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行政区划束缚 构建绿色生态型三明大都市 |
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新理念,大动作,就是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的限制,追求区域间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我市沙溪两岸的三明、永安、沙县、明溪晨起鸡鸣相闻,暮归斜阳相迎,如何加大三城一地融城步伐,构建继福州、厦门之外我省又一个具有绿色生态型的大都市,奠定福建西部发展中心城市,西部繁荣核心增长极,本文拟就此作些尝试。 一、三明市区发展空间的局限和历史机遇的把握 三明市区是从永安、沙县、明溪各割出一块组成,成建制规划区只有十七平方公里,这几年市区不曾扩大,而工业用地、商贸用地、公用用地(铁路、道路、绿化、体育设施等)、住宅用地、行政事业用地(党政机关、司法、部队、事业单位等)、自然占地(天然河道)急剧增长,导致地价、房价轮翻上涨,工业用地成本加剧,居民生存公共空间锐减。市区土地资源稀缺导致发展空间萎缩,工业、商贸等难以扩容。大力拓展市区发展空间,为经济发展和人民长远利益着想,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省里在三明布局的是一个工业基地,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工业园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工业园区变成了一个城市,导致园区不象园区,城市不象城市。工业再发展缺少容积,许多企业的拓展普遍受用地的制约难以扩容做大。一些民营企业,刚发展起来,要扩大规模,因用地无着落,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选择举厂外迁。外来投资者也因三明市区用地昂贵望而止步。商贸方面也是如此,到处占道摆摊设市,三明最繁华的列东街也成了 “三忧街”(商家忧虑货不能进店,进货开口要付开口费和占道费,一年下来付费不起;消费者忧的是购物难,不能自在购物过街难,跨栏栅者防不胜防;驾车者忧的是行道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道,安全隐患难防)。社会事业也是“水土不服”: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等学校占地过少,体育健身活动场地稀缺。公共活动场所因商业开发逐年锐减。民居方面,“插蛏”住宅投诉多,同样的价钱,三明住“套房”,沙县住“楼房”,已成为市民唏唏不止的感叹。由于是在园区里建城,城市的功能及布局不合理,已成为三明发展的一大障碍。 市场经济导致区域经济的融合,而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区域经济博弈行政区划并使之突破,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变革的一出重头戏。我们一定要把握历史的机遇,冲破行政区划屏障,大胆追求创新实践,实现三城一地区域间以利益为纽带、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各种生产要素、资源重新配置和组合,共享、共融、多赢、生成、聚合,以最小的成本搭建良好的区域发展平台。 二、跨跃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1、区域大开发才能促进大发展。如何才能大发展?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地区的经验,无不都是大开放促大发展,大开发促大发展。区域拓展是一个开放系统,也是一个诸多开发项目组合集成系统,具有开放性、开发性的显著特征,以行政区划地为牢的区域经济只能是一个封闭系统,最终会使经济窒息,只有开放、开发系统才能使发展生机勃勃。三明市区这些年来没有多大拓展,几个沿海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都大大扩容了,有的数以倍计,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因此,行政区划调整将会给市区大开发带来极大想象空间,可以开发新的工业园区,集约经营,摊薄成本,从而摆下大大小小诸多生产性项目,创造出新的亿万财富。 2、翻二番必须构筑新的空间。搞现代化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三明要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二番,这个规模要多少地理空间才能适应,这个空间平台如何搭配才能使产业摆的下,用的上,这需要我们从战略上认真加以考虑。目前由于能力系统(如资金、技术、人才、观念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再多大努力,也难于立马凑效。这方面,沪、苏、浙三省市在资金、人才、技术、市场上很有优势,但要大发展,最终还是选择通过优化区域空间布局,走区域重组实现区域经济大发展的成功之路。我市的开发空间已不能适应现有经济规模需要,再要更大的发展,除必要的非物质生产要素投入外,还必须要有新的土地要素投入,提供与翻二番相适应的空间平台。就拿三钢来说,年产达到350多万吨钢,现有占地明显不足,预计要翻一番用地。三钢如此,一个城市也一样,再造一个“三明”,出路在于调整行政区划。 3、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最佳切入点。三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赶上发展较快的城市?答案只有一个:不能按传统模式即赶超型去追求增长速度,那样是很难做到的,而只能根据我市优势和别人无法模拟的特色,高起点切入,低成本扩张,即以绿色发展入手,建设生态市,实施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生态优化促进经济、社会理性发展,从而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城市郊区化,主要是住宅郊区化,通过满足城市化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确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乡村自然化,即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生产天然产品,绿色产品,保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人家。只有这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绕过常规方式实现温饱型小康的老路,直接切入发展型小康捷径,两步并作一步走,从而实现跨跃式发展,这才是三明出路所在。就象我国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没有经历第二、三代照排机,从铅排一下子跳到最先进的激光照排,一下就把日本十几年常规研究抛到后头,这对我们的启发太重要了。我们不能再走西方先实现工业化再搞生态化的老路,应追求建立自然、社会、生产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 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这是人类生产、生存最佳选择。自然界赐给三明的青山绿水与欧洲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比毫不逊色,其价值是无法用N亿元来算计的,是最大的财富,也是这种发展模式现成的物质基础,是低成本快速扩张的前提。 地缘环境是制约我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难以改变的,我市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山区,条件有制约一面,经济有落后一面,思想有落伍一面,这些是难免的、不足为怪的,我们应洞悉局势,以大胆创新来弥补不足。把现有的各种要素梳理一下,不难看出,找准关键性要素投入,追求在一定背景条件下整合我市经济、社会、自然等方方面面可利用的资源加以科学匹配,达到整体最优,系统最优,品质最优,这就是把三明自然优势即潜在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从而把自然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为创新区域发展模式起到基础性投入作用,财源替代作用,解决能力系统量能不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可能赶上或超过人家。只要我们认真加以区域调整,合理区域空间规划,分期分步分届(分期分步是指三城一地的整合是一个多系统工程,应视情况、条件具备及工作成熟程度分期、分步、分项推进;分届是指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一任一任接下去)实施,花很少投入得到最大现实效益和远期效益,这样做,可以与时代发展相吻合,与人们追求新生活方式相适应,可以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从而使三明渐入“绿色文明”社会。 三、加快三城一地融城步伐,构建闽西北大都市 三明市本级就目前状况看,还不完全具备一个中心城市的品位,作用难以发展,必须加以扩容和提升。现有的制度安排使三明市限制在狭窄的弹丸之地中,要有更大发展,就要加快实施三城一地“融城”步伐,形成真正意义上中心城市,一旦形成,必将大大节约区域共同发展成本、节约时间成本向特定区域空间聚集,从而使各类生产要素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利益多赢化方面发展,发挥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巨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从而在闽西北逐步形成一个繁荣地带,即都市经济圈。 1、区域重划,行政管理一体化。三明中心城市,可以考虑参照外地做法,三城一地本着功能合理分工、产业科学布局,有利充分发展来考虑,将目前市管市、市管县体制改为市管区体制,将永安、沙县、明溪均改为区,同时将永安、沙县部分乡镇划入三元、梅列两区,增强两区发展区域空间。调整后三明市形成一市五区带八县(尤溪、大田、宁化、将乐、泰宁、建宁、清流八县)百万人口城市体能,这样做,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更高层次整合优化区域配置。也可以采取城市联盟的方式,沙县、明溪改区,三明市与永安市联盟,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合一或继续联盟形式。一个崭新的具有时代创新的有现代气息的大都市将极大调动广大民众参与热情,把山区百姓从历史农业文明深处渐入现代城市文明,给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谱写山区发展新篇章。 行政管理一体化中,一定要注意公平与效益关系,按照都市圈要求,做到规划同筹、市场同体、交通同网、产业同布、科教同兴、信息同享、旅游同线、环境同治,形成统一的、开放的、立体的新型城市。同时融城先融文化,加快融城过程中人文融合,培育新型城市具有的亲和力包容性强的现代文化氛围、人文精神,展示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文化。 为适应融城后中心城市行政管理的需要,建议三明市政府“迁都”陈大生态型行政、住宅及休闲区(如有更好地方可以另迁),这样做好处很多,一是有利于建设生态型行政管理区,有利于新形成的中心城市运作便利;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开发陈大的资源,带动陈大的繁荣;三是盘活市区政府用地,利用级差地租获利颇丰,不用花更多的钱即可融资另行建设生态型行政管理区,节省财政开支。也可以考虑迁到沙县,另辟生态型行政区,以适应大都市行政区功能的需要。 2、有机布局,实施经济一体化。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时代,区域之间的竞争体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企业是区域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因此融城必须先从企业做起,三城一地从现在起不能搞“三国演义”,相互排斥,三明企业要搬迁永安或沙县,招商引资到他们那儿落户,不能觉得脸上无光或利益受损,要乘大融城大开发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投入,给投资者带来获利空间,要使现有企业能发展下去,新的企业愿意进来,经济才能活起来。 如何做呢?鉴于融城需要,可以考虑从三城一地各个结合部摆开,着重在现有几个开发区进行。如京福高速沿线金沙高新园区,尼葛高新园区,三泉高速沿线工业园区,汇华工业园区,沙县机场及周边开发区,明溪生态型农业科技园区,共同构建沙溪星火高新技术产业带,千万不能这边挖一锄那边动一锹到处设企办厂。要充分发挥现有园区作用,聚集各种生产能力,形成效益最大化。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不能光放在自己小环境中进行调整、布局,而应放在全市、全省、全国甚至国际环境中进行“放样”,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任何一个地方经济发展都与一定的大都市经济密不可分,都会以不同方式融入这个经济圈。因而,县域经济不可能孤立存在,或迟或早都要参与大都市经济圈的分工,只有这样,才有活力,才具有永久生命力。我市在这方面融合力度还不够,企业生存寿命短,产业链短,要改变这种落后生产力布局方式,按照大都市经济圈一体化加以运作,使优势产业更优,弱势产业转强。如我市绿色食品及其加工业,县县开花,但结果都不大,都认为是弱势产业,不如机械、纺织、林产强,实际上拿到全省、全国甚至国际市场上去预测、衡量,不难发现绿色食品生产及其绿色食品加工业,还有带动绿色食品机械制造业等,是我市区域经济比较优势,是大有前途的。 3、人居工程,住宅郊区一体化。住宅郊区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我市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追求住宅郊区化,可以推进三城一地城市化进程。当今住宅郊区化有市场、有开发商、有时代进步的需求:一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居民生活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当城市逐渐被钢筋水泥、车水马龙围绕,一抹绿色成为奢侈享受的时候,出城居住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选择;二是城区可开发利用土地已经十分有限,开发商已进军郊外,开发生态型生活区已成为经济增长一个新亮点;三是城乡劳动力流动及中心城市与郊区城镇共同发展趋向共同愿望,成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当然,通过住宅郊区化,可以改善城市住宅紧张和交通拥挤状况,改善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状况。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郊区住宅规划,促使城市产业、部门在区域空间范围内重新布局,从而发挥城市在生产、流通、生活、消费整体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整个区域进入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市区要做好住宅“退”的文章,不再盲目搞民居住宅,新建住宅原则上退到郊区,特别要禁止在厂矿区搞职工住宅。郊区住宅要科学规划与管理,要充分利用郊区优美的山林水体,搞生态型住宅社区,不能见“房”不见“人”,要以人为本,既要注重社区风格品味,又要考虑社区整体和谐、文化含量、绿化美化,依山傍水,亲切自然。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根据消费能力适合大多数普通居民需要的别墅,严格控制高档独户花园别墅或度假村,完善郊区商业、教育、医疗、道路等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郊区与市中心之间的条件差距,使郊区住宅具有吸引力。可以考虑,三城一地从沙溪两岸各自推进,这样闽江上游沙溪两岸,万绿丛中,一座座错落有序的民居,把三城一地真正连接起来,筑起一道人间难有绿色人文景观,使大三明市更具有魅力、吸引力。在投入方面,可以考虑多元化投入,在运作上也可以开发商与居民自建结合,政府要简化手续,着重规划与引导,让真正有实力、有资金、有新理念的开发商来开发。在这方面,沙县、永安积累了很好经验,可以继续完善、推广,也可以引进外地开发商成片开发,从而推动城市郊区化快速健康发展。 三城一地融城一体化,首要的是要按生态型城市来规划实施,做到在经济、社会、自然等方方面面协调发展,打造一个具有山清水秀、清洁优美、舒适和谐,最适合于人生活、居住、工作和学习,现代人十分追求和向往的一个文明城市。 4、大都市对“红土地”带动效应。有实力才能有带动力,大都市将带动大发展,没有一个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是很难带动占有福建四分之一的闽西北腹地。三明市作为一个地级市,经济实力相当有限,可以说要带动那么多苏区县、贫困县实属力不从心,多年来已精疲力竭,连本级也被拖跨下去。新整合的大都市,无论在财力、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方面,实力将大大增强,可以一改以往力不从心状况,对“红土地”带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工业城市带动效应。三城一地一体化,工业体系更加壮实,几个欠发达的县可以依托中心城市,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现在要搞新型工业化,各县应根据自己比较优势,不能完整追求占领一个产业,应定位好各自的位置,尽力抢占某生产一个环节,制造、销售的一部分,当好市场游戏中一个角色,这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不是什么依附关系,没有谁吃掉谁,都是分工的链条上一部分,贵在互相吸纳,是相互依存关系。应自觉参与这种分工;二是随着大都市繁荣,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接纳农村更多就业,消化农村多余劳力;三是可以淡化城市与农村,居民与农民二元结构。在这方面,无论在教育、信息、交通、娱乐等现代城市文明诸多方面,将加快与农村融合进程,改变农村、农业的生产方式,改变山区农民的消费、生活方式。 5、大都市对“三条战略通道”的承接效应。我省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无疑是振兴福建永续发展一个现实选择,我省不是个资源大省,也不是个消费市场大省,福建经济的发展,两头在外,通商是否便利太重要了。三明正处与广东、江西及纵深湖北、湖南、河南等腹地,三明大都市兴起,无疑是福建西部各类物资、资本、人才、技术和现代信息等资源的一个集合体,承接沿海与内地通商之路一个重要集散地,推进内地的增长极,起到现代物流业聚集与分散的中枢,随着京福高速、三泉高速的开通,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筹划好三明大都市,不仅仅是振兴三明的需要,更是打通山海通道的一本万利的杰作,对构建我省“三条战略通道”是一局活棋,具有盘活全局性的意义。 作者为三明市人大副主任 责任编辑:黄茂升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