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在2024年市委党校科研咨政能力提升推进会上的讲话 [打印本页]

作者: 秘途杂谈    时间: 2024-11-26 15:09
标题: 在2024年市委党校科研咨政能力提升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党校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这也是党校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委党校科研咨政能力提升推进会,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全面提升我校的科研咨政水平,为推动我老秘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党校科研咨政能力提升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我老秘网市委党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党校工作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精准选题。采取“内请专家、外联名师”的方式,指导教师咨政报告精准选题。邀请省内外决策智库专家、**省社科院研究员、**省社科联专家来校现场授课,从决策咨询项目选题、决策咨询项目申报和研究报告撰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为每位课题负责人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教师的咨政选题水平。一是从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中“找题”,二是从领导“点题”中选题,三是从部门“荐题”中挑题,四是从专家“课题”中定题,五是从学员“论题”中筛题。
(二)协同攻关。为解决党校教师咨政报告撰写单兵作战势单力薄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协同攻关模式,把党校内外的研究力量组织起来,构建“党校+部门”“党校+名校大院大所”等平台,组建“教师+专家”“教师+学员”“学员+学员”等团队,以重大社科项目和决策咨询项目为着力点,开展联合集中攻关。党校+部门。党校在理论研究深度上有优势,而部门在政策高度掌握上有优势。“党校+部门”机制能有效提升咨政成果的应用价值,提升对策变决策的可能。在具体操作上,首先,部门“荐题”,确保选题精准;其二,党校构思,挖掘理论深度;其三,座谈研讨,找准对策思路;其四,分头审改,提升文稿质量;其五,双向沟通,确保呈报畅通。比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牛业实践”》,就是在党校教师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精修咨政报告选题,审改细节问题,双向沟通完成的,最终报告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签批。党校+专家。专家,既有名校大院大所的专家,也有行业带头人。吸纳专家的意见,使咨政报告更具理论深度和科学基础,尤其在撰写经济方面的咨政报告时,经济学专家学者的参与尤为重要。在分工上,党校定题列纲,专家提供数据分析、学术支撑。在机制上,党校选题荐题、双方共同调研列纲,专家依纲分析梳理、党校起草成文,分头修改完善,汇总定稿呈报。比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盐碱地———关于**市盐碱地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这篇咨政报告,党校教师通过与农业技术专家合作,提出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最终该报告获得市委签批和转办,目前报告涉及的相关县区已根据咨政报告制定了实施意见,咨政对策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党校+学员。党校学员既是受教育者,是“学生”,又是理论的实践者,是领导,是“老师”。可以说,学员优势是党校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党校+学员”是十分理想的咨政攻关模式。在具体推动上,老师和学员组建咨政团队→在研究讨论中共同筛题选题→在调研中交流形成研究报告→在细研中商定呈报推送。比如,《发挥项目牵引和投资撬动作用助力我老秘网市经济稳进提质》这一咨政参考,由党校教师和中青班学员合作,发挥学员在主管项目和投资业务方面的优势,有效搜集整理咨政报告需要的一手数据和案例,为咨政报告的形成提供了有效支撑。党校+党校。党校之间,上级与下级、同级党校、区域党校各有千秋,资源禀赋各有不同,加强协同攻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咨政成效会更加明显。在职责布局上,确定选题主体,明确主责党校;在工作策略上,理论以上级或同级理论方面强势党校为主,实践运用以下级或咨政服务对象、同级党校为主;在报告推送上,以对策变决策价值最大化为取向,确定主体党校。比如,《**市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调研报告》这篇咨政参考,就是充分发挥“党校+党校”系统优势,共同做好献策咨政工作,采取省、市党校协同方式,以推动**省盐碱地高质量综合开发利用为主题,开展了联合调研和成果集合报送。最终形成的咨政报告得到省长、副省长同时签批。
(三)激励产出。**市委党校将咨政工作纳入“评先树优”考核机制,加大成效考核,以考促效。科学设定成果评价标准,严格规范审核认定,真正在“质优”上把好关定好调。进一步完善科研咨政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突出公平公正,使成果认定更加规范科学,以“质”服人。促进科研咨政经费管理办法落地落实,注重咨政成果分值比重和奖励力度,在年终考核、职称评聘中突出质效力度,激发教职工的咨政潜能和内生动力。在职称考评工作中,数位教师由于科研咨政能力突出,获得职称晋升。创新“直挂式”成果认定,对研究成果明显且符合结项条件的咨政报告,不限制项目申报和立项,可“直挂项目”予以课题认定和成果计分。2020—2023年采用“直挂式”成果认定的咨政项目达20项,有效激发了党校教师撰写咨政报告的内生动力。
(四)追踪转化。一是决策追踪。对领导批示的成果,及时跟进追踪,协助研究团队和成果运用部门进行成果转化的二次深度研究推动,力争使成果转化为工作举措、规划布局和政策性文件。比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盐碱地———关于**市盐碱地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这篇咨政参考,分别转化成了相关县区的两项政策性文件。二是效益追踪。对转化的规划举措和政策性文件,实施持续跟踪,检验其政策效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评估机制,科学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和绩效,确保运用成效的科学性、权威性。三是推广追踪。推动咨政成果转为理论文章在权威报刊和媒体上刊载发布,增强咨政的民启作用和社会影响力。2020年以来,**市委党校有9篇咨政参考转化为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其中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在市级以上党报党刊理论版发表。通过举办咨政成果学术论坛、发布会,借助平台的权威性、标识性予以交流推广。对于年度或阶段性成果集中印制成册,予以研讨推介。**市委党校将2022—2023年获得成功签批的33篇咨政参考编纂成《为党献策》咨政参考汇编,供党校教师学习参考。通过**市委党校校刊———《**论坛》发布咨政参考文章。组织参加全市社科优秀成果和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和决策咨询成果评奖,荣获**市第32届市社科优秀成果决策咨询奖1项(全市共5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党校系统优秀决策咨询奖二等奖1项(全省市级党校共7项),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组织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22年度科研和决策咨询优秀成果评奖,共评出优秀决策咨询奖13项,优秀科研成果奖17项。通过组织和参加科研评奖,调动教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教研人员树立精品科研意识,形成了高质量科研导向。
二、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党校科研咨政能力提升的紧迫感使命感
(一)选题“环”上欠精准。市级党校教师在咨政选题时往往从各自的专业入手,选择相近或相似的课题进行研究。选题范围往往过大,选题内容与本地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契合度不高,有些咨政报告的选题不够新颖,不能反映当前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要求。有些咨政报告的选题过窄,缺乏可复制性。有些咨政报告的选题太过宽泛,不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攻关“环”上少路径。市级党校教师在撰写咨政报告时,往往各自为战,利用外部资源和有利条件协同攻关能力不足。经验老到的教师往往习惯于单独调研作咨政,不愿意带新人组成团队集体攻坚。咨政研究以党校系统研究力量为主,对一些专业问题缺乏精准的分析和判断,得出的结论或经验经不住专业人士的推敲。对于当前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碍于专业性不足,往往望而却步。
(三)产出“环”上力不足。市级党校限于有限的科研经费(部分市级党校没有专项科研经费),在有效调动教师咨政研究积极性方面往往力不从心。市级党校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大都沿用传统的考评办法,很多评价指标是中性的,缺少对于咨政成果的有效激励政策,使得教师缺乏撰写咨政报告的积极性。
(四)转化“环”上不贯通。市级党校咨政报告往往以领导签批为主,成果有效转换率不高,转化不彻底。尤其是转化为某一具体领域中的政策不够,经济社会效益不明显。咨政成果转化为学术文章的比例也不大,咨政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或课程的更是屈指可数。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为例,2023年咨政报告撰写31篇,主要领导批示18篇,其中仅有2篇转化为党委的决策,仅占咨政签批报告的6%;4篇转化为理论文章,转化率为13%;1篇转化为教学课程,转化率为3%。
三、聚力攻坚,不断汇聚做好党校科研咨政能力提升的工作合力
(一)在选题“环”上,抓住精准这一要求。党校教师撰写咨政报告要实现选题精准,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突出党校姓党。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题;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以及省市委召开的两会、党代会选题。二是突出中心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选题;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壮大新型消费等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选题;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等重大任务选题。三是突出问题难点。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推动科创赋能、打好城乡融合攻坚战等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问题难点选题。四是突出需求热点。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村超、校园霸凌等当前政治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选题。
(二)在攻关“环”上,用好协同这一手段。一是向内发力,提升党校教师队伍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促进咨政软实力提升,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通过“老带新、一带一、多带一”,加速培养年轻教师的咨政能力,构建党校师资队伍阶梯式发展体系。二是向外蓄力,互融互促。创新学员参与咨政报告撰写机制,以重点科研课题、调研报告为牵引,在主体班次中开展“两带来”互动(学员“带来一个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带来一条意见建议”),让更了解基层、经常作决策的同志为咨政研究提供“金点子”、开出“好方子”。三是多点借力,增强后劲。积极“借船出海”,邀请上级党校专家开展科研专题辅导,不断提高党校教师咨政能力。
(三)在产出“环”上,强化激励这一导向。一要制定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教师咨政报告成果进行奖励,为教师外出调研考察提供资金保障。二要将咨政工作纳入“评先树优”考核机制,加大成效考核,以考促效。科学设定成果评价标准,严格规范审核认定,真正在“质优”上把好关定好调。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突出公平公正,使成果认定更加规范科学,以“质”服人。三要注重咨政成果分值比重和奖励力度,突出年终考核、职称评聘中的质效力度,激发教职工的咨政潜能和内生动力。
(四)在转化“环”上,突出落地这一目标。一要推动咨政成果政策化,积极追踪督导领导签批涉及的相关部门单位,将前期咨政成果对策变决策,推动咨政报告转化为党委政策文件。二要推动咨政成果理论化,对咨政成果进行学术加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为相关理论工作者研究课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引。三要推动咨政成果大众化,通过新闻、报刊、电子渠道等扩大咨政成果的宣传,使大众了解咨政设计领域的最新调研成果和发展动向,为党委政府决策创造良好环境。党校咨政只有围绕选题、攻关、产出、转化四个环节下好功夫,形成“闭环”,才能实现研究“深入见底”,成果好用管用。
同志们,提升科研咨政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升我校的科研咨政能力,为推动我老秘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