸引港侨台资本比较切实可行。但对于跨国资本而言,这种招商引资方式往往难以奏效。按照国际惯例,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往往比较听信于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咨询、推介意见。因此三明可选择若干重大投资项目,委托一些国际著名中介机构予以包装、策划,并通过它们客户网络向国际跨国公司推介,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产业链招商。国际上跨国投资往往具有产业集聚效应,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产业配套,节省投资成本和交易费用。产业链既是吸引外商投资环境,也是招商引资重要筹码。因此三明可以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进行产业链招商,以上游产业吸引下游产业或以下游产业吸引上游产业,以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或以配套企业吸引龙头企业。要注意把大型企业定货会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以吸引上游供货商和下游的购买尚到三明来投资办厂,延伸、发展新的产业链。
四是从外延招商为主转为内涵招商为主。外延招商是指引进新的外商,内涵招商是指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已经设立三资企业1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资460多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37%。目前不少外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需要增资扩股。三明应该抓住这种机遇,向沿海三资企业较多的地区,派驻招商人员,深入到三资企业内部,实行内涵招商,动员、鼓励沿海三资企业到三明投资办厂,扩大生产规模。
4、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实现工业技术跨越式发展
一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根据三明经济发展特点,要着重研究和制定以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新型材料这四大领域的开发规划,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抓好一区两园和一个产业带的建设。即抓好高新技术开发区、徐碧高科技园和永安尼葛高科技园以及沙溪沿岸星火技术产业带的建设。要发挥市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的作用,金沙、尼葛两个高新技术园要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运用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设施、场所、资金、智力、中介等系列配套服务,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化高新技术园的辐射功能,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组织配套,促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运用,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抓好机械、化工、林产加工、电子、纺织、轻工、建材等行业排头兵和知名品牌企业的技术改造。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要突出装备工业的改造,通过“五新”技术的运用,突出产品的机电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其他加工制造业的改造要突出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工艺的现代化和新材料的运用。
二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举,加快应用开发研究。选择有较强研究能力和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研究院所,吸收高校、企业、民间的资金和科技力量,联合组建市级研究开发机构,面向市场选题和政府、企业委托(或签订合同)等形式承担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引进和创新项目、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积极鼓励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力度,把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加速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使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新产品开发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地。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支持,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资金,积极吸纳各方资金向技术创新方面投资,对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比重在3%以上的,在开发费用方面予以一定比例的专项补贴。
要推行生产要素股份化,通过技术入股、知识和管理能力折股获得股权分配收益,激励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持续创新。鼓励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大力推动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每年评审确定一批技术攻关、高技术产业化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三要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经理人队伍、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⑴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改革传统的选拔企业经营者的方式,通过内部培训、对外招聘等形式,培育一批具备国有资本营运知识和管理、经营的人才,引入年薪、股权、期权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经营者所得收入与其责任和贡献相适应。⑵必须像改善投资软环境一样完善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创造留住、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实施科技人才专项津贴和兼职兼薪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以知识、技术、专利和成果等要素参与经济建设。要为企业专业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和优良的创业条件,鼓励各类人才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快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流动的机制,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⑶积极探索引进人才、管理人才的方式方法。在引进人才工作上可以采取引才和引智相结合的运作机制,有的不一定把人调进来,采取短期工作、项目合作、兼职挂职、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咨询讲学、人才租赁、合同招聘、担任顾问,“快餐”式、定期式等多种方式,鼓励、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到三明工作。在管理上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跟踪评价体系和机制,并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对引进人才的工作业绩和创业能力及时进行评价和肯定,该破格的要破格,该奖励的要奖励,该上的上,该下的下,干的好的继续留用,干不好的走人。使每个人才都能及时调整到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这是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有效途径。⑷培养有现代技能的产业职工队伍。三明是重要的工业基地,50多年来的工业建设,培育了一大批在机械制造、加工等领域有特长的高技能人才。在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高层人才库的同时,要建立“三明高技能人才库”,将其纳入人才管理系统,以发挥他们的整体优势。针对三明市技术工人、高级技工短缺的实际,要依托大中专、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熟练工人,引导企业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提高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技师人才;同时要多为失业工人提供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
5、以现代物流服务业为依托,构建新型工业化的流通体系
随着京福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三明段一、二期工程建设和入闽交通战备公路建设、三泉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三明将成为东南沿海联接内陆省区的重要枢纽,具有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为现代物流业的加速萌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先进企业在选择新的区域市场和生产基地时,着眼点逐步从优惠政策转向综合投资环境,非常注重当地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物流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投资者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通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强有力竞争能力的投资环境,将有助于推进三明市的对外开放。三明要增创地缘新优势,构建东联闽东南、西接“大京九”的大物流圈。
一要尽快制定三明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议由市政府综合协调,以计委、交通局为主制定三明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对三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结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物流系统的组织结构、物流市场的培育、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动力机制等方面做出具体的实施规划。当前迫在眉睫的工作是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改变“条块分割、功能交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状。同时,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物流协会,建立企业间的协调机制,推动企业与区域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要制订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使其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和国际惯例的需要。应通过在土地使用、车辆通行、融资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加大三明政府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要加快和完善三明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和电子信息平台建设。要加快三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道省道干线为次骨架、以入闽交通备战公路为连接的对外公路交通网络。要引导省、市级成长型企业建立先进、高效、稳定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2005年产业行业协会要初步建立覆盖整个行业的信息网络系统,物流领域骨干企业在2005年要基本实现条形码、扫描、因特网、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实现采购、库存、销售、配送等环节的自动化处理,建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要通过进一步推进三明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完善三明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增强三明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要通过设立政府现代物流专项科研基金等方式,加强三明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并通过高校资源,加快三明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开放,从而为今后三明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三要整合改造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要发挥流通产业在培育市场、搞活流通、引导生产方面的先导作用,大力培育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骨干流通企业。在流通领域广泛推广标准化、专业化的连锁经营,鼓励优势连锁企业向城市社区、郊区和小城镇发展。到2005年全市要培育形成3——5个标准化和集散功能强的现代物流企业。以中心城市、商品物资集散地和主产地为依托,改造、提升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一批有特色、辐射广的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创新“明货”促销方式,健全“明货”销售的服务体系。引导生产企业与国内外大型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对接,按现代流通方式和市场准入要素组织产销活动。具体措施是:
①改造传统运输企业。按照适时、适地、适质、适价的服务要求,加大应用技术上的投入,鼓励运输企业增添集装箱车、冷装箱车及其它专用车投入物流服务,逐步完善物流系统设计及开发、货物运输、运输代理、仓储、咨询等各项功能。近期要通过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加快各类运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若干个以货运交易中心为依托的、具有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现代运输企业,筛选培育一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以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远期要组建具有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多式联动能力的综合性现代运输企业。改造传统仓储企业。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仓库、堆场,加快实施改造工程,配备先进的仓储设备和管理软件,完善储存、分拣、装配、条码生成、挂标刷标、集货配送等各类功能,将传统意义上的货存中心,提升为分销中心和增值服务中心。并通过吸纳运输企业、运输代理企业,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形成一批区域性及若干全国性的配送中心。
②改造商贸批发业。现有的生产资料、消费品、农副产品等各类批发市场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快建立标准化交易平台,依托我市肉食品配送、市商业物流中心、市农资批发市场、禾通建材批发市场,形成有区域性影响、专业化经营的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充分发挥我市商业经营的综合优势,加快发展连锁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扩大连锁商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和扩大三明市商业集团公司、医药集团四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好多多超市、万福隆超市、邮政鸿宇超市、享得利眼镜公司、麦当劳等连锁企业的网点覆盖面和社会销售量。各大商贸企业要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促进同类商贸骨干企业共同建立连锁配送中心,形成规模效应。
③改造工商企业中的物流部门。鼓励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工商企业加速向现代物流领域转变,利用现有的运输工具、设备、仓库、人才等资源,通过兼并、合作、重组、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组建独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使之在为母公司服务的同时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十五”期间,重点培育一批目前已具有第三方物流雏型的物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逐步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利用3-5年年时间,培育若干个规模大、资金雄厚、有良好物流服务信誉的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使其成为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企业。与此同时,鼓励国际、国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货代企业来三明设立分支机构,带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④鼓励企业逐步将生产加工与物流服务分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推进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促进我市企业物流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帮助企业组团参加各种专业展,扩大三明企业的影响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一批连锁商贸企业,鼓励连锁企业在国内一些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扩张,把三明制造的产品扩展到国内的各个区域市场。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