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赣县“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活动宣讲提纲
[打印本页]
作者:
秘园老董
时间:
2009-5-23 10:05
标题:
赣县“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活动宣讲提纲
突出创新创业 实现跨越发展
——赣县“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活动宣讲提纲
廖 明 耕
(2007年7月19日,根据记录整理)
同志们:
刚才,省委常委、市委潘书记给我们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听了潘书记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教育,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念。我感觉,潘书记的报告有三个特点,一是思想性强。他的报告联系了当前工作的实际,联系了赣州的实际,特别是联系了胡锦涛总书记在6月25日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时所讲的“四个坚定不移”,总结了赣州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我们赣县同样也取得了较好成绩,有些工作在全市、全省都走在了前列。前几天,市里召开全委扩大会议,通报了9项指标,我县有7项指标排在了全市的前6名。这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下一步,我们就要围绕潘书记的报告精神,怎么样“创新创业,共建和谐”,怎么样提升工作水平、创出特色,使我们赣县的各项工作走在全市,甚至是全省的前列。潘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深刻分析了学习浙江经验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高度概括了我们学习浙江经验“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干”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们思想认识进一步得到升华。二是信息量大。潘书记的报告列举了许多浙江人创业的典型事例,让我们在感受浙江人的创业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浙江精神的强大魅力和生命力;把浙江经验用生动的事例阐释得栩栩如生,让人大开眼界,更让人有一种坐不住的感觉,有一种强烈的创业冲动和欲望。三是结合的紧。潘书记的报告紧密结合赣州实际,就下一步如何学习浙江经验加速赣州经济发展讲了“六个推进”,工作还是认真做好“一条主线、六个重点”。没有提什么新的口号,但是大家可以看到,赣州的许多工作在全国都走在了先进,像新农村建设赣州经验、领导干部离岗考察、优秀大学生的选拔和培养等。我们作为赣州人,都应该感到自豪。深刻领会潘书记的讲话精神,对于大学生,特别是选拔生,更是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推动工作的现实意义。希望大家要领悟好、吃透好潘书记的报告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抓好贯彻落实。为贯彻落实省、市精神,深入推进我县的“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我围绕“突出创新创业、实现跨越发展”这个宣讲主题,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学习浙江经验,要认清“三大背景”
背景一:中央赞扬浙江。为什么赞扬浙江,一是浙江卓著的成绩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多次在重要的会议场合表扬了浙江,对浙江取得的成绩和创造的经验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浙江原来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改革开放之初与我省的起点也差不多,但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已从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大省”、“经济强省”,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居各省之首,人们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省份。从1978年到2005年,浙江省经济总量从124亿元增加到13438亿元,从全国第12位跃居到第4位,年均增长率达13.1%。人均GDP从331元增长到27552元,迈入了中等收入水平地区的门槛。按当年汇率计算,人均GDP达到了3363美元,除了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是大陆各省、自治区第一个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省份。到2005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94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660元,并连续20年保持全国所有省区第一位。如今,“民富,真富,不露富”成为浙江人的最好写照。二是浙江日新月异的变化,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到浙江调研,并编写了《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一书。该书详尽介绍了浙江发展的全过程和浙江的经验,特别是专家认为,对全国来说,浙江经验具有普遍意义,更值得推广。
背景二:崛起要学浙江。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崛起,都要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中寻求富强之道。比如年初时,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国崛起》;又如日本花了大半年时间到欧洲学习,使日本很快的崛起,这都说明了这个道理。省委在正确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不断完善符合江西省情的发展路子,把坚持博采众长、虚心学习借鉴各兄弟省市发展经验,作为加快发展、实现江西崛起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从2001年起,省委省政府先后10次组织大型学习考察团,赴广东、上海、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安徽、河南等兄弟省市学习考察,亲身体验兄弟省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直接感受兄弟省市快速发展的逼人态势,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2002年,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浙江学习考察,随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学习浙江经验,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做出了“学习浙江经验”、“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决策部署。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再次组织大型党政代表团赴浙江学习考察。不久前闭幕的省党代表会议,孟书记对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加速江西崛起进行了广泛动员和全面部署,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时隔5年,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江西崛起之势初步显现之时,省委省政府为什么要再次提出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呢?简单地说,就是孟书记在党代表会议上所概括的6个字,即浙江经验对于我们来说:“亲近”、“易学”、“管用”。所以江西崛起需要学浙江。
背景三:县情需学浙江。赣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收入、人均GDP都比较小,跟浙江的县市差距更大。近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虽然加大了创新创业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跟浙江比,我们在创新创业,促进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创业的意识不强。小农意识较重,易满足于现状,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特别是怕吃苦,怕受累,怕冒风险,导致创业放不开手脚,激情不高。比如,企业也做不大,几年前是这个规模,如今仍然是这个规模。二是创业的文化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本地特色的创业文化,有的人甚至瞧不起创业者。因为创业要经过千难万险,甚至失败;也有的看到人家发展了,就眼红,穿空子,告人家。三是创业的机制不活。还有不少阻碍全民创业的体制机制存在,影响了创业主体的活力。因此,要破解创业中的瓶颈问题,就必须学习浙江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二、学习浙江精神,要把握“六大经验”
浙江精神内涵丰富,可学可用的经验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学习“六大经验”,着力推进赣县创新创业步伐。
1、要学习浙江创业不息的经验。浙江经济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是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支撑。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品质:一是强烈的创业欲望。我们有些人就怕吃苦。一些人坐在家里吃低保;有些人好吃懒做。你看浙江人,为了脱贫致富,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累活、苦活都肯干。只要能改变贫穷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浙江人可以忍辱负重,毫无怨言地从事一些为城市居民所鄙视的各种艰苦行当,弹棉花、补鞋子、磨豆腐、配钥匙……正是这样一种不甘贫穷,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生存命运的强烈愿望,构成了浙江人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动力之源,构成了唤起大众化创业大潮的第一推动力。这种品质始终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脉里,体现在浙江人民战胜困难、奋斗不止的行为中,创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发展之路,创造了“浙江奇迹”,不但在本地可以,而且在外地也同样可以。二是坚韧的创业意志。勤劳的浙江人民并不满足于一般的脱贫致富,而是有着强烈的创业冲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难万险”,就是这样一种坚忍不拔的创业意志的生动写照。像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从借300元开始走上制造缝纫机的创业之路。1989年,初中毕业后只读了三天高中就背上自己制造的缝纫机走上广交会。虽然创业过程中邱继宝遭遇了无数挫折,但他始终坚持创业发展不动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飞跃集团公司已成为拥有十几亿元资产的中国最大工业缝纫机出口基地,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活跃于商海的“浙商”代表性人物,如正泰集团的南存辉,德力西集团的胡成中,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吉利集团的李书福,金义集团的陈金义等,都是从社会最底层做起的。他们就是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正是这些昔日的修鞋匠、打铁匠、泥瓦匠、缝衣匠,构成了浙江创业大军的主体。但是,在他们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在温州这样一个全国排名前列的经济强市,那里的干部、创业者、群众都非常低调。台州一个大型民营企业的老板,居然没有一辆好的轿车。三是敢为的创业勇气。为了寻找商机,开创事业,他们不畏艰险,跑遍了大江南北。弹棉花的弹到拉萨;补鞋的补到东北、西南;经商的更是天涯海角无处不在。越是没人去的偏僻、艰苦的地方,浙江人越觉得充满商机,越是要抢着去。被誉为“胆大包天”的王均瑶承包飞机。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4型飞机从长沙飞往温州,首开中国私人包机之旅。时年25岁的王均瑶,成为中国私人包机的第一人。随后,王均瑶凭着这股敢闯敢冒、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把事业做大。10多年来王均瑶包机的航线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均瑶集团已承包了国内50多条航线。2002年8月18日,经国家民航总局批准,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入股武汉航空,与东方航空、武汉航空和武汉高科控股集团共同组建“东方航空武汉股份有限公司”,真正成为让民营资本飞上蓝天的中国第一人。现在,均瑶集团总资产已达35亿元。
2、要学习浙江发展“块状经济”的经验。“块状经济”也就是特色经济,集约经济。浙江的经济发展从技术含量较低,适于草根创业的行业做起,积沙成塔,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如桥头的钮扣、分水的制笔、温州的打火机、杜桥的眼镜、浦江的挂锁、嵊州的领带等等,都是这样发展起来,并逐步占据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市场。同样的原因也决定了浙江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从家庭作坊、前店后厂做起,并依托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形成“小企业大协作”的群落效应。目前,在浙江全省88个县市区中,已经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块状经济,年产值超亿元的区块519个。这种块状经济,往往是“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众多中小企业联结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比如,诸暨市大唐镇年产袜子48亿双,产值90亿元,共有8000多家家庭企业,形成了袜子生产的全流程,有袜子原料厂、缝头厂、定型厂、包装厂、配件厂、营销商、联运商……众多的创业者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形成了非常适合于大众化创业的分工合作格局。我们现在就没有形成像这样真正意义上的能够大幅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3、要学习浙江发展“民本经济”的经验。“民本经济”就是以民为本、立足全民创业、着眼民众富裕的经济。浙江为什么能在短短的20年,迅速从“资源小省”迅速发展为经济大省,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其“根”在全民创业的“草根经济”;其“本”在放手富民的民本理念。在浙江,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人人都有创业的冲动。我这有一组数据:每18个浙江人当中就有1个民营企业老板,每2个人就有1个是在民营企业从业;浙江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到180多万户,在2006年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里面,浙江就有188户,占全国的37.6%。浙江民营经济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大的发展?我总结,主要有四点:一是小题大做。比如温州虽然都是小商品,但你看现在做成了世界知名的大产业。二是举轻若重。浙江经济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可它的经济总量却排在全国第四。三是“无中生有”。浙江属于资源小省,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零资源现象”。四是内外并举。既是“引进来”的经济,更是“走出去”的经济。
4、要学习浙江城乡协调发展的经验。我们赣县是农业大县,85%的人口在农村,四分之三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赣县的小康,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赣县的现代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首位,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跟浙江的县市比,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这方面,浙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是要推进城镇化的经验。在去年底公布的全国千强镇名单中,浙江就有266个,超过了四分之一,其中杭州市萧山区管辖的22个乡镇更是全部入围,在全国也是首例。浙江的城镇化水平为什么这么高?原因就在于,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浙江充分利用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创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好模式。二是要学习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像浙江奉化腾头村、杭州萧山区航民村,在全国都是很有名气,已经跻身了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村的先进行列。
5、学习浙江发展创新不止的经验。浙江是一个富于创新冲动的地方,也是一个制度创新的地区。他们以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生活的创新试验,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全国第一,比如第一批发放的个体工商执照,第一批农村专业市场,第一座农民城,第一个合作制企业及其规范性的行政规章……从乡镇企业到个体私营经济遍地开花;从专业市场到块状经济的涌现;从家族制的管理到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拓,浙江许多制度创新最初都不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成果,而是老百姓自己创新的结果。
6、要学习浙江发展务实有为的经验。一是实干。浙江人不善张扬,不好争论,注重实干,崇尚“多做少说,做了不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同时,浙江人重视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但从不盲从;对于符合本地实际,能带来实效的路子,无论外界有什么议论和压力,都能毫不动摇地坚持。比如,浙江义乌县20多年来,先后经历了7任领导,他们始终坚持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终于把义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在发展过程中,政府不多干预,只是认真做好四大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对群众在发展中的首创精神从不打压,而是鼓励、引导、总结、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市场。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凡是市场能自行调节的领域,凡是按有关法律法规属于企业自主决定的事项,政府不会干预。第三,充分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局利益重于一切,坚决杜绝政府权力的部门化。第四,充分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维护稳定。目前,全国最少到北京上访的就是浙江人。他们发展了经济,就从源头上解决了根本问题。
三、学习浙江经验,做活“四篇”文章,推进赣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培育创业文化,做活“激”字文章。
浙江经济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民间普遍存在的一股强烈的创业激情。值得可喜的是,我县自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创新创业、科学发展、诚实守信、和谐平安”十六字总体要求和建设“六个赣县”发展目标后,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百姓的创业热情不断激发。近几年来,我县围绕“1610”工作目标,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工业经济等指标跃入全市先进行列。通过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也坚持民本理念,每年都为人民群众大办好事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我们不是也没有谋私利。如果谋私利,我们就会把县委县政府做得漂漂亮亮,但没有,而是用于市政建设,搞亮化、修下水道。目前,全县上下政通人和,社会和谐稳定。事实雄辩地说明,我们提出的“十六字”总体要求与省委提出的“创新创业、共建和谐”的目标是相吻合的,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执行好。但是,与浙江相比,我们的思想观念还是有不少落后的地方,比如有的干部思想保守,照搬照抄;有的责任意识不够强,工作上应付了事;有的艰苦奋斗的意识差,贪图享受;有些群众的创业意识不强,没有当老板的激情,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等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要培育好创业文化,重点是做好“三个激”:
一是要激励干部群众的创业信心。近年来,赣县的经济发展形势很好,但是“欠发达”的县情还是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经济上“欠发达”,但创业精神不能“欠发达”。创业在文化精神上首先是一个敢不敢的问题。因此,推进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首先就要实现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的突破与创新,鼓励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要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冲破各种束缚,勇于实践、善谋实干、勇于创新、敢闯敢干,成为创业活动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二是要激发赣县的文化资源优势。就我县来讲,至少应有两种文化基因是创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汲取的。一是客家文化。赣县是客家的摇篮,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客家人具有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勤劳善良的优秀品格。在目前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就要把这种文化优势转变为发展经济优势。二是草根文化。赣县本身就有许多创业的典型,他们在长期的创业奋斗中积累了经验,走出了一条条非常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好路子,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比如,世瑞矿产公司的朱世瑞,原来是白石钨矿的工人,下岗后自主创业,敢闯敢干,自己做起贩卖钨沙的生意,积累了第一桶金。2001年2月,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组建了赣州世瑞矿产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2003年与香港客商合作,组建了赣州远驰新材料有限公司。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8亿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9亿元,实现税收5700万元。2005年列为省百家重点和百强民营企业。如果不是朱世瑞,赣县的财政收入就会退后几位;如果多几个,赣县在全市的排名就可以提前几位,甚至排到第一。又比如菊隆高科的谢瑞鸿,原来是一个国有企业的工人,当过兵,80年代就主动辞职,下海经商。那个时候在一个国有企业工作是非常不错的。他也吃尽了苦头,积累了创业资金。2001年1月,他花了200多万元买下了赣县第三糖厂的甜菊糖加工厂间,成立了赣州菊隆高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他的精心经营,现在有员工160人,公司生产的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2007年预计产值可以达到1.2亿元,税收1500万元。像这种农业企业龙头,税收达到1500万元,可以说是相当少,全省都可能没有。
作者:
qxxwbgsfg
时间:
2019-7-22 10:26
,税收1500万元。像这种农业企业龙头,税收达到1500万元,可以说是相当少,全省都可能没有。
作者:
淡墨重彩
时间:
2020-6-3 07:32
像这种农业企业龙头,税收达到1500万元,可以说是相当少,全省都可能没有。
作者:
一路同行
时间:
2020-6-3 16:03
税收1500万元。像这种农业企业龙头,税收达到1500万元,可以说是相当少,全省都可能没有。
作者:
ytc007
时间:
2020-12-11 12:41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要培育好创业文化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