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 k# [% k: y, u: t% T4 g
. l: J7 A8 C; K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新时期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几点思考 |
e/ y: w; |4 _* ]
. C) @* R5 o- q3 H0 N4 R# i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吴江潮 ' }( @; O' f/ z0 Y( m6 S3 N! `) G# s, t; L' `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是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要求,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可靠保证。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组织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0 P$ p) L: j( k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1、围绕发展,配优班子、用好干部,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 g6 M- b" I O0 H) p5 E" ~3 s$ j$ ^1 t2 c/ B. W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就是要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实践证明,最根本的生产力蕴藏于班子和干部中。只有把班子配优,把干部用好,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实好“三个代表”。 ; x9 ^) D. C$ g+ G3 |$ x/ Py" _" a7 N; ?+ q$ J1 w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一是配顺配强班子、选优配好“一把手”,筑牢服务经济建设的战斗堡垒。在班子配备上,坚持用事业选择人,靠实践锻炼人,把加快发展与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管干部的参与经济工作,让管经济的参与提出用人意见,在坚持干部政策的前提下,谁能把发展搞上去就用谁。在班子调整时,应加强对班子考核,对班子实行位次管理、末位淘汰,按照优势互补原则,注意把每一个班子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经济综合部门班子配顺配强,不应付不凑合,让班子充满活力。在具体调配干部时,既要注重干部条件,又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确保每一个班子都适应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选配各级党委、政府和经济部门、企业“一把手”时,应本着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把那些既有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懂经济,会管理,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开拓精神,不墨守成规,善于创新的干部选拔到“一把手”的岗位上来,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3 |9 {2 f; ]- l9 x; F2 P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二是看政绩、重民意,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干部服务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政绩是干部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综合体现。民心是杆秤,政绩的真假虚实,群众看得最明白。在政绩评定中,坚持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当干部,引导和激发广大干部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把经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干部实绩考核制度,量化实绩指标,树立以政绩取人的用人导向。在干部制度改革中,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积极探索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路子,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公开选拔年轻干部,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y" G) D! t% \& z+ w) H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三是强化监督约束,促进廉洁勤政,使干部成为服务经济建设的带头人。干部监督是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应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党委定期议班子、领导干部报告工作、干部任前公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从而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干部自律意识,树立干部良好形象,真正做到既保护干部,又促进经济发展。 L+ V9 I: C+ O5 g* ^9 S! ?' H1 k" ]% J5 P. A# E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2、围绕发展,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 C- F0 m) V: J2 H4 \-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实践“三个代表”。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措施。 7 j1 G# G8 H$ \* l0 P$ A8 n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一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抓好市、县委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特别是要引导县(市、区)委书记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把党建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形成县(市、区)委为关键,基层党委为重点,党支部为基础,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并通过目标分解、工作例会、调查研究、挂钩联系、分类指导、载体推动等方式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党建工作责任移交制度,健全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并把考评结果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4 ^# |4 w( e2 P. M$ T/ p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二是围绕经济抓党建。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必须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同本单位的生产、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的目标结合起来。在组织设置上,本着有利于推进改革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加以调整,使基层党组织工作能有效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发展党员中,注意改善结构,重视发展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骨干入党,增强党在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力量。在党员的教育上,推行“双重式”培训教育,除了坚持进行“三基”知识教育外,应加大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分量,特别是要教育党员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效益观、效率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及竞争、创新、风险意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先锋模范作用。 2 E( ^ T" m( k: N" K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三是围绕经济建设用载体。必须注意选准和优化各种服务经济建设载体,不断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村里,继续开展以“党员带头学用科技搞营销、党支部带领群众闯市场,创办完善的服务体系、创办稳定的村财增收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双带双创”等活动;在乡镇,继续开展“驻村夜访”等活动;在县直部门,开展“当公仆、办实事”、“服务经济结对子”和“农业155”服务活动,真正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经济建设网络,为农民群众的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企业,深化“学南纺、创四好”和“远学邯钢,近学三钢”活动,引导企业党组织把企业改革中的热点、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和职工思想中的疑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8 f4 L& H; s8 s, f5 ?7 D3 w) s& l) f; K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3、围绕发展,不断提高干部个体和群体素质,为经济建设蓄积恒久的智力支持。 + b- i+ x* |5 r: n* s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适应经济发展,提高干部领导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加快人才工程建设部队伍,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当前在认真落实知识分子待遇,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应着重做好四项工作: 2 o7 |$ Q e0 A$ D) J) s. O! w* E4 U" E, g. l; W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一是转变陈旧的人才观念,做到转变“三种意识”、树立“四种观念”和破除“五种陋习”。转变“三种意识”,即发展经济以物质资源为中心到以人才资源为中心的转变;从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转变;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转变。树立“四种观念”,即树立市场配置资源的观念;树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念;树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观念;树立“人才为本”观念。破除“五种陋习”,即破除用人论资排辈思想;破除对人才求全责备,以偏概全的成见;破除“年轻人才不稳重、不放心”的偏见;破除“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破除嫉妒人才,埋没人才的陋习。 6 V6 `: {1 \8 D* ]4 |- Z9 ]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二是选拔优秀人才,高起点、多渠道,抓紧编织优秀人才库。在党政干部队伍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组织认可、大学本科毕业和正科级以上的中青年党政干部;在企业经营者队伍中,选拔一批政治思想素质好、有开拓创新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中青年企业经营者;在科技干部队伍中,选拔一批政治过硬、技术精、锐意改革、科技创新精神好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优秀人才库。同时,选拔人才应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建立健全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的评选机制,并对优秀人才库的人才要实行动态管理,采取滚动筛选方法,定期调整,形成公开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以保证“人才库”的人才和专家队伍充满生机活力。 % _ r9 N4 w% {4 {3 P& @- O2 l" T3 o4 x) I" H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三是全方位多渠道引进人才。制定有力措施引进人才,根据高新技术产业中重要专业、关键岗位的人才现状和需求情况,制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集聚措施。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配置高新技术人才资源,破除人才资源开发中的行业、部门分割的“围墙”,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人才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动。还要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引进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急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工程技术带头人、高新技术带头人和国内著名专家,使人才队伍形成合理的梯级结构。 % H" G/ Y5 `, a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四是多形式高起点培育人才。可以采取三种方式:①交流轮岗,如辅助岗位向主要岗位交流锻炼;专业岗位到相关专业岗位交流锻炼;把他们放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去,到困难企业去,到基层去锻炼,使他们早日成为复合型人才。②完善人才培训网络。依托党校、干校和高等院校的优势,拓宽培训深造渠道,解决学校与人才培训单位相互封闭状态,充分发挥院校优势,提高人才培训质量。在培训中,从基础抓起,面向市场、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人才培训的针对性,避免重复培训和无效培训。③抓好人才继续教育。严格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逐步实现从记录凭证向资格凭证的转换,鼓励企事业单位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继续教育基地,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人才到国内外高校院所深造。同时,结合生产和科研工作的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继续教育的内容。 ( Z' G- p) b0 o s& _% B * N& d. U0 m! _4 x* F1 H& u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作者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组织部) 7 B G/ M3 _& F* J4 [3 v; M6 o8 j4 _2 o9 g. P5 U8 t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责任编辑:陈明钦),制定优惠措施,鼓励1 ^' x# x& }. i3 n4 U& g: x+ P | 9 _+ M b3 g+ u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