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景分析及相关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量周沙界    时间: 2009-5-21 22:09
标题: 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景分析及相关对策
返回上页

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景分析及相关对策

钟智华 黄俊

一、三明市建设小康的基本情况

所谓小康,从经济角度而言,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800美元。目前我市人均GDP约为1300美元,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1997年我市农村小康建设已获国家验收通过。从国家标准规定的五个方面看,1998年我市的人口素质和精神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经济水平、物质生活和生活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2.6%、93.8%和 97.8%。具体体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 ,城乡居民的收入日益提高。按《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指标,用综合评分方法进行测算,1990年全市小康实现程度为49.1%,2000年全市小康实现程度为98.6%,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3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9037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406元,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超过29.2平方米。从这些指标的情况看我市进入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二、实现全面小康相关指标前景分析

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目前尚未正式确定,经查阅最新的有关资料,它蕴含了十项具体的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生活条件、人口素质、保障水平等五方面。根据这些指标的资料收集情况和属性,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市实现上述各项指标进行预测,推断三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经济水平

  1、人均GDP指标。这一指标是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核心指标。按要求,我国大体要用20年的时间,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据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55亿元,人均9546元,折合美元为1153美元。若要使我市的人均GDP指标达到3000美元的水平,在考虑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增长因素的情况下,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测算,到2013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736亿元,总人口约为284万人,人均达25900元,若不受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的影响,折合美元约为3100美元;至2017年GDP约为1023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到2020年GDP可达1230亿元,人均41800元,约5000美元。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要求该指标全国水平到2020年至少要达到18000元。若以2020年为限,要达到这个目标,我市的城镇居民年均收入增长的平均水平不能低于4.6%。从五年来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情况看,年增长速度为8.16%。按此增长速度推算,到2013年即可超过18000元的水平,达到18746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按要求该指标的全国水平到2020年基本达8000元。若以2020年为限,要达到此水平,我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平均增长水平至少为4.86%。从近五年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情况看,平均每年增长仅为4.36%,比目标要求的增幅低0.5个百分点。按此增长速度推算,要到2022年该项指标才能基本达到8000元的水平。

(二)生活水平

1、恩格尔系数。该指标是反映居民生活支出中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比重的指标。按照要求该项指标的全国水平到2020年要降至40%以下。2000年我市该项指标为46.24%,2002年为43.86%两年间就下降了2.38个百分点。在物价水平特别是食品类价格水平相对平稳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随居民收入的增长将出现较快下降。按我市目前物价水平和居民收入的状况预计,只要到2010年,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按要求到2020年全国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要达到20%。据2002年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8.4%,比2001年提高2.8个百分点,虽然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差别较大,消费不平衡,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得到普遍推广并将逐步成为家庭消费的热点之一,同时由于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以及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近3年以平均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的速度,预计我市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在2012年以前就可达到20%以上。

(三)生活条件

1、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按要求到2020年该项指标的全国水平为30平方米。2000年我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28平方米,2002年为29.2平方米。按每年增加0.3平方米计算到2006年我市就可超过30平方米的水平。

2、城镇化率。该指标主要反映城镇化程度,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城镇化程度越高。按要求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要超过50%的目标。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市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38.56%比1990年提高14.1个百分点,如按年均提高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推算到2012年即可超过50%的水平。

(四)人口素质,以大学生(本科)入学率指标为代表。按全国水平,要求到2020年大学生入学率达到20%以上。2000年我市大学生入学率为8.65%2002年9.89%,年均提高0.62个百分点。按此推算至2018年可实现20%的目标。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力度加大,高校扩招,以及到2010年后大学入学适龄人口的下降,预计会更快实现这一目标。

(五)保障水平

1、每千人医生数。该指标反映居民享受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按全面小康目标,该指标到2020年要达到2.8人以上。2000年我市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1.6人,低于全国2人的水平。但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社区医疗服务的加强,到2020年我市是可以实现其目标的。

2、城镇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率。这项指标反映城镇贫困人口享受保障程度,按要求到2020年全国的城镇贫困人口享受最低保障率要达到95%以上。2002年我市的城镇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率为90%以上,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随着我国对弱势群体的进一步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预计到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率将可以超过95%。

从以上五个方面10个相关指标的预测情况看,有6个指标可在2015年以前实现或超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有3个指标可在2020年以前达到要求,仅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这项指标要到2022年才能达到8000元的要求。因此,可以初步判断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2020年是可以实现的,并有望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三、影响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西部、北部八县与铁路沿线的市区、永安、沙县繁荣带的差距拉大。从2001年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市区和永安、沙县人口占全市的31.2%却创造了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2.1%、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2.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6.6%。经济总量最大的县与最小的县之间相差45.4亿元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多的县与最少的县之间相差2.5亿元。按人均计算,GDP最高的县是最低县的3.6倍,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多的县是最少县的4.9倍,县域经济之间的差距很大。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差异拉大。近三年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呈现了逐年回落的趋势,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却明显提高。2000年以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分别为6%、8%和11.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分别为4.9%、4%和2.9%分别低了1.1、4和8.2个百分点。据2001年对全市770户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显示: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54户,占调查总数的7%,人均纯收入仅为1088元;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农户有114户,占调查总数的14.8%,人均纯收入达7196元。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收入之比为6.61,收入差距大。若按2001年全市48.5万农户推算,全市农村低收入群体总数依然很多,约有3.4万农户14万多农村居民处于低收入水平。

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1.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发展,保持全市经济的较快增长。一是各地要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从各自的优势出发,选准一些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特色产业,通过发展一个企业,形成一个行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二是牢牢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在加大基础设施、房地产投入和开发力度的同时,特别要加大生产性项目的开发力度,在选准发展项目的基础上,做深做细前期工作,以项目开发带动经济较快发展。三是支持和扶持优势企业发展,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引进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四是出台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由于我们过去长期走的是城乡二元发展、农工商脱节的道路,城乡之间、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之间、现代市场经济与分散经营的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山区农业的发展已不能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而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思路,以生态农业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龙头,加速农业产业化,带动产业经营市场化,促进乡村城镇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借助外力引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水平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并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基地、联接市场、带动农户,激活整个山区农村经济。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企业迅速扩张,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使农民向城镇聚集,进企业务工,到集镇经商,使人气不旺的集镇活跃起来,进而推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加快城镇化步伐。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一是以优质品种为主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销售收入。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品率。二是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由抓常规转向抓特色,通过“特产特法”实现农民增收。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一是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公平税费负担,畅通融资渠道;二是加强服务和引导,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围绕优势产业办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上规模、上台阶。

作者单位:三明市企业调查队

责任编辑:温 毅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