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三明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信贷投入分析(2006年第2期) [打印本页]

作者: 量周沙界    时间: 2009-5-26 17:40
标题: 三明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信贷投入分析(2006年第2期)

    一、“3+1”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提出重点发展冶金压延、林木加工、机械工业及汽车零配件和新兴生物制药“3+1”产业集群,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集群的意见》,三大产业集群快速增长。截止2005年末,全市三大产业集群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05.6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35%。其中,冶金及压延产业123.24亿元,比增25.9%;林产加工产业53.85亿元,比增33.6%;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26.56亿元,比增24.1%;生物药业1.98亿元,比增29.7%。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 产业集聚与带动作用凸显。如在林产加工方面,通过积极培育发展木竹人造板加工、制浆造纸、笋竹产品加工等林产产业,形成了以永林集团、青山纸业、青竹集团和三和食品等一批具有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林业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林产品加工产业龙头的沙县三和食品和梅列健盛食品,笋产量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出口量和国内市场占有率都是全国第一,三和食品还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又如在冶金及压延产业方面,福建明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2004年投资2亿多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年产10万吨彩涂板和年产15万吨镀锌板生产项目,2005年1月份又投资5000万元动工建设二期工程冷轧带生产线,该项目完成后可年产10万吨冷轧带钢材,每吨冷轧带比热轧带增加附加值1000元。明光公司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税利亿元以上,并使三钢集团产品顺利地从建材为主逐步向金属制品、彩涂板等相关产品延伸,标志着福建省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力的金属深加工基地初具规模。
    2. 企业规模扩大,产业整体竞争力有所增强。如机械制造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5家,主要分布在三明市区和永安市、沙县等地,拥有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骨干企业和产品:厦工集团三明重机公司是全国主要道路施工机械生产企业之一,省名牌产品“福重牌”振动压路机产销量全国第三位,国内市场占有率12%,垃圾压实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70%;福建华橡自控技术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轮胎硫化机生产企业,省名牌产品“双轮牌”轮胎定型硫化机国内市场占有率40%,并大量出口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和东南亚地区;三恒集团公司是全国主要表面印刷机械生产企业之一,“三恒牌”彩色移印机(省名牌产品)、丝印机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前列。
    3. 企业间关联度加强,集群效益有所显现。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企业之间协作关系的加强。如将乐三华轴瓦公司是全国主要汽车内燃机轴瓦生产企业之一,省名牌产品“三华牌”轴瓦产销量全国第四位,主要配套一汽、二汽等国内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福建龙马股份有限公司永安汽车厂是国家汽车、载重运输车定点生产企业;盛安公司、明竹机械公司为辉煌公司加工铸煅件产品,这些企业形成了上下游产品之间的配套关系,企业间协作关系加强。
    4. 各方积极扶持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如林木加工产业集群,通过林业科企、银企、政企、产销等五个对接,为林业企业发展创造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科技支撑、基地支撑和市场衔接。2005年全市林业系统实现科研院校项目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对接合同93项,总投资14.62亿元。金融部门自2002年以来累计发放林权证及林业资源抵押贷款13.01亿元,余额达7.74亿元,共计支持林业开发360.36万亩。
    5. 新兴产业正在日渐崛起。在南方生物的带动下,利科等一批生物制药企业接踵而至。2005年10月,三元工业开发区荆东生物医药工业集中区正式动工,规划总面积4000亩,将以引进生物制药企业为主,通过上下游延伸,衍生出生物制药产业链项目,引进配套医药生产企业,形成共享资源、互换副产品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据估计,到2007年,三明市制药企业产值可达27亿元,成为三明市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二、“3+1”产业集群信贷投入情况、特点和存在问题
    截止2005年12月末,我市金融部门对“3+1”产业集群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5.24亿元,占同期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3.46%。其中,冶金及压延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4.2亿元,同比增加12.18亿元;机械及汽车零配件行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64亿元,同比增加0.53亿元;林业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为7.38亿元,增加0.17亿元;生物制药行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02亿元,同比增加0.27亿元。
    “3+1”产业集群贷款呈现如下特点:
    1. 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的比重大。截止2005年12月末,我市金融部门对“3+1”产业集群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5.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15亿元,增幅达31%,“3+1”产业集群新增贷款占同期全市本外币新增贷款(12亿元)的比重达46%。
    2. 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冶金及压延行业。截止2005年12月末,冶金及压延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4.2亿元,同比增加12.18亿元,占“3+1”产业集群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92.62%。可见,“3+1”产业集群的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冶金及压延行业,机械及汽车零配件行业、林业产业、生物制药三个行业的贷款增幅较慢。
    3. 产业集群发展对银行信贷依赖性强。 “3+1”产业集群贷款产值比达27%,即一元产值需要0.27元的贷款支持。其中新兴产业生物制药贷款产值比最高,达52%,其次为冶金压延行业,贷款产值比为36%,林业产业和机械及汽车零配件行业最低,贷款产值比分别为14%和10%。
    “3+1”产业集群信贷投入存在如下问题:
    1. 对“3+1”产业集群的发展动态跟踪研究少。金融部门还不能把握产业集群的动态变化与静态特征,充分利用内部、外部条件,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从延伸产业链入手,培育和扶助一批有生产关联、市场关联、技术关联、采购关联以及财务、法律、人力、资本等基础性关联的相关企业,开拓支持产业集群的综合信贷业务,为不同类别的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务与融资平台,增强产业集群地的企业集聚。
    2. 对“3+1”产业集群有针对性的信贷扶持措施少。金融部门还不能深入分析产业集群结构特点,找准其上下游产业链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对符合条件的客户、项目,有针对性地提供信贷支持,提高产业集群的配套与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3+1”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1.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强化区域信贷政策引导。一要建立“3+1”产业集群的政、银、企会商制度,跟踪研究“3+1”产业集群发展动态,适时发布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企业资金需求信息;构建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主导、社会各方协作的金融支撑体系,为“3+1”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务与融资平台。二要加强辖区经济金融监测分析工作,完善人民银行、银监局、金融机构等部门信贷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对接政府“3+1”产业集群有关项目实施信息,引导金融部门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三要加快征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实现有关“3+1”产业集群的信贷信息共享。
    2. 改进信贷管理体系,完善信贷激励约束机制。一要创新授信授权管理制度。针对产业集群特点,通过改进授信业务流程及转授权或特别授权等,实行差别授权和权限弹性管理,切实提高信贷工作效率。二要完善贷款营销激励机制。金融部门在执行各自总行统一信贷管理制度的同时,要根据产业集群的实际需要,创新信贷管理机制,进一步解决信贷责任与激励机制不对称问题,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信贷风险及其责任人员,使其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与业务拓展有机结合。三要实行信贷风险系数管理。对信贷企业按照信用等级、企业规模、营销状况、发展前景等设定风险权重,按风险系数大小科学设置信贷审批程序,对风险系数低的可适当扩大信用贷款试点范围。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和管理授权制度,将信贷风险测评作为贷款定价依据,用好用活利率浮动政策。
    3. 加强金融服务,着力支持工业园区内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要积极支持工业园区内已初步形成产业链的集群企业及时安排流动资金贷款,对大额资金需求,采取银团贷款的方式予以支持。二要适当提高园区内形成产业链的集群企业的贷款抵押率,对以机器作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可提高一至二成抵押率。三要拓宽工业园区内产业集群企业的融资渠道。对同一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拓展票据融资业务,以一套资金解决多套资金需求。四要对经营效益好、货款回笼快的企业,发放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要通过金融的助推,做大做强园区内的产业集群。
    4、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创新信贷品种与担保方式。一要不断研发信贷业务新品种与创新服务方式。商业银行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内部以产业链为载体或购销关联度高的上下游企业,实行整体授信,通过推广仓储保全业务、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保理业务等信贷新业务品种,发展由同一产业集群的企业进行联保的联保协议贷款,将关联企业信贷资金供给进行通盘考虑与整合,实行封闭式资金注入模式。二要以海峡两岸(福建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开展林业金融创新,积极探索发放林权证抵押贷款、未来收益权抵押贷款。三要探索以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为标的的质押贷款。四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三联式”担保贷款等新型贷款模式。五要发挥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的作用,做好三钢、青纸、三化等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推介工作。六要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特别是要支持依托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担保机构发展,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与培育企业信用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带动民间投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5.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建设为产业集群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地域优势,更了解产业集群企业的经营运作状况、管理水平和集群发展前景,以及集群内企业间的业务联系、竞争与合作对手的情况,对整个集群的发展方向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帮助集群内企业制定中长期投资以及发展战略。为此,要加快整体改制辖区农村信用联社步伐,早日建设地方性商业银行,以更好地提高融资效率、解决集群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6. 加强金融同业协作,发挥金融支持产业集群的整体功能作用。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要发挥分支机构优势,适当配备和充实一线信贷人员,加大对产业集群内集聚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政策性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对跨区域产业集群,探索采取业务联合、委托管理等方式延伸服务领域。三是继续引导异地资金介入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拓展产业集群发展所需信贷资金来源。
    7. 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一要发挥高新技术园区在产业集群中“科技孵化器”作用。建议地方政府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对产品有销路、特别是有出口定单、生产技术先进、管理运作良好的企业,产业基金要积极支持。对生产工艺落后、急需进行技改的企业,要积极帮助企业申请科技创新基金,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的高科技企业,要积极利用政府的风险投资基金对企业投资,提高集群的科技含量。二要改进科技类信贷管理方式。改变现行对科技开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分别评审、发放的方式,在审定贷款项目时,可将上述各类贷款通盘考虑,统筹安排。
    8. 支持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集群发展外部环境。一要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发展产业集群是一项长期性、可持续性的战略,需要各有关部门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金融部门要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参谋,营造良好产业集群发展外部环境。二要支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支持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仓储、运输、物流管理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促进产业集群跨区域协作。
  
    作者简介:胡东生,人民银行三明中心支行副主任科员、高级经济师。
              雷贵优,人民银行三明中心支行科员、经济师。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