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近年来,经济欠发达的**县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固本强基工程挂点**联系北惯镇平地村为契机,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好“发展工程”、“强基工程”、“和谐工程”,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从具体抓落实的层面看,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前提,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县正是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落实“三促三解决”,全县农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以“三化”促“三农”,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县跳出“就农言农”的固有思维,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管齐下,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三化”解决“三农”问题。 一是以工业园区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无工不富”。近年来,**确立“园区集约”的工业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县城工业园、万象工业城等工业园区,创建了**省级民营科技园,组建广东省**沿海经济开发试验区,促使“工业入园,企业进区”,推动工业集约发展。近三年来,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先后创建了一批“国”字号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2%,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的迅猛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北惯镇平地村在这方面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该村按照张德江同志“固本强基平地绘新图,发展经济万象做先锋”的要求,把万象工业城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通过“土地出租、厂房出租、场地出租”等方式,吸引了18家企业落户发展,既使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02年的不足3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3万元;又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使村民的人均纯收入由3000多元增加到4500元。 二是以农民增收入为立足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工业抓农业,围绕市场抓调整,推动山地农业、水域农业、田园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发展水果、水产、畜牧、蔬菜等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引进了中山、东莞、番禺和日本长崎等地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经济以年均5.7%的速度稳健增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26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以经营城镇为切入点,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有利于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速农民“洗脚上田”。**按照“不求最早、但求最好,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思路,大力推进城镇经营,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碧桂园集团投资建设燕山湖综合开发项目,引进广东广雅中学和广州振丰实业有限公司合办**广雅中学,引进香港客商投资建设阳江涛景度假村等,带动全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城镇化水平为33%,比2000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促进了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如在北惯镇东莺村,301户农民全部住进了小区一样的农民新村,村委会的四层工作大楼一楼全部出租开商铺,充满城市化、商业化气息。 二、以制度促成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 没有制度就没有责任,没有责任就没有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发展成效。**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完善考核制度。结合开展固本强基工程,把发展镇村经济作为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县、镇、村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科学的实绩考核制度,把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变为硬性任务,并且把考核结果和选拔任用干部紧密结合起来,优先选拔任用经济发展成效好的干部,大大提高全县各级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实现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凝聚了全县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合力。 二是健全激励制度。有激励才有动力,才有创造力。**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健全激励制度,奖勤罚懒,对个别无所作为、不思进取、违法乱纪的干部坚决撤换;对政治素质强、工作成绩显著、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领导能力的镇、村干部,不拘一格地进行重奖和提拔任用,使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农村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贡献力量。如北惯镇近两年试行村级干部激励机制,确定4名 工作出色的村支部书记享受镇职工待遇,在基层干部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正是健全了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带出了像北惯镇的平地村、东莺村、林张村,雅韶镇的柳西村等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是建立参与制度。发展农村经济是一项繁重任务,需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建设氛围,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制度,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农村进行结对帮扶,促使更多的人才、智力、资金、项目等资源流向农村,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北惯镇平地村在这方面的实践比较成功,通过上级部门拨给一点、挂点单位和干部捐助一点、外出人员资助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村中群众自筹一点等“五个一”的办法,农村经济发展转上了快车道,村容村貌一年一个样。 三、以稳定促和谐,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问题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和谐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健全县、镇、村三级信访调解网络,做到“五先五早”:即预防在先,苗头问题早消除;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回访在先,出现反复早化解,及时调处群众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遏制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2005年至今,全县没有群众集体进京上访;2005年群众到省上访比上年下降了74.3%。同时,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营造了“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