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试点工作情况。
一、从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扩大高山台无线覆盖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国广电系统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的形势下,广电总局决定实施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的试点工程,并逐步在全国推开,我们接到试点任务后,深切体会到,广电总局的决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心系“三农”、热诚为“三农”服务的实际行动,是对“村村通”工作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扩充,是探索建立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的新举措。
我们从实际工作中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有利于推动公益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做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工作,是保证广播电视宣传任务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组织转播好上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尤其是确保中央台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让党中央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是各级政府和广播电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总局在**试点,对我省17座高山台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并将补贴相关播出经费,着力解决公益性较强的中一广播节目和中一、中七电视节目在地方的无线覆盖,让农民群众通过无线方式免费收听收看。这是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大对公益性广播电视事业投入的重要措施,将较好促进各级党政部门更加重视和有力保障本级公益性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必要投入,健全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推动公益性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二是有利于较快解决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近些年来,我国的有线电视发展很快,城镇居民通过有线电视可以收看到几十套电视节目,并将通过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工作,“锦上添花”,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服务和信息服务。但在一部分农村,特别是有的偏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却存在听不好广播、看不到电视的问题,急需“雪中送炭”。农村地域范围广、地形复杂、人口分散,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全部实现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投资较大,维护困难。无线覆盖方式在接收上可以做到“一开就响、一点就亮”,非常简便、经济,是大面积解决农村地区“村村通”、“户户通”的有效方式之一。尤其是像**这样农业比重较大、地形较复杂的省份,通过政府加大适当投入保障无线传输覆盖,是推动城乡广播电视事业统筹发展,较快解决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的有力手段。
三是有利于盘活高山台资源,增强系统凝聚力和整体合力。高山台的占地、占高、频率、设备等资源都极其宝贵,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存在不少困难,成为广电系统较困难的基层单位之一。这次试点工程,总局对高山台投入一定的改造资金并将补贴相关播出经费,不仅可以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把过去显现不够的资源优势转换和提升为新的转播、覆盖能力,进一步完善无线覆盖体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山台经费不足、基础设施陈旧、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状况,使系统凝聚力和整体合力得到增强,进一步夯实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基础,促进全系统整体优势的发挥。
我们深切感到,试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为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总局的要求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主要职能处室(局办、计财处、科技处)和局节目传输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程领导小组,召开了全省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把总局下达的任务逐一分解到各有关设区市、县广播电视局和各高山台。各地各单位也很快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按倒计时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省局领导小组每周召开工程调度会,加强督促、调度,研究解决问题。同时,强调各高山台决不能因试点工作,而放松日常安全播出管理,按照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原则,扎实有效地推进试点工作。
二、满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自我加压,精益求精,切实把好事办好。
去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向我局下达了试点任务,要求在2006年3月底全面完成。5个多月的时间,要完成新建铁塔、新架天线、添置发射机设备,以及对17座高山台的电源系统、信号处理和监测系统进行更新、机房装修改造等,总共十三类大项目,并涉及这些项目的设备招投标、合同签订、生产调试、运输安装、系统集成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工程难度大。
为保证试点工作圆满成功,广电总局十分重视,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总局王太华部长、张海涛副总局长、计财司邹伟司长、科技司曾庆军副司长等领导先后来我省考察,对我们的工作及时给予指导,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过问,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我省广电系统满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肩负对总局寄予重托的高度负责精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决心努力完成好总局交付的试点工作任务。
在省局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各高山台发扬广电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自我加压、艰苦奋斗,连续几个月奋战在工地上,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主要是:第一,高山台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为了把大件的铁塔、天线、发射机、发电机、变压器等设施运上山,大型汽车在山路上不能拐弯要换成小型货车,小型货车不能直接开到工地要用人工搬运,最后靠肩扛手抬才运到高山台。工程基建所需的沙石、水泥运上山也需要倒腾几次,才能运到施工现场。第二,一些台不能采用机械和爆破作业。有的台要登几百个台阶才到机房,挖掘机进不了工地;有的台位于旅游风景区,不允许爆破施工。比如,庐山701台和宁都台铁塔基础的开挖,全靠“镐挖钎撬”。第三,试点期间正值冬季、春季,不利于室外施工。**在这两个季节雨雪偏多,雾雨、裹冰使高山台室外和塔上的作业要“看天行事”。有的台天线安装,工人们在山上一等就是半个月时间,天气一转好,就加班加点,赶工期,保进度。第四,设备厂家交货时值春运高峰期,运输十分困难。704台驱车几百公里到兄弟台站求援缺少的器材;708台为保春节开播派车在南昌机场守候着空运抵达的设备。
在总局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局以及全省高山台500多名职工的不懈努力,在2006年1月28日农历除夕这天,也就是总局向我局下达试点任务的100天,就实现了60%的发射机开播;2月底全部开播,3月底全面完成试点任务。
广大农民群众提前通过无线收看方式看到了中央台的电视节目、看上了“春节联欢晚会”。很多农民通过电话方式感谢广电部门送来春节最好的“礼物”,感谢中央台广播电视节目为农村群众带去了党的方针政策、科技致富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称赞这是继“村村通”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三、运用高新技术与盘活高山台资源相结合,“两条腿走路”抓好覆盖,收效明显。
无线覆盖是一种传统的覆盖方式,但总局要求我们这次试点,不是简单地换些设施,加点设备,还要配合总局广科院等部门组织有关新技术的试验和应用,以提升传统无线覆盖方式的科技含量,优化高山台资源配置和覆盖效果。
首先是注重超前意识,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广播电视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我们在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积极跟进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科技含量,为今后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二是注重工作实效,优化实施方案。按照总局下达的任务方案,我们结合我省高山台现有资源和特点,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对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和优化。如,采用调频共用天线技术,对新建铁塔、桅杆、调频天馈线等按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对发射机增加了假负载、同轴开关、计算机控制、手机短信警告功能,增配了仪器仪表等。
三是应用高新技术,争取良好效果。比如,采用电视载频精密频率偏置技术,有效降低了同频道的射频保护率要求,并进行了电视同步广播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从而大大缓解了频率资源紧张的压力;采用电视分米波双工器实现共馈、共天线发射技术,解决了高山台铁塔天线架设的困难;采用发射机手机短信监测技术,实现了运行状况自动监测、机器故障自动报警的有效管理。
根据我省17个座高山台的值班日志,200多天记载国产的43部电视发射机和16部调频发射机运行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标、部标要求。从总局有关部门和我局组织的高山台工程验收及野外收测综合数据表明,整个试点工程施工质量全部优良,发射机和天馈系统的技术指标全部达到甲级;中央一套广播的无线覆盖率由15%提高到75%以上,中央一套电视的无线覆盖率由20%提高到70%以上,中央七套电视的无线覆盖率由零提高到70%以上。
四、着眼长远,建章立制,努力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注重边建设,边建章立制,边培训队伍,做到在硬件设施得到更新改造的同时,规范管理,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
一是进一步完善无线覆盖网络。这次试点,各高山台的主体设备、设施得到更新改造,不仅保障了中央台节目的有效覆盖,也为扩大省、市、县台节目的覆盖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我们将借这次现场会的东风,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总局的要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