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把握大局 突出重点 与时俱进做好今年经济工作 [打印本页]

作者: 量周沙界    时间: 2009-5-21 21:41
标题: 把握大局 突出重点 与时俱进做好今年经济工作
返回上页

把握大局 突出重点 与时俱进做好今年经济工作

苍震华


    今年我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第七次、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抓住发展、改革、就业三个重点,进一步全面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提质量,抓合作、促开放的各项工作,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内需方针,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开放开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总的要围绕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在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力争发展得更快更好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盯紧抓实头五年,认真谋划后五年,加快我市现代化进程。

  围绕上述要求,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始终把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统揽全局的指导方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围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大任务,努力做好“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增加就业,抓好增收”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1、扩大内需。这是我市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支撑,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内陆山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是项目建设,要继续把扩大国内投资需求作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和启动消费需求,逐步建立投资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机制,努力把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结合起来,实现投资和消费双拉动。

    要突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盯紧抓实项目建设。进一步开展和深化“项目年”活动,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拉动投资增长。一是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一期、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促入闽通道和交战机动路项目全面开工,继续保持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加快推进三明至泉州、三明至龙岩、泉州至三明延伸至江西石城等高速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二是加大力度开发拓展一批工业成长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市县属技改和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同时对三钢结构调整中厚板等一批省属企业重点技改项目,要加强动态联系和协调服务,加强协作、配套项目的研究论证和开发,努力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三是继续做好国债项目筛选、申报工作。围绕国债资金使用方向和结构调整优化的要求,重点做好高速公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路网、县城电网改造,以工代赈,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生态环境建设,服务业等方面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特别要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要求,加强新的重大项目的策划、储备和推介工作,加快项目成果转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开发,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能源、资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领域,盘活存量,带动增量,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实现项目滚动开发、良性循环。

    要抓住扩大内需的关键环节,积极培育和启动消费需求。要大力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城市居民特别是下岗职工和特困居民的收入。在此基础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确保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来安排,从而不断增强城乡居民预期消费心理。要大力鼓励和推广信用消费,提升居民消费结构层次,拓宽市场消费空间。2002年,我市居民预期消费信心较之上年明显增强,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中,汽车贷款月均增量保持在1000万元水平,住房贷款增加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00万元,其他类消费贷款增加3000万元,呈现明显的上升势头。2002年1至11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2002年1至10月市区31家汽车销售企业累计销售汽车1922辆、销售额1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倍和1.01倍。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将展现出极大的增长空间。以旅游观光为内容的休闲度假消费,将呈持续增长态势;教育、信息等知识性文化消费已经或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些情况表明,当前培育和启动消费热点极具空间和潜力,我们要充分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完善相关政策,创造良好消费环境,大力培育旅游、住房、汽车、信息、教育、健身、家政及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消费热点,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要拓展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加快城镇化进程。继续以市区、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重点,加快扩容提质步伐,做强做大中心城市,坚持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二、三产业相结合,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增强市区、县城和重点建制镇的聚集和辐射功能。以深化建设“三明的泉州”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强化区域合作与协调,促进城乡之间产业整合与分工,加快优化重组,大力培育县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力向二、三产业转变为目标,努力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居住兴业,激活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要从改善用电、用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入手,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大宗家电产品和现代生产、生活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主线,着眼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上迈出新步伐,推动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着眼于农业长远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调整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快形成优势区域和产业带。调整产品结构,继续按照“减粮、扩林、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的要求,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订单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鼓励城市新型业态延长其产业链进入农村,积极推行农产品中远期交易、连锁经营、代理经营等新型流通理念,提高农村市场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立足我市现有工业基础,以项目推进和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为重点,实施一批有后劲的重点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扶持发展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培育壮大一批在同行业有影响的优势企业。要抓住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外转移、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立足我市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机电、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实现我市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同时,重视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切实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扎实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动。为了有效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市委已经作出部署,把开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课题调研,作为指导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办明电2002128号通知要求,迅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找准抓住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我市工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培育,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必须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要按照2002年全市深化建设“三明的泉州”活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拓展欠发达地区开放开发的思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上下功夫,走出一条适合内陆山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坚持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分类指导,进行机制、组织、制度创新,与农民建立紧密联系,更有效地发挥其在市场开拓、科技创新中的带动作用。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抓好农产品的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和保鲜储运,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群,逐步实现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以产业发展为依托,重点推进县域和有条件的中心镇建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乡村共同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特色产业品牌,走区域规模发展的路子。要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等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激活各种生产要素,放手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充分调动千家万户的积极性,让各种专业大户、各类能人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大显身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工业发展区域布局。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是调整区域工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建设的新思路,走“政府引导、科学规划、集约管理、业主经营、以商招商、联动发展”的开发路子,加快金沙、尼葛两个重点工业园区和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以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为载体,带动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的工业企业的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强区内产业规划和调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资源,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和区内外资本向工业园区集中,加快建立多元化的园区开发建设投入机制。通过利用外资、启动民资、重组存资等渠道,加快各类民营企业在园区落户,迅速扩展园区投资规模;通过投优靠强、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等途径,加快推进园区与中央、省市属优势企业的横向联合,迅速壮大园区产业规模;通过增资扩股、开发新产品、挤占市场等措施,加快提升园区企业素质,迅速壮大园区竞争实力。

    发展壮大服务业,加快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和质量。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一系列促进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促进我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业,巩固扩大“创优”成果,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特色培育,大力开拓客源市场,完善配套服务,着力解决游客“进得来、出得去”等问题,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档次和水平。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地产品营销,提高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产权、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从有形市场的建设向无形市场拓展转变。

    3、深化改革。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取向的改革,着重围绕产权多元化、资本社会化、分配公正化和管理法制化,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市一些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股权多元化程度低。下一步企业改革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进一步加大股权结构调整、重组力度和扩大股权多元化程度上,大幅降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有股比例,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市场经营机制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继续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企业改组改造,着重扶持发展一批不同规模和层次的成长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群体。积极实施“投优靠强、嫁接改造”,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优化重组,盘活存量资产。继续推动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各责任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建立激励机制,抓好授权经营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和保值增值责任的落实。  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环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并落实有关的政策措施,放宽准入限制,鼓励、支持私人资本和外资以承包、租赁、兼并、参股、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造,更广泛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性领域。帮助、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扶持重点私营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推进个体私营经济扩总量、增效益、壮实力。认真解决制约个体私营经济投资基础设施、社会公益性服务领域的各种障碍,建立和完善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实现和促进公平竞争。

    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要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抓好农业特产税及屠宰税暂缓征收、涉农价格收费公示等工作,继续推进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实施集体林权制度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清除不利于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深入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继续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行为,强化审批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在指导经济工作中,应把主要精力转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切实遵循经济规律,发挥企业和项目法人市场主体的作用,进一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行政服务体系,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4、促进开放。必须抓紧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主动参与全省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加强联内引外,推进山海协作,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充分发挥腹地作用,积极拓宽内联协作通道。我市地处闽东北、闽西南两个经济技术协作区结合部,既是内陆省区的开放前沿,又是我省内陆欠发达地区。这一基本市情和区位特点,决定了我市要融入全省发展格局,必须发挥好在构建山海协作通道方面的腹地作用,在构建对内联接通道方面的纽带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找准抓住发展突破口,加强以交通、能源和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全方位集聚要素资源的战略通道,改善开放条件。加强口岸建设,缩短通关时空距离。进一步推动山海协作、对内联接向更深层次发展,加强区域经贸合作,逐步推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全方位的协作。进一步拓宽区域协作领域,把工作重点放到引进项目和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上来,由商贸经济协作向信息沟通、技术共享、人才交流等各个方面延伸;进一步加强项目合作,按照市场规律对资源配置的要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进一步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提高利用区外资金水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必须重视联内引外、招商引资的作用,以求引进吸纳更多区外资金和项目。要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政策透明度,建立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办事机制。以企业和项目业主为主体,实现招商手段的多样化,促进以外引外、以商招商。要立足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把利用外资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发挥区域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相对优势,吸引更多的区外资金投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转化升级,提高项目履约率、到资率和开工率。

    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出口。坚持以质取胜,加大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制成品出口的比重。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扩大出口规模。扩大对外劳务合作,增加劳务收入。促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展进出口经营业务。认真研究反倾销、反补贴、突破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的应对工作,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自己、发展自己。

    5、增加就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进一步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应当看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市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要使今年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的目标内,任务十分繁重艰巨。各级党委、 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全国和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要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测算,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是第二产业的5倍以上。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发展中,第三产业必将在有效增加就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以促进社区就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立足社区、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城镇扩大就业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不断挖掘社区岗位,安置困难群体就业。积极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尤其是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岗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体和个体私营经济在容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和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和劳动力合理流动中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和落实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加强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努力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要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推动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不断扩大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将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困难企业符合条件的在岗职工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做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女工生育保险等项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加强对老区、少数民族和贫困乡村的扶持,注重增强造血功能,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切实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妥善安排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受灾群众、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工作和生活,着力解决好老红军、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农村五保户的实际困难,切实落实对义务兵家属的优待政策,继续做好转业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发挥社会救助机制的作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要把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法制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正、公平、竞争和诚信、互利的市场经济秩序。

    6、抓好增收。要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大力培育企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不断增加各级地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

    积极培育财源。适当集中财力,积极扶持一批有市场前景、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成长型、税源型、增收型企业的发展,壮大骨干财源。支持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税性收入稳定增长。做好经营城市的文章,盘活市政公用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完善城市土地收储制度,实现“以地生财、以城聚财”。加强税收征管,抓好非税性收入和纳入预算的基金收入。加强增收节支,努力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严格财政收支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与行政费用支出,集中财力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坚决反对和防止铺张浪费。

    提高企业效益。加快企业机制、管理、营销创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大科技投入,抓好节能降耗,压缩产成品库存和应收帐款占用比例,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扭亏增盈、减亏增利,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

    促进农民增收。针对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省委宋德福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十条路子,对促进我市农民增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落实农民增收各项措施,积极扩展农民增收途径和渠道。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责任制,坚决把农民负担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防止涉农负担案(事)件的发生,使农民从减轻负担中增加收入。

    (本文为市委书记苍震华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陈上龙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