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加快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 |
中共三明市委副书记 陈则生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新世纪初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十五大以来五年的工作,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它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开创新伟业、铸造新辉煌的宣言书和动员令,是我们党又一个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又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既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目标,既有经济发展目标、人民生活目标,又有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农村是关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是最大群体,农民富全国才能富;农村是最广泛的市场,农村活才能全局活。只有农村实现小康,全国才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党中央提出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使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同时,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5元增加到2001年的331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近6倍,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的英明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正如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所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当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基本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市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增收空间狭小、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趋缓的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了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市农业面临着巨大挑战。相对城市而言,农村面临的困难更多,应当说农村全面实现小康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围绕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一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立足我市的比较优势,按照“减粮、扩林、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思路,扩大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尽快提高畜牧水产养殖业在我市农业中的比重,重点抓好优质肉用牛、羊的发展规模,扎实推广冷水性鱼类的养殖技术,形成特色和规模效益。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改进耕作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率、转化率、增值率;抓好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布局,重新审视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市农业发展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培植和发展具有本地优势、产业关联度大、有市场竞争潜力的优势产品,形成特色产业,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抓好优良种苗、种子繁育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产品安全体系、农村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保障。二要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培育一批、做大一批、扶强一批”的思路,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大力扶持我市林产品、笋竹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果蔬产品、食用菌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抓好烟叶、林业、竹业、果业、莲业、食用菌、禽业、蔬菜、优质米和粮食转化等10条产业链的延伸,逐步建立一批具有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产业群。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注重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以此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和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结合起来,促进名牌农产品的产业化。特别要注意发挥我市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三要积极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近年来,我市农民来自非农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我们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进一步疏通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在调整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组织和引导农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向精细农业、精品农业方向进军。要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我市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合理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序转移,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向国外的劳务输出,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抓好“小县大城关”和重点集镇的建设,要搞好规划、突出重点,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尤其要注重发挥小城镇增加农村就业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四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严格执行农民负担“三项制度”,进一步落实中央规定的“八个禁止”,认真落实对灾区和贫困户的税费减免工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建立健全政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扩大基层民主,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要按照《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的要求,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乡镇管理体制,夯实乡镇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农村全面实现小康保证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