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落实"四个三"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信访 [打印本页]

作者: 量周沙界    时间: 2009-5-24 11:12
标题: 落实"四个三"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信访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信访
  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找准信访工作的定位,牢牢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主动消除矛盾,积极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社会和谐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夯实基础,这是摆在各级干部面前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我县实际,我认为,关键要通过实现“三个转化”、 搭建“三大平台”、把握“三大环节”、落实“三项保障”,切实做好和谐信访这篇文章。
  一、实现“三个转化”,创新信访工作理念
  1、把办好实事、改善民生转化为维护群众利益、减少信访问题的过程。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最有效途径就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利益问题着手,主动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措施,重点解决就业、社保、弱势群体救助、改善医疗服务、改善办学条件、困难家庭住房、“村村通”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一批关系民生的问题,使人民群众的困难切实得到缓解、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把依法行政、依法治访转化为理顺群众情绪、规范信访秩序的过程。坚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才能尽量避免工作失误,做到公平公正,确保社会稳定有序。一方面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三个防止”,自觉依法办事、公正执法。即防止因政策措施制定不当而引发群众上访,防止因执行政策走样而引发群众上访,防止工作不作为或乱作为引发群众上访。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按政策处理信访问题,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政策解决信访矛盾纠纷,防止问题反复。同时,要以贯彻落实《信访条例》为契机,加强对各级干部和信访工作人员法律常识的培训,促使各级干部依法办事、规范接访,并引导群众依法上访,安排律师到信访部门开展法律服务援助,确保一批矛盾纠纷通过法律程序得到解决。
  3、把“事要解决”、化解矛盾转化为政府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做好信访工作,重点是解决问题,关键在化解矛盾。在工作中,对信访反映的问题,要坚持做到四个“凡是”,不回避、不拖延。即对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凡是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解决;凡是要求合理,但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凡是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坦诚面对群众,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凡是要求不合理,或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要坚决不乱开口子,防止群众盲目攀比引起新的纠纷,使群众上访问题逐一解决。
  二、搭建“三大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1、发挥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作用,搭建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为拓宽百姓反映诉求渠道,拉近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要进一步发挥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总中心、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工作站、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络员四级调处网络的作用,实行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每半月一排查,乡镇每周一排查,村每三天一排查,及时排查、受理和调处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及时掌握社会稳定情况和动态。赋予调处中心矛盾纠纷分流指派权、调处调度权、督查督办权和责任追究建议权,对矛盾纠纷调处实行台帐管理、结案销号制度,明确每个案件调处时限。
  2、发挥信访接待中心作用,搭建群众表达诉求平台。为方便群众信访,确保群众冤有处申、苦有处诉,要进一步发挥县信访接待中心作用,实行每天坐班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确保群众来访有人接、事情有人办。要在乡镇推行逢圩接待日、信访代理员等制度,公开接访。要实行每周信访接待日制度,安排县委、县政府领导每周轮流到来访接待室接访,现场办公解决问题。要发挥网上信访、民情电话、县长信箱、和谐110等多条民意直达通道的作用,以方便群众上访求助,确保老百姓与政府能够“零距离”接触。
  3、发挥领导下访活动作用,搭建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的平台。
为使信访问题处理在基层一线,及时消除矛盾纠纷,防止事态扩大,要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县党政领导要带领有关部门,主动到矛盾隐患多的地方和单位,深入基层一线下访或调研,同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答疑解难,疏导化解矛盾。
  三、把握“三大环节”,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1、前移防范关口,把握工作主动权。把问题想在前头,做好事前防范,是把握工作主动权,避免工作失误,减少群众上访的关键。为此,要坚持做到“四前四先”,争取工作主动。一是在每项重点工作开展、每项政策落实前,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召开动员会、政策宣传、重点人员思想教育、收集信访信息等,尽量减少矛盾和问题。二是在政策出台前,要先广泛征求意见,了解群众对政策的接受程度,以及群众的意愿,以便及时调整方案,避免工作推行的盲目性。三是在每个改革方案实施前,要先预测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制订相应的对策措施和信访预案。四是在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来临之前,要组织人员深入一线,先排查信访问题,制订周密的防范预案。
  2、强化初级访的处理,把好第一道防线。把初信初访的处理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注重提高对初访的处置能力,力求“一访”问题就及时得到解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对减少重复访、越级访、非正常访至关重要。要高度重视初信初访的处理,对初级信访问题,要按照 “五定五包”的办法予以处理,即定包案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定办结时限,包接待、包协调、包处理、包回访、包稳定,做到小问题及时解决不出村,大问题限时解决不出乡镇,重大问题限期解决不出县,以减少了越级访、重信重访问题的发生。
  3、突出老上访户和疑难信访案件的处理,严把停访息诉关。在处理老上访户和疑难信访案件上,要坚持做到“两手抓”:一是要用“四心”工作法处理老上访户。即用真情换心、用政策顺心、用亲情舒心、用帮扶暖心。对一些无理取闹的老上访户,要实行24小时动态监控,做好稳控工作,对屡劝不改的要依法处置。二是要坚持“阳光办案”,处理疑难信访案件。对历史遗留问题的信访案件,要实行县领导包案督办制度,限期解决。对情况复杂、职责不清、处理困难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要提交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或县委常委会研究解决。在处理过程中,可把久拖不结上访案件的上访人吸收进调查组,让其全程参与问题的调查处理,以确保及时公正公开合理地处理信访问题。
  四、落实“三项保障”,夯实信访工作基础
  1、机制保障。要建立和完善 “八大机制”:一是群众自主管理机制。要针对群众矛盾比较集中的问题,在村组成立若干个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做好工作,让农民自己来理事、办事,确保矛盾得到合理化解。二是基层防线机制。要健全信访基层网络,建立乡村、部门信访直报、周报等制度,切实加强对集体访、越级访的预警防范。三是领导定期会诊机制。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半个月要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处理信访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季要召开一次重点信访问题办结会,集中处理重点疑难信访问题。四是信息沟通机制。对重点疑难信访案件要实行一人一案、一事一案,建立档案,形成书面汇报材料,提前与上级信访部门沟通汇报。五是陪同上访机制。对于信访人提出而又把握不了的有关政策,信访局或相关部门领导要陪同上访人到上级机关反应问题,当面说清情况,以保持良好的上访秩序,打消上访人的心理预期。六是亲属帮教机制。对于有上访倾向的人员,要动员其亲属帮助做好工作,以亲情感化其思想,并定期到上访群众家中走访。七是挂牌督办机制。对于一些重点疑难信访问题,要落实好包案县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挂牌督办,限期办结。八是依法处置机制。
  2、经费保障。把信访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信访工作人员岗位津贴,足额保障信访办案经费,积极改善信访工作办公条件。
  3、人员保障。政治上要舍得给待遇。优先解决信访干部的职级待遇,将优秀的信访干部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工作上要舍得给人。每年都组织基层信访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将一批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选调到信访工作岗位,并规定拟提拔任用的干部须在信访办锻炼三个月,以确保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信访工作队伍。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